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生活在别处》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画。昆德拉以其独到的笔触塑造出雅罗米尔这样一个形象,描绘了这个年轻诗人充满激情而又短暂的一生,具有“发展小说”的许多特点。就其题材而言,表现一个艺术家(或知识分子)是本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因为展示我们这个复杂的时代也只有复杂的人物才能承担。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诗人创作过程的分析是微妙而精细的。创作过程当然不仅指下笔写作的过程,而且更广义地指一个诗人的全部成长过程。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部小说是“对我所称之为抒情态度的一个分析。”正是在这样的创作意图下,这部书最初曾被题名为《抒情时代》。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探究的是,人的心灵所具有的激情,它的产生和它的结果。因而这本书又是一本现代心理小说,表现了一个诗人的艺术感觉的成长。 书中每一章节的名称都展示了诗人生命历程的一个阶段。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他怎样读书,怎样恋爱,以及怎样做梦等等。关于时代的全貌和他人的活动都迟到了远处,一切观察的焦点都集中在主人公身上,并且与他的内心活动有关。有如激情的涧水,在时间的乱山碎石中流过,两岸的景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溪流将流向沃野还是沙漠。换句话说,作者在这里所关心的是诗人心理和精神上的发育。 为了潜入到人物意识中最隐秘的角落,作者采用了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客观意识流的叙述方式:时间与空间交织(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事常常出现在同一段叙述中),现实与梦幻交织(第二章《泽维尔》完全是一个梦套一个梦),情节的跳宏,思考的猝然与不连贯,故意模糊主语的陈述,这些都使此书更接近于诗歌而不是小说。假如我们把书中这些抒情性的因素去掉,这部作品的内容就剩不下什么了。这种形式使我们更能切近诗人的内心活动,感触到诗人的激情是怎样产生和燃烧的。 【作者】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书评】生活在别处,我已无路可退 / 作者: silence 读完昆德拉德的书,我总是情不自禁的对书的题目感触非常,以致于读过之后我总是就书题目而产生出许多感慨。惭愧的是,所思所想多数已经背离了原著,成为了我心中独立的部分。但是,这或许也是我衷爱昆德拉德一点原因吧。 读《生活在别处》 亲爱的朋友,不知道你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当你已经厌倦了无聊的课堂时,你为什么还能认真地记着笔记。 当你发现连大学都没有考上的某某人已经成功时,你为什么还是碌碌无为的过着平淡的日子。 当你听够了别人的成功经验时,你为什么还是对自己的生活束手无策。 或许,我们的人生恐怕真的很难突破自我的怪圈,我们每个人都很难走出宿命的漩涡。 但不知道你是否会想到——我们的生活在别处。 生活在别处。 我们总是情愿或不情愿地为自己勾勒一幅人生的草图,我们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幻想。我们常常在白日的梦中聊以自慰,得到解脱,或者仅仅是逃避。我们总试图在自己勾勒的人生远景图中充当主角,我们甚至为了白日的梦想而疲于奔命。生命的每一天里,我们忙忙碌碌,我们斤斤计较,我们患得患失。我们总是希望明天的生活可以靠近自己的梦想,稍有偏差时,我们便试图去修正轨迹。但可悲的是,无论得失,我们的生活却总是在别处。 生活在别处,只是因为我们选择了别人的路。 生活在别处,我们为自己勾勒出的图画,不过是他人生活的模版,我们的憧憬不过是别人生活的复制品。 生活在别处,我们试图抓住的其实毫无价值,我们不屑一顾的才真的是生活所在。 活着的人害怕被问道——我们为什么而活着,将要死去的人却发现了自己应该如何活着。 生活在别处已经成为了我们活着的方式,因为别处的生活似乎清晰可见,而模仿也总比创造来得容易。 生活在别处已经成为了我们失败的借口,因为别处的生活可以被模糊,可以被剪辑,我们无需无路可退,我们只要换个出口,生活便成为了别处的别处。 生活在别处已经成为了我们死亡的嘲笑,因为别处的生活在我们身上再度复活,而活着的我们却没有真正活过。 卢梭曾经无奈地感叹过——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这里的“枷锁”不正是无奈的活在了生活的别处么? 其实,生活必定要活在别处,至少活在别处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如果你感到自己的生活已经无路可走时,那么你就完全活在了别处。或许,别处的生活看起来很精彩,很有诱惑,可是并非每个人都可以活在别处。所以,即使你无法在别处的生活中呼吸,那也不是你的错,请不要再试图活出别处的生活,人生的路只有真正属于自己才更有价值。 总是活在别处的我们,因该停下来做个暂时的休息,休息时我们应该想想,怎样生活下去明天的我才能离自己近一些,明天的生活才能离别处远一些。生活在别处,正因为生活在别处,我们才总是会感到迷茫,因为没有人可以为别处的生活而坚定执着。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是威廉-华莱士,那么请不要隐藏你勇敢的心去面对耻辱的生活,请不要放下手中的剑而拾起地上的锄头。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是米兰-昆德拉,那么请不要为了安逸的生活在捷克而放下手中的笔,请不要忘记背井离乡来到法国才有了《不能承受德生命之轻》。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是。。。。。。 亲爱的朋友,或许我们中的多数都将平凡而无为,但是请不要忘记平凡不是失去幸福的借口。 亲爱的朋友,或许我们中的多数都必须活在别处的生活,因为我们无法成就伟大。但是请不要忘记,不要忘记你还没有努力,你还没有尝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