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的功与过

 须臾伊莎 2014-08-08

秦始皇的功与过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争议的一个皇帝,他的一生之中有的是非,不是后人所能评价的了的。横纵六合一天下,建立秦都咸阳;自定称号始皇帝,想传万事寿世昌;建立中央集权制、御史、太尉和丞相;废封建,行郡县,三十里郡县官长;筑长城,固国防,一货印,圆中方;统一文字度量衡,修建驰道达四方;焚书坑儒赋役重,滥用民力建阿房;爆发农民大起义,残暴经济二世主。自古以来,对秦始皇帝评价就褒贬不一,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是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帝制时代。

  关键词:秦始皇 皇帝 中央集权 残暴 是非

  秦始皇,即赢政。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享年50岁。他所经历的这半个世纪的一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也是命运之神十分眷顾他的一生。他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他从一个为质赵国的秦王国的落魄王孙,继而成为秦王位的继承人,接着又顺利继承王位,成为秦王,这段时间共有13年。在这13年中,嬴政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孩童,完全受命运的摆布。应该说这13年在年幼的嬴政命运中,充满了太多的危机,也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但是,命运之神给予他特别多照顾,使他在浑然不知中,安然度过了一次次危机和常人难以逾越的障碍,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当然,这一阶段对他命运起决定性影响的人是吕不韦。第二阶段:嬴政13随登上秦王的宝座到22岁亲政这9年,是他的身体、性格和思想走向成熟的阶段,也是他逐步摆脱别人对他命运的控制与影响,成功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并控制他人命运的阶段。第三阶段:从公元前238年到公元前221年代这17年,是嬴政奋六世只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扫荡六合,统一全国,充分展现他的政治、军事才华的阶段。第四阶段:从公元前221年嬴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皇帝,到公元前210年他死于出巡途中的这11年,是他完全沉浸在考前的功绩之中并力图个人及其子孙永久享受权利与荣华却力不从心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从表面上看,他好像完全主宰着自己的命运,实际上他却常常受他人控制与摆布,像唐吉珂德那样疯狂地与山斗、与鱼斗、与反目自己的人斗,结果只能以无奈何等失败而告终。但就嬴政这一生来说,他除了在长生不老这一目标的追求上曾尝受过失败的痛苦外,其余均为成功带给他的快乐,这也是命运之神对他的特别眷顾吧!

  一: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嬴政的身世扑朔迷离,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秦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司马迁虽然介绍了秦始皇的父母及出生的时间、地点甚至连姓、名都已交代的很清楚、明明白白了。可是,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立即会产生一个疑问:秦始皇明明姓赢,为什么司马迁要说他姓赵呢?古人说“姓以别婚姻,氏以别贵贱”,那么秦始皇的父亲到底是秦庄襄王还是吕不韦,仍然是个迷,只有等到我们找到秦始皇的遗骸、并能从秦始皇的遗骸中提取DNA于他的祖父的DNA进行比较成为事实的这一天。这一天也许会到来,也许永远也不会到来,嬴政的身世仍然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尽管嬴政的身世扑朔迷离,但是命运注定了他将成为秦王。

  在叙述嬴政的人生经历前,我们首先要对当时的政治形式和社会环境有所了解。公元前259年,中国正处于战国晚期,当时有齐、楚、燕、秦、赵、魏、韩七个各自独立的大国,史称战国七熊,分布在今天的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西周实施分封制时,先后分封的诸侯国已不能确知其数,后人根据《春秋》和《左传》进行考证,《晋书•地理志序》认为“凡一千八百国,布列于五千里内。……春秋之初,尚有千二百国……而见于《春秋》经、传者,百有七十国焉。百三十九知其所居,三十一国尽亡其处,蛮夷戍狄不在期间。”这些数据均反映了一个事实,这就是:春秋年间,诸侯国的数量当有二百左右。年年有征战,岁岁有烽火。兼并战争此起彼伏,战国形式风云变幻。当时秦国是七国当中最有实力的国家。嬴政出生这一年。是他的曾祖父秦昭王在位的第四十个年头。春秋、战国时期,在秦国的发展史上,影响和功绩最大的国君,除秦王嬴政本人以外,依先后次序列数,是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和秦昭王这四人。秦穆公向西开地千里,秦孝公下令求贤,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制定了一套促进秦国富强的制度。这时候的秦国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实力,但是,缺乏一位雄才大略的国君,来完成秦孝公、秦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世之余烈孜孜以求的统一大业。而这个人就是嬴政,他能够在秦,赵两国发生大战时安全地降生于赵国的都城,并且在自己的父亲逃离赵国后还能安全地生存下来,这真可谓是一个历史的奇迹。

  嬴政,作为一个初试锋芒的铁腕君王,年少时承受了不同于常人的压力,经历了很多辛酸。在《史记•吕不韦列传》载:“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始皇帝益壮,不止,……吕不韦乃进嫪毐,诈令人以腐罪告之。……太后私与通,绝爱之,有身,太后恐人知之,诈卜,当避时,徙宫居雍。嫪毐常从,赏赐甚厚,事皆决于嫪毐。嫪毐家童数千人,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千余人。”根据以上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吕不韦在摆脱了嬴政母亲的纠缠后,却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政治上的大敌,同时也让幼年的嬴政对自己的母亲充满恨意。嬴政在涉足政坛的第一个敌人就是自己的母亲,也正是因为如此,嬴政才会如此气愤。《说苑•正谏》载嬴政驱逐自己的母亲后,曾下令:“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从蒺藜其脊肉、干、四支而积之阙下。”可见嬴政是如何地憎恨他的母亲。后来,嬴政在处理嫪毐和吕不韦两大政治集团中,果断而慎重。让我看到了一个君主该有的理论,他对嫪毐和母亲的阴谋了如指掌及主动出兵镇压,反映出了他政治嗅觉的敏锐与采取行动的果断;而他驱逐母亲的行为,等于是在向天下昭示母亲的丑行及自己与母亲的矛盾,这正是反映出了他政治上还不成熟,还有情绪化的一面;他能听从茅焦的劝谏,重新接回母亲,说明他有为大局而克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他对吕不韦处置的慎重,说明了他在亲情与权利之间作艰难抉择的过程,最终他还是让亲情服从于政治的需要;他对自己的敌人包括自己的亲人,均采取了极其严厉而残酷的镇压,反映出他性格中的残忍;而他在吕不韦死后对嫪毐和吕不韦两大政治集团罪行的定性以及对这两大政治集团成员的处置,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成熟、干练的政治家在施展其政治才华。总之,嬴政初试锋芒,就消灭了两大政治集团,扫平了自己自由行使权利的障碍,从此,他就可以不收任何人的牵制而牢牢的掌握秦国的政权。

  之后,嬴政扫荡六合,名垂千古……但是这其中有多少功,又有多少的过,历史的记载和今人的评议对他公正吗?当我们去一个具有争议的人的时候,我们该用今人的思想去思考,他的幼年,他的家庭,他的经历,让他不得不成为一个特别的人!

  二、统一国家的奠基人(功)

  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凝聚力:

  (一)秦始皇成功的实践活动,首创了统一国家的新局面;自西周分封诸侯以来,就建立了一种以宗族血缘关系和政治同盟关系为基本纽带、以一宗一姓的贵族为核心的多国并存的政治局面。随着周天子对诸侯国的影响力丧失,各诸侯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对其他诸侯国进行侵犯,这就 引起了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从周平王东迁的公元前770年,至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公元前221年的500年中,大大小小的战争几乎一天也没有停歇过,并且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战争的破坏和强度也越来越严重。希望和平、反对战争不仅是当时广大人民的良好愿望,也是一些饱受战争之苦的小国的强烈要求。此外,由于各国的并存与竞争、由于士阶层的兴起及随之而来的思想、学术与文化的传播,加强与紧密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使各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趋于一致,为统一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秦始皇在自己祖先为他所准备的政治、军事、经济实力的基础之上,不是时机的发起了统一天下的战争,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统一了全国,使人民得离战争之苦,尽管其发动战争的动机仍然士兼并,但统一局面的出现,却顺应了民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因此,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值得肯定的功绩。在我看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使得中国人统一观念的根深蒂固,让中国无论在内部分裂还是面临外部势力的入侵时,都把“统一的观念”放在首位,积极去抵御外敌,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强大的一股力量。而这种统一观念之所以会产生,我们不得不归功于秦始皇首创的统一全国的成功的实践活动。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福泽后人

  第一,全国推行郡县制,奠定了统一国家的政治制度。郡县制度是春秋时期出现的新的政治制度。郡县制的出现,主要是为了适应频繁发生的兼并战争形式的需要,但是,由于这种由国君直接任命官吏进行管理的地方行政制度,使国君和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了。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每消灭一个国家,就在原地设立郡,这样直到统一时,秦王朝实际上就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玉与往的分封制完全不同的崭新的政治制度,这就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这样政府的权威与政治的畅通。综观全部中国史,分封制必然会导致政治上的分裂与社会的动乱,秦始皇所言“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不仅是对先秦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而且也是为秦以后的历史所证明的正确结论。但是,秦始皇能不顾父子、兄弟之私情,而以国家的长治久安为重,断然废除实施了近千年的分封制而推行郡县制,这不仅需要远见卓识,而且也需要极大的勇气。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不仅仅是因为可以十分有效地制止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而且是一种符号历史发展方向的进步措施。任何企图在统一国家的前提下推行分封制后同时实施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努力,不仅在理论上是荒谬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是错误的,必然会破坏国家的统一或形成分裂割据局面,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我们决不能离开了统一的前提下来谈分封制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二者之间的优劣,因为统一国家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后,断然否定分封制而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不仅是伟大的历史创举,而且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第二,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管理系统,确立了统一国家的组织管理体系。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面临着如何复原辽阔的国家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一大问题,伴随着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秦始皇将原来在秦国实行的一套官僚管理系统推行到了全国。

  第三,北逐匈奴与筑万里长城,保护了中华人民的农业文明。汉代的司马迁曾说:“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黫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为修筑万里长城,秦王朝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它是引发秦末农民起义的重大因素之一。但是,这万里长城的成功建设,却在当时及秦以后的中华农业文明阻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犯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这一伟大创举,没有历代对万里长城的修缮,中华民族的农业文明,恐怕也就难免遭受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文明灭亡的灾难了!所以,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尽管其主观愿望是为了他的秦王朝甚至更狭隘的是为了他的后代子孙能二世、三世以至万世地统治中国,但是客观上,他却用他秦王朝的一代资源为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文明做出了一项巨大的投资,让中华民族受益无穷。

  第四,“使黔首自实田”,开创土地私有制的新局面。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所指:“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严重的土地兼并,使得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但是,由于秦始皇颁布的使用土地私有化的法令,让处于授田制下的农民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这种自耕农的自由小块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不仅是两汉和中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农民的社会主义改造前社会的基本形式。所以,我认为秦始皇颁布的“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是促进社会发展的进步措施,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历史功绩。

  第五,统一文字,形成了维护中国统一的无形的力量。——在春秋战国年间,由于终归哦长期处于各诸侯国家的分裂割据,形成了“文字异行,语言异声”的社会现象。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规定以秦国通行的小篆作为全国统一书写形式,“霸其不与秦文合者”,将其他各诸侯国使用的文字一律予以废除。由于有划一的书面语言的书写形式,汉语的书面语言就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特殊的载体,在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统一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状态方面,起着极大的作用。因此,秦始皇统一文字,就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加了一股无形的力量。

  第六,构建全国水陆交通网,为统一的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修筑了以都城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使得秦王朝的交通能够东穷齐、南极吴楚,西抵云贵,北达长城,可谓是无远弗届。这样的交通网将全国各地紧密地联系起来,对促进当时及秦以后的中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维护国家的统一诸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在我学地理的时候,我注意到很多经济的发展都来源于便利的交通,所以,秦始皇的这一功绩值得充分考虑。

  第七,统一货币、度量衡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措施。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措施,不仅对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深远的影响。

  第八,秦始皇推行秦律至全国,奠定了中国法制制度的基础。《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法令由一统”“一法度”的内容,在秦始皇出巡游过程中所刻的颂词中也有歌颂秦始皇“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端平法度,万物之纪”…的颂词。因此可以十分肯定的说,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一定有将秦国的法律制度推行于全国的举措。这一点,也可以有有关史料中得到证实。例如,陈胜、吴广在发动起义时曾对大家说:“失期,法皆斩”。这个法当然是秦国的法,陈胜、吴广都不是秦国人,但是,他们都知道秦王朝的法律条文,如果没有秦王朝在全国统一后颁布与实施统一的法律于全国,他们是不可能对秦王朝的法律了解得如此清楚的。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在去难过所颁行的秦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大一统国家的法典,对中华法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三)嬴政在发现人才与使用人才方面,有独到之处。

  李斯本来只是吕不韦的舍人,是嬴政发现了他,并迅速加以提拔,由长史、客卿、廷尉直至升任丞相,才使李斯的政治才华得以充分发挥;尉缭也是嬴政发现并委以重任的,嬴政作为秦国的一国之君,他居然能“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尉缭自己也说“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嬴政对人才的重视与尊敬。而嬴政对于韩非则更是仰慕之至,当他读到韩非的著作后竟然说出了“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由于嬴政求贤、礼贤的精神,秦国才能网罗到李斯、尉缭、蒙恬、王翦、李信等一批杰出的人才。嬴政不仅善于网罗人才,更重要的是他善于使用人才,让每一位人才都能充分发挥地施展其才能。这是与嬴政不武断、决策能够择善而从的务实作风分不开的。他在自己已经下了逐客令后,还能接受李斯的观点,收回成命,避免了一个重大错误;他在李信攻打楚国失利后,能够亲自赶到王翦家中,承认自己决策的错误,请求王翦出任灭楚的主将,并倾全国兵力付与王翦一人而不干预王翦的军事抉择。让其顺利的完成了灭楚的大功;他在李信攻打楚国失败后,还能继续信任李信,使与王翦之子率军攻燕、辽东,俘虏燕王喜、还攻代……建立了赫赫战功。

  总之,嬴政使秦国政权的最高决策者,无论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还是在统一六国后,秦国所作出的每一重大决定,都必须经他批准方能付诸实践,嬴政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政治领袖,也是一个头脑清醒、务实的政治家,他在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中所起的作用,是必须得到确如其份的肯定的。

  三、专制独裁制度的创始人(过)

  嬴政在统一全国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求他的臣下为他拟定一个新名号,经他的臣下慎重讨论与建议,最后由嬴政本人确定为“皇帝”。这不仅仅是一个君主个人名号的更改,更是标志着中国专制独裁政治制度从此确立的重大事件。还有,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除了防止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不朽的局面重演这一原因外,另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分封制是与皇帝专制独裁的政治制度不相容的。在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基础上的皇帝专制政治制度下,由于全国只有一个政权,也只有一个君主,除秦始皇嬴政一人而外的所有人,就必然毫无选择地成为嬴政的臣民,而且不管他们是否愿意,也必须听从嬴政对自己命运的安排。实施郡县制是皇帝专制独裁制度的重要基础。皇帝专制独裁制度是秦王朝迅速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皇帝专制独裁的政治制度使秦始皇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这就从制度上将他与他所代表的统治阶级相分离,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独夫,他不得不对国家所有的事承担责任。

  皇帝专制独裁的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危害与恶劣影响,真可谓“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秦始皇作为这个制度的始作俑者,罪莫大焉!

  四、千古唾骂的暴君(过)

  秦始皇在世时就有了暴君的骂名,不仅尉缭在他没有统一全国就曾说他有豺狼心,得势将食人,将使天下人为虏。在他统一了全国后,侯生与卢生也说他天性刚愎自用,乐以刑杀为威。秦末农民起义中最为有力的理由就是“诛暴秦”,乃至汉代,则无人不骂秦始皇为暴君,秦代的政治为暴政。总括他们对秦始皇暴政的论述,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 刑罚暴酷。《汉书•刑法志》说:“秦用商鞅,连相坐之法,早参夷之诛,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颠、抽胁…之刑。至于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理宜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汉人对秦始皇所设立的刑罚的措施有多么的残酷。

  2、 赋税繁重。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攮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海内怨仇,遂用溃畔。”

  3、 徭戍无已。《汉书•贾山传》“秦始皇帝以千八百国自养,力罢不能胜其役,财尽不能胜其求。一君之身耳,所以自养者驰骋弋猎之娱,天下弗能供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死刑者不得告诉,人与人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秦始皇修筑大型工程所要付出的,就是人民的血。

  4、 废先王之道、《史记•淮南衡山王传》载伍被语曰:“昔秦绝先王之道,杀术士,燔《诗》《书》,弃礼义,尚诈力,任刑罚。”秦始皇这是在“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这里大约讲的就是“焚书坑儒”。

  5、 多忌讳之禁。司马迁说:“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居功自傲。贾谊则评说:“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钳口而不言。……”

  应该说,汉人对秦始皇暴政的批评或许有夸大其辞的成分,但总体上说,他们对秦始皇的批评是有根有据的。秦始皇不仅在个人的性格中有暴虐的成分,而且他所推行的政治中,暴虐的成分也委实太多太多,暴君这个骂名,他是无论如何也推辞不了的。

  五、功过评议(结束语)

  秦始皇是个颇为复杂的人,我看到他的行为总是表现出极端的倾向,但我觉得这正是他的思想中充满理性色彩的反映。他一方面敢于凌驾于诸神之上,不信命,只相信自我,勇敢的与神、与命、与世间的一切进行斗争,一方面又祭天、祭神、祭鬼;他一方面信奉五德始终说,承认王朝的更替时历史的必然,一方面又坚信自己建立的秦王朝会永远不被更替的存在下去;他一方面积极的寻找不死之药,不相信自己会死亡并自称真人,而且也不会允许他的臣下提及他的死亡,一方面又大造自己的陵墓,未自己的死亡做积极的准备。他不信宗教不信邪,因而他敢作敢为,多有惊世骇俗之举,他迷信宗教迷信邪,因而也多有愚蠢可笑之举。

  秦始皇最伟大的功绩表现在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不休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崭新局面。未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在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文化诸多方面实施了许多积极的方针政策,奠定了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同样,我们不能去要求一个人完美的没有缺点,秦始皇过错最主要的表现是他所创立的皇帝专制独裁的政治制度,贻害中国数千年之久。迷信权利,不顾人民死活实施暴政,是秦王朝短命的主要原因。也许,站在整个历史的角度,我们来看秦始皇的话,他却是历史上不可缺少的角色,尽管他没有什么著作供后人去研读,但是他的一生,却是我们研究不完的财富。秦始皇是一个伟大的开拓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的君主,无论他的行为是对与错,都给中国的历史与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一点上,他以后的历代君主都是不可能与其相提并论的。因此,千古一帝就是对他最为恰当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史记•秦始皇本纪》

  2。 《晋书•地理志序》

  3。 《史记•吕不韦列传》

  4。 《说苑•正谏》

  5。 《史记•平准书》

  6。 《汉书•刑法志》

  7。 《汉书•食货志》

  8。 《汉书•贾山传》

  9。 《史记•淮南衡山王传》

 

  10。 《秦始皇评传》•于琨奇著

分页:1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