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亡率:赢了数字 输了本质

 老庄. 2014-08-10

        “医生,我父亲是不是快不行了?”

        “放心,我保证他没事儿”

        “为什么?”

        “因为我们医院这个月的死亡指标用完了……”

        在不久的将来,死在中国和出生在中国一样,都需要先去申请指标,这应该就是卫生部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合并为卫计委的重要原因吧。

        那首歌怎么唱来着?

        “我听见风来自地铁和人海,我排着队,拿着等死的号码牌”

        国家卫计委日前下发《二、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死亡率≤0.8%,住院手术死亡率≤1.4‰;二级医院住院患者死亡率≤4.0‰;住院手术死亡率≤0.28‰。

        为什么对三级医院死亡率的要求比二级医院高?

        或许基本逻辑是三级医院硬件软件都比二级医院好,当然应该死亡率更低。可是,卫计委过去大力推行的分级转诊制度,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小病在小医院看,大病重病转诊到大医院。

        那么说起来,级别越高的医院死亡率越高才对。

        另外,相同级别的大型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或是有明显专科特色的综合医院)存在病种和病患人群上的巨大差异。北京肿瘤医院和协和医院怎么比较死亡率?北京儿 童医院和北大人民医院怎么比较死亡率?口腔医院和儿童医院怎么比较死亡率?西藏的三级医院和上海的三级医院怎么比较死亡率?

        忽略病种和病患人群的差异来比死亡率是耍流氓。按此标准,我们可以猜测所有民营医院的平均死亡率肯定低于公立医院,因为大部分民营医院专治包皮过长,阳痿早泄,“宫颈糜烂”,痔疮肛瘘这样治死都不容易的疾病。

        对于医生个人来说,能力越强就更愿意去调整最难和最重的病例,也愿意承受更大的死亡率压力。

        所以,用死亡率作为一家医院的评级生死线从根本上就存在伦理上的悖论。而作为医院,要挣脱这种纠缠,很可能就会不自觉的启动一些“防御机制”来应对。事实上,不管卫计委制定多么严苛的死亡率标准,相信大部分医院最终都可以达标的,因为办法总是有的:

        尽量不收治危重病患。

        收治危重病患,尽量不让他买住院,而是放在急诊室(因为标准考核的是住院死亡率)

        已经住院的危重病患,在患者生命体征消失前前尽量权其“自动出院”。

        收治一些不需要住院的轻患者来稀释死亡率

        ……

        结果就是卫计委的管理起到了降低医院死亡率的“效果”,医院顺利通过等级评审,而患者和医生的利益受损,医患关系会因此而更加糟糕。

        作为医院内部质控,纵向比较死亡率或许是一个很好的指标,而作为医院等级的评定标准,一刀切的标准则最终是赢了死亡率的数字,输了医疗的本质。



(作者:丁香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