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传“秘方”不再秘传 “星夏珠”方难觅传人

 胡言佛语 2014-08-05

       所谓“偏方一剂,气死名医”,民间的许多偏方、秘方,因为破解了令名医也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而享有美誉。但这些偏方、秘方或者难为“正统”医家所承认,或者出于家族利益而秘不外传,往往命运多舛,难以光大。我市著名的中医药方“星夏珠”,眼下就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
  “十几年了,我一直在物色合适的传人,但始终没有等到。过几年我就要退休,必须把‘星夏珠’方完整科学地交给后人。”上周,东阳江镇卫生院院长金晓白说起此事很是着急,“这个药方凝聚了我们祖孙三代行医者的心血,它属于我们家族,更属于中华传统医药界,开门接纳传承人,这是必须的。”
  三代名医一奇方
  “星夏珠”方主要由天南星、半夏、滴水珠组成。这三味中药在中医界令人望而生畏——因为其中任何一味都有较大的毒性。因此,千百年来,除了半夏在中成药中少量使用,天南星和滴水珠都鲜有所闻。
  金晓白的曾祖父金嘉兰,从清末开始研制这三味奇药,但只也敢偶尔使用。因怕患者“闻风丧胆”,故常秘而不宣。《东阳卫生志》“技术·中医”一节载:“(湖溪)金宅金嘉兰闻名乡里。”金嘉兰在解放后被评为浙江省名中医。
  “星夏珠”方在金嘉兰的孙子,也即金晓白的父亲金希聪手中得到了光大。《东阳卫生志》“技术·中医”一节载:“金宅金希聪专内儿科,生用重用半夏、南星,主张病相反药相同疗顽疾。”金希聪根据药理,大胆谨慎地使用“星夏珠”方,解救了无数重症病人。金晓白至今记得,有一年父亲外出,碰到一户人家在大门外制作棺材。医者仁心使然,他上前询问。得知该户人家有人得了肝坏死,药石无效,正在准备后事。金希聪遂进屋察看病人,果断制止了其家人操办后事,开具“星夏珠”方,令病人奇迹般生还,并存活了10年。
  《东阳卫生志》还记载了一事:1938年,吕宝章、金嘉兰在上湖乡夏溪滩村创办博济医院(贫民施诊所)。这所医院,就是横店医院的前身。
  上世纪70年代,金希聪创造性地利用“星夏珠”方研制出针剂(当时鼓励具有一定资质的医院自行研制针剂)。现供职于横店医院的郭永福回忆:1985年,他出生才3岁的女儿,头上长了很多疮,看了很多医院、用了很多药品,都不管用。后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了在湖溪合作医疗室工作的金希聪。金希聪给小女孩注射了自己研制的“星夏珠”注射液,几天后脓疮就消退了。
  身为东阳市名中医的金希聪把“星夏珠”方传给了儿子金晓白。拥有现代药理知识的金晓白在家传的基础上,对“星夏珠”方作了改进,把滴水珠的功效更大发挥出来,在治疗面瘫、偏瘫等方面,颇有建树,成为东阳江镇卫生院的一大特色。他也因此被评为东阳市名中医。
  闻“毒”色变均却步
  近年来,随着东阳江镇卫生院声誉鹊起,“星夏珠”方引发了业界关注。其间,曾有数位中医爱好者前来,希望能成为金晓白的入室弟子。“但是一听说这些药有毒性,使用此方有风险,都退缩了。”金晓白苦笑着说,这些学艺者,莫不闻“毒”色变。
  但就中医而言,“以身试药”可说是项传统。“神农曾尝百草,现代中医如果要探索新药,也应具有这种以身涉险的精神。”金晓白说,是药三分毒,其实许多中药的毒性比“星夏珠”更大,比如白附子的毒性就大于天南星。“现在的中药材市场,良莠混杂,以次充好,屡见不鲜,为了购买到真材实料,我都要亲自尝试过。”他举例说明:白附子分关白附与禹白附,两者外形很像,但毒性关白附更大。一般而言,白附子的中毒剂量为15克左右,“有次我到国内某药材市场找货,一天内尝试白附子60克、天南星30克。”如此大剂量的试药,令金晓白喉咙严重水肿,“喉咙水肿是药性真实的反映。我让初学者跟我试药,他们一看都退缩了。”金晓白说,试药一关,就吓退了基本上的求学者。
  中医“偏弱”生源少
  除了“星夏珠”方毒性大,中医“生源”偏少也限制了金晓白授徒计划。“我到东阳江镇卫生院工作以来十几年,卫生院没有分进来一名中医专业的大学生。”金晓白说,目前为止,整个东阳江镇卫生院仅他一人具有中医行医资格。“东阳江镇是半山区镇,大学生都不愿来,来了也呆不住。”而前些年,因为“西风压倒东风”,中医专业很难吸引年轻人就读,导致每年分到我市的中医专业毕业生偏少,连大医院都供不应求,很难顾及乡镇卫生院。
  因为多年与金晓白共事,耳濡目染,为传统中医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折服,东阳江镇卫生院有多位医生表示愿意跟着金晓白学艺,“他们热情可嘉,也有奉献精神,但他们是西医,不具有中医行医资格,只能作为兴趣爱好学习一下。”金晓白不无遗憾地说,“西强中弱”的医学架构,缺乏扶持的政策困局,辨证施治的学习难度,让越来越多的从医者对中医敬而远之。
  “身为东阳市名中医,我有带徒的责任与义务。可叹我从医30余年,却收不到一名徒弟!”金晓白说,他对学艺者的要求其实并不高——有胆有识、乐于奉献、有一定中医基础。他希望“星夏珠”方能通过传承发展,走出金氏家族,融入东阳中医界。


滴水珠
别名:一滴珠、一粒珠、石半夏、制蛇子、 独叶一枝花、心叶半夏、石蜘蛛、石里开、独龙珠、蛇珠、岩芋。
来源: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滴水珠Pinellia cordata N. E. Brown,以块茎入药。四季可采。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块茎的汁液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误食后喉舌麻木、辛辣、肿痛,失声、头晕、流涎、呕吐,继而全身麻木。
功能主治:解表止痛,散结消肿。用于毒蛇咬伤,胃痛,腰痛;外用治痈疮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1~2分,研粉装胶囊吞服,或1~3粒块茎吞服(不可嚼碎);外用适量,鲜块茎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