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杏林脉香 2014-08-05

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26例住院期间接受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患者中共检出53株病原茵,所占百分比为42.06%;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有关,女性患者多于男性(P<0.05)5O岁以上发病率高于5O岁以下患者;同时尿路感染的发生还与长时间留置导尿管及抗生素的应用有关。结论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减少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可有效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导尿是抢救危重、休克患者,一些手术者的术前准备及排尿困难者的排尿手段,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如无菌操作和选用抗菌药物不当,或者留置导尿管期间护理不当,可导致尿路感染的发生,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一个主要原因,影响患者早日康复。为此本文对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同时探讨护理对策,以期加快患者康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住院期间接受留置导尿管的患者126例,排除放置导尿管前中段尿培养阳性的患者。其中男7O例,女56例;年龄2278岁,平均(44.7±7.4)岁,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诊断标准:①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6h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ml;②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HP,并且有尿路感染症状(尿频、尿急、尿痛,也可见尿失禁和尿潴留),同时具备①、②两项即可诊断,若无②项,则应作尿菌计数复查,如果两次细菌相同亦可确诊;③行膀胱穿刺尿培养,细菌阳性,亦可确诊;④若尿菌培养计数有困难者,可用治疗前清晨清洁中段尿的离心尿沉渣革兰染色找寻细菌,若细菌>1/油镜视野,应结合尿路感染I临床症状进行诊断;⑤若尿细菌数在1O10ml之间者,应复查,如仍为此结果,需结合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或者膀胱穿刺尿培养进行诊断。

1.3方法:分别于导尿时和导尿后第3710天和拔出尿管时分别取尿道口处膀胱尿送细菌培养。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原菌检出情况:126例患者中共检出53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27(50.94);革兰阳性菌l7(32.08);真菌9(16.98)

2.2性别、年龄对尿路感染发生的影响:126例患者中共检出53株病原菌(42.06),其中男l9(27.14),女40(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女性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高于男性。50岁以上患者58例,发生尿路感染的例数为41(70.69)50岁以下患者68例,发生尿路感染的例数为12(1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年龄越大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越高。

2.3导尿管留置时间对尿路感染发生的影响:留置导尿管l3d尿路感染发生率为8.33%,47d的发生率为39.22%,8lOd的发生率为70.83%,>lOd的发生率为86.67%。表明医院尿路感染与尿管保留时间有直接的关系,且保留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2.4抗生素的使用对尿路感染发生的影响:53例尿路感染患者中,感染前使用过抗生素的有5O(94.34),其中使用过1种抗生素的有26(52.00);使用过2中抗生素的有21(42.0o),使用过3种及以上的有3(6.00)

3.讨论

3.1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大各系统的免疫功能逐渐降低,加上导尿管的介人破坏了正常的粘膜的防御功能易引起尿路感染的发生。女性尿道较短,容易招致上行感染,经期、更年期、性交时更易发生,另外妊娠时由于内分泌与机械性原因使输尿管口松弛扩张,尿液排出滞缓,容易上行感染。本文研究发现,女性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对于男性,年龄越大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越高,证明上述观点。

本文调查发现,留置导尿管13d尿路感染发生率为8.33%,47d的发生率为39.22%,8lOd的发生率为70.83%,超过lOd的发生率为86.67%。分析为随着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越大,说明导尿管留置时间是尿路感染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另外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尿路感染的发生增多,从本院细菌培养的结果中得出,53例尿路感染患者中,感染前使用过抗生素的有50例,所占百分比为94.34%,说明不宜长期、大量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3.2护理对策:护理人员应树立插入导尿管就会引起尿路感染的观念,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熟练掌握导尿和护理技术,对于已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注意训练自主排尿功能(除前列腺摘除术及泌尿系置有内支架管、膀胱手术、尿道手术外),根据患者尿意和膀胱的充盈度来决定排放尿时间,尽早恢复膀胱功能,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置管期间嘱患者多饮水(除禁食水及肾功不良、严重水肿者),妥善固定尿管,保持尿管引流通畅,及时倾倒尿液,定时更换引流袋,固定位置低于膀胱出口部,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洁会阴及擦洗尿道口,每日尿道口消毒两次,以降低留置导尿管逆行感染的发生率。对于老年患者应注意其生理特点,在治疗中注意保护和增强其免疫功能,规范插管时的无菌操作,认真做好尿道口的消毒工作。由于女性患者尿道短,且尿道周围区域的病原菌定植率较高,故对于女性患者在实施留置导尿管时,更应掌握其适应证,控制留置时间,以期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减少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可有效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