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建一先生关于“口型与共鸣的灵活性的论述”!

 敞蓬汽车 2014-08-11

首先说明,这是一篇有关歌唱技巧的文章,适宜具备正确歌唱呼吸的习歌者,或者适应于声乐系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借鉴与参考,不适宜声乐系低年级学生和习歌的初学者。

 

会唱歌的人是最了解自己声音的人,歌唱的美的人也是对共鸣腔体运用最灵活的人。优秀的歌唱家在歌唱时能依照歌曲的内容与感情所需,可以不断的变换着声音的音色。音色的变换取决于共鸣腔的运用。歌唱的技巧是在于巧妙地没有痕迹的运用气声,假声,半声,弱声和满声(唱满音量的声音)。通常大部分人只能用满声演唱,而成熟的歌唱家在歌唱时就会运用不同的声音。

 

通常我们有一个共识:好听的声音必定要有头声,也就是说声音要有金属性。听听世界歌王帕伐罗蒂的声音,雅俗共赏。多年前声学家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对世界三大男高音做这样的声音测试,在剧院大厅的最后一排的位置上放一台测音波的感应器,歌唱家唱出同样的音高时,测音器就测出并记录下每一人的音波。最后声学家通过鉴定与分析,确认帕伐罗蒂的声音传的最远。因为在他的声音里充满了金属般的泛音,而这样的泛音可以使声音传的很远。我们声乐专业圈里把这样的声音称为头声,或者称为富有头腔共鸣的声音。

 

通常我们在歌唱时会遇到这样的三个共鸣腔体:头腔,口腔和胸腔。可是在医学解剖学的析结中提出,人类的头腔中是没有共鸣腔体的。为此我们知道没有共鸣腔体就不能产生共鸣,也就不能产生歌唱时的头声。那么我们歌唱时所谓的头声又是从哪来的呢?

 

事实上在歌唱的时候,我们大部分时间里靠的是变换口腔的形状来变换我们声音的音色和声音的位置,有时候也运用胸腔来变换共鸣和音色。当然在这里谈论声音的音色和变换共鸣腔体同时,必须强调一个严格的前提,那就是歌唱时必须具备深呼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腹式呼吸或者是丹田气。因为声音是气息的产物,给什么样的气息就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如果在我们整个头部的侧面画一个穿越头部的十字,而这个十字的中心点正好位于口腔软口盖与舌头交接之间,我们把十字横线以上的位置称为高位置,十字横线以下为低位置,把十字竖线靠近嘴唇的一面为靠前位置,十字竖线嘴唇相反的一面为靠后位置,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演唱时尝试声音的几个不同的位置和音色的变换。也就是说在演唱时试着把声音分别唱到上述划分的四个位置中,我们会发现越是靠后位置和低位置的声音容易唱重,容易使喉门开大,声音唱大。而相反越靠前位置和高位置的声音不仅能使声音灵巧敏捷,而且还能使声音多些通常说的头声,音色更年轻些。(这样的口型调节法只适合中声区,不完全适合高音)

 

还有另一个有关口型的列举,在我从前(二十多年前)读过一些被翻译的美声唱法理论中,记得十分强调口型,要求在歌唱时口腔和口腔里面的形状始终是一个竖着的鸡蛋。我个人认为这是传统的美声要求。在自己演唱的积累和体会中我发现,演唱时口腔和里面的形状如果是一个横着的鸡蛋,那么演唱时声音会更灵活,更便于驾驭。我也曾观察过许多著名歌唱家的口型,比如:Pavarotti, Kraus,Gedda,Fleming,Leech等等。他们在演唱时口型都是一个横着的鸡蛋。。。 。。。

 

在这里我必须强调演唱时口腔的形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要根据不同的音区,不同的母音,不同的声音条件,需要做不同的调整。前提是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更灵活,更年轻,更敏捷,更耐唱,更有穿透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