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添加剂标准较保守 一直为食品问题“背黑锅”

 昵称18403860 2014-08-07

食品中不使用添加剂会怎样呢?

没有添加剂,商店货架上的饼干、方便面肯定没有了。没有防腐剂,酱油还没拿回家就已经长霉了。没有小苏打,蒸馒头时发酵产生的酸没法中和掉。没有色素,市场上的产品都是暗淡的,糖果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多彩。

必须指出的是,近年来致使食品安全频发的苏丹红和三聚氰胺等都不是添加剂。而食品安全问题一出现,就说是添加剂的原因,而不少媒体又没有正面宣传添加剂的作用,最终使得添加剂一直在背黑锅。

我国国内的添加剂评审和国外遵循的是同一个原则。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天竹研究员指出,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成立的专家委员会,倡导风险评估。实验后根据物质本身的结构、人和动物本身种属的差异,给出阈值,即每日每公斤体重允许摄入量。国际上做出阈值后,其他地方一般都遵循这个数据。 

而我国的标准很保守,且通常使用的量都比国外的要低。比如在过氧化苯甲酰用量上,我国是60个单位,加拿大是150,美国是不限量。同时,我国还规定,在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少地使用添加剂。

针对消费者关心的中国人膳食结构有自己的特点,沿用发达国家标准的做法是否科学这一问题,王天竹说,一种物质要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至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对人体有毒;二是剂量反应关系,即要有一定剂量之后才会产生这样的作用;三是要有适当的途径,相应的靶器官,比如,口服有毒的物质,经皮肤可能就不会有毒性。欧美人主要吃的是动物性食品,中国人较多的吃植物性食品。吃得多肯定对某些物质限制就严。 

总之,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丰富食品生产和促进人体健康都是有好处的。近年来有些厂家违规使用或者根本就用工业的添加剂的不法作为,才造成了现如今对添加剂的错误理解,致使食品问题中质疑声不断。

中国苯甲酸钠交易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