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体石经

 杨敬科书法 2014-08-08
 
 
 
 我收藏拓片多年,藏碑拓极少,然独爱《曹魏三体石经》,寻觅多年,终如愿。
《三体石经》又称《正始石经》,建于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240-249年),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共约二十八碑立于河南洛阳,是我国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建立的第二部石经。此经用古文、篆、隶三种不同字体刻写,因此我国书法史和汉字的演进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体石经》也由此而得名。石曾佚,传世的拓本皆为宋人摹本。后在清代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洛阳东龙虎滩村的发掘出残石出土。1922年冬,洛阳东郊汉魏故城太学遗址的朱圪垱村村民朱某在棉田中掘出一大一小两块魏石经残石。大块阳面刻《尚书》无逸、君奭二篇文字,阴面刻《春秋》僖公、文公经文,正面存字34行,反面存字32行。即魏三体石经尚书春秋残石,俗称大三体。大三体赫赫有名,初出土,为洛阳古董商谢荣章购得,因石大秘运不便,乃令白姓石工连夜凿为二,然终为官家没收。凿前,由象庄拓工赵道拓得10几份,其中几份为试拓。未凿本极为珍贵,当年徐森玉、马衡、许光宇、于右任等各得一份,王广庆以50元得一份,一年后于右任以270元得一份,再后来,罗振玉以500金得一纸,未凿本现为故宫和上海博物馆等单位收藏。凿后三体石经二石原藏河南博物馆,其中一石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征调入藏。
我的拓片藏品故事之二十三:《曹魏三体石经》
在三种字体中,古文一体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北宋郭忠恕著《汗简》,引用《三体石经》古文有122字,夏辣著《古文四声韵》,引用石经古文亦达114字。但这些碑文出自谁人之手呢?历代学者众说不一,学者傅丰渭曾撰文详细进行了分析。
第一种观点认为是汉魏间的著名书法家邯郸淳所写;第二种观点认为魏国书法名家卫觊所写;第三种观点认为是三国魏书家韦诞所写;四则认为是魏国文学家嵇康所写,第五种观点认为是张揖所写;第六种观点认为是出于邯郸淳而由嵇康书写。此说流传甚广,影响至今。全祖望于《石经考异序》中首先提出此观点,近年来的数部大的著作如台湾省林尹、高明主编的1968年版《中文大辞典》“石经”条;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的修订版《辞源》“三体石经”条;俞剑华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邯郸淳”条;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全集·魏晋南北朝书法》“正始石经”释文等皆取此说。
我的拓片藏品故事之二十三:《曹魏三体石经》
此外,除上述六种说法外,近来也有人认为《三体石经》是多人合作之作,而非一人力所能及。范邦瑾在《书法研究》上撰文《魏〈三体石经〉书人略论》提出了这种看法,认为从《三体石经》所刻碑文名字的字体大小,笔画写法和书法风格来看,极不相似。王国维《魏石经残石考》云:“品字式者古文、篆、隶三体似出一手,直下式者则三体似由三人分别书之,而书品字式古文与书直下式古文者亦非一手。不独书人不同,即文字亦不画一。”《三体石经》是一人所书还是由集体合作书写而成?因原碑毁严重,自宋以出土残石均未见有书人姓名,加上《三国志》等文献的阙载,在新的考古资料发现以前,目前也不能妄加推断。
我的拓片藏品故事之二十三:《曹魏三体石经》
魏三体石经自晋永嘉之乱后,屡经损毁,到唐初已残缺不堪,但当时还有完整的拓本。魏三体石经的残石,自清光绪年间始见出土,以后不断有所发现,直到1945年、1975年在西安还出土过三体石经的残碑,拓片历来珍贵。故宫博物院藏有《魏三体石经尚书春秋残石》未断时的原拓本,乃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先生三赴洛阳求得捐赠的藏品。碑阳碑阴各一纸,裱为对屏,每屏纵245cm,横110cm。在此拓本上,除大块残石外,马衡先生还将搜集到的多块细小残石拓本考订其文字先后位置,尽量地拼合复原裱在轴上,可谓极费苦心。
我的拓片藏品故事之二十三:《曹魏三体石经》
  碑阳钤鉴藏印章:“光绪壬辰黄县丁氏干圃购得曹魏三体石经”、 “凡将斋藏魏石经残字”、“马衡叔平”。另有马衡题:“魏正始石经尚书无逸、君奭残碑未断时拓本。十二年秋得于洛阳,翌年冬装成。此石今已凿而为二,损君奭篇题一行六字,及前一行七字,后一行十一字。”王国维题跋:“千载何人知拓墨,二经全帙溯萧梁。开元零落十三纸,皇佑丛残百数行。岂谓风流仍正始,直将眼福傲欧黄。尚余君奭篇题在,梅本渊源待细商。叔平四兄属题。观堂王国维。”
  碑阴马衡题:“魏三体石经春秋僖公、文公残碑。今凿损第十六行二十六字,及前一行四字、后一行十七字。”另有1925年春马衡跋: “此碑正面刻尚书无逸、君奭三十四行;阴刻春秋僖公、文公三十二行。十一年冬出于洛阳城东卅里之朱圪垱村。出土时拓工赵道传拓十二本,次日即为村人白姓者凿成二石。此为初拓十二本之一,余三至洛阳始求得之。其后又出此碑之残字数石,今悉依其原有行次补于阙处。尚书……补三石,春秋……补五石。其尚书‘嗣前 ’等字一石则黄县丁氏旧藏,廿年前出土者也。此本在今日可称为此碑之足本矣。他日更有所出,当续补之。”
我的拓片藏品故事之二十三:《曹魏三体石经》
1929年3月马衡再跋:“此本既装成,又得残石拓本甚多。其可确知为此碑之碎块者……凡十六石。皆依其次第补装之。盖装成以后,先后补字已三次矣。”
2008年秋,北京藏友出让民国旧拓《三体石经》残石拓片一套6纸,止堂知我寻觅此全本多时,帮我高价购得,成为我最珍贵的碑拓藏品。
 
                             2010年2月19日于三惜草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