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草主治:血热瘀阻之经闭或月经不调,利尿通淋,湿热淋证。 可以用作布置花坛、花境或岩石园,也可盆栽或做切花。 目录简介 品种全称: 竹节草 拉丁名:Chrysopogon aciculatus 品种又称:粘人草草籽花紫穗茅香 主题关键词: 暖季型草坪草 竹节草草坪草 禾本科金须茅属植物,分布于亚洲和大洋洲的热带地区,我国在台湾、广东、广西、陕西及云南等省有分布。常见于陡坡、山地和野外的潮湿地。生于向阳贫瘩的山坡草地或荒野中,海拔500~1000米。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匍匐茎。秆的基部常膝曲,直立部分高20-50厘米。叶鞘无毛或仅鞘口疏生柔毛,多聚集跨覆状生于匍匐茎和秆的基部,秆生者稀疏且短于节间;叶舌短小,长约0.5毫米;叶片披针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基部圆形,先端钝,两面无毛或基部疏生柔毛,边缘具小刺毛而粗糙,秆生叶短小。圆锥花序直立,长圆形,紫褐色,长5-9厘米;分枝细弱,直立或斜升,长1.5-3厘米,通常数枝呈轮生状着生于主轴的各节上;无柄小穗圆筒状披针形,中部以上渐狭,先端钝,长约4毫米,具一尖锐而下延、长4-6毫米的基盘,初时与穗轴顶端愈合,基盘顶端被锈色柔毛;颖革质,约与小穗等长;第一颖披针形,具7脉,上部具2脊,其上具小刺毛,下部背面圆形,无毛;第二颖舟形,背面及脊的上部具小刺毛,先端渐尖至具一劲直的小刺芒,边缘膜质, 具纤毛;第一外稃稍短于颖;第二外稃等长而较窄于第一外稃,先端全缘,具长4-7毫米的直芒;内稃缺如或微小;鳞被膜质,顶端截形;花药长约0.8毫米。有柄小穗长约6毫米,具长2-3毫米无毛之柄;颖纸质,具3脉;花药长约2.5毫米。花果期6-10月。染色体数n=10 (Chen et C. Hsu,1962)。[1] 多年生,具根茎和竹节草 (4张) 【生态习性】具有匍匐茎,侵占性强,叶片着生于基部,易形成平坦的坡面。适宜的土壤类型较广,在土壤pH值为6.0~7.0时,生长最好。抗旱、耐湿,具有一定的耐践踏性,但不抗寒。 【特点及用途】由于其根茎发达,耐贫瘠土壤,最适合用于路旁和作水土保持草坪。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Zhú Jié Cǎo 【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竹筋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mmelina diffusa Burm.f.)的全草。6~7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披散草本。茎柔弱,匍匐地面,节上生根,或为半攀援状。叶披针形或卵形,长3~7厘米,宽1~1.5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秃净或披柔毛;鞘常有红色小斑点,鞘口有睫毛。佛焰苞具柄,卵状披针形,折迭状,长1.5~2.5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浑圆或心形,秃净或被毛,有纵线条,横线条不明显,柄长1~3厘米;聚伞花序在1苞内2个,下部1个有花1~3朵,不结实,上部的有花1~2朵,结实;萼片3;花瓣3,蓝色或外面1枚淡白色;发育雄蕊3,退化雄蕊3;子房3室,其中2室含胚珠2颗,背室含胚珠1颗。蒴果。种子黑色,有网纹和深窝点。花期夏、秋。 【生境分布】生于阴湿之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淡,性寒。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