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生儿

 ntex 2014-08-09
新生儿 拼音:xīnshēng’ér 词义(新生儿 xīnshēng’ér)〖newbornbaby;neonate〗 ① 新生婴儿;特指未满月的婴儿或出生至28天的孩子 。新生儿健康标准经过专家们的研究认为,新生儿健康应具有十个方面的标准。
10
本词条 无基本信息模块,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10个积分。

1 新生儿分类 编辑本段

  1.根据胎龄分类

  (1)早产儿:胎龄不满37周。

  (2)足月儿:胎龄37周到不满42周,为正常儿。

  (3)过期儿:胎龄满42周及以上。

  2.根据体重分类

  (1)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2500g。

  (2)正常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3999g。

  (3)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

  3.根据体重与胎龄关系分类

  (1)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体重第10个百分位数以下。

  (2)适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体重第10~90个百分位数之间。

  (3)大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体重第90个百分位数以上。

  4.根据出生后周龄分类

  (1)早期新生儿:指生后7天以内的新生儿。

  (2)晚期新生儿:指生后第二周至第四周末的新生儿。

  新生儿出生后足月,体重正常,适于胎龄,无异常情况为正常儿。否则,有各种异常,如低体重儿、早产儿或有疾病等均为高危儿。

2 新生儿特征 编辑本段

  (1)身高

  此生时婴儿身高,通常男婴较女稍长,男女婴平均在49-51厘米左右。出生时的身高,依人种、母亲年龄、生产次数而不同;除此之外,与母亲的体格、骨盘大小、妊娠中的休养及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

  (2) 体重

  出生时的体重,男婴3.0-3.4千克(平均3.2千克),女婴2.9-3.3千克(平均3.1千克)。与身高相同,体重亦受母亲相当大的影响。

  由体重可了解婴儿的发育程度,这是最重要的参考,故出生时体重重的婴儿,大致发育良好,而体重轻的则发育较差。不过,这只是大致的标准,有体重的轻但成熟的婴儿,也有体重重但未成熟的婴儿,不必为婴儿比平均重轻而烦恼不安。

  出生后第三天体重会减轻,这是因为胎便及尿的排泄,再加上皮肤及呼气的水分蒸发后,乳汁的吸取量少而引起的现象,通常约减轻出生时10%的体量。慢慢开始吃奶后,体重便增加,约10日体重会恢复出生时的体重,以后,每日增加30-40克,一个月后约有4千克重了。

  (3)头盖

  新生儿的头大,脸的比例较小,这是特殊的体格。新生儿头围在出生时,男婴平均35.5厘米,女婴平均33.1厘米,比胸围还大。

  (4)囟门

  囟门分有:在前面的为大囟门,后面的为小囟门。出出时两种都是分开的:小囟门出生后不久便会关闭;大囟门约一年到一年半才关闭。

  (5)胸廓

  新生儿的胸部与成人不同,呈圆筒状,即前后的幅度与左右的幅度几乎等长。肋骨也与成人不同,几乎呈水平。胸围男婴平均32.8厘米,女婴32.6厘米。

  (6)感觉

  在触觉上,唇及其周围皮肤及舌头部非常发达,所以手指或乳头碰触,便立刻产生反应。其他皮肤的触觉并不完全,但是,触觉在母亲胎内时已存在了。

  ①痛觉

  出生后,很快便有痛觉的存在,故注射时会号哭。

  ②温觉

  嘴唇四周、舌头等能辨认温度,由不喜欢的东西及过热的牛奶可知。

  ③视觉

  几乎无法分辨明暗,但是,向瞳孔照射光线,又多少有点反应,似乎又能区分些微的光度,一直等到16周后才明显。刚出生时,婴儿是不流泪的。

  ④听觉

  比较上,听觉较发达,有大的声音会惊吓。

  ⑤味觉

  味觉也较为发达,在乳头上涂上糖水,会喜欢吃,但是涂上醋便不吃了。

  ⑥嗅觉

  嗅觉亦极发达。

  (7)呼吸

  新生儿的呼吸,一分钟约40-50次,为成人的两种倍半。呼吸的形成采腹式呼吸,几乎不用胸部。其特征是哭泣或转动身体,或改变身体位置时,呼吸次数但急速增加。

  (8)脉博

  新生儿脉博跳动,一分钟130-16次,约为成人(60-70次)两倍半。睡觉时与哭泣时,次数大多不同。婴儿的呼吸数一般都在睡眠时计算。

  (9)体温

  新生儿的体温在37℃左右,因为体温的调工机能不完全,汗腺也不发达,故易受外界气温的影响,会有很大的起伏。因此,若不明此理,婴儿出生后,将房间弄得太暖或穿太多的衣服,体温度会升高。在测量体温时,此种因素必须考虑在内。

  (10)睡眠

  新生儿几乎整天处于睡眠状态,若哭的次数太多,可能是某些地方有异常的现象。

  (11)皮肤

  新生儿的皮肤呈红,全身长的胎毛,因汗腺不发达,不太流汗。在屁股、腰、肩、背部等,有青色斑点(蒙古斑)。

  (12)消化器官

  婴儿的胃为酒瓶状,大致呈垂直。婴儿在喝过奶后,立刻放下来睡,或稍微振动便会吐奶,主是因为此种胃的关系。胃的容量刚出生时约50毫升,一次给太的奶或水,也会吐出来的。

  婴儿的肠约为身体的六倍长,比成人的四倍还要长,因为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力较成人弱,若不能消化吸收,立即引起下痢。

  刚出生的婴儿,由母体承受某种程度的抗体,所以,较不易感染传染病。但是,由病原所引起的结核、百日咳、水痘等,抗体难以移入婴儿体中,要特别留意。

3 新生儿体态 编辑本段

  头部变形

  顺产的新生儿的头部在母亲分娩时受到挤压而拉长,在几天之内就可以恢复正常。

(图)新生儿(图)新生儿

  头皮血肿

  有的新生儿在母亲分娩的过程中皮下出血,血块存在于头皮下,导致鼓起一个大包。这种现象很正常,但血肿的确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才能消退。

  乳色斑

  出现在新生儿鼻梁上的细小的白色斑点,一般几个星期后就会消失。

  胎记

  很多新生儿都有胎记。大多数胎记在几个月后就会消失,但也有一些需要更长一段时间才能消失,比如蒙古斑,这是一种长在新生儿背部下方使皮肤呈黑色的蓝色胎记,有时会被误认为是瘀伤,在1岁时才会变淡。

  手脚发蓝

  新生儿的肤色看起来发蓝或发灰,一旦开始哭泣或呼吸,肤色将变成粉红色。但是,他的手脚仍轻微发蓝,可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

  胎毛

  新生儿可能全身覆盖着细小的绒毛,这就是胎毛,在早产儿中更常见,一般在出生几周后消失。

  呼吸

  新生儿的呼吸较浅,不规则,可达到每分钟20~60次,有时还会停止呼吸达一两秒钟,但很快又恢复正常。

  心率

  新生儿的心率也很快,可达到每分钟100~160次,哭泣时可增加到每分钟180~200次。

  打嗝儿

  这种情况在新生儿的横膈成熟前将一直存在。

  排便

  新生儿的第一次大便呈暗绿色,带有黏液,通常会在出生后两三天内排出体外。

(图)新生儿(图)新生儿

  乳房增大

  由于体内仍存在通过胎盘得到的雌激素,所以无论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都可能出现乳房增大的情况,甚至可能分泌一些乳汁样的东西,一般持续时间少于一周。不要试图揉搓新生儿的乳房,这样做不仅不会减轻肿胀,还有可能引起感染。

  生理性黄疸

  以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为特征,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尚未发育成熟,所以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一般一周左右即可好转。

  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过度哭闹

  如果新生儿的哭闹方式和平时有很大区别,或者哭闹持续的时间比平时长,就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呕吐:如果新生儿反复呕吐,或者呕吐非常有力,就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征象。

  腹泻

  如果新生儿排出稀便或水样便,或者排出的粪便带有黏液、血色,也要去看医生。

  皮肤发紫

  持续性的皮肤发紫是新生儿心肺没有正常工作的迹象,必须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

  极度困倦

  新生儿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睡觉,但他会每隔几小时醒来吃奶。如果他不能主动醒来或者看上去非常困倦,也应该向医生请教原因。

4 新生儿健康标准 编辑本段

  新生儿健康十标准经过专家们的研究认为,新生儿健康应具有十个方面的标准。现录如下,供父母亲们参考。

  1、新生儿降生后先啼哭数声,后开始用肺呼吸。头两周每分钟呼吸40-50次。

  2、新生儿的脉搏以每分钟120-140次为正常。

  3、新生儿的正常体重为3000-4000克,低于2500克属于未成熟儿。

  4、新生儿头两天大便呈黑色绿粘笛状,无气味。喂奶后逐渐转为黄色(金黄色或浅黄色)。

  5、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如超过或第一周内每日排尿达30次以上,则为异常。

  6、新生儿体温在37-37.5℃之间为正常。如不注意保暖,体温会降低到36℃以下。

  7、多数新生儿出生后第2-3天皮肤轻微发黄,若在出生后黄疸不退或加深为病态。

  8、新生儿出生后有觅食、吸允、伸舌、右咽及拥抱等反射。

  9、给新生儿照射光可引起眼的反射。自第二个月开始起视线会追随活动的玩具。

  10、出生后3-7天新生儿的听觉逐渐增强,听见响声可引起眨眼等动作。

5 新生儿母乳喂养 编辑本段

  一、母乳的阶段性分类

  1、初乳:产后至5~7天内母亲乳房分泌的乳汁称初乳,它呈蛋黄色、质稠、量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较少,有大量的分泌型IgA和吞噬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这有助于增进新生儿呼吸道及消化道防御病菌入侵的能力,提高宝宝的抵抗力,因此,不管今后是采用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一定要将母亲在生后数天内分泌的初乳喂给宝宝,使之有效地保证初到人世的宝宝健康,切勿将其弃之,这实在太可惜了。新生儿母乳喂养的诀窍

  2、过渡乳:生后7天至满月内母亲分泌的乳汁称为过渡乳,脂肪含量高,蛋白质与矿物质有所减少。

  3、成熟乳:生后2个月至9个月内母亲分泌的乳汁称为成熟乳,脂肪比较多,蛋白质、矿物质进一步减少。

  4、晚乳:生后10个月后母亲分泌的乳汁称为晚乳,其量及各种营养成分较前更减少。

  二、进行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

  母乳喂奶的姿势有坐位和卧位两种。一般采用坐位,有利于宝宝吸吮乳汁。也可避免宝宝被奶呛着,夜间可采用卧位喂奶。每次喂奶前先换尿布,母亲最好用热毛巾把手和乳房擦干净之后才让宝宝吃奶,母亲用手指夹住乳房的前部,将乳头连同乳晕大部分放入宝宝的口中,使宝宝的嘴里塞得满满的,有利于宝宝靠牙床对乳窦的挤压吸吮到乳汁,光靠叨住乳头吸吮是不可能吸到乳汁的,有时需要母亲的帮助,帮助宝宝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其方法是母亲用食指和中指将乳房托起一些,并将乳头向里压平些。宝宝吃奶先吸吮一侧乳房,乳房乳汁被吸吮净换另一侧乳房,尽可能把两侧乳房都吸吮净,若未吸吮净一侧乳房,母亲可用手或吸奶器将它吸干净,这样有利于乳汁的分泌,防止乳汁在乳房内积存而引起“郁乳”,进而可引起急性乳腺炎。宝宝吃完奶后,把宝宝抱直,上身靠在妈妈的肩部,轻轻拍宝宝背部,把吞入胃内的空气排出来,让宝宝打嗝,这样可以减少吐奶。

  三、按需哺乳好还是按时哺乳好

  目前提倡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生后30分钟内让宝宝吸吮第一口奶,既可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又可促进母乳分泌,按需哺乳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宝宝的营养补给,又能通过较频繁的吸吮刺激脑下垂体分泌更多的催乳素,使奶量不断增多,同时也避免母亲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至于每次喂奶时间,第一天每次每侧喂奶约2分钟,第二天约4分钟,第三天约6分钟,以后大约为8至10分钟,即一次喂两侧共约15至20分钟。吸奶时间过久,会咽入过多空气,易引起呕吐,而且也会养成日后吸吮乳头的坏习惯。一般来说,在新生儿及小婴儿时按需哺乳比较好,随着婴儿月龄的增加,渐渐过渡到按时哺乳,3~4个月后每隔3~4个小时要哺乳一次,夜间可以间隔1次喂奶时间,慢慢养成按时吃奶的习惯。

  四、哪些情况禁止母乳喂养

  能不能哺乳完全看母亲的身体情况,母亲患有活动性肺结核、乙型肝炎、急性乳腺炎、急性传染病暂不要哺乳,待疾病治愈后再喂奶。母亲患有心脏病慢性肾炎慢性气管炎糖尿病等疾病,一般可以给宝宝喂奶,如果体力不行再考虑停喂。

  母亲患感冒发热仍可哺乳,但母亲必须戴口罩,以免将病毒传染给宝宝。由于母亲服用的许多药物可以渗透到乳汁中通过喂奶进人宝宝体内,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因此,哺乳母亲一定要注意到药物是否会影响到宝宝,哺乳母亲不要使用氯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以及阿托品、苯妥英钠、地西泮(安定)。可待因、吗啡等药。如母亲长期服用四环素,就会使宝宝长出来的牙齿变成黄色。

  哺乳母亲要生活规律,不要过度疲劳,有足够的睡眠,精神愉快;不要过多地忧虑、生气、吵架。多吃些高蛋白饮食,如鱼、鸡、蛋等,多喂汤喝。禁忌烟酒。这样,均有利于乳汁的分泌,有足够的奶来哺乳自己的宝宝。

  五、如何使产妇奶水足

  宝宝出生后许多妈妈发现自己的乳汁少,不够宝宝吃,常因宝宝吃不饱而哭闹时,感到十分焦急,有的甚至失去了母乳喂养的信心,而改用牛乳喂养,这是十分可惜的。

  当奶水不足时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促进下奶:

  ①坚持母乳喂养,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通过宝宝的吸吮来刺激体内催乳素及泌乳素的产生,促进乳汁的分泌。也可用挤奶的方法来促进母乳的分泌。

  ②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精神愉快。

  ③在饮食中保证有充足的营养和水分,可以通过某些食物来促使母亲更好的下奶。如鲜鲫鱼汤、猪蹄汤、墨鱼炖鸡汤、牛奶、豆浆等,吃这些食物的效果要比注射催奶药物好,而且没有副作用。

  ④中药方剂催乳。

  六、怎样知道宝宝吃饱了

  人工喂养的宝宝可以根据每次吃奶量的多少就能知道宝宝是否吃饱。然而,怎样知道母乳喂养的宝宝是否吃饱,我们可以根据宝宝的表情、体重、增长的情况来判断,常用的估测方法如下。若宝宝已吃饱,则有满意的表情,很安静,体重增长较快,每日有2—3次黄色软便。反之,没有吃饱,宝宝常有不满足的表情,如哭闹不安、四处张望、体重不增或增长慢,大便色泽偏绿色等表现。可以通过表情及体重增长情况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七、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是否需喂水或果汁

  在母乳充足的情况下,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一般不需要喂水或果汁,此期的母乳为初乳及过渡乳,乳汁中除了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外,还有丰富的免疫成分及水分,都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在新生儿期母乳喂养的宝宝不需要喂水及果汁,以及添加任何辅食。

  八、宝宝睡觉时吃奶弊端多

  有些妈妈为了让孩子睡得快一点,特别喜欢让宝宝在临睡时吃奶,宝宝吃着奶才能渐渐睡去。其实这是个错误的做法,而且对宝宝的影响很大。

  1、容易造成乳牙龋齿睡眠时唾液的分泌量对口腔清洗的功能原本就会减少,加上奶水长时间在口腔内发酵,会破坏乳齿的结构。要避免此后遗症可在吸完奶水后再塞一瓶温开水给宝宝吸两口,稍微清洗一下口腔内的余奶。

  2、容易吸呛宝宝意识不清时,口咽肌肉的协助性不足,不能有效保护气管口,易使奶水渗入造成吸呛的危险。

  3、降低食欲因为肚子内的奶都是在昏昏沉沉的时候被灌进去的,宝宝清醒时脑海里没有饥饿的感觉,所以以后看到食物会降低欲望。

  4、养成被动的心理行为人类因有需求才会去谋取,因饿所以要吃,因冷所以要穿衣,因不了解所以要求知。心理行为模式就是这样逐步发展而成的。宝宝如果从小切都是被动地由大人准备妥当,连最基本的动物求食行为都未能健全具备,则更何况培养日后在众人社会中的求知、求发展,竞争求胜利的主动进取心态呢?所以要养成宝宝有主动觅食的习惯,而非被动给予。

  九、不要让宝宝含着奶头睡觉

  有些母亲为了不让宝宝哭闹,常常养成让宝宝含着奶头睡觉的习惯。实际这种习惯不好,易造成新生儿窒息而死亡,其原因:①吃奶后如果发生溢奶或吐奶时,由于口含着奶头,奶汁或呕吐物不能随口吐出,只能反流入气管或肺内造成急性窒息而死亡。

  ②含着奶头的宝宝紧贴母亲睡觉,若母亲劳累过度,夜间睡得很熟,不自觉地翻身,出现压迫宝宝的情况,而宝宝本身无反抗能力,常可造成宝宝窒息死亡。因此,不要养成宝宝含着奶头睡觉的习惯,最好让宝宝单独睡自己的床,头侧向一边,这样可以防止吐奶后引起窒息。

  十、新生儿呕吐后能马上再喂奶吗

  新生儿刚吃过奶后,不一会儿就似乎全吐出来了,这时有些家长可能怕新生儿挨饿,马上就再喂。遇到这种情况时要根据新生儿当时的状况而定:有些新生儿吐奶后一切正常,也很活泼,则可以试喂,如新生儿愿吃,那就让新生儿吃好;而有些新生儿在吐奶后胃部不舒服,如马上再喂奶,新生儿可能不愿吃,这时最好不要勉强,应让新生儿胃部充分休息一下。一般情况下,吐出的奶远远少于吃进的奶,所以家长不必担心,只要新生儿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偶尔吐一次奶也无关紧要。当然,如每次吃奶后必吐,那么就要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疾病而致的吐奶。

  十一、腹部按摩减轻吐奶

  吐奶是婴儿常见的胃肠道症状,由于婴儿胃容量小,胃肠蠕动差,易发生胃食管反流。对于吐奶,最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是腹部按摩。一般为每隔4~6小时一次,夜间可延长至6小时以上。每次按摩均在喂奶后半小时进行,以肚脐为中心,手指并拢,顺时针运行,同时给予腹部一定压力,速度适中,每次按摩时间5~10分钟。吐奶减轻后,按摩次数减至每日2—3次,直至吐奶现象消失。腹部按摩可通过神经系统促进胃泌素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同时使胰岛素水平升高,促进糖脂等物质代谢,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6 新生儿护理宝典 编辑本段

  新生儿的日常正规护理是新生儿生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如护理不当,则可给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通常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保暖为新生儿做检查及护理时,必须注意保暖,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在中间温度下(24℃~25℃),身体只需通过血管舒缩的变化即可维持正常体温,不需出汗散热或加速代谢产热,此温度最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

  2.预防感染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卫生,在每次护理前均应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细菌带到新生儿细嫩的皮肤上面发生感染,如护理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者则不能接触新生儿,以防新生儿受染。如新生儿发生传染病时,必须严格隔离治疗,接触者隔离观察。产母休息室在哺乳时间应禁止探视,以减少新生儿受感染的机会。

  3.皮肤护理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在脐带未脱落前,尽量不用盆浴,而采用干洗法为新生儿擦身。脐带脱落后,则可给予盆浴,宜用无刺激性的婴儿专用香皂,浴后要用干软的毛巾将身上的水吸于,并可在皮肤皱褶处涂少许香粉。每次换尿布后一定要用温热毛巾将臀部擦干净,有时因尿液刺激使臀部皮肤发红,这时可涂少许无菌植物油。寒冷季节臀红明显时,还可用电吹风在红臀局部吹烤,每日3~4次,每次5~10分钟(电吹风不可离皮肤太近,以防烫伤)。

  4.五官护理应注意面部及外耳道口、鼻孔等处的清洁,但勿挖外耳道及鼻腔。由于口腔粘膜细嫩、血管丰富,极易擦伤而引起感染,故不可经常用劲擦洗口腔,更不可用针、特别是不洁针去挑碾牙龈上的小白点——上皮小珠(俗称“马牙”或“板牙”),以防细菌由此处进人体内而引起败血症。

  5.衣服新生儿皮肤又细又嫩,所以要给新生儿柔软、宽松的衣服,旧衣服可能会更好一点,但一定要洗干净。衣服不宜扎得过紧,以防损伤皮肤。

  6.哺乳新生儿娩出后如母体状况良好,应尽可能在产后半小时内给予母子皮肤接触并让新生儿及早吸吮,这不仅使得出生后的宝宝较早地获得营养的供给,同时也可促进母亲乳汁的分泌。

  正常新生儿一天的睡眠时间多长?

  新生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较低,神经活动过程弱,外界刺激对他(她)们来说都是过强的。因此,新生儿非常容易疲劳,致使皮层兴奋性更加低下而进入睡眠状态。在新生儿期,除了吃奶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睡眠中,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小儿睡眠的时间会逐渐缩短。所以,新生儿一天所需的睡眠时间约在18~20小时。

  新生儿牙板上出现黄白色点状物是怎么回事?

  在新生儿的牙板上,常会出现一些凸起的黄白色小点,医学上称为“上皮细胞珠”,俗称“马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不适感,但个别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咬奶头、摇头,甚至出现拒奶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局部发痒所致,不需任何治疗,随着齿龈的生长发育在数周内可自行吸收消退。

  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针挑割或用布用力擦拭;由于新生儿口腔粘膜十分细嫩、血管丰富,机体免疫机制尚未发育成熟,如将“马牙”弄破,则细菌极易通过此处而进入体内,引起口腔炎,甚至发生败血症。

  如何护理皮肤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复杂的皮肤炎症,是婴儿期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病因一般认为与遗传、过敏体质、神经功能及物理因素等有关。护理不当,如过多使用强碱性肥皂、营养过剩、以及肠内异常发酵等也可引起本病。母体雄激素通过胎盆传给脂儿,致使新生儿皮脂增多,亦易致脂溢性湿疹。

  新生儿头顶部的“胎垢”怎么办?

  有些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在头顶部前囱门部位即渐出现黑色鳞片状融合在一起的硬痴,不易去掉,称为“胎垢”。这是由于皮脂腺分泌的油脂类物质堆集而成,一般不痒,对孩子健康无任何影响,但看上去很脏,而且新生儿自身亦可能会感到不舒适,因此,应该将其去掉。最好的方法是用消毒过的植物油或石蜡油局部涂擦后予以包好,让胎垢充分软化,一般在12小时以后即可用纱布轻而易举地擦掉,这样既不会对皮肤产生任何不良的刺激,亦不会擦伤皮肤。

  皮肤生痱子怎么办?

  在炎热的夏天,由于天热及小儿大哭,出汗较多,加之新生儿皮肤细嫩,常易生痱子,由于痱子可形成小脓疱,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所以,应预防痱子的发生。

  1.炎热的夏天应避免新生儿大哭,置小儿于阴凉处,以防出大汗。

  2.用温热水及小儿专用香皂给宝宝洗澡。待皮肤擦干后,再扑上少许婴儿爽身粉,始终保持皮肤干燥。

  3.如头部生痱子,可将头毛全部剃掉,以减少出汗。

  4.如痱子形成小脓疱,则须立即处理,切不可用手随意挤压,以防酸液扩散而引起全身感染,或发生败血症。早期可用75%的酒精棉签将小脓疱擦破后,再添上0.5%碘酒或1%龙胆紫,必要时还可使用一定量的抗生素或清热解毒药。如出现高热、拒奶、精神萎靡、不哭等异常情况,则可能发生败血症,这时必须立即予以相应的检查及治疗,以防发生不良后果。湿疹多见于头面部,如额部、双颊、头顶部,以后逐渐蔓延至颈、颈、肩、背、臀、四肢,甚至泛发全身。初起时为散发或成簇的小红丘疹或红斑,逐渐增多,并可见小水瘤、黄白色鳞屑及痴皮,可有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病儿常烦躁不安、到处搔抓、夜间哭闹,影响睡眠。宝宝长了湿疹后除查找诱发因素,予以纠正外,还应采取全身、局部综合治疗。另外,乳母可暂停吃鸡蛋等富含异体蛋白质的食物,湿疹可能会逐渐减轻。患湿疹的新生儿不可使用肥皂或用热水烫洗,并避免太阳照晒,避免毛线衣或其他化纤织物与皮肤直接接触,局部皮肤不要随意用药。不同时期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急性期可用1%~4%硼酸液湿敷或用雷佛诺尔氧化锌软膏外涂;亚急性期每晚用温水洗澡1次,然后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消炎;慢性期用温水洗净皮肤后,外用0.5%可的松冷霜类药物或糠馏油软膏。如患儿搔痒较剧,可适量使用扑尔敏、赛庚啶、苯海拉明等药,予以镇静、止痒、脱敏。

  新生儿头颅血肿怎么办?

  分娩胎儿在子宫中,颅顶盖和产妇骨盆间接地相摩擦,或因产道强韧而胎头受压,致使颅骨膜下的血管破裂,血液积于患处,形成头颅血肿。

  头颅血肿一般不需治疗,只须保护皮肤,使之不受感染。切不可穿刺抽血,因半凝固的血液既不易抽出,又易诱发感染,危险性极大。如偶尔血肿发生化脓感染,则应切开排脓、同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尽快控制感染,以防止化脓性脑膜炎及败血症的发生头颅血肿较大时,有并发高胆红素血症或核黄疸的可能,应及时输新鲜血20~3Oml,同时使用维生素K1治疗。

  如何护理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主要由寒冷、早产、感染、窒息缺氧等多种因素引起,常发生在寒冷季节。但如由于早产或感染等因素引起者,亦可见于夏季。主要表现为体温低至31℃~35℃,甚至26℃左右,哭声低或不哭,不能吸吮,动作少,四肢发凉,皮肤暗红色或伴黄疽。严重者苍白或青紫,皮肤及皮下组织变硬如硬橡皮样。轻症病儿可在家中治疗护理。以下是护理方面的几个要点。

  1.复温采取逐渐复温方式,切忌加温过速导致病儿肺出血而死亡。一般轻者可用温暖棉襁褓包裹,置24℃~26℃室温中,加置热水袋,热水袋温度一般为50℃左右渐升高至70℃左右为宜,逐渐复稳。每小时测体温一次;重者可先置26℃~28℃室温中,一小时后连同棉褪褓置入27℃~28℃暖箱中,每小时提高箱温1℃,逐渐升至30℃”~32℃,使病儿皮肤湿度达到35C~36℃,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一般要求在12~24小时内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并使体温维持在36℃~37℃之间。

  2.喂养复温至34℃时,为了供给宝宝足够的热量,应开始喂奶。如病儿虚弱、吸吮力差,则可用滴管喂奶或予以鼻饲喂奶,待吞咽功能恢复后可用小勺试喂母乳,或让宝宝自己吸吮母乳。如一般状况好转,则可逐渐增加奶量。

  3.病儿硬肿的肢体常常活动受限,所以要勤给病儿翻身,以防局部压伤或局部缺血而导致组织坏死。

  4.重症者可酌情输血或血浆,以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

  5.注意环境的卫生和用品的消毒,预防继发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促使病儿早日恢复健康。

  新生儿脐带出血怎么办?

  新生儿脐带出血常分为两种情况。

  1.脐带脱落后局部肉芽组织的渗血较为多见,常继发感染,并伴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可用1%硝酸银烧灼肉芽组织,或用1%碘酒消毒处理。必要时可使用抗生素、维生素K等药,以利于尽快恢复。

  2.脐动脉出血较少见,由于脐带粗大,干缩后线结松脱,易致出血,此种出血多在生后24小时内发生。有时因脐带剪除过多,线结松弛而自行脱落,还可因为扎脐的线过细、过紧,将血管扎断而致出血。这种出血应在脐凹处重新处理,结扎脐带,缝扎断裂血管,以防出血过多而发生贫血。严重出血者可给予输血。

  新生儿脐炎怎样护理?

  新生儿脐部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带有恶臭味,脐窝周围皮肤发红时,称之为脐炎。由于脐炎可引起腹壁蜂窝组织炎、腹膜炎、败血症、肝脓肿等严重疾病,所以,预防脐部发炎显得更为重要。如已经发炎时,应及时用双氧水清洗脐部,再用75%酒精消毒处理,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如经过家庭处理后仍无好转;且病儿出现精神萎靡、拒奶、发烧等情况时,应立即住院检查、治疗。

  新生儿发热时怎么办?

  新生儿体温一般在37。5℃以下,如超过这个温度说明新生儿发热,新生儿发热的原因很多,但常见于以下几方面。

  1.环境温度过高而致的发热如热水袋、室内生火炉而致室温过高。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不能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而发热,这种发热只需调整环境温度即可,不需治疗。

  2.脱水热在炎热的夏天出生的新生儿,由于大汗、进奶少等因素而发生脱水,随之出现体温升高达38℃~40℃不等,但新生儿一般情况好,精神反应正常,给予喂水或补液后体温会迅速下降,发热很少超过一天以上,称为“脱水熟”。这种发热只须补充足够的液体即可。不须采取其他特殊处理。

  3.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发热常分为产前感染、产时感染及产后感染。产前感染(不洁的***检查、羊水早破、第二产程延长)及产时感染,一般在产后1~2天开始发热;产后感染一般发生在产后1周左右,常因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脓肿、皮肤脓疱等因素而引起发热。这种类型的发热最主要的是找出发热原因,然后再对症治疗。当发热超过39℃以上时,可用物理方法降温(如温水擦浴)效果较好,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不使用退热药,切不可滥用药物而发生不良后果。

  新生儿肺炎怎样护理?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无典型的症状与体征,主要表现为一般情况较差,哭声低、少哭或不哭,吃奶少或拒奶,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呛奶,咳嗽,呕吐或口吐白沫,呼吸浅短或不规则、双吸气、甚至呼吸暂停,很难听到细小湿罗音和捻发音。以下是护理方面的要点。

  1.得了肺炎的新生儿应置身于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室温约22℃~24℃的环境中,并经常在地面上洒水以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由于肺炎时易发生呛奶,所以,在喂奶时应每吸吮4~5口便拔出奶头,以便让病儿休息片刻后再吃奶,这样将会减少呛奶的发生率。由于病儿吃奶少,加之气喘、发热等因素,体内水分常消耗较多,所以,此时应增加喂奶的次数,尽可能地让病儿多吃奶,以增加水分的摄入,防止发生脱水。如已发生脱水,而通过增加喂奶不能纠正时,应予以静脉补液以纠正脱水。10073

  2.如体温超过39℃,则可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的同时给予退热药,但应防止因使用退熟药而致出汗过多发生虚脱或脱水热。对营养不良儿或消瘦儿,单用物理降温效果亦很好。另外,病儿衣服应穿得适中,不可过厚而影响散热。

  3.给病儿喂药应在喂奶前半小时左右为宜,不应在喂奶后马上进行,以防呕吐。

  新生儿无尿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无尿可由于先天性肾缺如或尿路畸形所致,亦可由于肾脏泌尿较晚所致。一般情况下,99%的新生儿在出生后36小时内即初次排尿,但若超过36小时尚未排尿,可给予口服糖水或静脉注射5%葡萄汤液,如经过上述处理后有利排出。则可能是肾脏泌尿教晚,如仍无尿,则可能是肾缺如或尿路畸形,须进一步检查。

  新生儿白眼球发红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血管脆嫩,在出生时,由于受到产道的挤压,致使眼巩膜的小血管破裂出血,所以,新生儿出生后巩膜(白眼球)上即有鲜红色的小片状出血灶,这种出血一般不须任何特殊处理,数日后可自行吸收消失。

  新生儿突然憋气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出生后2~20天内常出现突然憋气现象。特别是早产儿或足月小样儿。主要表现为突然呼吸停止,面部发紫,四肢软弱无力。如憋气时间超过15~30秒钟,医学上称之为“呼吸暂停”。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大脑发育不成熟,当遇到寒冷刺激或患肺炎等疾病时,就可发生憋气现象。由于憋气时肺内血氧交换停止,而导致体内缺氧,如缺氧时间过长,就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所以,一旦发现这种现象,如无医务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家长应立即采取人工辅助呼吸(将手放于小儿背部,然后按每分钟40次左右的频率轻托、轻放小儿或拍打小儿足底,以刺激呼吸,并注意保持室温在26℃~28℃。如经过上述处理仍无好转或频烦出现憋气现象,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如何护理新生儿红臀?

  红臀主要是由于新生儿柔嫩的皮肤受尿液的刺激而致,严重时可致臀部破溃。因此,新生儿使用的尿布应具有清洁、柔软、吸水力强等特点,而且不能在尿布下垫放塑料布或橡皮布,因为塑料布与橡皮布均不透气,使用后可使小儿臀部始终处于湿热的环境中、而更易发生红臀。洗尿布时应将尿布中的皂液或碱性成分洗净,用开水烫洗后在阳光下晒干,以备再用。

  如出现红臀,则应采取相应措施,除勤换尿布及每次换尿布后用温热水将臀部皮肤洗净外,尚须涂以治疗红臀的红臀膏(用鱼肝油滴剂与凡士林混合配制的软膏)或涂以经过消毒的植物油。还可用灯泡或电吹风局部烘烤,以促使红臀部位的皮肤干燥、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供,加快红臀的愈合,每天2~4次,每次10~15分钟。但须注意,烘烤应离臀部皮肤有一定的距离,以防烫伤。

  男婴隐睾是怎么回事?

  胚胎两个月时,睾丸开始形成,到3个月时,睾丸渐下降,大约在胚胎7~9个月时,睾丸可降入阴囊中。但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少数胎儿至出生时睾丸仍未降入阴囊,而滞留于腹腔或腹股沟的某个部位,这种情况称之为隐睾或睾丸下降不全。阻碍睾丸下降的原因有精索过短、腹膜后纤维性粘连、垂体功能不全、睾丸引带终止不正常或腹股沟发育异常等。少数下降不全的睾丸可在5~6岁前自行降入阴囊,而绝大多数不能自行下降。

  睾丸下降不全对身体是有害的。因为睾丸的生精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湿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正常情况下,阴囊中的温度低于腹腔温度约1.5℃~2℃,正好适合于精子的产生及雄激素的分泌,如睾丸留于腹腔中,则精子的产生及雄激素的分泌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至成人时,如一侧睾丸未下降,尚不致于形成不育症;如双侧睾丸均未下降,而留于腹腔中,则可导致终身不育。另外,若睾丸留于腹股沟处,由于该处位置浅表,还易导致睾丸受伤。若睾丸长期滞留于腹腔中,还可发生睾丸癌变。

  男婴隐睾如何处理?

  婴幼儿隐睾仍有下降的可能,可暂时观察,如5~6岁前仍不能下降时,则需进行治疗。单侧隐睾多有局部因素,大都需手术治疗。双侧隐睾时,可试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次500单位,每周注射2次,一疗程用量为4000~5000单位;必要时可重复1~2个疗程,大多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效果不满意,可行手术治疗。手术年龄一般于6~7岁为宜。

  如延至青春期手术,占于曲细精管萎缩,可致精子生成能力丧失。所以,对隐睾儿,应密切观察动态变化,以把握治疗时机。

  男婴阴囊大是怎么回事?

  男孩阴囊的大小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但如过大,则可能为病态,一般与下列三种因素有关。

  1.阴囊鞘膜积液新生儿鞘膜积液较多见,一般于1周岁以内可自行吸收,不需手术治疗。如至成人期仍未吸收,但如果不影响生活、工作,亦不需手术治疗。如鞘膜积液较大并引起相应的症状,影响生活、工作,则需作鞘膜翻转或切除术。

  2.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在婴儿咳嗽时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无波率。如婴儿平卧、不哭时肿物可还纳入腹腔,阴囊恢复正常。这种情况一般在幼年时期不需手术治疗,待年长后视病情而定、如肿物嵌顿于阴囊中而不能还纳入腹腔,则需急诊手术治疗,以防肠管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3.睾丸肿瘤睾丸肿瘤较少见,它表现为质实而硬,以手撑托之有沉重感,透光试验阴性。如遇有这种情况,应及时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男婴***包皮炎的发生与护理

  男性新生儿的包皮炎与***头常有上皮粘连,1岁以内上皮粘连逐渐被吸收,包皮与***头便自行分开。小儿包皮过长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青春期前***头应逐渐外露,否则,应视为包皮或包茎过长。

  包皮或包茎过长时,皮脂腺分泌物和上皮脱屑组成的包皮垢包皮结石易在包皮下积聚而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包皮炎,而炎症性粘连可影响包皮的松动,形成继发性包茎,甚至导致尿道外口狭窄。为减少包皮炎的发生,应经常上翻清洗***,保持局部清洁,若包皮口过小,每次清洗时应轻轻上翻包皮,以逐渐扩大包皮口,切不可操之过急而导致包皮嵌顿的发生。包皮炎时,应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泡洗***,局部涂抹金霉素软膏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以尽快控制炎症。年长后包皮仍过长者,可到医院行包皮环切术。

  怎样给新生儿洗澡?

  新生儿出生后便可洗澡,洗澡前应先将干净的衣服与尿布准备好,室温控制在24℃~26℃,水温应接近新生儿的体温或37.5℃左右。洗澡宜在吃奶前进行,以防在洗澡的过程中发生吐奶现象。一般先洗头和脸,接着洗前身、后背、手和脚。洗头面时,用左手掌心托头,用拇指和中指分别将两侧耳廓折向上方堵住外耳道口,以防洗澡水流入耳内、引起耳内感染。然后用柔软的浴巾轻轻擦洗新生儿的面部、眼角及耳廓内。头面洗好后,若新生儿脐带未脱落,仍将新生儿托于手中,用柔软的浴巾擦洗身体,但不要让脐带沾水,以防感染。如脐带已脱落,可将新生儿放在浴盆中,下面应垫一块柔软的浴巾或海绵,用手掌支起颈部,手指托住头后部,让头高出水面,然后再由上而下轻轻擦洗身体前面的每个部位。如皮肤皱褶处有胎脂,应细心地轻擦,若不易去除,可涂以植物油后再轻轻擦去。前面洗好后,用手掌托住胸部,手指分开托在双侧腋下,清洗背部及肛门周围。最后清洗四肢,包括腹股沟及腘窝。身体所有部位都洗好后,立即将新生儿包在干净的干浴巾中,轻轻地拍拍,把新生儿身上的水吸干,然后再把眼角、鼻、耳廓等处擦干。适量地扑些香粉后给新生儿穿上早已准备好的衣服,垫上尿布。这样宝宝将会睡得又香又甜。刚刚开始时,由于不熟练,可两个人共同完成上述的所有操作过程,其中一个人托住宝宝,另一个人给宝宝洗澡。

  多长时间给新生儿洗一次澡?

  从医学角度讲,应每天给新生儿洗澡,但有时由于条件有限,洗澡时室内温度难以保证,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所以,可根据气候来选择两次洗澡间隔的时间。

  炎热的夏天,由于环境温度较高,可给新生儿每天洗1~2澡;洗后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擦少许香粉,但不可过多,以防出汗后结成块而刺激皮肤。身体的皱褶处应每天检查,以防褶烂、破溃。春、秋或寒冷的冬天,由于环境温度较低,如家庭有条件使室温保持在24℃26℃,亦可每天洗一次澡,如不能保证室温,则可每周洗1~2次澡或常用温水擦洗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赭处,并在每次大、小便后,用温水擦洗臀部及会阴部,以保证新生儿舒适、干净。冬天洗澡或擦洗时动作要轻快、以防新生儿受冻而生病。

  什么情况下不宜给新生儿洗澡?

  由于新生儿抵抗力低,当患某些疾病时,则不宜洗澡。

  1.发热、咳嗽、流涕、腹泻等疾病时,最好别给新生儿洗澡。但有时病情较轻、精神状况及食欲均良好,也可适时地洗一次澡,但动作一定要轻快,以防受凉而加重病情。

  2.皮肤烫伤,水泡破溃、皮肤脓疱疮及全身湿疹等皮肤损害时,应避免洗澡。

  3.肺炎、缺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时,更应避免洗澡,以防洗澡过程中发生缺氧等而导致生命危险。

  新生儿不宜洗澡时怎么办?

  如新生儿因病暂不宜洗澡,为了让新生儿身体干净舒适,可用柔软的温湿毛巾或海绵擦身。但由于新生儿病期需要更多的休息,所以擦浴时动作一定要轻,从上到下,从前到后逐渐地擦干净。如某处皮肤较脏,不易擦干净,可蘸婴儿专用肥皂水或婴儿油擦净皮肤,而后再用温湿毛巾把肥皂水或婴儿油擦干净,以防皮肤受到刺激而发红、糜烂。

  总之,擦浴时动作要轻柔,不可用劲搓,防止把新生儿细嫩的皮肤擦破而导致感染。

  怎样给新生儿喂药?

  由于新生儿对药味的反应轻微,所以给新生儿喂药较大小孩相对容易,尽管这样,也应十分慎重对待。首先用手固定新生儿的头和手,不让其过度活动,然后用小勺将药液放在舌根部,让其自然咽下,切勿捏鼻灌药,以防药物吸入气管而发生呛咳、窒息。

  喂药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如药液过浓、过苦,可在药液中加适量白糖,以增加口感;

  ②不可将药物与乳汁搅拌后同时喂服,因乳汁中的蛋白质可使许多药物的药效降低;

  ③喂药后要注意观察小儿10分钟左右,以防因药物刺激胃部而发生呕吐;

  ④一定要按医瞩给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和品种。

  如何防止新生儿烫伤?

  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很敏感,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所以,常常用热水袋帮助取暖,但如果保暖方法不当或水温过高,则容易导致新生儿烫伤。最好的方法是将室温提高,一般使室温保持在24℃~26℃最好,在这种温度下,不用保暖,新生儿亦能维持正常的体温。如室温低于20℃时,可用热水袋保暖,水温为20℃左右(成人用手背试后不觉烫),用毛巾包好后放在两足部的棉被外。要经常查看热水袋是否漏水或水是否凉了,以便及时更换。

  新生儿烫伤后怎么办?

  如因不慎将新生儿烫伤,则应立即予以治疗。当仅有皮肤发红时,则可涂些花生油或凡士林后用干净纱布包裹烫伤的局部,一般4~6天就好了;如烫伤起泡,可在起泡处涂油后包裹,让水泡自然吸收。当水泡破溃并继发感染时,应立即到医院予以定期换药,同时使用有效抗生素,以防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7 新生儿穿衣 编辑本段

  量体选衣篇

  尽量选棉质或丝绸

  婴儿由于皮肤娇嫩,所以在衣服的选择上尤需注意。而且夏季的衣服都是贴身穿的衣服,所以要柔软、凉爽、透气、吸汗,又能保护皮肤,因此最好是选棉质、丝绸布料的衣服。

  化纤类的布料虽然好洗易干,色彩鲜艳,但是不透气,并且对婴儿的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尤其是对于过敏体质的婴幼儿,更容易引起过敏。

  衣服宜大不宜小

  婴幼儿生长发育较快,服装宜大不宜小。衣服小,会使婴幼儿不舒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另外,选择松紧带的衣服时,松紧带不要太紧,因为松紧带会压迫胸部和腰部,导致孩子胸廓变形。总的来说,衣服要选择方便脱换、式样简单的。

  衣服做工要精细

  谢庆玲说,因为宝宝的皮肤很娇嫩,稍一有摩擦就会有红红的痕迹。加上宝宝爱动,长期的摩擦很容易使宝宝皮肤破损,容易感染细菌。所以宝宝的衣服,尤其是夏天穿的以及内衣,选择时,一定要选择做工精细的。做工讲究的宝宝衣服,一般会将标签缝在衣服外面,避免刺激宝宝的皮肤,而针线也特别小,线头在外。

  另外,给宝宝买了件新衣服后,在给宝宝穿之前,要先仔细检查一下,用剪刀剪去多余的线头等,以免摩擦宝宝皮肤。还要检查衣物的拉链,接缝等处缝制是否平整,以免磨伤宝宝皮肤。

  穿衣解带篇

  多穿短袖短裤

  很多妈妈们在给宝宝穿衣服时,坚持“宜多不宜少”的原则,生怕宝宝着凉。在炎热季节,女孩最好穿无袖的连衣裙,男孩最好穿短袖或背心,下身建议穿短裤,背带短裤也可。

  小孩身体娇嫩,适应环境的能力差,很多妈妈担心小孩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和胃肠道方面的疾病。陈少科说,只要保证衣服能够遮住胸口和腹部,就能保证小孩不受凉。

  根据环境增减衣服

  炎热夏季,很多人都希望待在空调房里,婴幼儿也一样。但是陈少科提醒家长,如果有宝宝同在室内的话,空调的温度最好调在26℃~28℃,而且尽量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不要老是变化气温,避免小孩着凉。如果临时有事,必须带宝宝外出时,由于室内外温差比较大,所以应注意增减衣服。

  那么怎样才知道宝宝穿的衣服是多还是少呢?陈少科提供了两个方法,一是摸鼻尖,二是摸四肢。只要鼻尖和四肢摸上去不凉,就表明穿着合适。

  应勤换衣物

  夏季,小孩出汗多,身体和衣服上充满汗渍。因此,宝宝衣物、被单和枕巾要勤洗勤换,只要被汗渍弄脏了,就应该换掉,避免因此而患皮炎等皮肤性疾病。另外,很多宝宝容易流口水,因此也要多注意勤换衣服。

8 新生儿先天反射 编辑本段

  新生儿时期躯体不能自由移动,只表现出手足的不自主的乱动。他主要以一些先天性反射活动来适应周围环境,这些先天的反射是早期婴儿特有的,它可以反映婴儿机体是否健全、神经系统是否正常。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的逐步发展,这些先天的神经反射会在一定的时间内逐渐消失,被更成熟的神经活动来代替。这些先天反射的存在与消失不仅能反映出神经系统是否

  正常,还与今后的运动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的先天反射有下列几种:

  觅食反射:用手指或乳头触摸新生儿的面颊,他就会将头转向被触摸的这一侧并张开嘴表现出吸吮动作。这反射大约在生后4-7个月时消失。

  吸吮反射:将奶头或其他物体放入孩子口中或者手指触及上、下口唇,即引出吸吮动作。此反射大约在4-7个月时消失。

  握持反射:将手指触及小儿手心时即被小儿紧握不放。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3个月以内的婴儿他的双手是紧紧攥拳的。大约到了3-4个月时此反射消失,孩子的手开始松开,出现了不随意的抓握。

  拥抱反射:用一只手托起新生儿的颈和背部,另一只手托起头的枕部,然后突然将托起枕部的手下移4-5厘米(手不离开枕部),使新生儿的头及颈部向后倾10-15度。正常的孩子会出现两上肢外展、伸直,手指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回缩呈拥抱状态。这种反应称之为拥抱反射。它的消失时间是3-6个月。

  不对称颈紧张反射:小儿仰卧时,他的头会转向一侧,与脸面同侧的上下肢体伸直,对侧肢体屈曲。早期的婴儿他的睡姿经常呈这种状态。这个反射大约在6个月时消失。

  踏步反射:用双手托起新生儿腋下,竖直把他抱起时,使他的足背触及桌边下缘,新生儿就能主动出现“开步”的样子。这种反射大约在6周消失。

9 新生儿常见症状 编辑本段

  准妈妈们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小宝宝都非常兴奋,可是伴随着兴奋而来的也有在新生宝宝身上出现的一些恼人的症状:

  生理性黄疸

  表现:宝宝出生后一切正常。可是3-5天后,宝宝的脸却开始发黄,而且有越来越黄的趋势,这就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原因:胎儿在子宫内靠妈妈供给营养,生长发育代谢后产生的废物也由妈妈的脏器帮助排泄出来,胎儿体内衰老的红细胞'寿终正寝'后,产生的胆红素就是这样由妈妈的肝脏帮助转化排泄的。所以宝宝出生时并没有黄疸。

  婴儿出生后,与母亲脱离了联系,他的一切新陈代谢产物也就由自己来处理了。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胆红素要经过肝脏转化一下,才能从体内排泄出去。而这时新生儿的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是很弱的。胆红素就不能从正常的渠道排泄到体外,多余的没有经过肝脏处理的间接胆红素蓄积在体内。到了一定的程度,孩子就表现出黄疸。

  应对:随着宝宝肝脏功能的逐渐成熟,新生儿黄疸会逐渐消退。一般在一周到半个月的时间内,黄疸就会退尽。所以父母不用惊慌,可以置之不理。

  便秘

  表现:便秘是指没有大便或大便次数忽然减少很多,同时大便变得很硬,排便困难,以致婴儿哭啼。

  原因:新生儿每天应该有四至五次大便。新生儿如吃母乳或特别配制的奶粉,大便次数会略少,甚至会便秘。

  应对:父母要注意观察宝宝大便的形状,正常大便应是软性的。如果发现宝宝便秘,这时不妨先给些果汁或者把奶调得稀些,如果便秘情况不改,应该带婴儿去看医生。新手爸妈不要自己在家给宝宝灌肠,灌肠次数太多是危险的,会让婴儿养成依赖性,非要灌肠才排便,所以这方面还是听医生的指示去做较安全。

  吐奶

  表现:新生儿吃完奶后,常常会吐出一些奶。

  原因:宝宝并不是生病了,只是在吸奶时连带吸入了空气,在吃完奶后把空气吐出来,使得奶也跟着吐出。

  应对:新手父母对宝宝吐奶的预防方法是,不要让宝宝吸奶吸得太快,在吃奶之后让宝宝有机会排出胃内的空气。当宝宝吃完奶后,不要马上将他放回小床,而应该抱起他,让他把头靠在你的肩膀或膝盖上停留一会儿,轻轻地由下向上抚摸宝宝的背部,使空气排出,这时,爸妈可以听到明显的打嗝声。当婴儿吃得过量,可能将部分或全部的奶都吐出来,这是无碍的。如果发生呕吐现象,应立即停止喂奶,每天给他喂几次少量的温开水;若呕吐不止,就该去看医生。

  腹泻

  表现:腹泻很容易辨认:大便次数忽然增多,而且稀,发出臭味。

  原因:腹泻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尤其在天气炎热或受其他疾病影响时都会腹泻。

  应对:如果发现婴儿腹泻及发热,应立即去看医生,不可拖延。父母在带宝宝看医生之前,应让宝宝多喝流质,如温开水或稀粥。让宝宝多饮流质非常重要,因为宝宝已失去大量水分,这很危险。同时,父母还要注意保持宝宝的清洁卫生,替宝宝处理完粪便后,自己也要洗净双手,以防病菌传染。

  脐炎

  表现:宝宝肚脐发炎。

  原因:脐炎是新生儿常遇到的问题。宝宝出生之后,脐带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医生将脐带结扎后5-7天内脐带残端干枯脱落,脱落后的部位即为肚脐。问题就发生在脐带还没脱落的这段时间内。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护理不当,感染细菌而发炎,这就是脐炎。

  应对:预防脐炎发生的方法很简单:保持宝宝脐部清洁、干燥。脐带未脱落时,给宝宝洗澡要分上、下两部分洗,不要让脐带及包扎脐带的纱布沾上水。如果脐带上的纱布湿了,要及时更换。一旦发现宝宝的脐部有渗出液,一定要带宝宝看医生,爸爸妈妈要按无菌操作的程序给宝宝清洗脐带。

  湿疹

  表现:开始是红色的小丘疹,有渗液,最后可结痂、脱屑,反反复复,长期不愈,宝宝会感到搔痒难受。主要分布在面部、额部眉毛、耳廓周围,面颊部也有,严重的可蔓延到全身,尤以皮肤皱折处多,如肘窝、腋下等处。常见的湿疹是以2-3个月大的宝宝最严重。

  原因: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有遗传倾向,多见于对牛奶过敏的婴儿。人工喂养的宝宝患湿疹的比例比母乳喂养的宝宝多。

  应对:一般不严重的湿疹,可不做特别的治疗,只要注意保持宝宝皮肤清洁,不要用香皂、浴液等给宝宝洗脸、洗澡,只用清水清洗就行了。到了宝宝4个月以后,开始逐步给宝宝添加辅食,减少牛奶的摄入量,直到宝宝完全脱离以牛奶为主食、以饭食代替后,皮肤湿疹常常会不治自愈。在药物方面,爸爸妈妈可在医生指导下让宝宝口服抗过敏的药物如扑尔敏、维生素C等,同时给宝宝补充一些钙剂。如果宝宝的湿疹较严重,父母可用硼酸水湿敷。患湿疹的宝宝,长大后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如鱼、虾等,爸妈要留心观察。

10 新生儿异常症状 编辑本段

  新生儿疾病初起症状常不典型,且变化快,稍有疏忽,即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应严密观察。因此,对新生儿常见症状应有所了解:

  一、腹泻、厌食、肠胀气因消化系疾病引起,如喂养不当、新生儿流行性腹泻,全身性疾病如感染等。肠胀气应除外畸形、梗阻。

  二、烦躁、嗜睡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如颅内出血、脑膜炎、其他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等。

  三、发热与体温不升新生儿

  (一)环境温度变化可因环境湿度的变化引起,也可因衣被过暖或室温较低造成。

  (二)脱水热因脱水所致体温升高,给足够水份,体温即下降。

  (三)感染脐部皮肤感染及肺炎等。

  四、抽搐全身性抽搐较少见,常为皮层下发作,表现为阵发性瞬目、眼球转动或震颤及口颊部抽动等。多见于:

  (一)中

11 新生儿冬季护理 编辑本段

  温度

  室内温度应该保持在25℃左右为宜。如果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出现发烧现象,此时应及时给婴儿补充水分。如果室温达不到20℃,可能会使新生儿出现鼻子发堵现象。室温过低对新生儿的健康是不利的,此时应该设法使室内温度升高,并把暖水袋放在宝宝的棉被(或睡袋)外面,不要紧挨着宝宝,让小环境暖和起来就可以了。

  衣着

  一般来说,上述室温条件下,宝宝穿着薄薄的棉衣,内有一件细薄的小棉衫即可,不必再添加毛衣等衣物。盖被子(或包裹着)都不要太紧太严,要宽松、适当。

  洗澡

  洗澡时,适当升高室内温度,动作要快,时间要短,水要准备多些,水温在40℃上下,争取10分钟以内洗完,为宝宝迅速擦干、迅速穿衣。

  皮肤

  新生儿皮肤娇嫩,尤其皱褶部位容易出现糜烂、炎症,所以不能马虎。就算不能洗澡,也应该给婴儿分上半身、下半身地擦身;特别是用尿不湿的婴儿,要及时洗屁股。

  通风

  冬季,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不要把母亲和婴儿居住的房间搞得“密不透风”。新鲜的空气对母亲和新生儿是很重要的。每天应定时开窗,只要避免对流风即可。否则,小环境的空气污浊对母婴健康不利。还有一点相当重要,烟雾(如爸爸的香烟等)不要污染室内,否则容易引起新生儿呼吸道疾病。

  母乳

  冬天是呼吸道感染等各种疾病的多发时期,而母乳中含有的抗体能帮助婴儿减少生病的可能。有条件的妈妈,一定要坚持给宝宝哺喂母乳。

12 新生儿免疫 编辑本段

  新生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中绝大部分为通过胎盘的母亲IgG,其自身IgG的合成能力低下,含量也少,且出生后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会逐渐增加血循环量,IgG的浓度迅速下降。新生儿白细胞的生产及储备都比较少,当他们患有感染及严重疾病时,会增加白细胞的消耗量,从而降低吞噬功能和杀菌活性。因此,增强新生儿免疫力,减少宝宝生病的机会是每个父母都需要关注的事情,新生儿的免疫状态与其营养状况、喂养的种类以及生后良性刺激有着密切关联,爸妈可以此来制定提升小宝宝免疫力的方案。

  方案一:合理营养

  新生儿期表现为高营养需求,有限的消化代谢功能,因此,对营养既要求足够量来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又不能过量喂养,以免造成新生儿胃肠道的过重负担,要适当掌握合理营养对增强体质和抵抗力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每天摄取均衡的营养才能满足身体的需求及提高免疫力。蛋白质是构成免疫细胞和抗体的主要成分,一旦蛋白质缺乏则会造成免疫机能下降。维生素C能刺激身体制造干扰素,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可增加抗体,清除病毒和细菌,从而增强免疫力。其它如-胡萝卜素及营养素中的叶酸、维生素B12、烟碱酸、泛酸、铁、锌和酶等也都与免疫能力有关。

  方案二:预防接种

  新生儿时期虽然从母体来的免疫球蛋白提供了一些抗体,但对于许多传染病仍是一个高度的易感者。预防接种是抵抗病菌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早期有效的预防接种来防止对新生儿危害最大的传染病的发生,如结核病、乙型肝炎等。

  新生儿时期细胞免疫系统的功能已经比较成熟,对结核杆菌已能产生相应的反应,因而目前在出生后即行卡介苗接种,能够对结核菌感染起到相应的免疫效果。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后已证实能得到很好的免疫应答效应,生后立即预防接种乙肝疫苗,以后1、6个月再接种2次,认为预防的效果是肯定的,可使新生儿受到保护。

  方案三:母乳喂养

  母乳比代乳品含有更多的免疫活性物质,它可供给新生儿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铁、尤其是母乳中含有抗感染的抗体(免疫球蛋白)及抗感染的活性白细胞、双歧因子、溶菌酶等,它们具有增强免疫功能,阻止有害菌的生长,可减少宝宝感染的机会。提前分娩的早产儿,由于从母体得到的抗体较少,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皮肤粘膜的防御功能差,极易受到致病因子的侵袭而患病,因此,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

  方案四:新生儿按摩

  按摩是通过新生儿皮肤感官温和的刺激,引起全身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等系统的一系列良性反应,可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有助于增加小儿的食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加快体重的增长。按摩的同时还活动宝宝的全身肌肉,使身体发育得更健壮。另外,皮肤刺激对增强免疫功能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有益于新生儿的体格与心智的健康发育。

  增强新生儿的抵抗力,减少宝宝感染机会,除了均衡、足够的营养,提倡母乳喂养、预防接种以及积极有效地增强体质之外,宝宝的护理者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及加强居室内通风也是非常重要的。

13 剖腹产新生儿护理 编辑本段

    研究表明,剖腹产的孩子在出生的时候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缺乏生命中第一次触觉和本体感的体验和学习。这种体验的缺乏虽然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商,但却容易让孩子产生情绪敏感、注意力不集中、手脚笨拙等问题。一般剖腹产生的孩子一般有以下几种问题:

    问题1:感觉统合失调

    剖腹产的孩子通常比一般孩子容易感觉统合失调,而且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水平越低,患儿的学习能力越受影响。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较多,剖腹产是其中一个不良因素。因为正常经产道分娩的胎儿会受到宫缩、产道适度的物理张力改变等,使胎儿的身体、胸腹、头部有节奏地被挤压,而剖宫产宝宝却缺乏这种刺激,所以容易出现触觉感、本体感以及前庭平衡感的失调,即“感觉统合失调”。

    对策:在孩子小的时候,可让宝宝多做左右翻滚、匍行、爬行,玩亲子游戏如“飞机”升降等,再大一些可训练他们走平衡木、荡秋千、做旋转游戏等,并且早期给予精细动作等训练。有些孩子在婴幼儿时期也许不会表现出问题,但到了学龄期,可能会在学习能力上出现问题。因而家长要注意观察,以便及早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和训练。

    问题2:情绪敏感

    经剖腹产出世的诗诗,和其他小朋友相比,明显地胆小退缩,哪怕很小的声响也能产生过强反应,以致经常惊醒哭闹。

    快捷的剖宫产使胎儿失去了分娩过程中被挤压的经历,缺乏了早期大脑和皮肤的压力触觉感受,从而产生以触觉防御性反应过度为主的诸多的行为问题。

    对策:婴儿一出生即有吸吮、抓握和防御等触觉反射,此时开始给予宝宝皮肤感触觉信息刺激,例如多给孩子爱抚、搂抱、按摩、抓握不同质地的东西,天气好的时候,把孩子抱出去,让孩子接触风等刺激,或让孩子通过冷热水的刺激。大一点的孩子可领他出去活动,玩沙、玩水、游泳、赤脚走路,洗澡后用粗糙的毛巾擦身体,用电吹风微风吹身体,用毛刷子刷身体,用毛巾把孩子卷起来做卷蛋卷游戏,和小朋友一起玩需要身体接触的游戏等,都可使婴儿触觉方面得到训练。对于1岁以下的孩子,按摩是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把孩子包在浴巾里,轻轻的揉搓孩子,让他的全身都能得到按摩。

    问题3:易得肺炎

    在自然分娩过程中,有规律地宫缩可使胎儿的胸部受到挤压和扩张,使胎儿出生后肺泡更富有弹性,对新生儿的肺部发育大有益处。从新生儿角度看,剖腹产的孩子由于未经产道挤压,不能排出1/3的胎肺液,出生后有的不能自主呼吸,即患上所谓的“湿肺”,容易发生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等并发症。另外,在天气变化大时,剖腹产宝宝也较自然产宝宝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做家长的要留意孩子的情况。

    问题4:剖腹产的孩子协调能力差

    有资料证明:剖腹产的孩子与自然分娩的孩子在智力上并无差异,但剖腹产的孩子的适应能力要比自然分娩的孩子的适应能力差。

    过度反应人的皮肤是触觉学习的器官,它具有正常的防御性反射,小孩要通过皮肤认识自身和环境,从而对客观世界有一个正常的反应。剖腹产的小孩有一个先天的触觉学习不良,在婴儿时期都会有表现,不能适应皮肤所接触的各种信息,比如洗澡、换衣服、换床铺,适应能力比较差,或者保护性反应比较过度,表现是情绪化,爱哭,睡不好觉,睡不实。剖腹产的孩子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所以皮肤的触觉信息比较差。剖腹产的孩子出生以后,可以通过养育方式把这种可能性降至最低。协调能力对剖腹产孩子的协调能力的随访、调查,结果发现50%以上的剖腹产孩子具有反应过度、情绪化比较强烈,具有睡眠障碍等症状;在高危儿童(心脏病、高血压等)中有很多都是剖腹产的孩子,还发现剖腹产的孩子比顺产的孩子平衡能力差。剖腹产的孩子缺乏必要的触觉和本体感学习,情绪比较敏感,注意力不大集中,手脚笨拙。他们往往坐不住板凳,在家时脾气特别大,出门胆小退缩,不大方,怕拥挤,在陌生的环境中最喜欢躲在妈妈的屁股后面。一句话,“在家是龙,出门是虫”。在社交上,孩子表现得胆小退缩,情绪波动比较大,注意力不能集中。这种孩子先天触觉防御过度,家庭需及早采取脱敏方法,尽快防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