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漆耳杯一醒惊艳天下 在药水中“休眠”两年

 红豆居士 2014-08-08


汉代漆耳杯一醒惊艳天下 在药水中“休眠”两年

2014-08-08 12:48中国江苏网-扬州

  成功脱水保护的汉代漆耳杯

  中国江苏网8月8日讯昨天,扬州双博馆《广陵潮—扬州古代城市故事》展厅增添了两件展品—汉代漆耳杯,据双博馆负责人徐忠文透露,这是经过近两年的脱水定型等先进技术,刚刚获得成功保护的代表性文物。

  首批木漆器经过两年保护处理

  已有近150件成功脱水

  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兴旺于汉唐,鼎盛于明清。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扬州地区发掘出土大量精美的饱水木漆器亟待保护修复。

  这些年来,扬州的文物工作者也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与修复文物,并经常赴外地取经。后来才有了扬州与荆州的“联姻”,在扬州博物馆成立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扬州工作站,加强对扬州乃至东南沿海地区出土木漆器的保护修复工作。

  扬州工作站共600平方米,分信息采集、脱水、干燥、修复4个工作区。昨天,在技术人员王子尧的带领下,记者再次探访了这个神秘的工作站。

  因为深藏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汉代木漆器非常“娇弱”,一般重见天日后,考古人员在现场就将其赶紧装进塑料袋保护起来,让它尽量处于原先的潮湿环境之中。王子尧告诉记者:“木漆器考古发掘出土后,上面都沾着泥土,我们首先要将这些文物清洗干净。”随后,清洗干净的木漆器被转交给另一名技术人员进行测量并记录现状,并按照出土记录的标签,进行编号,接着再给文物拍照,“采集这些信息是为了给文物建立"档案"。”

  记者看到,工作室地面上放置着数十个塑料箱,有一股淡淡的药味,打开一看,里面浸泡着扬州出土的木漆器。

  王子尧告诉记者,出土饱水木漆器类文物保护修复流程为:移交、清洗、消毒、信息采集、脱水、修复、整体效果评价、修复报告、验收、归还。技术人员指着一旁靠墙的形似烘箱的设备说,“它主要是加快脱水这道工序。”“我们每天都要通过检测比重以及重量等指标来监测脱水处理的效果。”让王子尧等技术人员赶到欣慰的是,“两年前,我们对首批近300件木漆器进行了脱水处理,现已有大约150件木漆器从脱水试剂中取出,进行下一步保护处理,基本都保持着当初的模样。完整的器物可以直接展陈,破损的器物要进行修复处理。”

  原标题:汉代漆耳杯一醒惊艳天下在药水中“休眠”两年

  在药水中“休眠”了近两年

  汉代漆耳杯光鲜如新

  在一个塑料箱里,记者看见不少用纸巾包裹好的文物,王子尧称:“这里盛放的就是脱水保护成功的木漆器。”

  王子尧打开其中一件文物,一只光鲜如新的漆耳杯呈现在眼前,王子尧举例说:这件汉代的漆耳杯转交到这里时因为含有很多水,就像被水浸泡过的饼干,拿在手上软绵绵的,但是,经过在特制的脱水试剂进行浸泡处理,药水置换了其中的水分,并且对原来脆弱的木纤维进行了加固支撑,脱水完成后,浸泡在另外配置的药水中强化定型,再经过缓慢的自然干燥,目前它已经达到标准,而且没有残缺,图案、色泽都不需要修复,可以进行展陈或入库保存。”

  木漆器非常“娇弱”,尤其对温湿度的要求很高,它们在药水中“休眠”了近两年,如今取出来,还能适应现在所处的环境吗?王子尧笑言:“包上纸巾就是为了减缓温湿度变化对文物的影响,使它不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而且,我们这个工作站位于地下室,这里的温湿度还算稳定,变化不是特别大。”

  打造200平方米恒温恒湿库房

  让木漆器延年益寿

  “第一批文物脱水工作基本完成,第二批文物已经浸泡在药水中,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也已经将第三批文物运送到这里了,点交后就将对它们开始保护。”王子尧说,随着受保护的文物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满足木器漆文物保护与保存的需要,他们现在准备将工作站中近200平方米的空间都打造成恒温恒湿库房,“目前我们正在邀请专业人员量身制定库房的建设方案。毕竟恒温恒湿的环境,更有利于获得脱水保护的文物延年益寿。”

  “以前扬州出土的木漆器大多采用自主脱水保护,但是风险性大,而荆州的技术更稳定更成熟。有了这项技术,扬州出土的大量木漆器将得以更好的保护与修复。”徐忠文告诉记者,最近,他们就精选了获得成功脱水保护的两件汉代漆耳杯,陈列在恒温恒湿的展柜中,供游客参观,也是“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扬州工作站”在扬州博物馆挂牌成立后的成果展示。

  今后,该工作站还将以产业化和人才培养为目标,打造全国一流的文物保护修复中心。

  原标题:汉代漆耳杯一醒惊艳天下在药水中“休眠”两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