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游踏青史话

  清泉 2014-08-10

春游踏青史话

 (2011-04-02 11:26:21)
标签: 

杂谈

今天来谈论“春游踏青”的习俗,我以为有些特殊的意义。现代人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一些包括“春游踏青”在内的古老习俗,渐渐被淡忘丢掉了。其实淡忘丢掉的,不仅仅是传统习俗,而且还包含了有价值的文化内涵,现在看来不能不令人惋惜。诗(史)海书刊拾贝,撰写此篇短文,以唤醒人们对这一传统习俗的美好记忆。

说起春游踏青,我国自古有之,它是民间传统的习俗。李淖《秦中岁时记》说:“上(巳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踏青在我国作为一种节日活动,被称为“踏青节”,形成于汉代之前,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诗经《郑风·溱洧》一诗,便描绘了三月上巳之辰,郑国青年男女,在溱、洧河畔,相伴游春,嬉戏谈爱的情景。杜甫有诗云:“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青。”到了魏晋时期,春游更是家喻户晓,愈加盛行,并雅称为“春禊”、“修禊”。王羲之《兰亭集序》说“: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唐宋时,春游又叫“寻春”。陈子昂《晦日宴高氏林亭》诗云:“寻春游上路,追宴入山家。孟浩然也有“五行将禁火,十步想寻春”之句。此外,还有把春游叫“探春”、“游冶”的,如李白《采莲曲》中便有:“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古时踏青从立春那天就揭开序幕,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各地春天来临有早有迟,因而春游便有先有后。唐朝李淖、元朝费著、明朝冯应京分别在文中指明踏青时节为正月初八、二月二日、三月初三。而长江以北广大地区,由于春天到得较晚,多以清明节为踏青节。在这个时节里,人们结队出游,在凭吊先人的同时,感受春天气息。在郊野中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心情被放飞得不想回转,快乐也渐渐从脸上溢满内心。随着时代的演进,有些如荡秋、千斗鸡、戴柳、斗草等活动已渐消逝,到郊野寻芳探胜的习俗则延续下来

在古代,人们春日郊游,为的是祛除不祥。晋代诗人张华的《后园会》一诗就说明了这一点:“阳气清明,膏泽流盈;习习祥风,启滞导生;禽鸟逸豫,桑麻滋荣;纤条披绿,翠华含英。”晋代另一位诗人庚阐在与友人雅集之时作了一首《游仙诗》:“乘彼六气渺茫,辎驾赤水昆阳。遥望至人玄堂,心与罔象俱忘。”短短24个字,就充分表现了诗人所追求的物我两忘的逍遥之境,说明了诗人当时置身美景,登临遐想的心情。北魏时期的杰出诗人徐陵由于公务在身,只得于傍晚出游赏春,而晚间之景也使诗人留下了题为《春日》的佳章:“岸烟起暮色,岸水带斜晖;径狭横枝度,帘摇惊燕飞。落花承步履,流涧写行衣;何殊九枝盖,薄暮洞庭归。”诗人神奇的联想,使读者仿佛进入了一个缥渺恍惚的神奇境地,隐隐约约好像消失在春日薄暮的最后一片彩霞中。

唐朝时期,春游踏青在全国各地颇为流行。《旧唐书》中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踏青。”此时此刻,好友相邀到郊外游玩时,或携酒相聚而饮,或策马探访名园,或放风筝,或打秋千。曾任翰林学士的诗人王涯在《春游曲》中写道:“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这就生动地再现了诗人踏青时的景色,在读者面前勾勒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卷。诗人杜甫每当春天来临时,都写有脍炙人口的诗章,其中寓居成都时写有一首《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在此选择了江山、花草、泥沙、燕子、鸳鸯等自然景物,凝炼地写出了春天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迷人景象,使人仿佛看到了一幅完整的春天画面。有“大历十才子”之称的诗人司空曙踏青之时见友人打秋千、放风筝,便以《风筝》为题赋诗一首:“高风吹玉柱,万籁忽齐飘。飒树迟难度,萦空细渐消。松泉鹿门夜。笙鹤洛滨朝。坐与真僧听,支颐向寂寥。”全诗一句一景,和谐优美,读后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唐宣宗年间,屡遭打击的大诗人李商隐,为解除独居异乡的孤寂而踏青出游,沿途所见万物皆春,不免牵动思乡之情,故写下了《二月二日》一诗:“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全诗通篇运用反衬手法,以美景反衬愁情,以明快的笔触反衬孤郁的情怀,读后深思,其艺术效果非同一般。

到了宋代以后,踏青春游更加盛行,而且渐渐集中于清明前后。宋代诗人王令与友人春游畅饮之时受百花盛开的明媚春光所感染,以《春游》为题作诗一首:“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楼台笑上楼。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通篇在盛与衰、热闹与孤独、欢乐与悲愁的对比中,把由春游而产生的独特感受意味深长地写了出来。诗人陆游于春天到郊外踏春,看到美丽的春光,写下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山城踏青》:“天晴山雪明城廊,水涨江流近驿亭,客鬓不如堤上柳,数枝春动又青青。”短短4句,诗人踏青时的所见就跃然纸上。另一位宋代诗人范成大在郊外踏青时被田园风光所吸引,以《春日田园》为题写下了许多诗章绝句,其中一首写到:“高田二麦接山清,傍水低田绿未耕。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诗人在这里以景抒情,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人们春游踏青的风俗。自号“兰皋子”的南宋诗人吴锡畴也作有《春日》一诗:“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无赋招魂难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诗人的这首感春伤时之作,以超脱现实的闲适态度来排解幽情,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情。

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一年到乡下踏青,看到春光明媚,蝶飞鸟鸣,也不由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一曲《春词》:“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花芬芳,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堂。又只见几个农人笑开口:春短,春长,趁此春日迟迟,开上几亩春荒,种上几亩春苗,真乃大家春忙。春日去观春景,忙煞几位春娘,头插几枝春花,身穿一套春裳,兜里兜的春菜,篮里挎的春蚕。游春闲散春闷,怀春懒回闺房。郊外观不尽的阳春烟景,又见一个春女,上下巧样春装,满面淡淡春色,浑身处处春香。春笛斜倚春闺,春眼盼着春郎,盼春不见春归,思春反被春伤,春心结成春疾,春疾再把春心腹内藏。在家里装上一壶春酒,唱上几句春曲,顺口春声春腔。满目羡慕功名,忘却天下文章,不料二月仲春鹿鸣,全不念平地春雷响亮。”全诗计46句,内中却嵌入了54个“春”字,自然流畅,生动别致,描尽游春踏青时的旖旎风光,令人回味无穷,堪称咏春之千古绝唱。清代吴友如《清明节放风筝》诗云:“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就是清明民间体育娱乐活动的写照。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花开鸟鸣的时节。在这明媚春色,青草萋萋,桃红柳缘,流水潺潺,鸟蝶纷飞的季节里,让我们尤其在都市生活的人走出喧嚣浮华,走向郊外,从百花竞放的艳丽中体验生命的绚烂,从万象更新的大地生机中领悟出生命的真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