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麻醉的那些事儿

 wyk1014 2014-08-10

小儿麻醉的那些事儿

  □张瑞冬

  随着暑期来临,不少家长会趁着两个月的休息时间为择期手术的孩子进行治疗。然而,更多家长对手术中的麻醉存在疑虑。五岁的果果要进行一个小手术,然而妈妈听说麻醉会让孩子变笨,今后记忆力会变差,因此迟迟下不了决心,总想寻找其他的治疗手段,结果使得病情一拖再拖,令我们看着揪心。

  今天,我们就和家长们聊聊关于小儿麻醉的那些事儿。爸爸妈妈们要正确认识麻醉,打消疑虑,使孩子们的健康得到保障。

  

误区1 全身麻醉会让孩子变笨吗?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孩子全身麻醉后的智力会较麻醉前下降。一些成人病人全麻后记忆力下降,无法回忆起手术时的场景,可能与麻醉中使用镇静催眠药物、静脉麻醉药物和麻醉性气体有关,一旦药物被代谢,大脑功能即可恢复正常。麻醉过程是可逆的,可恢复的。

  小儿麻醉学诞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近期二、三十年的飞跃式发展,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用药规范。小儿的麻醉和成年人的麻醉有着很大的区别。人们已认识到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生理特点。一个有经验的小儿麻醉医生是整个麻醉,乃至手术成功的关键。经验丰富的小儿麻醉医生不仅能保证手术顺利,平稳,而且能为患儿提供良好的手术后的镇痛,使他们能顺利度过手术期。

  如今小儿麻醉的常用药物都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可控性好、效果佳等特点。麻醉理论的日臻完善、麻醉设备的日益更新和麻醉药物的日新月异,这些都为小儿麻醉的安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误区2 麻醉就是打一针这么简单吗?

  无论何种麻醉方式,麻醉的第一个操作步骤就是开放静脉,但是你知道,当你的孩子用药后处于全身麻醉状态时,麻醉医生在做什么吗?一旦麻醉医生开始麻醉孩子,他就会自始至终陪伴在孩子身边,监护着孩子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如果出现突发情况,麻醉医生就会果断地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麻醉并非就是打一针这么简单,只是病人用了全身麻醉药物之后,意识暂时消失,不知道外界发生的事情而已。麻醉医生在麻醉后会一直在孩子的旁边,在各种先进监护仪器的帮助下保证孩子的安全。

  

误区3 小孩使用镇痛药物有害无益,有痛还是忍着吧!

  很多家长会担心镇痛药具有副作用,拒绝给孩子进行术后镇痛治疗。殊不知这种“爱子之心”反而可能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术后的疼痛可能会让孩子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哭闹不休、不吃不喝、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严重的甚至影像心理。如果此时使用适量的镇痛药物,孩子的各种不适很可能马上就会得到改善。

  家长对于药物的担心固然可以理解,但是却不清楚疼痛对人体更有害。现代医学发现,疼痛会引发人体内分泌某些伤害性激素。镇痛药物现如今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各异,这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多种选择。所以说,合理选择和适当的使用镇痛药物,用药后观察和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副作用,镇痛治疗所产生的益会远大于弊。

  (作者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博士、上海麻醉学会青年组成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