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中铭:沪港通大有可为

  平凡的人 2014-08-08

 七年前“港股直通车”在市场的企盼中最终没了下文,七年后沪港通试点却在不经意间“突然”被推出。日前,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发布的联合公告显示,内陆投资者买卖港股以及香港投资者买卖A股将变成现实。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沪港通试点获得成功,在不久的将来,深港通同样会横空出世。

近几年来,沪市无论是在挂牌新股的数量、投资者关注度、市场活跃度、成交金额以及个股表现上,都被深市远远地抛在后面。深强沪弱格局的再次出现,也导致沪市逐渐陷入“被边缘化”的风险。为了摆脱困境,上交所接连打出“组合拳”,继欲做大做强蓝筹股市场,蓝筹股试行T+0之后,上交所还欲推出战略新兴产业板,此后证监会表示IPO上市地不再与发行股数挂钩亦被认为是上交所“公关”的结果。所有这一切,其实都体现出上交所欲与深交所竞争的心态。此次沪港通试点,对于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高沪市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以及活跃沪市交投氛围等诸多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沪港通开始试点,亦有利于进一步在A股市场中倡导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投资理念。A股投资者热衷于炒“新”、炒“小”、炒“差”,热衷于概念与题材的炒作,而投机疯狂则是A股最醒目的标签。而香港股市有成熟的定价机制,有众多国际投资者的加盟,继QFII之后,沪港通的试点,将再次对A股市场的投资理念带来冲击。而且,如果今后投资额度放大的话,其冲击力无形中还会更大。

另一方面,A股市场T+1是否会“回归”到T+0值得关注。这几年市场上呼吁实行T+0回转交易的呼声不绝于耳,监管部门亦多次表示正在研究T+0。由于香港市场实行的是T+0交易制度,而A股实行的是T+1,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此事实也意味着,那些能参与港股通的A股投资者将享受到T+0的待遇,而内陆买卖A股的投资者则只能实行T+1,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不公平。此外,香港投资者习惯于T+0交易,A股的T+1是否会对其形成某种程度上的障碍亦不可忽视。

在试点期结束后,既然是沪港股票市场交易的互联互通,笔者以为沪港通在诸多方面就应该进一步放开。一是投资额度放开。试点初期,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元人民币。统计显示,截至4月10日,上证180指数成分股、上证380指数成分股以及“A+H”股等三项标的股票流通总市值约达13万亿元,沪股通3000亿元额度占比为2.3%,这表明投资额度明显偏低,对沪市的提振作用还是相当有限的,而港股通也存在类似情形。

二是投资者门槛的放开。期指门槛50万,融资融券门槛50万,此次港股通的门槛亦是50万元,可以说,50万元已经成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门槛”。然而,市场上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无法跨越这个门槛,说明港股通又只是少数人的盛宴。而香港市场无论是在理性投资、市场监管、投资者保护等方面都明显强于内陆。因为门槛问题,港股通将广大中小投资者拒之门外无疑是不公平的。

三是投资标的放开。无论是沪股通还是港股通,虽然涉及的标的股票分别500只、266只,但相对于沪港市场挂牌的众多上市公司而言,其覆盖面显然不足。投资者的投资活动,不应局限于两地监管部门的“指定交易”。更何况,绩优股也好,绩差股也好,投资者选择何种个股,均遵循“买者自负”的原则。因此,今后监管部门应该放开沪港通的投资标的,以满足不同喜好投资者的需求。

沪港通开展试点,见证着资本市场的开放,也见证着其进步。随着试点成功并在上述三个方面的放开,沪港通的前景无疑是广阔的,也是充满希望的,而上海市场与香港市场都将是其中的赢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