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荀子的学生李斯,助秦始皇统一天下,为何晚节不保成为千古罪人?

 梦想童年594 2022-04-03

谈秦说汉(六十一)

文章图片1

李斯

李斯,楚国人,师从荀子习“帝王之术”,学业完成之后,他觉得楚王成不了大事,秦以外六国之国势都已衰弱,很难让他有建功立业的机会,想西行入秦,施展他的抱负。于是,辞别荀子,投奔为时任秦相吕不韦的门客。

公元前247年,时秦庄襄王去世后,嬴政继秦王位,吕不韦仍为相国。吕不韦推荐李斯成为的舍人,也就是秘书。李斯在秦王嬴政的身边侍奉,有了展露才华的机会。于是,他与秦王谈论秦穆公称霸但不能东出黄河原因;孝公以后,周室衰弱,秦国强大到奴役六国的基础;并提出其中之不足与改进方法,深得秦王嬴政的赏识,并任命他为长史。嬴政依李斯之劝,派谋士携重金游说六国,离间各国的君臣关系;收买各国有影响力的政要与贤人;不能收买的就派杀手暗杀。那个国家开始有内乱的时候,就派兵攻打,很有成效。于是将其升职为客卿,也就是幕僚的意思。李斯师出名门,儒雅沉稳,目光深远、学识渊博、擅长谋划,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说服力强,很快脱颖而出,加官进爵,这也是很正常的。

公元246年,时郑国人在秦境内修“郑渠”,韩国人派间谍混入其中,刺探秦国的军情,被秦国发现了。秦国的王族及大臣们建议秦王驱逐所有外国的客卿。李斯是楚国人,也在被驱的客卿之列。于是他上书秦王,并以秦穆公重用西戎的降臣由余、楚国的百里奚、宋国的蹇叔、晋国的丕豹、公孙支;秦孝公重用了卫国的商鞅; 秦惠王重用了魏国的张仪;秦昭王得了魏国的范睢等事例,说明先君都有依靠他国的客卿力量使秦国更加强大,而这些客卿也没有对不起君主。李斯旁征博引,以古论今,逻辑清晰,思维缜密,理由充分,秦王嬴政听听后也觉得是很有道理,于是废除了逐客令。同年,引荐他进入秦国高层管理集团的相国吕不韦,因嫪毐谋反案牵连被免了相,后来还被迫服毒自尽,其门客太多被杀或流放。但这两件大事的发生,李斯都安然无恙,还被升为廷尉之职,可见对其的重视。李斯不但书法好,写报告也是一把能手,引经据典,深入浅出,论证充分,分析到位,令人信服。同时,李斯也善于审时度势,化风险为夷,生存能力极强。

公元前236年,李斯奉秦王命出使韩国访问,见到了阔别十多年的老同学韩非子,韩非子与李斯曾一起于荀子门下学习“帝王之术”。韩非子与其交流自己的学术作品《孤愤》《五蠹》等篇章情节,李斯看后非常震憾,把作品带秦国,传送给秦王阅读。韩非子在当时很有名气,李斯本意是想炫耀一下同为荀子的弟子都很有才学,没想到爱才的秦王对韩非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二年后,韩非子也奉命出使秦国,商量结盟的事情,原本是想透过老同学李斯的关系帮忙说和,改善秦、韩国的关系。可嬴政不愿与其商量两国的政治争议,却因为赏识韩非子的文才,把他羁留在秦国,经常与其谈论治国之道。韩非子为人正直,在大的事情上有他独到的见解,性格直率,不苟言笑,心直口快,常与李斯的一些观点不一致,在嬴政前面起争执,让李斯下不来台。且李斯妒忌韩非子的理论知识渊博厚重,也担心自己某一天会被其替代,于是设法迫害韩非子,后韩非子死在了云阳。李斯也有点自私阴暗,甚至有点卑鄙,见不得别人盖过自己的光环,一旦发现,会置人于死地,这也是他缺陷之一吧。

公元前221年,秦已统一六国。秦始皇在咸阳宫内召开御前会议,讨论治国方案,大部人认为之前的“分封制”挺好,应该把皇帝的儿子赐封各地,让他们各自管理各自的封地。但李斯认为,应该采用郡县制,所有的地方都归皇帝直接管理,这个提案,深合秦始皇的心意。于是,秦始皇下令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各郡设置郡守、郡尉、监御史。同时,李斯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诸子百家学说,禁止私学,禁止私议朝政,统一文字,修明法制,制定律令,对天下所有人实施文化思想上的管理。提议统一车轨与度量衡,建立国家标准。秦始皇也接受了这个提案,并推行之。这时,李斯已官至丞相。废分封制重郡县制,是李斯顺秦始皇专权独断之意而提出,还是李斯本身的观点,已经很难考究了。但郡县制、统一标准、进行思想文化管理,是首开中央集权制的先河,而郡县制,应该就是中央集权制与国家偏平化管理的开始吧。

文章图片2

赵高

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与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胡亥一起陪同秦始皇出巡途中,秦始皇病死在沙丘。秦始皇死前写了一份诏书,令正与蒙武在上郡守卫边疆的公子扶苏回咸阳继位,诏书在赵高那里还没有发出去。赵高精通律法,是胡亥的老师,所以两个人关系比较近。他与胡亥商量,矫诏令胡亥为二世皇帝,胡亥自然是愿意,但他们两个人还做不成这件事,于是找李斯商量,李斯毕竟师从荀子,骨子里还剩点清高忠孝,不愿做不忠之事。赵高就做李斯的工作,说:“你跟蒙恬相比,谁跟公子扶苏的关系更近一些?”李斯说:“自然蒙恬与扶苏关系更好一些。”赵高又说:“如果立胡亥为二世,胡亥可保你继续为相,若立扶苏,一定是蒙恬为相了,到时,你李斯又能做什么呢?”李斯虽然熟读圣贤书,也知道拥胡亥为皇帝是属于僭越,但自私心作怪,于是与之同谋,矫诏令胡亥继位,并伪造诏书逼死公子扶苏与蒙恬。李斯逼死韩非子于云阳,毕竟秦、韩两国属于敌对关系,对秦国的影响不算太大。但改立不贤的胡亥,却只是保住自己的丞相位,那就是属大是大非的误国行为,将遗臭万年了。李斯与赵高这种小人为伍,这也为日后命丧小人之手埋下了导火线。

公元前209年,二十一的胡亥继位,为秦二世皇帝,李斯仍为丞相,赵高为郎中令。赵高本是一个阴暗的小人,小人得道便猖狂。他跟年轻的二世说:“你的兄弟姊妹们质疑你皇帝位的来路不正,很多大臣也跟着附和,不如将他们都杀了。”二世年少昏庸,对事情还没有辨别能力,于是同意赵高的做法。于是,赵高将平常不与自己为伍的,或看不顺眼的人大开杀戒,十个公子在咸阳街头斩首示众,十二个公主也在杜县被处死,连带一同治罪的人不计其数。刑罚一天比一天残酷,赋税越来越沉重,以至官逼民反。身为丞相的李斯看到国家一天天乱起来,心里当然很急。于是,再以上书的形式写了个报告,虽然字如珠矶,情真义切,忧国忧民。但二世不以为然,还责怪李斯小题大做,说他这个丞相把事情说得太严重了。李斯因把爵位看得太重,看上书被责,害怕丞相不保。于是重新上书,曲意奉承二世,顺着二世的意思,写了一大堆拍马溜须之词,想求得宽容,二世才高兴起来。此后,二世更加残暴,街市上每天都堆积着刚杀死的人的尸体。这时的李斯,已经在权力当中迷失了自己。为了高官厚爵,扭曲人性,颠倒黑白,不分是非,助纣为虐,在其位不谋其政,置国家于水火而不顾。

公元前208年,赵高因专权,得罪了很多人,怕大臣入朝奏事时向二世揭露他,就劝说二世为显示圣明,易深居宫中,少与外人接触,二世居然信以为真。于是,除了赵高与内臣之外,胡亥竟然不接见任何官吏,连李斯这个丞相也不例外。于是,李斯也颇有怨言,被赵高知道了。李斯的儿子李由为三川郡郡守,时六国之旧势力与各地流民因二世之残暴纷纷反叛。赵高在二世面前诬陷李由与李斯通敌,有谋反之意。二世不分是非,将李斯及其家人全部下狱,并派赵高去审理李斯谋反一案。结果就是李斯被判五刑,腰斩于市。 这时的李斯,纵有满腹经纶,能言善辩,也无济于事,命犯小人,只得一死。虽说是二世不贤,奸佞当道。但形成这种局面,不是李斯与小人为伍,自掘坟墓所至吗?

李斯以一个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入关事秦,抓住机会,成为吕不韦门客,得吕不韦赏识推荐给秦始皇嬴政;因师出名门、能言善辩,升官为长史;因学识渊博,擅长谋划,再升为客卿;能在吕不韦免相与大索的事件中置身事外、独善其身,还被官升廷尉;提出废分封制,改用郡县制,迎合皇帝意,官至丞相;提出焚书、掌握宣传阵地,奴化国人思想,统一国家标准、制定律法,对中央集权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当时的社会也非常有进步意义。李斯虽迫害韩非子为不义,但升迁之快,除了他本身才学深厚、理论丰富、能言善辩外,更主要的是,是他的思路迎合了秦始皇之专权独断的思想吧。但他位列三公,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用以弥补皇帝的过失,而是凭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奉承,随意附合,推行酷刑峻法,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胡亥非始皇之能。于是李斯终被小人陷害,被五刑而死。与其说李斯是死于小人赵高,不如说是死于他自己太贪恋权势,不分是非吧?若当初,其能拥扶苏而拒胡亥,不但无腰斩之祸,还可能名垂千古,功绩与周公、召公相提并论了。

《史记·七十列传·李斯列传》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適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文章图片3

李斯被处腰斩

2020/06/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