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司敬雪书院 2014-08-04
                     召 公
  召公姓姬,名奭,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和周公的弟弟。因其封邑在召(今陕西歧山西南),故称召公,又称周召公、召康公或召伯。
  召公是周初活跃时间最长的政治家,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寿长者,历经文、武、成、康四朝,周文王时代就已出任重臣,招抚南方江、沱、汝、汉诸国,为兴周灭商做出重要贡献。
  约公元前1045年,武王伐纣,召公辅佐武王进入商都,四月在镐京受封于燕,同时受封的重要诸侯国还有周公的鲁、姜太公的齐。
  克商第三年(公元前1043)周武王去世,爆发了“三监之乱”。周公为太傅、召公为太保、姜太公为太师辅佐成王。平定了商纣之子武庚及东夷、徐、奄、薄姑等原商遗方国的叛乱,规划了西周的东都——成周(今洛阳)的建设。召公以其长子代赴燕国就封,自己留辅成王。他和周公分陕而治,召公管理今河南陕县以西,周公管理陕县以东。召公将其辖区治理得政通人和,贵族和平民都各得其所,史称“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康王二十四年(公元前997),召公去世。民思召公之政,作《甘棠》之诗咏之。
  召公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在中国历史名人中应该有一席之地。
   
  燕昭王
  燕昭王(?—公元前279年),姓姬名职,燕王哙之子,太子平之弟,又称昭王或襄王。本在韩国为人质。燕王哙死后,公元前311年,燕人立职为燕昭王,在位32年。
  为报齐灭燕之仇,复兴燕国,昭王四处寻找治国的良才。为老臣郭隗盖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又在沂水之滨,修筑了一座高台,台上放置了几千两黄金,用以招来天下贤士。这座高台便是著名的“黄金台”。唐代诗人陈子昂有诗:“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燕昭王爱贤敬贤的名声不胫而走,风传天下,各国才士争先恐后的奔赴燕国。其中不乏名士:如武将剧辛从赵国来,谋士邹衍从齐国来,屈庸从卫国来,乐毅从魏国来,……昭王在乐毅等人的辅助下,励精图治,国家日渐殷富。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赵,楚,韩,魏诸国大举伐齐,大败齐军,陷齐城七十余。
  
  郭 隗
  战国时燕国(今河北省定兴县河内村)人,燕国大臣、贤者。
  燕昭王决心振兴燕国,于是向郭隗请教,如何得到有才能的人。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千金买马的故事,又对燕昭王说:“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你可以先从我开始,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燕昭王认为有理,就拜郭隗为师,还给他优厚的俸禄。并让他修筑了“黄金台”,作为招纳天下贤士人才的地方。消息传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干的名人贤士纷纷前来投效。经过多年的努力,燕国终于强盛起来。
  
  秦 开
  燕国大将曾在东胡做人质,很受胡人信任,通晓东胡的风土人情、军事地理等。燕昭王即位后,秦开逃归燕国。公元前300年,秦开率燕军攻打东胡,大败之,迫使东胡退却千余里,解除了燕国北方的威胁。秦开乘胜渡过辽水进攻箕子朝鲜,取地两千余里,直达满番汗(今鸭绿江)为界,打开了燕国进入东北南部的通道。修筑西起河北北部、东至辽东东部之长城以守护北方领土,并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来治理这一地区。
  
  乐 毅
  子姓,字永霸。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魏将乐羊后裔。乐羊因功被封在灵寿,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此。中山被赵武灵王所灭,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
  乐毅少年聪颖,喜好兵法,深得赵人推崇。赵武灵王时,因避沙丘政变来到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当了大夫。乐毅替魏出使到燕国,燕昭王用客礼待之。乐毅终为所动,答应委身为臣,燕昭王封乐毅为亚卿。
  燕昭王欲兴兵伐齐,遂问计于乐毅。乐毅提出了“举天下而攻之”的伐齐方略。燕昭王派乐毅去赵同惠王盟约攻齐,并请赵国以伐齐之利诱说秦国。又派剧辛为使到楚国和魏国进行联络。乐毅返燕后,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赵惠王也以乐毅为相,乐毅率燕、赵、韩、魏、秦五国之军兴师伐齐,接连攻下齐国70余城,兵围莒城、即墨两城,数年未下。
  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田单施反间计,使燕以骑劫代乐毅。乐毅深知燕惠王收回他的兵权,意味着听信谣言,欲加罪于自己,因此拒绝回燕而去赵。赵惠王封乐毅于观津(在今河南省商丘东),号望诸君。
  惠王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以致军败,派人责难乐毅,乐毅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驳斥惠王。打消了燕惠王对乐毅的某些偏见,燕惠王便封乐毅之子乐间为昌国君。尽管乐毅受到不公,但乐毅也并不因个人得失而说赵伐燕,以泄私恨,而是居赵、燕两国客卿的位置,往来通好,乐毅最后卒于赵国。
  乐毅墓位于房山区官道乡富庄村东。整体呈圆形,土宝顶高约10米,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墓两侧现存民国4年(1915)碑记一座。碑上刻有馆阁体“望诸君墓”4字。
  
  骑 劫
  骑劫(?-公元前279),战国时期燕国将领。
  燕惠王听信了齐国人散布的流言,认为另换一员大将可以使齐人心怀恐惧,于是让骑劫代替了乐毅的位置。骑劫就任后,将之前乐毅“以德服人”的政策完全颠覆,引起了军士和即墨城中齐国百姓的不满。田单又屡屡散布谣言,骑劫信以为真,命令士兵作出种种残暴的行为,齐国百姓听说之后决定与燕军决一死战。公元前279年,田单在即墨城以火牛阵大破燕军,骑劫也在此战中阵亡。
  
  栗 腹
  栗腹(?—公元前251年),战国时期燕国人,燕国丞相。
  公元前251年,燕王派燕相栗腹出使赵国,送五百金为赵孝成王置酒祝寿。栗腹返燕,禀报燕王说,赵国壮者都死于长平之战,遗孤未成年,可乘机伐赵。于是燕王以栗腹为将,领兵六十万,战车二千乘,兵分两路大举进攻赵国。栗腹令部将卿秦率一部进攻代邑(今河北省蔚县东北),自率主力攻鄗邑(今河北省高邑县东)。燕军到达宋子(今河北省晋县南),赵孝成王令上卿廉颇、乐乘统兵二十五万前往抗击。燕军大败。栗腹战败被廉颇杀死。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

  乐 闲
  乐毅之子,燕惠王时袭封昌国君。燕王喜欲伐赵,向昌国君乐间询问此事,乐间认为赵国连年同秦作战,百姓熟悉军事,若兴兵攻赵,燕军一定会败,坚决反对出兵。燕王喜不听乐间劝告,发兵攻打赵国。大败而归。
  
  
  将 渠
  战国时期燕国大夫、丞相。燕王喜欲伐赵,大夫将渠对燕王说:“和人家互通关卡,制订了盟约,拿出五百金给人家的君王祝酒,使者回来一报告就反过来进攻人家,这不吉祥,作战不会成功。”燕王听不进去。将渠拉住燕王腰间系印的带子阻止他说:“大王一定不要亲自前去,去了是不会成功的!”燕王用脚把他踢开了。将渠哭着说:“我不是为了自己,为的是大王啊!”燕军兵败,赵军包围了燕国的都城。燕国人请求议和,赵国人不答应,一定要让将渠出面主持议和。燕国便任命将渠为国相,前去主持议和。赵国听了将渠的调处,解除了对燕国的包围。
  
  剧 辛
  赵国人。又称剧子或处子,战国时期燕国将领,曾出仕过赵武灵王。剧辛是法家的代表,著名的作品《剧子》,亦称《处子》九篇,多已散佚。
  沙丘之乱后,剧辛听说燕昭王思贤若渴,连马骨头都买,便前往辅佐。在燕国,剧辛实行了变法图强,燕昭王的国力才会如此之强。五国联军破齐前夕,剧辛作为燕国的使节和邹衍一起游走各国,达成了对齐国的包围网。联军大败齐军于济西后,剧辛曾经和乐毅争论过是否要进一步攻入齐国腹地的问题。他主张逼迫齐国割地,获得实际利益,是一个比较谨慎小心的人。
  四十多年过去了,剧辛年老,由于燕武成王家族的排挤而没有继续得到重用。当他重新得到了燕王喜的赏识时,也已经七十多岁了。
  燕王喜十二年(公元前243年),赵国数次为秦国所败,用庞煖代替能征贯战的老将廉颇。燕王喜以为有机可乘,问剧辛能不能攻打赵国?剧辛凭借着自己当年与庞煖作朋友时的印象,认为庞煖是“易与”的,也就是很容易打发的人。于是,燕国即以老剧辛为帅,伺机进袭赵国。剧辛轻敌冒进,被赵军统帅庞煖俘杀。

  鞠 武
  战国末年燕国人。燕之智者,任太傅(太子丹的老师),帮太子丹分析了天下形势,因怕秦国报复而劝太子丹拒绝来燕国的樊於期,并推荐了田光。
  相传战国晚期燕易王长子为姬升。姬升是燕易王的亚夫人所生,燕易王病逝后因与元夫人的儿子姬哙争夺王位未果被迫躲避到辽东东梁河阳(即今太子河北岸,古称襄平),弃“姬”姓为“鞠”姓。相传鞠武就是鞠升的曾孙。
  燕太子丹回国后,立志报复。于是向太子傅鞠武征求建议,鞠武认为燕国力弱小,地处偏僻,应该邀请赵,魏,楚,齐合纵同盟,同时向北方匈奴借兵,联合抗秦,这样才能成功。燕太子丹认为鞠武的建议很好,但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合纵又不能保证一定成功,遂不应鞠武计划。
  
  燕太子丹
  名为姬丹,又称燕丹,战国末年燕王喜的太子。秦国灭韩前夕,燕国送其入秦为质,以结好于秦。因不受礼遇,燕王喜二十三年(公元前232年),回到燕国。
  公元前231年,秦灭韩。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同年,秦军兵临易水,形势非常危急。为了挽救燕国,太子丹欲找人行刺秦王政,他最先找到田光,田光说自己年事已高,不能成大事,于是推荐了荆轲。太子丹尊荆轲为上卿,车骑美女等资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公元前227年,太子丹派荆轲与秦舞阳入秦,以请以“举国为人臣”为名,朝见秦王。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而匕见,刺秦王不中,荆轲被肢解而死。秦王大怒,派将军王翦进攻燕国。公元前226年,秦军攻破燕国蓟都(今北京),燕王喜及太子丹逃奔辽东,匿于衍水(今辽阳太子河),燕王喜听信赵国代王嘉之计,将太子斩首以献秦国。公元前222年,秦拔辽东,俘燕王喜,燕国灭亡。
  
  田 光
  田光(?-公元前227年),战国末年燕国(今河北邢台新河县西千家庄)人,燕之处士。学识渊博,智勇双全,素称燕国勇士,时人誉为“节侠”。
  由于对当时诸候争霸、连年战乱的现实不满,不肯做官,一直隐居乡里,广交朋友。荆轲到燕国后,与之经常往来,相处极为投机。他与燕国大臣、太傅鞠武相交甚密,经鞠武引见与太子丹结识。
  在秦国灭赵之际,秦兵已临燕南边境,燕国危急又无力防守,促使燕太子丹效仿魏国信陵君访候赢的做法,请田光商讨对策。田光因已年老力衰,不能以图国事,遂推荐荆轲与太子丹共谋刺杀秦王之计。不料这件事刚刚开始,太子丹却疑心重重地对田光说:“愿先生勿汇也!”田光为解除太子丹的疑虑,并欲以死以激荆轲,没有来得及为荆轲刺秦王作进一步谋划,就自刎而死。

  荆 轲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战国末期卫国人,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
  荆轲喜欢读书击剑,曾游说卫元君,不为所用。后游历天下,与四方名士豪杰交往。曾经在榆次和盖聂论剑,话不投机,盖聂怒目而视,荆轲害怕离去。又在邯郸和鲁句践争道,鲁句践怒斥他,他默默逃走。又到燕国,和当地的狗屠夫及擅长击筑的高渐离结交,成为知己。荆轲每天和高渐离在街市中喝酒,酒酣之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唱歌。田光也结识荆轲,并将他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与田光密谋,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fán wū jī),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夏无且(jū)的药囊击中,被秦王拔剑所杀。
  
  秦舞阳
  秦舞阳(公元前240年—公元前227年),燕国贤将秦开之孙。十三岁时犯下杀人案,燕太子丹找到了他,后随荆轲赴咸阳刺秦王,“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连忙解释,“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后来事败,荆轲被杀,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没有交待秦舞阳的下场,估计也被杀害了。

  高渐离
  战国末燕国(今河北省定兴县高里村)人,擅长击筑(乐器名),荆轲的好友。荆轲刺秦王时,高渐离与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慷慨悲壮。秦统一六国后,立号为皇帝。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隐姓埋名在宋子城给人做酒保。
  后来消息传到了秦始皇那里,传他进宫表演。秦始皇让人熏瞎了他的双眼,才放心让他击筑。高渐离将筑灌了铅,趁秦始皇听音乐入迷时向他击去,没有击中。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自此以后再也不敢接近六国之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