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遂昌黑陶

 热带咖啡 2014-08-08

黑陶是新石器晚期出现的一种陶器,造型古朴,漆黑光亮,并伴有雕刻装饰工艺,无釉烧制,至今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1997年在浙江省遂昌县三仁畲族乡好川村发现了好川古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器、玉器、陶器、漆器。在出土的陶器中,既有直接受良渚文化影响产生的器物,也有具有自己鲜明文化特色的器物,由此可判断好川文化应该是良渚文化末期向南扩展,在好川建立新聚落,并与当地土著文化结合,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文化面貌。


好川古文化遗址


黑陶作为一种原始的陶器,曾在新石器时代广泛分布在华夏大地,除了良渚文化和好川文化,重庆巫山的大溪文化,湖北京山的屈家岭文化,山东章丘的龙山文化均有发现黑陶,而且都各具特色。以良渚文化为例,发现的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普遍采用轮制,一般器壁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划花纹和镂孔,圈足器、三足器较为盛行,这些形制和工艺特征都被好川文化继承下来。当代遂昌黑陶手艺人对出土的黑陶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成功恢复了一部分黑陶烧制技艺。我们寻访之时在遂昌主要有两家烧制黑陶的手工作坊,汤建华老师的作坊是其中一家,他也是早期参与恢复黑陶的主要人员。我们在金华寻访完婺州窑之后,就一路南下,直奔遂昌。

良渚文化出土的黑陶器


遂昌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靠近江西和福建,境内山地居多,从地图上看,从我们的上一站金华到遂昌的距离很近,但车辆前往需要绕行山路,且不可直达需在中途转车,所以路上花了大半时间,到遂昌已是傍晚时分,我们只能先找个落脚的地方安顿下来。遂昌是个小县城,周围山地环绕,空气清新风景甚佳。山上有成片的竹林,这些竹子除了制作日常生活用品外,也被制成竹炭,是遂昌的特产之一。我们在街上看到有几家店在售卖竹炭,却没有见到我们即将寻访的黑陶。寻觅许久,在一个小茶叶铺中发现了它的踪迹,只是落满灰尘,老板见状拿起擦了擦,给我们介绍起来,价格并不算贵,一个做工尚可中等大小的花瓶大概在几百元左右。离开茶叶铺时天色尚未全黑,在县城里闲逛的我们偶然发现了汤显祖纪念馆,明万历年间,以一部《牡丹亭》闻名的汤显祖曾在这里做过5年知县,据说在任期间非常受百姓爱戴。

遂昌山水


第二天一早,我们带上背包和相机,从车站出发,前往位于三墩文化村的汤建华老师的黑陶作坊,这里离县城不算太远,所以并没有花多少时间就到了。文化村四周青山环绕,一条小河从村前流过,自然闲适,是个做手艺的好地方。我们先看到的是一家做龙泉青瓷的作坊,好奇为什么不在龙泉做,而跑到这里来做,进去一看,老板不在,有个和我们一般年纪的年轻师傅在拉坯,给我们释疑后并告诉我们黑陶作坊就在前面,和小师傅互留联系方式之后,走了几步就到了汤建华的黑陶厂了。厂子看起来像普通的民居,侧门口停了一辆高底盘的吉普越野车。我们在门口喊话却没人应,便推开侧面拱门缓慢走了进去,院子里有个池塘,里面养着鱼,看格局有点园林的感觉。


这下我们终于看到人了,有个30多岁的女人从里门走了出来,表明来意后,她很高兴地引着我们走进了作坊,进门的过道两旁摆满了木架子,上面晾着各种各样的坯体。作坊不大,空间除了大部分用于阴干坯体,有一间拉坯、修坯、揉泥共用,一间用于粘接工序,没看到烧成的房间,大概十几个人在作坊里工作。

正在阴干的坯体


我们询问汤建华是否在家,她指明在楼上,让我们自己上去。刚走到楼梯口就听到熟悉的声音,我们颇为诧异,这古琴声是播放的还是人弹奏的?带着疑问上楼,看到一位长头发,扎着小辫的男人背对着我们在弹琴,可以确定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并未打扰他的兴致,我们开始安静欣赏房间里摆着的黑陶作品,曲毕,他才转过身来,给我们打了招呼,似乎他知道我们的来意,没多过问,只是泡了一壶茶等我们入座。汤建华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个相当有意思的手艺人,虽然年纪不算小,但看起来依然年轻有活力,和我们谈起他的作品时,言辞坦率,话语简洁。据他说尝试用黑陶烧制古琴所以才开始了解到古琴文化,继而一发不可收拾,只是可惜烧出来的琴都裂掉,没有一件成品,他也在寻找原因,之后会继续尝试。我们喝茶,聊古琴,弹古琴,不亦乐乎,似乎忘了此行是要来看黑陶的。一壶茶毕,发现所用茶具和陈列的黑陶有所不同,颜色发灰,没有黑陶光亮,表面有轻微的颗粒感,询问后了解到这便是汤建华自己设计开发的炭陶。

汤建华老师的黑陶陈列室


汤建华老师上个世纪80年代末放弃地毯图案设计工作,参与恢复了遂昌黑陶,而黑陶一直作为陈设装饰用品,在实用器具上还有诸多不足,因为烧制温度底,黑陶遇水容易软化,这个极大限制了黑陶的使用范围。汤建华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黑陶进行改进创新,把遂昌特产竹炭研磨成300目细竹炭粉,和当地的红粘土进行混合搭配,发明了全新的制作材料,烧制出了炭陶。因为炭陶的烧制温度高于黑陶,在保留了黑色质朴外观的前提下,还有点温润的质感,质地坚硬,和深黑色紫泥做出的紫砂有些许类似,在实用方面大有提高,据说还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后来我们的手工艺之旅到了四川荥经,拜访了那里的黑砂手工艺,其材料的制作方式和炭陶有很多共通之处,黑砂采用的泥土是用当地的黄色粘土加入研磨的细煤渣粉混合而成,但烧成的效果却有点微小的差异,炭陶黑色温润,黑砂黑色无光,比炭陶的颗粒感弱一些。

漆黑光亮的黑陶


通过汤建华的讲解,我们对黑陶和炭陶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出于职业本能,我们对黑陶和炭陶的制作过程和烧制工艺最为有兴趣,也是我们每次寻访手工艺必须要了解的。但不是每个手工艺和手艺人都那么开放,愿意让前来的陌生人窥探其制作过程和工艺,我们此前已经多次被拒绝参观制作过程,好点的可以看,但不能拍照。对汤建华,我们起初也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因为目前成功开发出炭陶的只有他一个,按照惯例,像这种具有独家性质的手工艺,大部分手艺人是不会让别人观看其制作过程的,但这次让我们有点意外,汤建华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要求,我们既惊讶又欢喜。

炭陶,表面颗粒感很强。


又回到了一楼,我们开始向正在制作的手艺人请教各种问题。在拉坯房间内,我们看到了遂昌本地的粘土,颜色偏黄,粘性很强,含铁量高,其中,高含铁量是黑陶成品敲击起来声音清脆的重要原因。有个中年师傅在费力地揉着一大团泥料,有时还要举起来用力摔在台面上,声音很响,他解释反复揉泥是为了把泥料间隙中的空气给揉出来,以免给后面的拉坯和烧成造成影响。旁边的师傅在拉广口瓶,原来是来自景德镇的拉坯师傅,他动作非常娴熟,不出3分钟就拉好一个,而且几乎每个都一般大小和高度,看来景德镇不但向外输出优秀的陶瓷产品,还培养了一大批拉坯技术了得的师傅,我们在下一站的龙泉青瓷也遇到了几位同样来自景德镇的拉坯师傅。靠近窗口的小伙在一台拉坯机上修坯,坯体的泥料显深灰色,这就是黄色黏土和细竹炭粉混合而成的炭陶泥料,颜色和紫砂的紫泥料很相似,坯体修好之后还要在隔壁把一些其他部位粘接上去,然后阴干一段时间才能入窑烧成。现在像这种量产的产品,汤建华一般不参与制作,他只制作少量自己设计的陈设用品或客户定制的产品。

揉泥


拉坯


修坯


粘接


和很多陶瓷烧制工艺一样,黑陶制作工艺中,烧成工序最关键,从进窑开始烧制,要连续烧24个小时左右,然后封闭窑口,让其在还原气氛中使得碳元素渗入坯体,这也是黑陶为什么那么黑亮的缘故,熄火冷却一天多以后再出窑。由于烧制温度只有800多度,所以胎体瓷化程度低,导致黑陶遇水时间一长容易出现软化的不足。


在阴干坯体的区域,汤建华告诉我们,他烧制的炭陶大部分都是实用器,比如茶壶,茶杯,水杯之类,而且这些产品占大部分的产量和销量,国内订单不少,已经逐渐被大家接受,他现在经常前往各地参加展览,带过去的展品很受欢迎,不但当时卖了不少,还吸引了一些商家的目光,纷纷向他进货。如今,汤建华作坊大部分生产的是炭陶,主要销往附近的杭州和上海等几个大城市,其中有一款他自己设计开发的茶具还很受欢迎,销量很不错。而作为遂昌文化名片的黑陶,由于只供装饰陈设使用,属于工艺品和艺术品,销量相对比较低。在我们看来,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黑陶的制作几乎全用手工,工艺比较繁多复杂,成本偏高导致价格无法降低,而完全复制古代黑陶的样式则很难让现在的大多数人接受。

颇受欢迎的炭陶茶壶,远处黄色的花瓶是黑陶。


值得注意的是,汤建华之前烧制的炭陶实用器都是自己设计的,而随着外界关注的不断提高,一些带着创意的设计师主动上门寻求合作,以炭陶为载体,开发具有现代审美的实用具。在各方努力寻求国内传统手工艺怎么摆脱目前的困境的方法,炭陶在这方面的探索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同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只有和当代生活联系起来,充分融入当代生活,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简单实用的炭陶茶杯


在作坊里待了一天,我们准备回县里了。汤建华给我们出了个主意,说离这里不远的湖山有一个琴社,可以去那边看看,我们欣然前往。正好,他也要去县里办点事,于是我们就搭上顺风车前往县汽车站。回到县城后又坐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汽车到了湖山镇上,琴社没找到,倒是领略了美丽宁静的湖光山色。失落的下一秒可能就是意外的惊喜,暂时停下来休整一下看看美景,体验当地乡村生活,也是寻访之旅的乐趣之一。

(文章转自“澄怀格物”工作室 转载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