![]() ![]() 作者 :儒风君 古语云: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疼爱孩子,为孩子付出,是父母的天性使然。 但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庭院中养不出千里马。 过分的爱护和干预,只会让父母疲惫不已,孩子软弱不堪。 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深远,别太在意你的孩子,才是真正的远见。 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中国有句老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天底下的父母,谁不盼着孩子能出人头地,光耀门楣。 从小,孩子吃的喝的用的学的,无一不是精心细致安排。 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规划的路走,有一个光明顺遂的未来。 然而现实告诉我们,你自己做不到的事,孩子也很难做到。 人生一世,不仅要接纳自己的平凡,也要学会接纳孩子的平凡。 你期待越高,失望就越大,孩子也在高要求、高压力中负重累累。 最后,要么选择叛逆反抗,要么沉默逃离,无论哪一种,都是对彼此的伤害。 如老舍先生自己名满天下,但他从未期待孩子继承衣钵。 他甚至在信中对妻子说:“他们不必非入大学不可。” 只要儿女能堂堂正正挣钱吃饭,哪怕是当车夫、做工人,也值得尊敬。 《祝儿谣》中写:“愿我儿,身无恙,岁岁无灾长安康。” 其实,只要孩子无病无灾、平安康健,便是最大的圆满。 真正的爱,也不是强迫孩子活成我们期待的样子,而是让孩子成为自己。 做大写的人,走想走的路,拥有“即使平凡,也能幸福”的能力,就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责备越频,距离越远 常言道:“爱之深,责之切。” 很多父母,越是在意孩子,越喜欢责备孩子。 但凡孩子有一丝松懈,便如临大敌,出言呵斥,给孩子加压加码。 或许孩子会因此变得优秀,可父母子女之间的距离早已如同天堑。 民国知名学者傅雷,信奉棍棒式教育,对儿子傅聪动辄责备打骂。 傅聪练琴时,每弹错一个音节,傅雷就会破口大骂,用手指戳他的头。 后来难度加大,出错增多,傅雷便一巴掌拍过去,让傅聪的头狠狠撞在键盘上。 生活中,傅聪的说话方式、社交礼仪稍不合规矩,傅雷也会严厉管教,绝不手软。 结果就是,傅聪在傅雷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出,两人关系极其恶劣。 是在傅聪出国留学后,傅雷在家书往来中致歉悔恨,才有所缓和。 《论语·微子》有言:“无求备于一人。” 孩子的成长路上,的确少不了父母的批评与引导。 但对孩子求全责备,定然物极必反,使孩子心生内耗与怨怼。 每一个孩子,宁愿跌倒摔伤,也不愿意听父母对他冷嘲热讽。 否则,只会将家变成纷争不休的战场,亲子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恶化。 收起你的责备欲,不要在小事上消耗孩子,孩子才能焕发该有的生命力,与父母融洽亲近。 帮衬越多,能力越低 谚语有云:“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孩子,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 然凡事有度,适可而止,宠爱帮衬孩子,一定是要有限度。 如果将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为孩子倾尽所有,让他们活在庇护之下。 那么,为孩子扫平障碍的同时,也无异于挤掉了孩子自立自强的空间。 电视剧《消失的孩子》中,袁午的人生从小就被母亲一手包办。 生活中事无巨细地操心,怕他累着,社交上指手画脚干涉,怕他被欺负。 可以说,无论做任何事情,母亲都会事先为他尽心尽力打点好一切。 哪怕袁午成了学霸,考入名校,但高分低能就是他的代名词,其余的生存生活能力全都一塌糊涂。 母亲去世后,他手足无措,恐慌茫然,结果被单位辞退,开始沉迷赌博来逃离现实。 父亲也撒手人寰后,他甚至将父亲的尸体隐藏起来,只为了继续冒领退休金。 正所谓:“惯子如杀子。” 一味娇惯子女,大包大揽,恰恰最容易害了孩子。 父母真的希望孩子好,就别帮衬孩子太多,学会适时放手。 长此以往,孩子才能在磨炼中培养情商、逆商、财商,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更何况,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儿女自有自己的路要走,不必时时陪伴左右,无需事事插手安排。 教会孩子独立自主,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身为父母最大的欣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