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动物文化

 谷子689 2014-08-05

关于动物文化

纳塔利.安吉尔在她《野兽之美》一书中说:“大自然讲述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令人心悸、美丽无比的,她是最有创意的大魔术师,袖子里总能抖出另一个使人惊讶的东西来------” 她感到了“生命在基因和形态学尺度上的延续,说明地球上所有生灵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兄弟亲缘。”生物学领域里的科学发展,使人类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哲学追问,有了全新的进展。

于是“动物文化”伴随生态学时代到来被重新认识。《南华早报》记者彼得·克里斯蒂报道说,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动物,其实有着令人惊奇的思想,它们不断创造着自己的文化,并将其世代相传。

上世纪50年代,某天早晨,一只山雀啄开了一户人家门口的牛奶瓶的瓶盖。几周后,那个地区所有的山雀都掌握了这种开瓶技术,并且将其代代相传。人们开始意识到,动物普遍存在的社会化学习的行为,也是一种文化。

不仅如此,动物有建筑文化:老鼠的洞穴区分各种不同的功能区域;狡兔三窟的巢穴,留有进退有余的出路;蜜蜂的蜂巢具有相当精致的几何图形;各种不同的鸟有着截然不同的筑巢材料、规划与实践。

关于动物文化

关于动物文化

关于动物文化

动物的行为并不完全是本能行为,有人发现猴子手中拿着两块石块互相摩擦用以做大脑的训练,其他猴子也纷纷效仿。一个猴子拿到红薯后到水里去洗一洗再吃,其他猴子也跟着学习。非洲黑猩猩的文化性更是令人惊叹。据说,黑猩猩也是肉食动物,他们捕猎红疣猴的技巧是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发现红疣猴以后,他们采取群体分工、协同作战的方式猎捕,有在后面驱赶的、有在两面夹击的,有在正面狙击的,最后形成一个严密的包围圈,使猎物在劫难逃。黑猩猩还从年长者那里学习使用某种事物的叶子来治病。蓝鲸捕鱼时也是有组织、有分工、有策略的集体行动。至于动物使用和制造工具的文化现象更是相当普遍。

像蜜蜂、蚂蚁、猴子等社会性动物,还有明确的制度文化,首先是社会地位的不同,然后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制度严明,秩序井然。动物的信息交流能力强大,交流的方式多样化,可以通过发声、超声波、气味、舞蹈等等进行信息传递。

 关于动物文化

关于动物文化

关于动物文化

海豚可以认出镜中的自己,鹦鹉可以学舌,不同的鹦鹉学舌的能力不同,不同国度的鹦鹉学习的语言也不同。各种动物有着不同的繁衍战略,从不同的途径保存个体和物种的延续,鱼类的繁衍以数量取胜,蚊子的繁衍以速度取胜。大部分胎生动物,一出生就可以站立。非洲的角马,出生后3-5分钟就可以站立,并随母亲一同跟随大部队长途迁徙。斑马是具有牺牲精神的群体性动物,小斑马一出生,还带着满身的血迹,就要踉跄着站起来,随着大部队出发,为了使其免受非洲狮的捕杀,队伍中的老者就会停住脚步,成为非洲狮注意的目标,牺牲自身保护后代,保证整个群体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动物文化是一种弱势的文化,显然不能与人类文化相媲美。但是动物文化是一种生态文化,讲究对于大自然的适应,从而适者生存。其生存不但不破坏自然,反而对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不断丰富、美丽和完整作出应有的贡献。动物决不会浪费资源,没有财富的占有与积累,动物在食物链上是消费者,但是对于物种的进化总能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生活在靠近北极圈附近的旅鼠常以集体自杀的方式为后代留下足够的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源,以延续种族的生存和繁衍。

从这里得到启示,使人猜想鲸鱼成群的在海岸上搁浅的现象会不会也是集体自杀呢?动物有领地意识,但是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侵犯其他动物的领地。尽管动物文化是一种初级的文化,其生态的本质值得人类学习,人类文化的初期也是生态的,但是发展到高级阶段,人类文化膨胀了、强势了、主张占领、战胜和征服,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出现了反生态、反自然的倾向。   

关于动物文化

为了回归自然,人类要学习动物的生态文化,创建和继承本身的环境文化。

 

关于动物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