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

 杏林脉香 2014-08-05

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观察;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是野鼠中流行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国东北地区12月至次年2月为流行高峰。“。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护理体会.流行性出血热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在于发热期进行恰当的液体疗法及免疫治疗:低血压少尿期需积极扩容.恢复有效血容量:采取综合性利尿措施.防止肺水肿.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及时发现并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62008年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48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9例,女9例,年龄范围为2352岁。

1.2方法

1.2.1发热期的护理

早期卧床休息,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减少噪声.减少对病人的刺激.予以高热量、高维牛素、易消化饮食。随时观察体温的变化。特别是高热的患者,体温过高时应及时采取物理降温。由于此病有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故不宜用酒精擦浴.尽鼋少用解热镇痛药,定期测量血压。患者发热后期多汗、缸液浓缩.应鼓励病人多口服补液.必要时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防止休克和保护肾脏。

1.2.2低血压期的护理

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每30min测血压、脉搏1次,并做好记录及时报告医生;注意补液速度,低血压早期应快速补液。必要时加粗针头或多静脉通道.但对老年体弱及心、肾功能不全者,速度应适当放慢,减少用量以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准确记录24h尿量.尽早发现少尿倾向;低血压期患者注意保暖,禁止搬动。

1.2.3少尿期的护理

少尿期应注意尿量每日<1000ml即为少尿倾向,<500ml为少尿期。<100ml为无尿期,注意观察尿量变化和尿的颜色、性质。严格记录液体出入量.以量出为人为原则。此时严格控制进液量,给予足够热量,以口服为主。输液时要注意保护血管。穿刺点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循序渐进.避免针头穿破血管或液体漏出m.以免因凝血机制障碍而加重皮肤下出血淤血;导泻的病人.必须记录大、小便的次数、量和性质,并保持床单干燥清洁;加强口腔护理.做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仔细检查口腔黏膜有无溃疡、义齿、龋齿等。

1.2.4多尿期护理

认真记录出入量,注意水及电解质平衡。本病多尿期的尿量一般每日>3000ml为依据.此时鼓励患者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含钾量较高的饮食,对严重贫血者可酌情输入新鲜血液。尿量每日>3000m1.补钾时应以口服为主.必要时可缓慢静脉滴人,同时注意钠、钙等电解质的补充。对尿量每日>5000ml.可试用双氢克尿塞、去氧皮质酮、垂体后叶素、消炎痛等。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应注意预防感染。注意病室内空气消毒.特别是加强口腔及皮肤的护理。

1.2.5恢复期的护理

加强营养,高蛋白、高糖、多维生素饮食。注意休息,一般需l3个月左右,应逐渐增加活动量,重型病例可适当延长时间。

1.2.6并发症的护理

①观察是否有鼻出血、咯血、呕血、便血:是否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休克的表现。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给予相应的护理,并按医嘱给予止血药。②心衰、肺水肿患者,应减慢输液或停止补液。半卧位。注意保暖。氧气吸人保持呼吸道通畅。③脑水肿发生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时,应镇静、止痉脱水.注意观察疗效。④高血钾病人静注葡萄糖酸钙时宜慢。输注胰岛素时应缓慢静滴,随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必要时町血液透析治疗。⑧进行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宣教,特别是宣传个人防护及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方法.以降低本病的发病率。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本病恢复后,肾功能恢复还需较长时间,应定期复查肾功能、血压、垂体功能,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结果

针对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的特点.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明显地提高了治疗效果,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共治愈患者46例。2例危重型患者死亡。

3.讨论

流行性出血热因各期治疗原则截然不同,且各期也有交叉重叠.并发症严重等而成为流行性出血热护理的难点.对流行性出血热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通过护士严密观察病情.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危重病人抢救及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庆刚,陈焕永,姜宏齐,等.肾综合征出血热10年病情变化比较[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26(3)325.32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