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丽红:玩的就是名人

 环坳冲 2014-08-05

图书市场的低迷并没有对她造成威胁,十年了,经她推出的书仍然一本比一本畅销,诀窍究竟在哪里?

  本报特约记者游云

  在北京市东城区一个普通的小胡同里,华艺出版社看上去并不十分引人注目,但谁都知道,近十年来它把众多的文化名人和公众人物几乎一网打尽,早先的作家王蒙、王朔,现在当红的名人吴小莉、白岩松、崔永元,还有像韩寒、陆幼青这样的引起社会关注与争议的人物,一个都没有少,而且推出一本畅销一本。有人说,华艺出版社就是一个出版业的"梦工厂",而著名出版家、华艺出版社副社长金丽红,无疑就是这个"梦工厂"的导演和幕后策划者。

  "看上去很美"

  也许很多出版圈的人都还记得,十年前华艺出版社就是靠《王朔文集》一炮而红的。金丽红至今记忆犹新:"我们出的第一本书叫《过把瘾就死》,收集了王朔的五个中篇。那本书一推出来就轰动了,书商蹲在院子里都不肯走。"

  十年过去了,华艺的畅销书仍然是国内做得最好的。

  作为华艺的灵魂人物,金丽红是自豪的,她认为,华艺乃至她的成功,就在于醒得比别人早。

  1990年的中国,出版社直接谈挣钱还是羞于见人的事。因此,面向市场,主动出击的先例几乎没有。这时华艺策划出版了一套《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新作大系》,当时的文学界有几位很有争议的作家,如王蒙、梁晓声、刘心武等,他们的作品在图书市场存在着空白,而读者有阅读的需求。在出与不出的争议中,这套书问世了。

  策划出版前的怀疑、争论乃至非议,随着出版之后取得的市场回报而渐渐平息。华艺开始对市场有了朦胧的认识,并由此探出了面向市场的第一步。

  其时,王朔还是个小字辈,年轻而富有争议。但他的作品引起了金丽红的注意,她认为,王朔不是个构筑情节的作家,而是以语言魅力取胜,他的书应该是可以常看的。在金丽红的努力下,《过把瘾就死》在华艺诞生了,短时间内累计印量高达30万册。这时,金丽红并没有被成绩所迷醉,她敏锐地意识到单本如此流行,其文集也一定会有市场,于是,2万册文集进入紧锣密鼓地筹划之中。

  令金丽红一直为出版界所传诵的,还是对王朔新作《看上去很美》的宣传炒作,这个经典案例后来几乎成了所有出版社的操作模式:开始只是告诉大家王朔的新作就要出来了,然后接受了几次专访,之后重点对外界说的就是防止盗版的问题,整整吊了读者3个月的胃口,直到好多读者都问:这书什么时候出来啊?这本书才终于揭开了面纱。出来以后大家大为吃惊的就是小说出版中加了一张光盘,这在书中是第一次,价格也比较低,后来卖疯了:在一个月内迅速上升到35万册,后来到了40万册。

  金丽红的地位从此奠定。

  "痛并快乐着"

  华艺出版社给主持人出书还要追溯到1999年初。那时,他们的第一个目标主持人是凤凰卫视的当家花旦吴小莉。而后便是中央电视台的敬一丹、白岩松、崔永元。

  金丽红有何等神通,能让此类书出一本火一本?"可不是播出火的栏目、火的主持人就都可以出书,我们首先看的是本人的文字功力。有的栏目虽火却出不了书。因为读书的人群与看电视的人群不太一致,读书的人需要更有深度、更有内涵,是报纸、杂志所不能承载的。比如,崔永元的幽默在电视上一周只能展示30分钟,而他的幽默绝对属于一种积累,是一种爆发力;白岩松的口才很好,也绝不仅仅是播音员的材料,他具有文字转化能力,才会有镜头前观众所欣赏的那种感觉。"金丽红这样阐释着她独到的见解。

  白岩松出书那阵子,是名人出书到了低谷的时候。华艺在春节的消费旺季推出这本书,可是一点都销不动,读者有一种条件反射:又是名人出书,不买!后来金丽红到街上看了,当时就是一身冷汗,坏了,要是这20多万册书全砸手里可怎么办?

  不过担心归担心,金丽红对自己的眼光还是充满了自信:书确实不错,只是等待一个时机而已。书发到一个多月,真正有人看书了,开始了口碑相传,金丽红认为时机到了。于是,在她的组织下,一个由敬一丹、刘恒、余华、崔永元,还有一些文学评论和电视研究的专家组成的研讨会声势浩大地召开了,这些人的发言后来在网上广泛流传。崔永元还讲了一个笑话:春节的时候他们搞了个联欢会,崔永元装成一个孕妇,让白岩松采访他,白问他现在感觉怎么样,他说"痛并快乐着!"类似的话在网上特别多。

  研讨会使书的销售起死回生,自此,50万册的销量成为了金丽红出版事业中的又一个高度。

  谁说"不过如此"

  崔永元自己说,他写《不过如此》是被华艺出版社社长金丽红给""的,开始他并没兴趣---"老金于是来说服我,每次见面她就会递上一本新书,轻描淡写地说:'你看,人家谁谁又弄了一大本。'"老金和他"进行了30次以上谈话"的直接效果是--崔永元觉得"再不写就没法见人了。于是,他远离京城,躲进东北,动笔了。

  其实,当初在约白岩松写书的时候,金丽红就约了崔永元。在她眼中,崔永元和白岩松是迥然不同的。白岩松的个性非常强,喜欢白岩松的读者,就是非常喜欢;不喜欢白岩松的,绝对不喜欢。而崔永元,他的口才特别好,看的书非常多,知识面非常宽,很受年轻读者欢迎。

  有了具有卖点的选题,又有了不错的作者,对于一个真正的出版家来说,那种欣悦之情是难以言说的。金丽红谈起与崔永元的合作便滔滔不绝:"崔永元的《实话实说》从开播第一期我就看。我认为他表现的幽默不是简单的耍贫嘴,是一种能力,是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的,他如果坐下来,一定能写。"但是做电视的人,对写书毕竟不是很清楚。金丽红深知这个道理,她要做的,就是和作者共同完成前期的创作。后来崔永元说:"写书的过程中,金社长一直关心,开始写的二三稿不满意,最后终于找到了感觉。"

  正是在这种磨合中,书终于出来了,但是取什么名字好呢?金丽红脑子里又闪现出了崔永元那种骨子里流露的幽默和平民情结。"就叫'不过如此'吧!"事后,她为这个形象而精当的名字激动不已。

  "我认为,肯定会买这本书的只有10万读者,要让更多的读者买这本书,要发行到40万册的话,除了在封面设计和照片说明上,做得新颖别致,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价格。我们给书定价,轻易不突破20元。有的书字数特别多,30多万字,我们也要压缩到24万字左右,我们要帮助读者下决心买书。"最后,金丽红决定,将《不过如此》定在19元,这几乎等于买一本豪华杂志的价格。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她决策的正确性,"我们最初打算印30万套,这已经在业内放了'卫星'。但半个月过去了,追加订数就达到58万套。"

  在同行眼中,谁也不会认为只有30个员工的华艺出版社"不过如此"了。

  《死亡日记》的背后

  在金丽红的记忆中,最令他难忘的作者,那就是陆幼青。

  陆幼青不是名人,但自从得知生命只有三个月的他选择了利用这段时间写一本书,用永久的文字记录下临终前人的心理状态;自从他选择在"榕树下"网站一篇篇发表这些文字;自从北京华艺出版社决定全力投入,打破常规出版《死亡日记》……自从这些"自从"开始,陆幼青就已经变得家喻户晓了。

  出陆幼青的书,金丽红说,是巧合加上敏锐。陆与癌症作斗争的事迹很感人,直觉告诉她,这种事情在中国是空前的,再加上陆的文笔不错,市场潜力会很大。但这样好的题材肯定会有不少的竞争对手,事实上也是如此,后来有十多家出版社找到陆幼青的夫人,但华艺是第一家。

  这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出书过程,金丽红在与作者一次次接触的过程中,不仅被作者的文字打动,更被作者利用仅能利用的疼痛间隙去完成写作而感动。陆幼青脖子上的肿瘤压迫食管、气管,难以进食与呼吸。每天都要服药消肿,几个小时后又肿起来,他就抓紧这点可怜的时间写下生命的感受。

  73"死亡日记"终于汇集在了一起。金丽红说:"接到这本书,我们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我们也在与作者一起完成一个特殊的过程。"白岩松和崔永元读完《死亡日记》草稿,激动、真诚地写下读后感随书发表。书的封面是陆幼青设计的,很别致。为保证镂空葵花图案的效果,华艺换了40多种纸。

  "陆幼青夫妇提供给出版社三个数字,即1818.821,根据通常的操作,这本书完全可以定位在24元至25元,出版社考虑这样一本好书,要广泛传播,争取更多的读者受益。出版社选择了18元。"

  《死亡日记》摆上了案头,金丽红是一口气读完的,谈起这本书她很激动:文字太漂亮了,简直是精致的散文。有人说,这应该是语文教材,或是心理读物。日记的整个基调是明朗乐观的,作者那调侃的语调,无处不在的黑色幽默,有时让人忍不住发笑。日记中有三篇是写给肿瘤病人的,他讲到了自己得病后的心理感受,所进行的治疗以及肿瘤人如何进行心理调适等,很有价值。

  金丽红回忆:陆幼青说:"我不会有任何放弃。"在最后的一个月里,陆幼青输血反应强烈,一输血就高烧,只好改输液,每天大量输白蛋白,但严重的肾衰,排尿十分艰难。陆幼青的大姐和陆幼青的妻子时牧言,一直在医院轮流陪护。陆幼青服止痛药已经加到不能再加的量。夜里,不管多难受,陆幼青都不去叫醒她们。早晨醒来时,身边的人发现他已大汗淋漓。

  生前陆幼青已经给告别人生最后时刻做好了安排。他说,告别的时候见不到关心他的人了,只能把自己的书签上字送给大家(他签了500多本书)。他给崔永元签了字:"榕树下的对话真好",请出版社带回北京。给白岩松签的字是:"记忆并感动着。"500多本书的签字,用尽了他人生最后的力气。

  200111日早晨655分,陆幼青在上海走完他37岁的人生路。他给金丽红留下的最后几个字是:"天作之合"。这四个字原本是他们准备合作的又一本书的书名,而今,这几个字成了金丽红心中永远的遗憾和深深的怀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