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义达教授:姓氏至少有六七千年历史

 知足常乐开心好 2014-08-11

(袁义达---历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室主任,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姓氏群体遗传学研究,参加或主持过多项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际合作项目,共发表了40余篇论文和多部专著,包括《中华姓氏大辞典》等。发现了中国人姓氏分布规律,创建了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学科。)


单之蔷:刚才袁老师说的爱新觉罗啊这些,长,不好记,我们中国人的姓名为什么起源这么早?我感觉还是方块字的帮助,因为方块字是单音节的,而且一个字代表一个意思,就不是那种拼音文字,所以我们中国人这个汉字特别适合做姓,简明扼要。但是为什么西方这个姓,比如英国人等等这些,他为什么那么晚了才开始采用姓呢?很重要的原因是他那个拼音文字不方便,你想想他任何一个事都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里面包括好多音节,如果他要起一个姓的话肯定是一个单词,那么这个单词就很难记,所以不方便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所以我感觉中国人为什么能最早的采用姓,而且这个姓为什么能源远流长的保存下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个汉字的原因。

  所以我有个观点,比如我写那个《卷首语》的时候,或者我们这期讨论杂志的时候,都没敢说这句话,觉得有点唐突。我觉得姓氏是中国人比四大发明还伟大的一个发明(笑),但是这个话我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最后我还是说是中国人的一个伟大的发明。

  我是这样一个观点,我觉得发明嘛,就是首创,就是原来没有的东西你把它创造出来,我觉得我们中国人的姓应该是一个发明。从另一个意义上说,中国人的姓像一个文化制度似的,是一个文化系统,有家谱,而且一般都不轻易改姓,而且在思想观念中根深蒂固的是要传下去,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系统。从姓作为一个制度,一个文化很成体系的现象来看,我认为这是中国人独有的,其他国家没有的。还有,我们中国人这个姓按照男孩儿这个系统这么传,而且轻易不改变,这个又跟刚才说的遗传学说的Y染色体联系到了一起,这些都是其他国家没有的。所以我感觉我还是比较倾向于认为“姓氏是中国人的一个伟大的发明”。

  主持人马骧:这个发明最早源自于什么时候?

  袁义达:姓氏实际上有两部分,它最早起源于人类的图腾,它因为表示自己是对某一个天气,某一个气象,某一个地方,对动物崇拜的时候,把自己氏族联系在一起,在母系社会开始姓氏。所以我们好多姓氏是带着女字旁,但并不代表这些姓氏出现在母系社会,真正出现是在文字出现以后才有的。但我们现在所说的姓氏,男传男,这种传递方式,而且现在我们姓氏的概念是在七、八千年以前的伏羲社会产生的,伏羲以后才有皇帝,炎黄两帝,炎黄两帝时期是姓氏形成比较有规律,比较有规定的模式了。到西周才有氏,就是男性在社会上占有绝对地位的时候他需要权利,他需要土地,氏就是土地的意思,所以姓氏里面有好多氏,是这么个关系,秦汉那时候姓氏合在一起,因为多少朝代以后尤其是汉朝的时候很多将领都是农民,根本找不到血统,这个秦汉以后我们的姓氏合并了,所以我们现在真正说的姓氏至少有六、七千年历史了。

  主持人马骧:姓氏数量是不断增加的,还是在变少?

  袁义达:从姓氏发展规律来说应该是小姓越来越少,人数越来越少,最后有的小姓消亡,大姓越来越多。这是社会现象,它必须要攀附有势力的。但中国的姓氏还是不太一样,中国有一个姓氏膨胀的过程,有一个姓氏衰亡的过程,所谓的咱们有两万四千多个中国姓氏,搜集的就是古今以来各个朝代中国版图内的汉族少数民族的姓氏。有一部分并不是消亡了,而是他的姓氏变成汉族姓了,这些人的后代都存在,不是说后代不存在了,而是他的姓氏转化了,比如爱新觉罗这个姓变成京姓了,只是转变了,所以有一部分姓氏多了,应该是从其他姓氏变过来的。但是还是父传式方式,包括有一些是继承了母亲的姓氏,但到最后还是男传男,实际上还是传了外公的姓氏,根据姓氏发展规律来说它要消亡不太容易。但是要它增加也有一定的规律,因为中国人历来是坐不改名行不改姓,所以不会随便改变他的姓氏,他如果需要改变姓氏的时候一定有原因的,这在遗传学上来说改姓是突变,他只有突变才有千姿百态,所以姓氏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有的姓氏看着不一样很可能祖宗是一个的;此外,比如马姓,他就不见得是一个祖宗,因为马姓是属于回族的,所以同姓也不见得同祖。

  单之蔷:它不变里面隐藏着很珍贵的信息,它就是变,又蕴藏了更珍贵的信息,变可以找到社会历史文化的信息,不变又可以找到自然跟基因方面的一些原因。

  袁义达:说到这里我补充一点,为什么我们的大姓占人口那么多,小姓占人口那么少?我研究北宋以来一共四个朝代,宋、元、明、清,发现这四个时期的姓氏,所有的姓氏的频率曲线是一样的,这说明什么,就是大姓基本上集中在100个左右,这100个左右集中中国人口85%,这几个朝代下来都是一样的,就说明中国姓氏传递是很有规律的。小姓就分布到各地都有特色,不随便迁移。不像现在我们交通发达,当时很少,从来不离本家的,到外地做官,做官以后他还告老还乡。为什么姓到处走了,就是社会发展以后,中国土地上的可耕地是有承受力的,所以到清朝中期的时候中国人口达到四亿人的时候中国所有的土地资源被分的差不多了,所以人口过剩了,一个就是开荒,再一个就是城镇化,城镇化以后就把这些人容纳下来了。所以现在全国基本上农村的姓氏分布还是代表了清朝的姓氏分布,我们现在好多姓氏城里姓氏的分布可能影响了全国姓氏分布的变化,实际上基本的东西还是没变,变化的是城镇的变化,农村很少变,因为李家庄的人不可能三天功夫变成王家庄的人,他可以接受女性,不接受男性,这是咱们中国的特点。

  主持人马骧:这一听才知道姓里面有这么多的讲究,反正我是没想到(笑),肯定没有意识到这里面这么多学问,我估计很多网友也没有想到,我看到很多朋友一直在问自己的姓氏到底起源于哪儿,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把每一个有这方面疑问朋友的疑问都转达到,但是有一个细心的网友。

  网友:我定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我觉得在这期杂志上有一点儿毛病,这一期把滕写成带草字头的藤了,实际上大多滕都是误写,根本没有姓藤的。

  袁义达:有,实际上是来自于滕姓,但是这个杂志,刚才网友提到的这个问题有可能是我们的一个校对问题,但如果滕姓有的话,另外要出现藤的话就没有错了,因为很多姓氏都是同音,字形差不多,起因都是差不多的,这个很多专家都认为中国姓氏起源的演化与字形也有关系,而且中国人的方块字很有特点,多一点少一点都有来源的。例如,上海一带人,长江叫长江,到东北以后东北也有姓江的,他不愿意和东北江一个渊源,实际上就是要区别于原来的江,所以很多的姓氏多一点或少一点,多一个草字头,去一个水边,都是一样的来源。我们可能今年出版一本《中国姓氏大字典》,搜集了两万四千多个姓氏,这应该都能查得到,一共是两千四百多篇文献,把所有出处非常简要的都阐述了。

  主持人马骧:现在我们时间过去一大半了,跟各位新浪网友说一下,正在做客的两位嘉宾单之蔷和袁义达,正在和大家聊的是中国姓氏这样一个有趣的话题,我是主持人马骧,如果您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继续向我们发问,我代为转问。

  单之蔷:袁老师,说现在姓氏发展是一个什么趋势?而且现在比如说一对夫妻生一个孩子,还有取名的方式对姓氏发展有哪些影响?有哪些趋势性的东西?

单之蔷: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新的问题,我感觉袁老师他们做了一个开创性的工作。我在博客上写了一篇关于姓氏的文章,那里边有很多跟贴,但是我感觉大部分跟贴实际上都没有搞懂这个问题,对于姓的问题,了解的只是皮毛而已。

  主持人马骧:他们主要是问自己那个姓是哪儿来的?是吗?

  单之蔷:对,大部分人对奇姓和小姓感兴趣。比如我们这期做的封面,比如这些小孩儿,姓东西南北的都有;“毛”、“主”、“席”、“万”、“岁”我们也都找到了;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样一些姓;个、十、百、千、万等,像这样的组合还能做出很多种,有很多人给我们各种各样的建议,就是说很多人对这个感兴趣。当然这个是很有意思的,让人们意想不到。

  我觉得为什么有许多人对这个感兴趣呢?因为过去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姓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或者大家都觉得司空见惯的东西,认为自己很理解的事情,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姓是一个非常博大精深的问题,有许许多多事情你是不知道的。

  比如说,当我们看到这样一些奇姓和小姓的时候,我的脑海当中第一个涌现的是这个小姓是怎么来的?而且在经历了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当时当我想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想到的就是濒危物种,好像一个

大熊猫,几百万年来,在大自然的风风雨雨中,在各种灾害面前,在无数厄运或者是命运的考验面前走过来了。比如“第五”这种姓我觉得真是了不得,它能够延续到今天真的了不得。因为你想想当初从“第一”直到“第八”都有,后来都没有了,就剩个“第五”了。我们看到大姓越来越大,小姓越来越小,这种现象意味着,我感觉小姓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着一个……

  主持人马骧:消亡?

  单之蔷::不太敢说(笑)!新增加的小姓现在很少,比如再姓“第九”,“第十”,这不太可能。而现存的却面临着越来越少,现在计划生育,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父亲姓第五,如果生的不是男孩儿,生一个女孩儿这代能叫第五,叫第五春什么都行,但是她接下来再结婚的话就传不下去了,那男方会要求姓他的姓。所以我觉得小姓可能面临着消失的问题,所以我考虑是不是应该保护这些小姓,怎么保护?

  姓真的有那么珍贵的价值,比如刚才我们说到了对追究人从哪里来的,姓氏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遗传上,比如说疾病,健康方面的,姓氏都是跟基因等等是有关的,每一个独特的姓都是一个独特的Y染色体。

  主持人马骧:现在是很多对自己姓氏感兴趣的人,并不清楚自己姓氏的流传过程。我看到网友问得最多的问题还是自己那个姓从哪儿来,或者自己的姓跟别的姓有什么关系。接下来的时间我们集中回答一下网友的问题,给大家答疑解惑一下。

  网友:我姓把,这个有吗?

  袁义达:有。

  网友:不知道哪儿来的?

  袁义达:这个比较少见。

  单之蔷:袁老师收藏了两万三千多个姓。

  主持人马骧:什么都有(笑)

  单之蔷:咱们字典估计也没有两万多字,你可以想像,这两万多个字几乎是所有的汉字差不多都包括进去了。

  袁义达:这个“把”姓起源不太早,它是起源在汉朝以后,可能很大一部分的把姓和西夏那个少数民族有一些关系,它是一个族的名字的两个字中的一个字,“把”。去查宋史里头,有几个把姓,这个把姓现在已经成为汉族了。

  主持人马骧:对,这个跟民族如何有关系了?

  袁义达:这个姓氏是存在的,现在成为汉族,实际上这也是一些典型的少数民族姓氏成为汉族姓氏,实际上也是说明中国的汉族是周边民族直接融合的结果,从姓氏就可以看出来。比如现在说语文,就是典型的匈奴姓;你的马姓,就是起源于邯郸。

  主持人马骧:原来我是赵国的子孙,那单老师的姓呢?

  袁义达:那是在河南一带起源的。

  单之蔷:上次我到宝鸡博物馆看到梅县出台一些较长的青铜器,其中有一个盘子上刻了一段名文就是单宫,实际上单姓明显是从陕西,好像单宫是辅佐周五王还是周文王,后来分到山东了,现在一说单姓大家都觉得在山东,有个单县,但是要追溯起来是在陕西。

  袁义达:国灭了以后他的国人四处走的时候,就以他的国代表他的姓氏,当时一般都是这样。国没有灭以前一般不叫姓,一般是用母亲的系统的姓来代表。

  主持人马骧:您给我们说几个少数民族渊源的姓,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袁义达:少数民族的姓最大的特点就是字多,比如最有名的爱新觉罗,但是爱新觉罗感觉四个字不多,如果其他的姓氏多的话就不顺口了,然后他就愿意变成一个字,像德,那很典型是满族姓改过来的,有的汉族可能要用这个姓了,爱新觉罗是用京,爱新就是京的意思,沈阳爱新觉罗不姓京了,他姓赵了,赵是代表宋朝国姓,他自然就用赵姓了,这样少数民族姓变成汉族姓有一个过程,有一个背景,不是随便变的。像语文,语文成都的语文姓,很典型的是匈奴姓,现在都是汉族姓,现在哪有匈奴啊?蒙古族里头没有这个姓。

  主持人马骧:我有一个同事叫做席萨日娜,蒙古族的。

  袁义达:她姓席萨,我的印象里这个字还没反映过来,这四个字是把头两个字作为姓了,很多蒙古族有一部分蒙古族往往还是第一个名字的第一个字作为自己的姓。

  主持人马骧:这位同事可能姓席,叫萨日娜?

  袁义达:对。

单之蔷:刚才袁老师说的爱新觉罗啊这些,长,不好记,我们中国人的姓名为什么起源这么早?我感觉还是方块字的帮助,因为方块字是单音节的,而且一个字代表一个意思,就不是那种拼音文字,所以我们中国人这个汉字特别适合做姓,简明扼要。但是为什么西方这个姓,比如英国人等等这些,他为什么那么晚了才开始采用姓呢?很重要的原因是他那个拼音文字不方便,你想想他任何一个事都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里面包括好多音节,如果他要起一个姓的话肯定是一个单词,那么这个单词就很难记,所以不方便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所以我感觉中国人为什么能最早的采用姓,而且这个姓为什么能源远流长的保存下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个汉字的原因。

  所以我有个观点,比如我写那个《卷首语》的时候,或者我们这期讨论杂志的时候,都没敢说这句话,觉得有点唐突。我觉得姓氏是中国人比四大发明还伟大的一个发明(笑),但是这个话我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最后我还是说是中国人的一个伟大的发明。

  我是这样一个观点,我觉得发明嘛,就是首创,就是原来没有的东西你把它创造出来,我觉得我们中国人的姓应该是一个发明。从另一个意义上说,中国人的姓像一个文化制度似的,是一个文化系统,有家谱,而且一般都不轻易改姓,而且在思想观念中根深蒂固的是要传下去,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系统。从姓作为一个制度,一个文化很成体系的现象来看,我认为这是中国人独有的,其他国家没有的。还有,我们中国人这个姓按照男孩儿这个系统这么传,而且轻易不改变,这个又跟刚才说的遗传学说的Y染色体联系到了一起,这些都是其他国家没有的。所以我感觉我还是比较倾向于认为“姓氏是中国人的一个伟大的发明”。

  主持人马骧:这个发明最早源自于什么时候?

  袁义达:姓氏实际上有两部分,它最早起源于人类的图腾,它因为表示自己是对某一个天气,某一个气象,某一个地方,对动物崇拜的时候,把自己氏族联系在一起,在母系社会开始姓氏。所以我们好多姓氏是带着女字旁,但并不代表这些姓氏出现在母系社会,真正出现是在文字出现以后才有的。但我们现在所说的姓氏,男传男,这种传递方式,而且现在我们姓氏的概念是在七、八千年以前的伏羲社会产生的,伏羲以后才有皇帝,炎黄两帝,炎黄两帝时期是姓氏形成比较有规律,比较有规定的模式了。到西周才有氏,就是男性在社会上占有绝对地位的时候他需要权利,他需要土地,氏就是土地的意思,所以姓氏里面有好多氏,是这么个关系,秦汉那时候姓氏合在一起,因为多少朝代以后尤其是汉朝的时候很多将领都是农民,根本找不到血统,这个秦汉以后我们的姓氏合并了,所以我们现在真正说的姓氏至少有六、七千年历史了。

  主持人马骧:姓氏数量是不断增加的,还是在变少?

  袁义达:从姓氏发展规律来说应该是小姓越来越少,人数越来越少,最后有的小姓消亡,大姓越来越多。这是社会现象,它必须要攀附有势力的。但中国的姓氏还是不太一样,中国有一个姓氏膨胀的过程,有一个姓氏衰亡的过程,所谓的咱们有两万四千多个中国姓氏,搜集的就是古今以来各个朝代中国版图内的汉族少数民族的姓氏。有一部分并不是消亡了,而是他的姓氏变成汉族姓了,这些人的后代都存在,不是说后代不存在了,而是他的姓氏转化了,比如爱新觉罗这个姓变成京姓了,只是转变了,所以有一部分姓氏多了,应该是从其他姓氏变过来的。但是还是父传式方式,包括有一些是继承了母亲的姓氏,但到最后还是男传男,实际上还是传了外公的姓氏,根据姓氏发展规律来说它要消亡不太容易。但是要它增加也有一定的规律,因为中国人历来是坐不改名行不改姓,所以不会随便改变他的姓氏,他如果需要改变姓氏的时候一定有原因的,这在遗传学上来说改姓是突变,他只有突变才有千姿百态,所以姓氏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有的姓氏看着不一样很可能祖宗是一个的;此外,比如马姓,他就不见得是一个祖宗,因为马姓是属于回族的,所以同姓也不见得同祖。

  单之蔷:它不变里面隐藏着很珍贵的信息,它就是变,又蕴藏了更珍贵的信息,变可以找到社会历史文化的信息,不变又可以找到自然跟基因方面的一些原因。

  袁义达:说到这里我补充一点,为什么我们的大姓占人口那么多,小姓占人口那么少?我研究北宋以来一共四个朝代,宋、元、明、清,发现这四个时期的姓氏,所有的姓氏的频率曲线是一样的,这说明什么,就是大姓基本上集中在100个左右,这100个左右集中中国人口85%,这几个朝代下来都是一样的,就说明中国姓氏传递是很有规律的。小姓就分布到各地都有特色,不随便迁移。不像现在我们交通发达,当时很少,从来不离本家的,到外地做官,做官以后他还告老还乡。为什么姓到处走了,就是社会发展以后,中国土地上的可耕地是有承受力的,所以到清朝中期的时候中国人口达到四亿人的时候中国所有的土地资源被分的差不多了,所以人口过剩了,一个就是开荒,再一个就是城镇化,城镇化以后就把这些人容纳下来了。所以现在全国基本上农村的姓氏分布还是代表了清朝的姓氏分布,我们现在好多姓氏城里姓氏的分布可能影响了全国姓氏分布的变化,实际上基本的东西还是没变,变化的是城镇的变化,农村很少变,因为李家庄的人不可能三天功夫变成王家庄的人,他可以接受女性,不接受男性,这是咱们中国的特点。

  主持人马骧:这一听才知道姓里面有这么多的讲究,反正我是没想到(笑),肯定没有意识到这里面这么多学问,我估计很多网友也没有想到,我看到很多朋友一直在问自己的姓氏到底起源于哪儿,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把每一个有这方面疑问朋友的疑问都转达到,但是有一个细心的网友。

  网友:我定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我觉得在这期杂志上有一点儿毛病,这一期把滕写成带草字头的藤了,实际上大多滕都是误写,根本没有姓藤的。

  袁义达:有,实际上是来自于滕姓,但是这个杂志,刚才网友提到的这个问题有可能是我们的一个校对问题,但如果滕姓有的话,另外要出现藤的话就没有错了,因为很多姓氏都是同音,字形差不多,起因都是差不多的,这个很多专家都认为中国姓氏起源的演化与字形也有关系,而且中国人的方块字很有特点,多一点少一点都有来源的。例如,上海一带人,长江叫长江,到东北以后东北也有姓江的,他不愿意和东北江一个渊源,实际上就是要区别于原来的江,所以很多的姓氏多一点或少一点,多一个草字头,去一个水边,都是一样的来源。我们可能今年出版一本《中国姓氏大字典》,搜集了两万四千多个姓氏,这应该都能查得到,一共是两千四百多篇文献,把所有出处非常简要的都阐述了。

  主持人马骧:现在我们时间过去一大半了,跟各位新浪网友说一下,正在做客的两位嘉宾单之蔷和袁义达,正在和大家聊的是中国姓氏这样一个有趣的话题,我是主持人马骧,如果您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继续向我们发问,我代为转问。

  单之蔷:袁老师,说现在姓氏发展是一个什么趋势?而且现在比如说一对夫妻生一个孩子,还有取名的方式对姓氏发展有哪些影响?有哪些趋势性的东西?

袁义达:我觉得姓氏的演变和名字的演变,因为姓氏演变有模式,名字演变变化更大,与时代有一定的相关性,比如名字,你在文革中起红,军的名字多,现在起的单名多了,这个是一个名字的变化。姓氏的变化也有,现在和平时代,姓氏不会随随便便改,他不必要去逃难,不会受到压迫,但是由于独生子女的问题和男女的平等问题,引起了大家对姓氏血统的问题上有一些不平衡。为什么一个孩子非要姓父亲的姓,有一部分希望把他姓成母亲的姓,这可以理解。其实我个人倒感觉这姓氏改不改不是主要问题,为什么呢?从姓氏,一了解姓氏以后就感觉到,你继承了母亲的姓氏就继承了外祖父的姓氏,还是男的姓氏,你真正要体现女方姓氏的话,那母传母,我们国内也有,在云南纳西族摩梭人,他就是母系社会,他们的姓氏就是母系的,一直是母传母,不传男的。另一方面,如果要体现两方对姓氏的平等的话,我觉得不妨男方和女方姓氏结合在一起,成为两字姓,或者成为孩子姓氏的一部分。

  主持人马骧:对,刚才有一位朋友说应该反对大男子主义,所以她的孩子一定要跟她姓,这估计是一位女网友,但是就算跟里你姓还是跟外公姓。但是像您说的把男女的姓组合起来,这是不是新的姓氏就太多了?

  袁义达: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如果说作为姓氏的话,它一定有遗传的功能,而且他的孙子辈必须用这个姓,那才叫新的姓氏,如果只有这代产生,下代没有,那就不是新的姓氏。

  主持人马骧:咱们国家关于姓氏的注册,有没有什么规定?

  袁义达:公安部可能有一些规定,但是我所知道的,中国经过那么多朝代,从来没有哪朝哪代说不许用什么姓。但是可能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咱们计算机里面没有这个姓氏,这个可以理解。我们中国人最自由的就是什么时候都不用去担心姓氏的问题,你怎么用姓给孩子登记户口都是可以的,但是一旦登记户口以后,你成人以后要改变你的名字和姓氏,公安局有规定,那不能随便改,这是制度,这个同强制是两回事。

  所以我觉得给孩子起名的时候,所有的名字可以说都是父辈和爷爷辈起的,也就是我们的名字得到以后,你感觉到好,一般都流传下去了,因为都有含义,所以你自己要改名的时候,改姓的时候往往是有原因的,这是两回事,多数人是不会改的。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负责任,起名字的时候应该把你自己的想法,包括女方的要求,应该都考虑在里头,起的名字我觉得一定非常好的。

  主持人马骧:单老师,您的这期杂志里面有没有字因为现在计算机的字库打不上去,所以就改了?

  单之蔷:这是有的,而且有些统计,比如说姓夏的,春夏秋冬的“夏”,他可能是为了简略或者什么原因,就打成上下的“下”了。我们在找奇姓的时候,最后一了解是春夏秋冬的夏,它就没什么意义了。由于登记的不准确,使一些姓发生了歧异,我们的记者下去采访的时候都碰到了。

  但是我觉得袁老师刚才说的非常好,我们中国人有自由,姓什么都可以。在河南采访的时候碰到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姓,这上面写的在姓氏大省河南,有姓狼的,有姓鸡的,有姓猴的,有姓蛇的,有姓妻的,还有姓妾的,还有姓骂的,还有姓邪的,还有姓嫖的,这个都允许的。

  袁义达:但是要想改变很难改变,比如河南有一个字,就是计算机里头没有的,那是决,现在我们发现河南一带,安徽一带有姓决定的决,这个决以前有,但是非常少。后来发现是因为计算机没这个字,才改变的,原本那个姓,右边是老虎的虎,左边是豹子比较繁体的那个豹,那个姓我们从来不知道,但这个姓在安徽和河南一带有几千个人,我都碰到本人,他说我们报户口不好报,才写决定的“决”。这是我去年刚搜集到的一个姓氏,还不是一个两个。

  主持人马骧:这种小姓和怪姓是以河南中原地区最多吗?

  袁义达:我没统计过,但是应该在中原北方有不少。比如岳飞的岳,这岳字把这个字拆开以后颠倒过来念什么?在安徽和辽宁都有这个姓,而且都称是岳飞的后代,而且两地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部分人跟我的姓一模一样,这个姓读“亚”,发音是亚洲的“亚”。

  单之蔷:这个姓里面隐含着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现在你要注意到一个小小的技术上的进步,比如说电脑的使用,它的字库的问题就引起的姓氏的一些变化,所以这个也是过去可能想不到的,引起姓氏的变化它会有一些跟社会有紧密联系的一些技术上的原因,或者是政治上的原因,比如像岳飞的岳,他为什么反过来写,可能是岳飞受到迫害或者什么的,他实际上都是隐含大量的信息的。研究姓氏如果我们能把这些信息都解析出来,那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了。

  主持人马骧:最后一段时间,我们请两位嘉宾给我们谈一下,有什么大家都认为是这么回事,其实是被误读了,或者以讹传讹的一种关于姓氏的说法?比如流传盛广的都来自红铜大槐树下,比如我们姓马的我们都以为我们祖上都是伊斯兰,这就是我的误解,有没有比较大的误解?

  袁义达:有,就比如说红铜县的移民,都说是来自山西大槐树底下,其实红铜县总共也就几十万人,但是为什么说到红铜县?是政府要求移民,政府有一个要求,要求有一些地方人移民,那时候为什么红铜县,因为红铜县可能是一个集聚点,到什么地方集合,这些人到那边我们在什么地方集合,然后说我们从红铜县来的,我们从大槐树来的,这样经过两、三代以后早就忘了自己祖上的了,忘了祖上哪儿来的,这个实际上是很大的误会。

  单之蔷:我觉得姓氏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这个是司空见惯的,这个是一个全世界的普遍现象,实际上不是。姓氏是中国人的独特文化,我觉得这个是过去大家没有意识到的。还有一个,就是姓氏里面它蕴藏着很深很深的信息,就是无论是自然方面的,比如像染色体、基因这方面的,还有文化方面的,实际这个姓是一个数据库,就是说每一个姓它都是有很多很多的信息量的,过去我们都没有给它以高度的重视。所以我觉得姓实际上它一个非常珍贵的资源,是我们一个文化资源,或者是一个科学的资源,过去没有引起重视,今天我觉得应该高度的引起重视。

  主持人马骧: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特别策划的奇妙姓氏,这本书,很多在线朋友都说看到了,觉得非常有意思。另外袁老师刚才说了,《中国姓氏大字典》也快和大家见面了。

  袁义达:还有三百大姓。

  主持人马骧:今天提问自己的姓从哪儿来,是怎么回事的朋友们就能从字典上查到详细的信息了,而且这个信息背后它有什么样的故事,对您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您的孩子打算让他姓什么,这些问题我们在以后的探讨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的观点,非常感谢单老师,感谢袁教授做客新浪,跟我们谈这么一个有趣的话题。

  袁义达:也谢谢马骧,谢谢!

  单之蔷:谢谢!

  主持人马骧:也谢谢各位网友的参与,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