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作品上印章的使用

 博览606 2014-08-09

 
          书法作品上印章的使用

 


 



                                                     一、印章的艺术作用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少了印章就不能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法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形式得以形成。书、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表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逸、寓意不闲的章,还可寄托书法家的抱负和情趣。因此,历来书法家都非常重视印章,甚至自己精心研制印章,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书法作品上常用的几种印章
1、姓名章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姓为姓,名为名,古人还有字号。如苏轼姓苏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也可以。署款为名,印章用字;署款用字,就用姓名章;署款有姓,就用名章;署款没有姓,或不落款的,应该用姓名章,以方便人家辨识作者。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是卑幼写给尊长的,方形最好,圆形也可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以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和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差不多。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后字、号章。
朱文(阳文)印白文(阴文)印

2、闲章
闲章也叫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钤(qián)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叫“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书法作品上是否盖引首章要根据需要而定,如款首过于整齐,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单调,需“调整”,这时应考虑盖引首章。
    引首章按内容可分为如下几种:
    ①斋号章:世传斋号章始于唐代李泌端居室玉印。宋、元以后,这种风气渐渐盛行,书家几乎人人有斋号章。明书法家文征明说:“我之书屋多起造于印上。”斋号通常称斋、堂、室、楼、阁、馆、轩、庵等,如惟清斋、雪溪堂、磨剑室、笑隐楼、松风阁、来禽馆、赏雨轩、乐天庵等,就是讲的斋号章。
    ②雅趣章:就是古时的吉语章、词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辑录具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成语、警句,或记录自己的情趣和心声。雅趣章内容广泛,有勉人学习的,如“琢”、“师法”、“书痴”、“精于勤”、“艺无涯”、“师古不泥”、“广采博康”、“苦中乐”、“惜分阴”、“孺子牛”、“玉洁冰清”、“淡然天趣”、“老骥伏枥”等,有表达笔墨情趣的,如“泼墨”、“笔耕”、“香田”、“神趣”、“藏拙”、“癖于斯”、“心摹手追”、“业在砚田”等,有祝愿吉祥的,如“如愿”、“长乐”、“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寿年丰”、“书翰长寿”、“天长地久”等。
    ③年号章: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或一九八九年、一九九O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
    ④月号章: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蚕月等。
(2)拦边章
    拦边章是指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
(3)压角章
     盖在书法作品边角的章称压角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拦边章只管一边,压角章却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
(4)拦腰章
    长幅书法作品如条幅在右上方盖一枚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它的内容多为书法家的籍贯,也用肖形印。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盖在一条直线上。
    上述种种闲章实则不“闲”,若钤印得当,既能起到笔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笔墨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现代书画家潘天寿所说:“起首章、压角章也与名号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及稳正平衡等效用。”
3、鉴藏章
     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据史料记载,鉴赏章也是起源于唐代,宋代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唐玄宗作“开元”二字连珠印,都用于御藏书画。后来鉴藏名称更多,如收藏、珍秘、审定、鉴赏,过目等。鉴藏用章,应该看字画的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准。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三、钤(qián)印的艺术
    书法作品上印章不是随意钤盖的,要认真对待,精心斟酌,通常情况下可掌握如下几点。
1、大小适宜。
    印章的大小应该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配,以与题款的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也可以,不能大于题款的字。如果落款的字比较细小,可以用小联珠印。一幅作品钤盖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这样显得平稳一些。如果是几个人合作完成书法作品,几个人的印章大小应该相当。
2、数量宜少。
钤印的数量古时候喜欢用单数,印的数量不要太多,过多容易显得杂乱,甚至喧宾夺主。
3、位置适当。
    钤印要慎重的选择位置,密的地方不够紧凑,可以用印章补一下;松的地方如果觉得空当,可以用印章充实,如同挪动小小的秤砣,以使画面均衡。姓名和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恰当,如果题款下有空白,就钤在署款的下方,如果没有空白,就盖在署款的左边。款尾的印章要有适当的间隔。一幅作品同时钤盖引首章和压角章,不要放在一边。压角章可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呈对角呼应之势。
4、轻重权衡。
    根据印章的色彩,朱文印份量比较轻,白文印份量比较重,墨色淡雅的作品可以钤朱文印,保持两者和谐一致,墨色浓重的作品可以钤白文印,使红彤彤的朱色与乌黑的墨色形成强烈的对比,相映成趣。如果一幅作品钤盖几个印,印色应该分出主次,如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显得既有变化又协调一致。
5、风格一致。
    印章的风格要与作品的书体风格协调一致,如单刀直入的急就印章,就不能钤盖在工整秀丽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书法作品就不能钤盖隽秀工丽的铁线印章,否则格格不入,直接影响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
    钤用闲章不仅要注意内容与作品正文浑然一体,而且要保持印章内容与风格的协调一致。


                                                         印泥的使用与保养
    印泥由朱砂、油脂和艾绒三者混合在一起制造而成。朱砂密度大,油脂密度小,如果长期不调和,两者会分离,朱砂下沉,油脂上浮,甚至粘结变质,不好使用。因此每隔一段时间,要用骨制或牙制的桨(不要用金属制品)把印泥翻拌一下,使三者匀和,翻拌时要顺着一个方向,不要来回绕。印泥要经常保持清洁,印章蘸泥前,要先揩擦干净,以免污染印泥。蘸泥时,用力不要过重,切忌在印泥中央猛钤,可以顺着印泥的丝缕,用推拉的手法,多蘸几次,使印泥均匀地沾在印面上。


                                                          书法作品的欣赏
    书法是一种造型艺术。欣赏书法作品,一般先看整体,再看局部,即“远看章法,近看点画”。
    根据书法的美学特征,欣赏书法作品的标准,大致可分为构图美、造型美、用笔美、风格美。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整体看去,应该是章法布局合理,文字内容与字体、形式和谐统一,相映成趣,气韵生动,给人的第一印象好,便具整体构图美。
    从整体深入到单字,笔画疏密分布均衡,结构重心平稳,姿态生动活泼,便具结构造型美。
    分析基本点画,若骨劲气足,流畅而有变化,笔画造型生动自然,便具笔画用笔美。
    从基本点画再回到整体,若全幅作品的构图布局、结体造型、线条用笔形成一种格调(或沉稳端庄,或活泼清新,或优雅素静,或雄壮豪放),这些格调又和书写内容十分吻合,便具风格美。
    一幅书法作品,如能做到内容健康、“四美”皆备,便是完美、优秀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