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居易教授经络诊察方法的临床体会

 杏林脉香 2014-08-11

王居易教授经络诊察方法的临床体会

王居易教授曾师从杨甲三、程莘农、王乐亭、贺普仁等数位针灸界前辈,从事针灸的临床研究五十载,对于将传统的经络理论运用于临床有着丰富的经验,自70年代末开始,先后在欧美国家传授针灸,著有《王居易经络学讲演录》(英文版)。笔者有幸跟随王教授学习,学以致用,效果奇佳。现将王居易教授经络理论运用于临床的心得体会论述于下。

1.王居易经络诊察法形成渊源

王居易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毕业生,熟读《黄帝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针灸资生经》等诸多针灸典籍。王居易教授认为《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其对针灸的阐述极为精详。现代针灸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誉其为针灸学之宗本。针灸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针灸治疗学理论在基本理论、辨证原则上,与内科治疗学理论有许多相同点,但在诊察、分析、治疗疾病方面王居易教授认为针灸学有其独特的经络理论和辨证特点  。从《黄帝内经》中可找到明确的答案。《灵枢·刺节真邪》论道:“用针者,必先查其经络之虚实。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解结”之法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功效。论致病邪气,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外因方面以六淫为主,内因以七情为主,不内外因主要指房室伤、金刃伤、烫火伤、虫兽伤以及中毒等。致病因素侵袭机体,导致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经络失衡,气血失常,或津液代谢失常,机体会出现各种“结”等特征,表现为或瘀滞、或阻逆、或寒凝、或留浊、或各种痹证等,尤其位于经络循行脉线上的表现更为明显,即相应的经络出现经络信息反应,如在体表局部经络解剖定位的腧穴出现痛痒、酸楚、麻木、过敏压痛、隐疹、皮丘、皮下结节、异常色泽等变异现象,有的虽然“结”症轻微或看不到,实质上是存在“潜在经络病机”的结果,故可以认为无病不成“结”。因此,“解结”是针灸临床的指导思想与诊治方法。临床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经络穴位诊法,明确腧穴处的皮下组织有无隆起、凹陷、松弛和皮肤温度的变异等“结”的反应现象,及有关穴位邻近或远端有无明显的结节、条索状物等阳性反应征,以此进行经络辨病辨证,即是运用“解结”法整体论治的具体应用。“解结”法在《黄帝内经》中虽没有确切指出,但从文献考证上看,《内经》中有关的论述颇多。如《灵枢·经水》日:“审、切、循、扪、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素问·三部九候论》亦道:“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素问·缪刺论》言:“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素问·骨空论》亦载:“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内经》中论述的审、切、循、扪、按、刺、灸等均可认为是“解结”思想的运用大法。所谓“解结”,即解除疾病证候之结,通调经络阴阳,其思想正合《灵枢·经脉》所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王居易教授根据《黄帝内经》“解结”的思想,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临床运用经络诊察法,经过30余年的临床验证,王居易教授认定《内经》中的“审、切、循、扪、按”是经络诊察的主要方法。经络诊察法在临床中分为察经、辨经、选经、择穴4个步骤。通过察经发现变动经脉,可以帮助了解经络的实时状况,辨经可以判断疾病所在的经络所属,确定该经的虚实、寒热等状态  。根据经络气化理论,结合脏腑功能的相互影响,选择出最适宜的经脉作为治疗经脉即为选经。配穴是在辨经、选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运用腧穴不同的特定治疗作用选择用穴。

2.典型病案

患者,女性,59岁。初诊时间:2011720日。主诉:左侧面颊起疱疹7 d。现病史:患者7 d前感冒后发现左侧面颊区皮肤出现成簇的小水疱,突出皮肤,疱液澄清,自觉灼热疼痛,自服感冒清热冲剂后,水疱增多、疼痛难忍,来我院针灸科就诊,诊为带状疱疹(蛇串疮),针刺大椎、陶道穴点刺放血治疗后水疱减少,疼痛未见减轻。2011725日复诊:患者疼痛未见好转,故请王教授会诊。患者症见左面部疱疹已结痂,指压上关穴有压痛,伴背部发热、口苦、大便干,无耳鸣、无耳后痛,舌红苔白厚,脉沉滑。察经:破溃结痂部位为足阳明经循行范围,指压上关穴有压痛,手阳明经温溜结络。辨经:病在阳明,火郁发于阳明。选经:选择病变本经为治疗经脉。配穴:取手阳明经井穴商阳(病变同侧)放血20滴,血色由黑转为红色为度。局部取穴颔厌,远端取穴温溜。治疗效果:放血后疼痛即止。随访针后一周患者未再疼痛。

按:本案例进行经络诊察时,王教授观察到患者病发部位为面颊区,察经指压上关穴有压痛。根据足阳明胃经循行部位,手阳明大肠经是动病,足阳明胃经是主血所生病等阳明经病变特点,初步判断患者的病变经络在手、足阳明经脉。察经发现,患者手阳明大肠经温溜穴结络,总结出凡经络所过之处出现隆起、结节、肿胀等变化,经络的状态多属实证。结合察经所得上关穴有压痛,及伴随症状背部发热、口苦、大便干,舌红苔白厚,脉沉滑等进行综合分析、辨别,确定病变性质为阳明郁热。

本例病候分析与经络诊察均属阳明范围,故选经亦为手足阳明,此病例的辨经和选经一致。王教授认为,阳经井穴有引阳通络作用,故配穴选取了病变经脉手阳明经的井穴商阳放血通达阳气,引发阳气通行,使气血运行通畅。再配合手阳明大肠经温溜穴,既是异常反应点也是手阳明大肠经的郗穴,该穴可治疗急性疼痛,有清热解毒、泻火消肿、祛瘀止痛之功。颔厌为手少阳足阳明之会,本穴外传的阳热风气并入足阳明经头维穴外输的气血当中,可推动足阳明气血的传递。三穴合用共同发挥了泻热消肿、祛瘀止痛作用。

3.结语

王教授认为,针灸治疗要建立在经络诊察的基础上,通过经络辨证来治疗疾病。经络诊察法属中医的触诊范围,是通过外在的经络变化反映人体的身体功能状态及主要脏腑功能变化。经络诊察法以其灵敏性、实用性、科学性特点为中医诊断疾病提供了客观化指标。察经是在人体上寻找病候的客观指征,是中医古代的物理检查方法,是经络诊察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是临床“辨经”的基础、“选经”的根据,必须耐心、细致地进行,才能取得比较可靠的临床第一手诊察资料。辨经就是根据察经所发现的变动经脉,来确定经脉的虚实属性、程度,明确其虚实、缓急状态,从而指导治疗。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簇集状丘疱疹、局部刺痛为特征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该患者初诊治疗采取了具有清热泻火作用的常规腧穴大椎、陶道放血治疗,疗效不佳。换用经络诊察法治疗,通过察经找到了手阳明大肠经为病变经络,确定病变性质为阳明郁热,继而根据腧穴的不同治疗作用,选择合适的腧穴、运用适当的手法,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此患者的治愈充分体现了王教授重视经络辨证,运用经络诊察的方法符合临床实际,再结合八纲、脏腑辨证进行综合分析即可得出治疗完整的方案,这一方法对针灸临床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