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家营与梁星源 岐山县城东北几十里外,有一座挺大的村落叫范家营。小时候,我常去那儿,因为我大姐嫁到了范家营。 那时乡村几乎不通班车,因此四十多里路就得全靠步行。天刚亮,我和三姐便从家中出发,沿着冯家山水库在岐山境内的引水支渠北干渠一路东行,中间经过了许多村落,什么北庄营、张庄、南官庄、公子庄、驸马庄等等。公子庄,这名儿真怪,莫非史上还真出过身份尊贵的公子?照此说来,驸马庄也就出过一步登天的驸马爷了。 我曾经不止一次听老人说过这句话:老东乡村子大地方好,出了许多当大官的。那时住在县城附近的人颇有几分虚荣心,骨子里有点瞧不起远离县城的东北乡人。但他们清楚,相对于县城周围,东北乡土地肥沃,一野平畴,远远看去,总让人觉得这片土地气势不凡,难怪地名那么古雅。 离范家营村还有几里路,我就远远望见了那一片青森森的柏树林,旷野中它显得格外醒目。这片柏树林可是范家营荣耀的象征,它蓬蓬勃勃,生长于村子中央的梁星源祠堂内。这梁星源,可是岐山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 梁星源本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家境贫寒,幼时聪颖好学。兄长靠打柴卖草供他上学。梁星源刻苦自励,考取邑庠生后,受聘教书,嘉庆二十一年﹙ 1816年﹚中举,历任广东鹤山、新安知县。在任期间,他勤政安民,断案公正,抵御外侮,巩固海防,以杰出的才干,深受禁烟大臣林则徐器重,于是,官运亨通,一路升迁。咸丰二年( 1852年 ),太平军攻打武昌城,身为湖北布政使的梁星源积极参战,城破后,与其子自缢而亡,以身殉国。可叹一代名臣埋骨异乡,只余一缕忠魂梦回故乡。范家营村有其衣冠冢,可惜“文革”时已毁坏。 梁星源祠堂究竟建于何时我不清楚,不过,有段传说颇具传奇色彩。梁星源为国尽忠后,其儿媳将价值不菲的银圆藏匿在裘皮大衣里,外面用破包袱裹紧,自己化装成难民,躲过太平军的追杀,历经千辛万苦,回到范家营村。在族人的帮助下,她为公公梁星源盖起了祠堂,客死异乡的梁大人从此终于歆享了后人的香火祭祀。 那年我考上了省城一所大学,临走前去范家营看望大姐。在梁星源祠堂门前巧遇一名高中同学,他当年也考上了大学。那时梁星源祠堂已变为范家营高级中学。庙院办学,祠堂办学,这也算是北方的民间传统。让一代英才梁星源的文韬武略荫庇子孙,造福后学,也是得其所哉。 那天,我第一次走进梁星源祠堂。虽说大多数殿宇已经改建成了教室,但其建筑的宏伟气势仍让人感触得到。这座从上世纪 50年代末开始就横遭毁坏的祠堂,“文革”时几乎被夷为平地。硕果仅存的几间大殿苍颜老旧,颓圮破败。后边一处大殿,屋顶上竟然长出了几棵小树,尤显破落荒寂。整座院落和梁星源有关的,也仅余一通残碑,系咸丰皇帝表彰梁星源为国捐躯的石碑。睹之不免令人怆然。 实际上,早在 1923年,梁星源祠堂内就办起了小学。 1965年,原周公庙初级中学迁入范家营梁星源祠堂,更名为范家营初级中学, 1973年改称范家营高级中学。在那个年代,范家营中学辉煌一时,恢复高考后那几年更是以出类拔萃的成绩引人注目,高考成绩在岐山县名列前茅。 1984年,我考上了陕西师范大学,同班同学孙宏哲考入西北政法学院,他的侄子孙文生从范家营中学以应届生身份与我同入陕师大,那年,孙文生刚满 17岁。孙文生后来告诉我,范家营高中当年还有考上北京大学的。孙家叔侄与我同姓,他们村在范家营东北五六里处,村名叫孙家,与我们村同宗。在这文脉源远流长的祠堂办学,怎能不人才济济?我的同事小范就是从范家营考入大学的。范家营中学还有一名才华横溢的老师叫范玉虎,我大姐夫说他能把《红楼梦》倒背如流。可惜由于地处远乡,范家营高中渐渐风光不再,迁入县城几年后,并入岐山中学,但范家营高中留给当地人一个书声琅琅的永久回忆。 我记住了 1984年暑期的那个下午。在好友孙宏哲的引领下,我信步徐行在范家营中学校园,面对着青堂瓦舍的校舍,思绪一下子飞到了一百多年前的清代。古老墙壁上的对联“潜读无车马,腾飞有星源”,更令我心驰神往。作为一代名流,梁星源以卓绝的才华沾溉后世,泽被后人。因此,无论现今的祠堂多么凄凉破败,历史的璀璨星辉都不能湮灭。 事实上,故乡人从来没有忘记梁星源。如今,在这几近废弃的祠堂里,村人塑好了两尊像。于是,梁星源与其夫人端坐神台,永受乡人祭奠。顺便提一下,梁夫人是范家营邻村巨家村人,名讳巨万香。村人一直将他们尊奉为老爷和娘娘。每逢庙会时节,范家营人便将大红灯笼高高挂在祠堂的大柏树上,希望其指引梁大人魂归故里。这些柏树是当年修建祠堂时从南方移栽过来的,当初足有上百棵,如今尚余十几棵。它们枝干遒劲,墨绿苍翠。一百多年来,这些翠柏一直守护着梁大人的忠魂,也成了范家营村永恒的标志。 岐山县城东北乡的村落很大,相距甚远,一个村子动辄上千人,范家营村就有两千多口人。在辽阔平坦的原野上,范家营村静静地横卧着,一派安宁平和的气象。村民以范姓居多,接下来就数梁姓了,他们大多是梁星源的后人。在范家营,梁姓虽不是大姓,但他们却有一份自豪感。祖上出了梁举人,他们能不高兴吗? 说是地势平坦,实际上范家营村也有沟壑。大平原上的村落早年为了防范盗贼,多修筑了土围子。当年筑墙时就近取土,便有了眼前不太深的沟壕,下雨天就成了天然泄洪渠道。梁星源祠堂南边就有一处沟壕,里面长满了树。梁姓人大多住在祠堂北边,他们的小村子按方位分为梁东和梁西。 范家营是个古老的村落,位于周原遗址保护区内,距离位于京当等村的周原博物馆不远。在范家营一带,厚厚的黄土层里,不知掩埋着多少稀世珍宝。这里出土文物众多,尤以青铜器居多。真的,走在范家营的田野上,我小心翼翼,心生敬畏。我明白自己脚踩在西周先民曾经辛勤耕作的土地上。这片土地厚实丰腴,钟灵毓秀。要不,怎能养育出梁星源这样一位泽被后世的大人物呢? 岐山人都知道,东北乡土质肥沃,长出来的麦子好吃,面粉雪白,面条筋道柔韧。那里的麦面是岐山臊子面的上好食材。这些年,我没少吃大姐家的小麦面粉。我用它扯出来的面条又长又薄,味道好极了。是的,我该真心感谢范家营这片沃土。 如今,去范家营村可方便了,从县城出发,若坐村村通班车,至多二十来分钟。汽车在宽敞平坦的关环线上行驶,窗外掠过熟悉的关中风物,那整齐漂亮的民居、欣欣向荣的庄稼,看着挺舒服的。站在范家营村口,法门寺合十舍利塔遥遥在望,熠熠生辉,让人心生虔敬,而村子新修的小游园,又令人仿佛置身城市小区。倘若梁星源大人穿越时空回归故乡,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真的,范家营是个好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