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肠 - 吸收细胞功能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8-11

小肠 - 吸收细胞功能

小肠小肠

杯状细胞(goblet cell):散在于吸收细胞间,分泌粘液,有润滑和保护作用,从十二指肠至回肠末端,杯状细胞逐渐增多。

潘氏细胞(Paneth cell):是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位于腺底部,常三五成群。细胞呈锥体形,胞质顶部充满粗大嗜酸性颗粒,内含溶菌酶等,具有一定的灭菌作用。

未分化细胞(undifferentiated cell):位于小肠腺下半部,散在于其它细胞之间。胞体较小,呈柱状,胞质嗜碱性。细胞不断增殖、分化、向上迁移,以补充绒毛顶端脱落的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绒毛上皮细胞的更新周期为2~4天。一般认为,内分泌细胞和潘氏细胞亦来源于未分化细胞。

固有层在细密的结缔组织中除有大量小肠腺外,还有丰富的游走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绒毛中轴的固有层结缔组织内有1~2条纵行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centrallacteal),它的起始部为盲端,向下穿过粘膜肌进入粘膜下层形成淋巴管丛。中央乳糜管管腔较大,内皮细胞间隙宽,无基膜,故通透性大。吸收细胞释出的乳糜微粒入中央乳糜管输出。此管周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网,肠上皮吸收的氨基酸、单糖等水溶性物质主要经此入血。绒毛内还有少量来自粘膜肌的平滑肌纤维,可使绒毛收缩,利于物质吸收和淋巴与血液的运行。

固有层中除有大量分散的淋巴细胞外,尚有淋巴小结。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多为孤立淋巴小结,在回肠多为若干淋巴小结聚集形成的集合淋巴小结,它们可穿过粘膜肌抵达粘膜下层。[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