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草【异名】竹节菜、翠蝴蝶、翠蛾眉、笪竹花、倭青草(《救荒本草》),竹菜、鸭跖草(《岭南呆药录》),竹节草、竹蒿草(《全国中草药汇编》),竹节花(《广东药用植物手册》),黄花草(《广西药用植物》)。 【基原】为鸭跖草科鸭跖草属植物竹节草的全草。 【原植物】![]() 竹节草 Commelina diffusa Burm.f 披散草本。茎匍匍地面,节上生根,或为半攀缘状。叶互生;叶片披针形或生于下部的叶卵形,长3~6cm,宽1~1.5cm,先端急尖或浙尖,基部呈鞘状,边缘粗糙;叶鞘上常有红色斑点,鞘口具白色长短不等睫毛。总苞片具柄,卵状披针形,长1.5~3cm,折叠状,先端渐尖,基部不连合,圆形或散心形。外面被短柔毛或近无毛,横脉不显,柄长1.5~4cm。总苞内有花2朵,一般下部有花1~3朵,不结实,上部有花1~2朵,结实;萼片3,膜质,披针形;花蓝色,花瓣3,膜质,其中1片较大而有柄;发育雄蕊和退化雄蕊各3;子房卵状长圆形,3室,花柱丝状。蒴果3室。种子5,黑色,有网纹和深窝孔。花期7~11月。 生于梅拔200~2300m的溪旁、山坡草地阴湿处碡林下。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采收加工】6~7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性】《生草药性备要》:“味淡,性寒。” 【功用主冶】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血。主治热痢,白啦,小便不利,癌疖痈肿,咽喉肿痛,外伤出血。 1.《生草药性备要》:“饴白浊,消热散毒。刺小便。” 2.《岭南采药录》:“根茎捣拦,敷疮疖。” 3.《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利屎消肿,止血。主台急性咽喉炎,痢疾,小便不利,外伤出血。” 4.《广西民族药简编》:“用茎,可引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鲜品30~60g。外用:捣敷;或研未撤。 【选方】1.治小便不利竹节草、车前草各60g。水煎等茶饮。(《全国中草药汇编》) 2.用于引产竹节菜茎除去叶片,剥去外皮,用75%乙亭消毒后,放人子宫颈内24h(塞上消毒纱布以踌药物脱出)。用量按怀孕多少个月就用多少条,每条长约5cm。(《广西民族药简编》) |
|
来自: 最大的储藏 > 《植物给我们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