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體裡住着個神醫

 zeek88 2014-08-12

身體裡的神醫——人體的自愈力
  生命降生時,一位"隨身醫生"就在我們身體裡安家落戶了,體內的每一處器官,每一種分泌物都是他信手拈來的好藥材。生活中,小毛病往往不需吃藥就能好,疑難雜症自然痊癒的例子也不鮮見,這就是"神醫"在自行診斷、開方配藥,為我們祛病保健康。在醫學上稱其為自愈力。
  求醫用藥是治療很多疾病的必要手段,不過這也是為自愈力發揮作用創造條件、爭取時間,病體痊癒歸根結底靠人體自愈力,日常保健更要靠自愈力。我們必須結識這位神醫,學會聽從他的健康指令,利用好他的天然藥田,才不會失去健康這一最寶貴的財富。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健康的身體,可事實上我們卻常常被疾病所困擾。那麼,我們為什麼會生病?是誰帶走了你最珍貴的健康?
  凡事皆有極限
  中醫講天人合一,人體和自然界有著密切的聯繫,許多現象都是相似的。看看下面關於自然界的例子,也許我們可以從中領悟到健康的真諦。
  空氣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乾淨的空氣是由氮78%、氧21%、二氧化碳0.03%等氣體組成的,這三種氣體約占空氣總重量99.00%以上,其他氣體總和不到千分之一。
   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多和現代文明的發展,大量有害氣體被排放到空氣中,改變了空氣的正常組成,使空氣品質變壞。據統計表明,每天全球有數萬噸廢氣排入到大 氣中,按照這個排放速度,大氣早該讓人窒息了,可事實並不是那樣,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除了植物和雨水可以潔淨大氣,大氣本身也有超強的自我淨化功能, 依靠大氣的稀釋、擴散、氧化等物理化學作用,就能使進入大氣的污染物質逐漸消失。經科學研究發現,大氣中的氧氣、水和其他多種物質吸收了太陽光線的能量 後,可以生成一種氫氧自由基,它的氧化能力相當強,可淨化大氣中的煙霧。
  但是大氣的自淨能力畢竟有限,如果人類不加節制,把越來越多的工業粉塵和有害氣體排放到大氣中,那麼終有一天會超過大氣所能承受的極限,大氣"生病"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被污染的大氣也並非無藥可救。人們可以採取措施,比如在一定範圍的區域內,植樹造林,甚至建立自然保護區,搞生態建設。這樣就能調節氣候、截留灰塵、吸納有害氣體,從而大大提高大氣的自淨能力,大氣就能恢復"健康"
   事實上,人體生病也和大氣被污染的道理一樣。人體借助自身的自愈力,即使偶爾有飲食不當、睡眠不足、環境改變、血液污染、負面情緒等影響,也可以保持一 種良好的狀態而不生病;只有當身體的消耗和損害達到了更嚴重的地步,人才會生病。換句話說,生病則意味著身體的承受能力到達了極限,疾病就是身體給我們的 信號,而那些損害人體自愈力的因素就是致病的罪魁禍首,它們削弱了自愈系統的力量,由此帶走了我們的健康。
  人與自然的矛盾導致疾病
  一個年輕人這樣描述自己:"我很喜歡美食,覺得自己挺注意營養的,可是總覺得身體不強健,容易感冒,什麼時候有了流行性感冒一準被傳染,為什麼會免疫力這麼差呢?"
  醫生檢查後發現,他的肝臟和淋巴系統功能低下,而且心肺、胃腸等器官有老化現象,這讓年輕人大吃一驚。醫生建議他馬上改掉壞的生活習慣,注意鍛煉,科學調節飲食,不要偏食和過量。
  現代社會的生活和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身體不適的人也越來越多,很大程度上是生活起居不規律造成的。不良生活習慣持續損害人體的組織器官,人體的自愈系統便忙得無暇休息,最終"神醫"累垮了,生病是自然的事情。
  那麼,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稱得上"健康"呢?中醫的"天人一體觀"講,人體必須與外界的變化規律保持一致。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內部各個要素之間都有其固有運行規律;人與自然之間也是個有機的整體,整體的不和諧也會影響局部的運行狀況。
  首先,要聽懂身體發出的信號,並聽從指示。我們的身體不會無緣無故地鬧脾氣,如果有不適感,那麼必定是某一方面出了問題。因此,我們要按照身體的指示行事:餓了就吃,困了就睡,累了就休息,該發的脾氣發出來,該看開的時候就釋然。
   其次,要順應自然的規律,不可違背天道。自然環境的變化可直接或者間接影響人體五臟的功能和津液的代謝,使機體相應地產生生理、病理反應。例如,晝夜更 迭,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順應天時。現代人喜歡過"夜生活",在臟腑機能都減弱的時候還要活動,長此以往必然會傷精耗血,損害身體。另外,人類的破 壞性活動影響了自然環境和氣候,惡化的環境和氣候條件最終又影響人類自身。
  人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人類漠視了自身的自愈力,也藐視了自然界的 強大力量。《黃帝內經》雲:"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必先歲氣,無伐天和",也是說無論是養生還是治病,都要順應自然和身體的規律,否則就會破壞天道, 損害人體的自愈能力。人不能無所畏懼,也不能耍小聰明,更不能目光短淺。總之,如果你想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養生的核心就是順應自然,順應人體規律,做到 天人合一;而具體的方法則是讓身體做主,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養生方法。
  必須結識的神醫
  我們身體裡龐大的自愈系統是與循環系統、應激系統、免疫系統、骨髓造血幹細胞機能等等相關聯的,這便是身體裡的"神醫"。當身體出現病症時,或者處於亞健康狀態時,神醫就施展醫術,自行診斷,開方配藥。那麼我們要跟這位神醫打好交道,做好配合,一起捍衛身體健康。
  有多少疾病可以自愈?
   據德國健康期刊《生機》報導,研究人員發現,人體自身有能力治癒60%70%的不適和疾病。據說,科學家目前已經解開了機體自愈的一些秘密。當人有不 適或生病時,身體可以從自身的"藥田"中找到3040"內藥"來對症治療。這種治療過程是由激素、免疫細胞和抗體等因素綜合發揮作用的。
   其實,類似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不小心蹭破了皮膚、出了血,過一會出血就會自然止住;再過幾天,傷口就會結痂;一星期後,痂脫了,皮膚恢復平整;再過 一個月,皮膚已經恢復成原來的樣子,一點痕跡都沒有,這時你已找不到破損的地方了。出血之所以能自行停止,其實是因為人體有天然的止血藥--血小板。這證 明人體有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
  而人體的自愈能力不僅局限於傷口復原這樣的小事,有時即使是醫生宣佈的絕症也可能柳暗花明,絕處逢生。
   在英國,一個13歲的男孩得了白血病,就在醫生配型成功、準備為他實施骨髓移植手術時,卻驚奇地發現他的白血病症狀居然消失了,他奇跡般地"自愈"了! 而在幾周前,主治醫生還認為,如果男孩不接受骨髓移植手術,就將活不過一個月。醫生欣喜地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男孩的家人,並建議他們定期複查。幾個月後, 男孩的身體戰勝了疾病,診斷結果為徹底康復。
  由此可見人體的自愈功能十分強大,甚至可以創造奇跡。遺憾的是,生活在現代文明中的大多數人已經習慣於求醫問藥來抵禦疾病,往往忽視了人體自身的力量。其實,只要積極利用人體自愈力,就可以通過調節自身,消除體內的致病因素,修復受損的機體,重新回歸健康。
  自愈力就是人體的神醫
   許多人都養過小貓小狗等寵物,當這些動物生病時,會不吃不喝趴在那裡,其實它們在用節食的方法來給自己治病。道理很簡單,節食就是為了減少體力,因為身 體在消化食物的時候,需要消耗自身體能,而節食則可以減少體能消耗,把有限的體能用到治癒疾病上面。動物就是這樣配合自愈力來給自己治病的。
  其實人自然也有這種能力。在生病的時候,我們都會感到不想吃東西,這就是在運用自愈力來為自己治病。因此在遇到感冒發燒等小毛病的時候,不妨試試少吃飯,多喝水和果汁,這樣有利於加快身體的康復。
  自愈力既是天生的,又是可以被激發出來的。以下是四種增進人體自愈力的方法:
  1.休息:勞累時,休息是恢復體能是最有效方法。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可見養的作用特別重要,這種養包括充足的休息和有規律的生活。
  2.運動:運動能治癒很多疾病,特別是慢性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法。
  3.營養:營養在中醫裡也叫做"水穀精微",意思是食物消化後能被人體吸收的、對人體有益的精華部分。中醫認為:藥補不如食補。所以營養對身體很重要,而對於處於恢復中的人體尤其重要。
  4.心態:人是身心統一的動物,身體和心靈組成了人的整體。身體是心靈的載體,心靈是身體的指揮。如果指揮系統出現了問題,身體的各個器官就不能很好的工作。
  自愈力的激發有很多種方法,例如中醫常用的經絡養生法,就是開發自愈潛能最突出的例子。求醫不如求己,掌握了這些方法,我們就可以避免或者減少疾病的發生,甚至從源頭上祛除疾病,達到治病固本的目的。
  總之,我們要重視挖掘人體自愈的潛能,讀懂人體,靈活應對,制訂出適合自己的保健方案。
  不能過度干預的神醫大藥
  自愈力,是指機體的自然癒合能力,是人人都有的自身調控能力。所以不能過度干預,否則就會擾亂"神醫"的步驟,給"神醫"幫倒忙。
  自愈系統與生俱來
  百科學者張弦在對醫學理論的研究中發現,包括人體在內的諸多生命體,都存在一個與生俱來、自發作用的自愈系統,使其得以維持健康狀態,免於在來自外界的物理、化學、微生物等侵害中喪失生命力。因此說,人體的自愈系統是經過自然界億萬年的洗禮,不斷地鍛煉而形成的。
   現代科學研究指出:自愈系統包括防禦系統、應激系統、免疫系統、修復系統、內分泌系統等若干個子系統,其中任何一個子系統發生協調性、功能性障礙或者受 到外來因素破壞時,自愈系統會調動其他子系統來"替補",使機體維持健康狀態。而當其他子系統的代償能力不足以"替補"時,人就會生病,或者處於亞健康狀 態。
  需要注意的是,在人體自愈系統的調節過程中,常常以減弱身體某些生理活動為代價,甚至暫時關閉某些機能,以減少養分的消耗,而將養分分配 給身體出現問題的部位。因此,這個過程會使人體某些局部表現出一些症狀,這其實是一種身體警告,提醒人體出現了某些不平衡。例如人體的發燒,可能是提醒人 體某些地方有炎症,而發熱則是自愈系統為了醫治人體而做的有益調節。
  因此說,自愈系統的調節包納了整個人體,其複雜和精密程度是今天的科學技術所不能比擬的。不過,雖然我們不能完全讀懂身體的語言,卻可以正確認識身體的用意,只要不去阻止、干擾和破壞身體的正常行為,就可以充分利用自愈力來防病健身。
  別給神醫幫倒忙
  現實生活中,因為經濟利益的驅動等原因,很多醫生重藥劑治療而輕防治。有時藥物也確實可以起到"藥到病除"的效果,所以也符合大多數病人的需求。因此,人們已經習慣了生病就求助於醫藥,而忽視對身體自愈力這個"天然神醫"的利用。
  但是,使用藥物的結果往往只是減輕了病痛的"假像",藥物(特別是內服藥物)其實也必須通過身體自愈系統的調節起作用。俗話說"是藥三分毒",真正無任何副作用的藥物是極少見的,而身體各部分的平衡運行才是健康的終極標準。
   如果說藥物的副作用僅僅是干擾了人體的正常調節,那麼長期使用化學藥物而產生的耐藥性則會使病越治越多,藥越來越不好使。耐藥性又稱抗藥性,指病原體對 藥物反應降低的狀態。如果長期使用抗菌藥物,一旦應用劑量不足,病原體就通過產生使藥物失活的酶、改變膜通透性阻滯藥物進入、改變靶結構或改變原有代謝過 程而產生耐藥性。總之,耐藥性嚴重者,多種抗菌藥物都對其失效。
  隨著抗生素的應用日益廣泛,細菌對一些常用藥物表現出程度不同的耐藥性。越是使用時間長、應用範圍廣的藥物,耐藥性就越嚴重,致病細菌會大量繁殖,正常菌群被破壞,容易引起二重感染。
  如四環素、頭孢菌素、氯黴素等,可引起細菌間正常菌群平衡的破壞,出現白色念珠菌及抗葡萄球菌的繁殖,引起繼發性二重感染,如鵝口瘡、黴菌性陰道炎等真菌感染。
   除了抗生素之外,止痛藥也會造成耐藥性,導致慢性成癮。一些止痛藥,病人長期服用就會產生藥物依賴,藥物越是高效,這種依賴就越嚴重,其中需要特別注意 的是以曲馬多為代表的中樞性止痛藥。另外,止痛藥還會掩蓋病情,使病情在不覺中惡化,或者引起很多過敏反應,如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比如阿司匹 林、消炎痛就會可引起哮喘。近年來臨床研究證明,不合理使用二類精神藥品也會成癮,因此,在使用時應該注意。
  據報導,德國明斯特大學的調查表 明,濫用止痛劑能引起腎臟病。明斯特大學的利宋教授說:在原聯邦德國,腎臟病患者中有三分之二是濫用藥物引起的,尤其是婦女,偶感頭痛或身體不適便服用止 痛劑,其實就埋下了禍根。他還說,長期服用止痛劑,會使體內不能製造出輸送氧氣所需要的足夠的血紅蛋白,進而便引起腎病以至腎功能衰竭。更為嚴重的是,濫 用止痛藥甚至誘發某些腫瘤,會置人於死地。
  總之,無論是藥物的副作用,還是人體由於服藥而產生的耐藥性,最終都影響了機體的自我修復能力。所以儘管現在的醫療條件很好,各種各樣的病症卻比以前更多、更年輕化、複雜化。
  身體本有天然神醫大藥,過分迷信化學藥物,忽視人體內藥,就等於是拿珍饈佳餚去換鹹菜窩頭。只有本人才能掌握自己的身體,如果你願意去開發人體的天然藥田,那就隨本書一起,來學習如何配合身體的自愈策略。
  醫療的至高層次--修復自愈力
  中醫有言"三分治,七分養",指的是:在病人康復過程中,醫生和藥物所起的作用較少,身體的恢復更多依賴於自我調節,也就是修復自愈力的過程。儘量依靠內力來治癒疾病,這是中醫的根本宗旨,也是醫療的至高層次。
  原來疾病可以這樣治
   中醫最大的優點,就在於非常注重人體的自我修復力,幾千年前《黃帝內經》中就宣導養生防病,提倡醫生"治未病"。有病先調理,優先使用副作用小的針灸、 砭石、按摩等治療方法。實在不行,再用少量藥物輔助治療。其實醫療的目的並不是糾正人體的錯誤、中止病痛症狀,而是協助人體完成它應有的功能。比如呼吸系 統的抵抗力降低就會感冒,所以有經驗的中醫通常不會過多給患者開藥打針,降溫止咳,而是叮囑病人多喝水,多休息,禁食大魚大肉等肥甘厚味,多吃富含維生素 的水果和蔬菜。這樣就避免加重腸胃的負擔,給身體一個修復的機會,從而促進機體自愈系統的恢復,感冒也就不治自愈了。

 一次同學聚會,畢業十年再相見,從外地特意趕回來的張偉非常激動,敘舊聊天中幾番推杯換盞,不知不覺吃得酒酣飯飽,接著又連夜去歌廳唱歌。誰知第二天,張偉突然感到腹部疼痛,拉肚子了。於是急忙到附近醫院就診。
   醫生問診後,並沒開藥,而是囑咐他:"減少食量,喝一點加糖加鹽的水,不要吃大魚大肉,可以喝酸牛奶,吃雞蛋和小米稀飯。若再不好可食用烤大蒜治療,具 體的做法是:取兩三頭大蒜,最好是紫皮的,把蒜頭掰開,不用去皮,放在烤箱裡烤。待烤到蒜瓣內軟外皮微黃時取出,去皮吃掉。再有就是注意休息、保證睡 眠。"
  張偉滿臉疑惑地問醫生:"不用給我開點止瀉藥嗎?拉壞了怎麼辦?"
  醫生給張偉解釋說:"有時腹瀉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性反 應。按你所敘述的情況,你的腹瀉應屬於飲食不當引起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人初到外地,很容易發生水土不服,這是因為脾胃不適應,只要注意節制飲食, 沒幾天也就適應了。如果在腸胃還沒有調整好的時候就暴飲暴食,則很容易造成胃腸功能紊亂,進而發生腹瀉等不良反應。而在某些情況下,腹瀉還可能是腸胃在排 毒,這種排毒方式可以避免有害物質被人體吸收,是機體的自我保護。"
  看到張偉似懂非懂的樣子,醫生接著說:"其實我們的身體沒有想像中那麼脆 弱,不是有許多人感冒後不用吃藥,自己就能痊癒嗎?只要不是細菌、病毒等感染造成的腹瀉,是完全可以依靠身體的自愈力來恢復的,雖然我沒有給你開藥,但是 我告訴你的方法你一定要執行,因為這些方法可以修復你自身的自愈力,也就是說,我給你一個助力,然後讓你自己來治癒自己。"
  張偉終於聽從了醫 生的建議,沒有吃一粒藥,結果一天后就痊癒了。他特意去醫院感謝醫生,醫生卻笑著說:"不用感謝我,還是感謝你自己的身體吧。現代醫學已經發現,不管是中 醫還是西醫,最高明的治療手段都是通過修復人體自愈系統的平衡,來提高人體的自我痊癒能力。因此,治療的方法不應該是單純中止疾病症狀,而是協助人體完成 它該完成的工作。"
  醫療的至高層次
  張偉是幸運的,他遇上了一個負責任的好醫生,然而更多的人則沒這麼幸運。許多病人把自己完全交 給了醫生,醫生又把病人完全交給了藥物,病人卻不知道,他們之所以疾病遷延,久治不愈,正是由於長期服用藥物,機體已經形成了抗藥性。如果某一種藥物不好 使了,就換成其他的新藥,病人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
  相對於這樣的人來說,善於運用身體自愈力自我調養的病人,則康復得更快,不僅能省去一大筆醫療費,更是在遠期效果上對身體的真正負責。
   我們都知道,傷口的癒合和瘢痕的出現,都是身體所做的自我修復工作。現代醫學已發現,在人體康復過程中所出現的某些症狀,其實是修復工作的一部分。明白 了這個道理,在治療疾病時就不要隨意干擾人體的工作,醫生(或者是我們自己)應該做的,是修繕局部,促進整個自愈系統的健康發展。
  當然,利用 自愈力祛病健身的方法有一定應用限度,它適用於防治"未病"以及疾病初起時,也就是在疾病剛剛露出一點苗頭,機體自愈系統尚有修復力之時。如果已病入膏 肓,自然要先以挽救生命為主,對症治療。本書宣導用自愈力來治療疾病,不僅僅是要讓大家認識疾病、明確治病的方向,更是希望提高公眾的養生防病意識。
   《黃帝內經》裡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上工治未病……見肝之病,知肝傳未脾,當先實脾……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 惟治肝也"。即使在今天,中醫"治未病"的思想也可謂"最先進""最超前"。最高明的醫生不僅要把人醫好,更重要的是使人不得病,自愈力的作用是任何藥 物都不能媲美的。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自愈力是幫助身體恢復健康的真正法寶,任何一種治療方法的最終目的,都是使機體的自愈能力重新復蘇。
  做自己的神醫,播身體的福田
   人體有不可思議的自愈力,沒有任何一個名醫可以與機體的自愈力相媲美。按理說,最瞭解自己身體的人應該是自己。但是現實生活中,人們寧可偏信那些冰冷的 儀器,卻不相信自己身體的敏感。有人做過統計,門診的誤診率大約有30%,因此,我們應該在充分認識身體的基礎上,學會運用自愈力來祛病健身。
   人體是一個完善的智慧系統,更是一個廣播著天然大藥的福田。健康的時候,我們該如何維持這塊藥田的平衡;生病的時候,我們又該怎樣利用福田中的良藥,都 是本書要研究和闡述的問題。自愈力就跟人的某些潛質一樣,需要被激發,它才能如日中天,放出異彩,有效抵抗疾病;反之,棄它於不顧,一味尋醫問藥追著疾病 跑,它就會越來越孱弱,被放逐於身體的角落。
  事實上,激發、利用人體的自愈力並不難。比如我們可以通過按摩養骨來調理氣血,治癒一些長期病 症;可以通過推拿人體經絡穴位來開發體內藥庫;可以利用肌膚的更新代謝及屏障作用,自然阻擋外來細菌和病毒對機體的侵害;可以通過利用唾液的神奇功效,為 自身修復傷口和養顏美容;可以通過減少吸煙來減少體內焦油和尼古丁的含量;可以通過改善睡眠來為臟腑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我們還可以通過合理膳食,來為人 體提供必需的氣血能量……
  本書從自我適應機制、自我防禦體系、自我保護能力、自我修復系統、自我淨化功能等方面詳細說明了身體自愈系統的功 能,並彙編了自愈力在身體具體器官、系統以及某些生理活動方面的激發和使用方法。書中介紹了很多保養辦法,簡單易行,務實有效,長期堅持運用,不但可以祛 病強身,還可以防病于未然,保佑我們平平安安活到天年。
  環境的改變是複雜的,也許我們控制不了生存的外部環境,卻可以調節人體的內部環境。認識、激發、利用人體的自愈力,讓自己收穫一生的健康。
  第二章 神醫的神奇所在--進可攻退可守
   身體是一個有機整體,當它受到外界侵害,或有了內部問題時,身體神醫會全力進行防衛和調節。當身體受到突然的刺激時,他會積極地應激來幫你適應突發狀 況;當身體受到細菌、病毒等外部襲擊時,他會迅速組織免疫細胞來幫你打一場防衛戰;當身體受到了機械、物理的損傷,他會默默地修復傷口、促進痊癒;當機體 內產生了不必要的垃圾廢物,他又會有條不紊地從各個途徑將它們疏導排出……
  你會見識身體神醫的六大法寶,可謂能攻亦能守。在他的護佑下你需要做的是:積極配合他的行動,開發他的潛能!
  身體的自我適應機制--必要的應激
  伍子胥過韶關一夜愁白了頭的故事,廣為人知;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最後一集中,作為勝利者的司馬昭一笑走到了人生盡頭。愁能愁白頭,笑也能笑死人,這種現象我們可以用現代醫學的一個概念來理解,即"應激"所致。
  什麼是應激?
  應激是生命的基本特徵之一,是人體的一種生理性反應,表現為對外界那些使人感到緊張的事件(如挑戰、威脅等)或環境刺激(如光、溫度、聲音、食物、化學物質、機械運動、地心引力等)所產生的反應。
   應激是一種動態反應,是人體內部出現的解釋性、情感性、防禦性的應對過程,通常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結果是使人體適應環境。應激在一瞬間可以使人的身 體變得積極,思想變得清晰明確,因此在短期內,應激是一種有利的適應性反應,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機體隨時準備攻擊或逃跑之需,故又稱"或戰或逃反應"。應 激系統跟免疫系統、修復系統一樣,是包括在自愈系統之中的。
  生活中,如遇到精神緊張、創傷、感染、休克、手術、心肌梗塞等,身體都會發生應激 反應。應激反應發生時,身體會加快分泌胰升糖素、生長激素、腎上腺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從而出現心率加快、血壓升高、血糖升高、血凝加快等應激反應。這些 表現是人體與外界刺激發生鬥爭的結果,隨著應激的進程,既可以對人有利,也可以對人有害。
  應激反應過程
  1.保護性階段:在應激原的刺激下,身體調動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大量分泌腎上髓皮質激素,並伴有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增多。這些反應初步啟動自身的防禦本能,使機體處於最佳警備狀態,有利於機體增強抵抗或逃避損傷的能力。
   2.適應性階段:以交感-腎上腺髓質興奮為主的"戒備性反應"將逐步消退,而表現出以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為主的"適應性反應"。此時,機體代謝率升 高,炎症、免疫反應減弱,身體的功能在被抬高的水準上超常運轉,機體表現出適應的狀態,儘量保持著內環境的平衡,使身體抵抗力增強,以戰勝應激原的刺激。
  3.破壞性階段:在持續而強烈的刺激作用下,腎上腺皮質激素持續升高,但糖皮質激素受體的數量和親和力在下降,最終導致機體內環境明顯失衡。此時,應激的"副反應"開始出現,健康穩態逐漸被破壞,機體器官功能衰退,身體進入疾病狀態。
  應激是一把雙刃劍
  顯然,應激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保護自己,也可以刺傷自己--必要的應激可以幫助我們戰勝不利刺激,而慢性頻繁的應激又會給身體帶來這樣那樣的傷害。因此,我們應該正確認識應激反應,以便趨利避害。
  1.一面是"天使"
  只要應激原的作用不過分強烈和持久,這種應激往往是"天使"
   首先,身體在應激原的刺激下會產生保護性反應。例如:你在寒冷的冬天出門,而又穿得不夠暖和。當你驟然從溫暖的室內邁到屋外的冰天雪地時,可能會覺得身 體特別冷,甚至會冰冷得讓你重新回屋,加上一件厚厚的棉服,直到可以抵禦寒風為止。這是典型的保護性應激,身體對寒冷的刺激採取了逃避的方式,也就是避開 了危險,保護了機體免受凍傷。
  其次,人體在應激原的刺激下,也可能會產生適應性反應。例如:你在寒冷的冬天裡出門,而衣服又穿得不多。當你驟 然從溫暖的室內邁到屋外的冰天雪地時,你的身體感到非常寒冷,但是你咬咬牙挺住了,加快腳步向前走,過了一會,你反而覺得不那麼冷了。這就是身體對寒冷所 做的另一種應激--適應性應激,機體及時調動了神經系統、運動系統、呼吸系統等相應的器官,促使自身產熱增加,更好地完成抵禦寒冷的任務,結果仍然是保護 了機體免受凍傷。
  有益的應激可以提高機體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時常做這種鍛煉,可以使人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採取果斷的決定,在瞬息變化的情況下作出迅速的反應,成功應付日常生活中的困難局面。
  2.一面是"魔鬼"
  如果應激原的作用過於強烈或者過於持久,那麼所引起的應激就是"魔鬼"了。
   小麗本是個健康開朗的姑娘,最近卻顯得蒼白消瘦,讓家人很是擔心。原來,這學期小麗升入高中,每天時間都安排得很緊,學習任務繁重,家人期望又高,還面 臨著排名和分班的問題,這一切都讓她覺得壓力重重。她漸漸感到記憶力明顯下降、學習效率不高、失眠多夢、食欲不振、煩躁不安等,像生了病一樣。
  媽媽 小麗到醫院去看病,醫生診斷後表示,小麗的身體的確出現了病理性損害,這是因為壓力過大而導致的應激綜合征。升學作為一種外界的應激原刺激著小麗,當這種 刺激恰到好處時,就可以作為一種動力,有益於學習活動;但如果壓力過大,超出了精神和身體能夠承受的極限,則會對機體造成傷害,自然也會影響學習
  除此之外,當人們面臨大的變故,如親人去世;或遭遇環境的惡劣變化,如冷熱等刺激;或有身體上的痛苦如疾病外傷時,都會導致有害性應激。為避免過度應激對人體的傷害,人們應該儘量保護自己遠離危險的環境,並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
  如何利用應激祛病健身?
  人體如果不能適應應激原導致的刺激,就可能導致身心異常或疾病;這就要求我們平時注意利用應激反應。有效利用應激反應,不僅可以提高人體各個系統的功能,還能激發人體的自愈潛能,增強人體防病、抗病的能力。
  我們都知道,冬泳就是一種利用冷應激來祛病健身的好方法,現在,越來越多的冬泳愛好者"自找苦吃",長年甚至終生堅持冬泳。冬泳的好處很多,具體來說有如下幾點:
  1.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免疫力是指機體對病原體的防範和抵抗力。冬泳後身體的許多指標如淋巴細胞、白細胞、吞噬細胞、免疫球蛋白等,都會明顯增加。因此經常參加冬泳的人很少感冒,也較少罹患其他疾病。
  2.冬泳可以禦寒,這也是人體對冷刺激的適應應激的結果。俗話說"物極必反",被冷水凍過之後,寒風吹到冬泳者的臉上就溫柔得如同三月春風了。因此,現代人最好不要將自己與大自然隔離,讓身體去適應環境,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3.冬泳可增強心肺功能,對心血管系統也很有好處。冬泳後心肌收縮力增強,血液迴圈加速,可以減少長期沉積在血管壁上的脂肪顆粒和膽固醇,減少與推遲動脈硬化,預防血栓形成和冠狀動脈梗塞。此外,冬泳還可以增加血管彈性,對高血壓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4.冬泳有促進內分泌的作用。因為身體受到強冷刺激後,神經系統立即將此刺激傳遞到腦下垂體、胰腺、腎上腺、性腺等腺體,這些腺體就分泌相應激素,就是 神經體液。同時通過神經中樞調整各器官相應的生理功能,這樣就建立起應對強冷環境的新平衡。一般來說,各腺體分泌功能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退,但對於經常 冬泳的人,科學測試表明:他們的甲狀腺素分泌量有所增加,睾丸酮的含量也有增加。
  5.冬泳可調節精神,冬泳鍛煉者能得到一種心理上的平衡和滿足。冬泳使整個身體和神經系統進入一種積極的緊張狀態,強冷刺激對體內各系統的生理功能產生錘煉提升的作用,身心狀況會在更高的水準達到平衡,這樣疲憊和煩惱也就煙消雲散。
  值得注意的是,冬泳的好處雖然多,但由於冷刺激的強度比較大,所以就算體質好的人,進行冬泳鍛煉也應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好從夏秋季開始,使身體逐步適應。而藥物不能控制的高血壓病人、先天性心臟病人、風濕性心瓣膜病人、癲癇病人等,都不宜參加冬泳。
  冬泳的注意事項如下:
  1.游泳從夏秋季開始,到冬天不要間斷,給身體一個漸漸適應的過程。
  2.冬泳以每日下午的時間最好,如果準備早晨冬泳,那麼要在起床後運動半小時再進行。霧天、風天、雷雨天不要冬泳。
  3.下水前要作好準備活動,同時適應一下寒冷的氣溫,讓身體涼下來大約5分鐘然後再下水。
   4.按權威統計資料,以很多冬泳者的經驗,14度水溫以下可算冬泳,一般可游泳14分鐘,以後水溫每降低1度相應同步減少冬泳的時間1分鐘,到1度左右 的水溫時只冬泳1分鐘左右。要以身體在水中沒有感覺到第二次寒冷為標準,出水後無明顯發抖現象,10分鐘後就恢復到正常體溫。切記不要爭強好勝,盲目攀比 冬泳的時間,以免給身體造成傷害。
  5.整理活動:出水後馬上擦乾水,穿衣保暖,然後進行適當的運動使體溫恢復正常。
  6.冬泳前不要喝酒,冬泳後不要烤火取暖。
  總之,只要堅持以上原則,科學地進行冬泳鍛煉,必定能從中受益,提高生活品質。
  身體的自我防禦體系--堅固的屏障
  人體的內部結構跟外界環境有很大區別,卻互相保持著動態平衡。人體各組織器官之所以不被外物干擾,這都要歸功於人體的八大屏障。
  為了生存,人體在漫長的鬥爭與進化過程中形成了相當完美的屏障功能,它們構成了嚴密的防禦系統,可以防止病菌入侵、減少機械刺激、吸收養分及排泄廢物。
  人體八大屏障
  1. 機械屏障
  皮膚與粘膜構成人體的第一道防線,是機械防禦的主力軍。
  皮膚是人體中最大的器官,它與粘膜能將人體完整地保護起來,耐受和緩衝機械刺激而保護機體,抵禦外來病菌、異物的入侵,減少紫外線的損傷,還可以排泄代謝廢物、分泌黏液、防止水分過度蒸發、調節體溫等等。
  2. 血腦屏障
  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需要特別防護,因此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血腦屏障。
  腦細胞代謝旺盛,耗氧較多,對營養需求較多,如果腦組織缺氧、缺鐵或受致病菌侵入,就會影響腦功能,使身體發生不同的病症。血腦屏障能限制物質在血液和腦組織間的自由交換,但對脂溶性的物質,如氧、二氧化碳,某些麻醉藥和乙醇等,以及各種藥物都有特殊的通透性。
  3. 胎盤屏障
  胎盤屏障保證了胎兒在母體內的正常發育,胎盤是胎兒與母體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重要器官,對胎兒起著重要的保護作用。
  胎盤除供給胎兒所需營養外,還可以保護胎兒不受損傷,並與胎膜粘連,有利胎兒活動和分娩。胎盤屏障能阻擋某些有害於胎兒的物質進入胎體,但允許養分和免疫球蛋白等物質通過,讓胎兒獲得免疫力。
  4. 免疫屏障
  人體免疫屏障主要包括吞噬細胞系統、補體系統、干擾素系統、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等,是人體內天然的防禦大軍。
  免疫系統之間互相協作,共同完成防禦感染、維護自身穩定和監視自體細胞突變的任務。比如,血液中的白細胞負責與入侵體內的病原微生物作戰;嗜中性粒細胞可吞噬和消化病菌異物,抵抗感染;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可協同製造抗體,排除異己。
  5. 氣血屏障
  一個成年人約有7.5億個肺泡,總面積可達70100平方米,人體就是通過肺泡膜與外界空氣進行氣體交換的,此膜的屏障功能保護了機體免受外來物質的損害。
  肺泡膜至少由六層結構組成,特殊的結構使氧氣等氣體易於通過,而其它物質則不能輕易通過。通過這個氣血屏障,血管從肺泡中得到了氧氣,又排出了二氧化碳,從而使機體完成了氣體內外交換。
  6. 生物屏障
  人體各部位都寄生著大量微生物,許多微生物不會給人體帶來損害,反而有許多益處,它們構成了人體的生物屏障。
   腸道的菌群最豐富,其中有大量的常宿有益菌,這些細菌中含有的酶能恰當地處理進入大腸的食物殘渣和植物纖維素,使其中的營養成分為機體吸收利用,無用的 部分變成糞便排出體外。口腔中也有幾十種細菌生長繁殖。這些微生物可促進吸收、合成必需的維生素,並能使機體產生抗體。
  7. 排泄屏障
  常見的排泄大小便、廢氣、代謝性產物及散熱調節體溫等,都算作人體的排泄屏障。
  排泄屏障把有害、有毒物質清除出體外:比如從肛門可以排出食物殘渣、廢物及廢氣,從肺可以排出二氧化碳等氣體,從泌尿系統可清除代謝產物,通過皮膚既可排出代謝終產物又散熱以調節體溫。這樣就實現了機體的進出平衡,有利於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
  8. 反射屏障
  人體的反射屏障可分為先天性非條件反射與後天性條件反射,反射其實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
  觸覺、吞咽、嘔吐、疼痛、咳嗽等反射,傳遞到大腦中樞並經過篩選分類後,人體便採取相應的措施加以保護。比如,疼痛本能地使軀體產生逃避反射,而咳嗽就是一種保護性的條件反射。
  咳嗽是人體的保護措施
  咳嗽是呼吸系統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有的人很討厭咳嗽,使用止咳藥來鎮咳。可是你知道嗎?其實咳嗽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性措施,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呼吸道粘膜一旦受到異物、炎症、分泌物或其他過敏性刺激時,就會反射性地引起咳嗽,咳嗽幫助清出外界侵入呼吸道的異物或分泌物,儘快把有害物質排出體外,有效避免傷害。
  如果一咳嗽就用止咳藥物,則會使加重炎症的髒東西滯留在呼吸道裡,掩蓋了身體存在的症狀,不利於炎症的消除。出現咳嗽時,應在保暖的同時補充大量水分,同時避免胡椒、洋蔥等辛辣食物刺激呼吸道。當然,如頻繁咳嗽還伴有發燒、胸痛、體重減輕等症狀時,應立即就醫。
  發燒讓免疫細胞努力戰鬥
   體溫一旦超過37℃就屬於發燒,有人常常擔心"把腦子燒壞了",所以一發燒就服退燒藥。其實發燒不僅提示機體"生病了",還幫助機體抵禦疾病,是免疫細 胞的"助手"。體溫升高可使免疫細胞的作戰能力增強,血液中的鐵離子濃度減少。鐵離子是病原體生長必需的微量元素,鐵離子減少便可抑制病原體發育。
   我們經常在發燒剛開始就急忙服用退燒藥,這樣很可能會加重病情。如果體溫沒超過38℃,並且精神、食欲沒感覺到受影響時,可以採取物理降溫的方式。方法 是在額頭放置冰塊,或用涼毛巾擦拭身體,同時注意多喝水,並補充適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吃一些富含營養且清淡的食物。如果低燒持續不退,或者體溫開始超過 38.5℃,或伴有劇烈頭痛、發疹、關節痛、痙攣等症狀時,就要立即就醫。
  人體的屏障就是這樣忠心耿耿地守護著身體的家園,我們才得以成功地抵禦外敵,享受著自然界的饋贈。
  身體的自我保護能力--神奇的免疫
  提起免疫,可能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預防針,預防針就是人類對人體免疫功能正確利用的成功範例。預防針的使用源於18世紀的天花大流行,那時天花是讓人們聞風喪膽的疾病,英國外科醫生琴納首先用接種牛痘病毒的方法來預防天花,結果獲得成功,由此叩開了現代免疫學的大門。
  顧名思義,"免疫"就是免除瘟疫的意思。人體的免疫系統就像偵察兵一樣,能識別自體和異體物質,也就是說,如果有細菌、病毒等外物進入人體,免疫系統馬上就能發現,把異物排除或消滅。預防針就是用人工的方法作用於免疫系統,促使機體產生抗體,獲得對傳染病的抵抗力。
  人們 說某某不生病是因為其免疫力強,其實免疫不單純指抗病能力,免疫不足時,人體不能抵禦外來微生物的入侵從而生病;免疫過度時,也會因為免疫細胞攻擊自身正 常細胞而致病。醫學上將免疫劃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兩種,非特異性免疫即沒有針對性的免疫,人人天生就有,對多種病原體有效;特異性免疫則是個體 後天產生,只針對某種特定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
  人體的天然防線--非特異性免疫
  非特異性免疫是人類在漫長進化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天然防禦功能,在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保障機體正常生理活動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非特異性免疫有如下特點:
  1.對侵入機體的外來物質,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不加選擇地清除,只要是"外來者",一律"殺無赦"
  2.一旦發現敵情便立刻行動,在第一時間把病原微生物排斥或清除掉,把鬥爭控制在局部。
  3.始終保持在戰鬥狀態,不需要擔心病原微生物的"耐藥性"
  4.具有先天的遺傳密碼,由上一代遺傳而來,又接力傳給後代。
  非特異性免疫的貢獻實在不小,那麼,這麼重要的功能是怎麼實現的呢?
   首先,來看"機械屏障"--皮膚和黏膜。皮膚和黏膜構成了第一道防線,由於特有的屏障作用,它們可以把機體內部與外部環境隔離開來,從而有效地阻擋病原 微生物侵入人體。另外,皮膚和黏膜的某些分泌物還可以殺菌,如胃粘膜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酸,胃酸就有殺菌的作用。皮膚和黏膜的完整無損和正常生理活動保證 了第一道防線的安全,因此若想不受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外來物質的傷害,首先就要愛護身體的每一部分,增強皮膚和黏膜的防禦功能,讓它們發揮正常的免疫效用。
   非特異性免疫的另一道防線,是吞噬細胞和體液中的其他殺菌物質。吞噬細胞可以理解為"能吞掉或清除細菌的細胞",它們廣泛出沒於全身的組織和血液中,忠 心耿耿地守衛著機體內環境的安全,只要發現致病菌,就會沖上前去奮不顧身地將對方消滅,從而把疾病抵禦在身體之外,有時在戰鬥過程中,雙方都有所死傷,這 時人體就會"發炎"
  非特異性免疫就這樣保護著人體的每一寸領地,有了這樣周到的生理功能,身體神醫才能發揮他的神奇醫術,為人的特異性免疫打下良好基礎。
  病原體的禮物——特異性免疫
   被感染了流感的人,在疾病恢復後不再被感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具有了免疫力,這就是一種特異性免疫,又被稱為獲得性免疫。打預防針也是同樣的道理,人們 把菌苗、疫苗等減毒的細菌或產物注入人體,因為毒性很小,所以人通常不會由此感染疾病,卻可以獲得相應的抗體,從而具有了抵抗該種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 特異性免疫是通過感染病原體來獲得的,故可稱作是"病原體的禮物",不過這歸根到底還是人體免疫系統的功勞。
  我們能看出特異性免疫的特點:
  1.對病原體有選擇性,免疫所產生的抗體只針對相應的一種病原體,一旦病毒變異,免疫力也隨之失效。
  2.特異性免疫不是生來就有,而是在出生以後經過感染或接種疫苗,而逐漸建立起來的防禦機能。
  3.特異性免疫可以維持很長時間,甚至終生有效。例如接種過水痘疫苗的兒童,可以終生不再得水痘。
  特異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協同作用而完成,其中免疫器官包括胸腺、脾臟、淋巴結等;免疫細胞中,最重要的要屬淋巴細胞。
  胸腺是造血器官,能產生淋巴細胞,並運送到淋巴結和脾臟等處;脾臟是機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組織總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是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中心;淋巴結的主要功能是濾過淋巴液,產生淋巴細胞和漿細胞,參與機體的免疫反應。
  淋巴細胞對機體的免疫過程具有重要作用,分為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其中B淋巴細胞在骨髓內發育成熟,T淋巴細胞在胸腺內發育成熟。
   B淋巴細胞受病原體刺激後,通過對病原體的精確識別以及一系列轉化,最終製造出抗體,即消滅病原微生物的"武器",該種武器功能齊全,既可以溶解病原 體,又能夠中和病原體產生的毒素,還能夠凝集病原體使之成為較大顆粒,以供巨噬細胞清除。抗體產生後,就在人體血液和體液中定居,被稱為體液免疫。值得一 提的是,B淋巴細胞可能會錯誤識別自身組織,誤以為"家人""外來者",而造成攻擊自身,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
  T淋巴細胞是B 淋巴細胞的助手和監督,當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增多時,T淋巴細胞可説明B淋巴細胞大量製造"武器"--抗體,以對抗外敵;當入侵的病原微生物減少時,T淋巴 細胞又可監督B淋巴細胞少製造抗體。此外,T淋巴細胞還能分泌多種淋巴因數,用來調控免疫反應,殺傷有害的病原微生物,這被稱為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和細胞 免疫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免疫作用。
  除此之外,巨噬細胞也是一種重要的免疫細胞。巨噬細胞的作用也很全面,既可以直接殺滅異物,又能夠產生細胞因數參與免疫反應,還能配合T淋巴細胞與B淋巴細胞的工作,為它們提供經過自己處理的異物。
  總之,人體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通過相當精密的配合,在進行一系列的變化之後,完成了人體的特異性免疫,這一切讓人不能不感歎于身體神醫的神奇。
  為你的免疫力做診斷:
  如果你的身體有以下症狀,則說明身體的免疫力低下,"神醫"也要生病了。
  1、疲勞感
  身體經常感到沒有力氣,整個人看起來沒有精神,做一點工作就感到累,去醫院檢查卻沒有任何器質性病變,稍事休息可令疲勞感暫時消失,然而過不長時間又會捲土重來。這說明身體處在一種危險的疲勞狀態,雖然還沒有表現出病態,卻離生病不遠了。
  2、容易生小病
  感冒、鼻炎等小病常常光顧你的身體,每次天氣變化、感冒流行的時候你總是流感大軍中的一員,而且不易好轉,換了多種消炎藥也無濟於事。這說明你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為細菌病毒大開方便之門,卻沒有足夠的力量把它們再趕出去。
  3、傷口不易癒合
  身體上劃了個小口子,正常人兩天就能癒合,你卻遲遲不見好轉,甚至紅腫發炎,影響到正常的活動;或者是在手術後刀口不易癒合,超過生理上正常癒合的時間。這說明你體內的免疫細胞已經不能正常工作,免疫力的低下已經影響到了身體的自愈能力。
  4、腸胃常常鬧革命
  吃一點冷熱不適的東西,你的腸胃就要鬧革命;同樣是在外面的小飯店吃了一頓夜宵,別人安然無恙,你就會上吐下瀉個不停,這說明你腸胃的自身保護功能存在問題,再不注意將影響全身的健康。
  為免疫力作診斷的目的是提高免疫力,提高生活的品質。
  讓你的免疫力提高
  1、高品質的睡眠
   睡眠的好壞與人體免疫力強弱關係密切。醫學研究證明,良好的睡眠可使體內的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數量明顯上升,同時,睡眠還會促使人體產生一種睡眠因 子,此因數可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細胞活躍,肝臟解毒功能增強,從而將侵入的細菌和病毒消滅。因此,保證高品質的睡眠,有助於提高機體免疫力。
  2、樂觀的情緒
  人的精神面貌可以決定身體的健康狀態,樂觀的情緒能夠促使身體維持在健康平衡狀態。現今社會人們面臨的生活和工作壓力都很大,雙重的心理壓力會導致人體產生一種抑制因數,進而影響激素的分泌和免疫細胞的正常工作。因此,人要學會自我調節,利用樂觀的情緒提高免疫力。
  3、限制飲酒
   酒精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過量飲用任何一種酒類都會給肝臟與脾臟等器官帶來危害,血液中的酒精濃度過高,必然會影響到免疫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醫 學研究人員建議,每天飲低度白酒要少於100毫升,黃酒要少於250毫升,啤酒不要超過1瓶,即使是葡萄酒,也應該限制每天一杯。
  4、適量運動
   運動可以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力。有資料顯示,每天運動3045分鐘,每週5天,持續12周後,免疫系統的功能就會增強,免疫細胞的數目就會增加,免疫力 也自然會增強。當然,這種運動不一定要在健身房進行,運動只要達到心跳加速即可,爬樓梯、餐後散步也是很好的運動方式。
  5、攝入維生素與礦物質
  維生素與礦物質在機體免疫系統的運行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們可以影響各類免疫細胞的數量與活力,近年有醫學專家提出,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以預防感冒。因此,應該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以補充身體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6、利用益生菌
  益生菌等微生態製劑可以提高免疫力,其中以腸道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為代表的有益菌群能夠刺激身體內的淋巴細胞分裂增殖,產生多種抗體,加強人體特異性免疫系統的功能。同時調動非特異性免疫系統,協同消滅各種可致病的外來微生物。
  身體的自我修復系統——癒合和再生?
   人體的自我修復過程稱為再生。再生是某些組織,尤其是那些經常受到刺激的組織常常要做的事。比如:我們身體表面的皮膚不斷在剝落,新的皮膚也不斷在底層 下生長;整個腸道內層每天都在剝落和重生;人體內最大的器官,也是最活躍的器官之一--肝臟,它的再生能力更是令人驚歎。
  你看,人體比最完善的精密機器更加智慧,可以自動調整各種功能來修復自身被破壞的零件、部位。
  傷口是怎樣癒合的
   皮膚上的傷口可以自動癒合,這看起來似乎是很平常的事,然而,一代代醫學家們卻為研究此現象付出了不懈的努力。18世紀中葉,俄國生理學家梅契尼科夫為 了弄清這個問題,曾把一根玫瑰刺紮進自己的肌肉中,幾個小時後,他在顯微鏡下發現那根刺周圍已經聚滿了各種各樣的細胞--正是這些體內的小醫生在治癒身體 上的傷口。
  第一步:疼痛
  當你身體上的某個部位被小刀等利器小範圍地割傷時,你第一反應會是疼痛,並立刻看到血的滲出。疼痛不是毫 無意義的,而是機體通過神經系統在第一時間告訴腦部,你的手指受傷了。這是傷口癒合的第一步,人們因為疼痛而停止傷害性行為,以免傷口繼續擴大,而為傷口 癒合打下良好基礎。
  第二步:凝血
  正常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小的傷口可以自行止血,同時血塊形成堅硬的保護痂。這就是人體的"止血 藥"--血小板的功勞。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在小血管破裂處,血小板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並釋放腎上腺素、5-羥色胺等具有收縮血管作用的物質, 最終促使傷口處血液凝固,流血停止。
  第三步:免疫反應
  如果 心觀察,你會注意到在割傷後二十四小時之內,傷口邊緣有發炎的現象,按壓時有輕微痛感,發紅、發腫。這其實是一種免疫反應,是由於白細胞奔赴到受傷地點, 抵抗病菌入侵、並清除死細胞或垂死細胞而造成的現象。具體說來,參加救援的白細胞主要有嗜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等等。其中嗜中性粒細胞反應最迅速,它們在 受傷的第一時間趕到事故現場,圍住並殺死外來異物;而巨噬細胞則接著趕到,吞噬並消化著死亡細胞的碎片
  第四步:再生
  在 傷口癒合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的同時,細胞再生活動也開始在傷口邊緣的正常組織中展開。在機體自愈力的作用下,新生的細胞從血塊下的邊緣開始長出,並在傷口 中線處結合,形成一層連續的細胞層。接著,細胞開始急劇增殖成為粉紅色的粒狀組織,因為這種新的組織看起來像是幼芽一樣,我們稱它為肉芽組織。肉芽組織漸 漸填滿傷口,儘管看起來和原來不太一樣,但卻實現了肌膚的再生。
  血小板的凝血和再生功能
  血小板由骨髓造血細胞生成,存在於人體的血液當中。血小板是人體天然的"止血藥",不僅可以促進止血、加速凝血,還能維護毛細血管壁的完整性。其實,血小板在人體自我癒合和修復過程中還有更重要的作用,它是人體的"再生藥"
  醫學上早就發現,肝臟擁有非常豐富的血運供應和極為強大的再生能力。在身體其他組織健康的情況下,即使一個人切除80%的肝臟,失去那部分仍然可以在短期內再生。
   很顯然,肝臟的再生功能與其豐富的血運有著某種必然的聯繫。曾有研究人員用老鼠來做實驗,先把老鼠的肝臟切除70%,然後又通過血小板輸血使其血小板增 加一倍。幾天後檢測發現,老鼠的肝細胞迅速增殖,肝臟的重量大幅回升。接著,研究人員又人為地使老鼠的血小板減少,結果發現老鼠肝臟的再生行為也很快停止 了。由此,實驗的結果已經很清楚了:血小板的增減決定了肝臟再生的速度,血小板有促進肝臟再生的功能。
  其實肝臟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但手術切除部分肝臟之後,患者肝臟再生常常會受到影響,出現肝功能不全等症狀,利用血小板輸血除了可預防和治療術後肝功能不全外,為肝臟移植提供部分肝臟者也可用血小板輸血的辦法使身體儘快恢復元氣。
  看來血小板是人體很有效的一種"再生藥",它們活動於全身的每個角落,只要有血管的地方就會有它們的存在。隨著醫學的發展,人們必將更加充分地認識到諸如血小板等人體的天然良藥,進而利用自身的"內藥"來治療一些疾病。
  輕微骨折也可以自愈
  美國研究人員新近發現,人體的骨組織有著特殊的生理結構,不僅可以防止骨折,還能夠促使輕微的骨折自愈。
   這是一層薄薄的"分子膠",它們存在于骨膠原纖維的外面,毫不起眼,卻具有彈簧一樣良好的伸縮性,能緩衝來自外部的衝擊力,起到保護骨骼的作用。一旦骨 骼上出現細微的裂紋或骨折,這種"分子膠"還能將骨膠原纖維在裂痕附近黏合起來,促進自愈。有時候,連放射科醫生也不得不佩服身體的自愈能力,因為在X射 線下根本就看不出那部分骨骼是否斷裂過。
  這一基礎性的新發現也證明了人體有不可思議的自愈能力。機體發生單純性骨折後,自我修復的具體細節如下:
  1.傷口痊癒
  骨折一旦發生,馬上有血塊圍繞骨折處的裂縫迅速充滿,形成閉合,形成用於生長新細胞及血管的寬鬆構架。
  2.形成骨痂
  表皮的傷口會由自愈系統逐步修補。等到結構化了的血塊形成組織,就變成柔軟的骨痂。骨痂起到連結斷骨的作用,還相當於醫療用的固定夾板。
  3.新骨萌出
  不到一個星期,骨痂處就開始長出新的軟骨,如果這時候病人配合修復系統積極地加強功能鍛煉,癒合會更快,骨痂及新骨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強韌。
  人體具有天然的癒合和再生能力,是維持身體正常生理活動的需要,認識人體的癒合功能和再生功能,是我們有效使用人體自愈力的必修之課。
  身體的自我淨化功能--毒素的清理
   你知道嗎?人體在漫長的進化和個體生長發育過程中擁有了非常完善的排毒系統。每個健康的機體都有自我淨化的本領,清理毒素的途徑包括了排泄、出汗、呼 吸、咳嗽、嘔吐等反應,比如肝臟作為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可通過一系列生化反應,將體內的有毒物質分解。聽上去很神奇,其實一直都是這樣。
  什麼是""
  近年來,冠以"排毒養顏"之名的保健品層出不窮,這讓大家都知道了"毒素",都知道要"排毒"。那麼,到底什麼是""""從何而來?
  西醫認為""是進入人體之後,使機體產生化學變化並破壞機體組織的一種物質,例如鉛、汞等無機物;同時,人體內脂肪、糖、蛋白質等物質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如尿素、氨等,以及腸道內食物殘渣的腐敗產物也是有毒物質的主要來源之一。
  中醫裡""的概念更加廣泛,體內代謝出來的產物都叫毒。
   人體最主要的排毒方式有大小便、出汗、呼吸等等,特別是當人大小便不暢通時,最容易受""的傷害。這些對身體不利的廢棄物天長日久聚集在體內,自然會 影響身體健康。例如皮膚上的痤瘡,就是最常見的內毒不宣的症狀,而更嚴重的是導致人體主要器官和系統的病變,比如原本是人體內正常物質的甘油三酯、膽固醇 堆積過多,便可引起動脈硬化、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疾病,還有的毒素可導致人肝臟、腎臟、腸道等的病變。
  別給身體幫倒忙
  現在廣告宣傳中所說的"",已經模糊了毒的概念,擴大了毒的範圍,如果不分青紅皂白,一味利用市場上的排毒藥物來"排毒",很可能會破壞機體的正常代謝規律,等於給身體幫了倒忙。
   健康人體本身的排毒系統是很完善的。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胃腸道。我們知道,腸道內有許多益生菌,它們參與人體的消化吸收活動,保證我們正常的消化功能,腸 道菌群失調反而會導致疾病。因此,這些細菌不是"",而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的排毒衛士。和腸道一樣,我們的肝臟、腎臟、脾臟、肺臟、皮膚等組織器官各 有排毒高招。肝臟可通過一系列生化反應,將體內的有毒物質分解;腎臟可以通過其排尿的功能,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脾臟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同時具有豐富 的血運,在血液自我淨化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肺臟可以通過呼吸、咳嗽等活動將二氧化碳和其他異物排出;皮膚也能通過出汗、分泌等功能排泄一部分身體垃 圾。
  中醫有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人體正氣旺盛,毒素就無能為力,身體自然有能力抵禦各種""的侵襲,並將""排出體外。因此,我 們要在生活起居、飲食、睡眠、鍛煉等方面多加注意,增強人體的抵抗力才是根本,千萬不能為排毒而排毒,亂服亂用市場上的排毒產品,給我們身體的衛士增加不 必要的負擔。
  1.排毒藥物,想說愛你不容易
  現在大多數的排毒藥物,其原理都是使人體加速排泄,主要成分也都是大黃、芒硝、蘆薈、番瀉葉等瀉藥。雖然中藥對人體的傷害比較小,但不加節制的通便還是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副作用。
  首先,排毒藥物並不適合所有的人,可能對張三有效,卻對李四無效,還可能對王五造成傷害,甚至對不同地域、不同性別的人,服用的結果都是不一樣的。因此,無論是一臉青春痘的年輕人,還是飽受便秘之苦的老年人,都應根據個體的差異而對症下藥。
   其次,排毒不一定能養顏。排毒藥物可能對某些因"毒素"積累過多而引起的痤瘡有效,卻對於那種因女性內分泌系統紊亂而引發的痤瘡無濟於事。對於後一種情 況,大便再怎麼保持順暢,其結果只能是打亂了機體自我愈療的步驟,對身體有害無益。事實上,對面色蒼白灰暗、氣虛血虛的女性,不僅不能服用排毒藥物,還要 進行補氣養血才能美容。
  第三,任何藥物都會有副作用,長期服用副作用就更加明顯。有人為了減肥美體,長期服用以排毒為主的瀉藥,結果致使腸道 反射功能與敏感性降低,腸蠕動的力量變弱,最終導致胃腸道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損害,長此以往便會造成營養不良的惡劣後果。此外,長期服用含有大黃 成分的排毒藥物,還可能對藥物產生依賴性,引起繼發性便秘。服藥的時候排便順暢皆大歡喜,一旦停藥,便秘又會反復出現,讓人苦惱不已。
  因此,看排毒藥物的廣告時,首先要從自己的身體出發,從調整自己的生活起居做起。也許,身體機能平衡順暢了,痘痘就沒了,美麗容顏自然就光潔無比了。
  2.洗腸排毒,美容的海市蜃樓
  現在,許多人為了美麗容顏不遺餘力,商家正是瞄準了這樣的心理,推出了清洗腸道來美容的宣傳。
   毋庸置疑,長期便秘會造成腸道內毒素超標,這也是歷代養生家主張通便排毒的道理所在。但是腸道內的毒素不是可以"一洗了之"的,而要通過食療通便和改善 排便習慣來解決,清洗腸道毫無意義,無法從源頭上除掉毒素。更重要的是,在清洗腸道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破壞腸道內的益生菌,導致菌群失調,使得消化吸收 功能大大下降。
  所以,洗腸美容就如同海市蜃樓,看起來很美卻容易傷害身體,不能把洗腸當成美容保健品。
  提升身體自我淨化功能
  其實我們有很多天然的"排毒"方式,只要善加利用,淨化身體並不難。
   1.健康的生活方式最重要,良好的睡眠習慣、規律的生活起居、適當的飲食都有助於身體排毒。其中,暴飲暴食最要不得,應多吃一些含粗纖維的蔬菜水果,植 物性食物多呈鹼性,可中和飲食中糖、肉、蛋等攝入後產生的酸性物質,又可將積聚在體內的毒素溶解。更重要的是,健康的飲食方式有利於排便規律的形成,使腸 道功能維持在平衡的狀態。
  2.運動是一劑免費的天然良藥,能有力地促進機體排毒。運動不但可以加速血液迴圈,還能夠促進胃腸蠕動,進而促進毒 素排出。另外,運動後往往要多喝水,加速體內水分代謝,也有助於機體通過小便將毒素排出體外。運動可以隨時進行,散步、慢跑、騎自行車、登山、游泳等都是 不錯的選擇。
  總之,每個正常人的機體都有清除各種毒物的本領,我們不要在排毒的過火宣傳中迷失方向,而是要積極提升身體的自我淨化功能。管好嘴,邁開腿,平和心態,則健康永相隨。
  肝臟是人體的"解毒器"
  肝臟是人體解毒的總機關,具有化解細菌、酒精和其它毒素的功能。肝臟解毒的具體表現如下:
  1.細菌、病毒等微生物侵入人體後,會在體內產生毒素,從而影響人的健康。肝臟具有分解毒素的功能,在不知不覺中把危險化于無形,保護人體免受傷害。
  2.腸道內的寄生菌腐敗分解時釋放出氨氣,如果氨氣在體內積聚過多,人就會中毒。肝臟可以將氨轉變為尿素,再通過腎臟或汗腺排泄掉,從而避免了中毒的危險。
   3.飲酒過量時,酒精會進入人體內生成乙醛,乙醛與體內物質結合而生成有毒物質,產生毒性反應。肝臟可以將乙醛氧化為無毒的醋酸,從而祛除酒精給身體帶 來的危害。當然,肝臟的解酒能力也有一定限度,超出了這個"解毒器"的極限,就會造成酒精中毒的惡果,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
  4.俗話說"是 藥三分毒",化學藥物進入人體後會不可避免地帶來一定的毒性。許多藥物的使用注意事項上都標明: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這是因為肝臟能將藥物分子改造,將毒 性物質之變為水溶性物質,從尿液或糞便中排出體外。肝功能不全就不能很好地解除藥物毒性,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總而言之,肝臟化解毒素,並供應充足的營養素,保證人體維持一定的免疫功能以防病、抗病。說肝臟是人體"解毒器"一點不為過。如果這個"解毒器"出了問題,人體的毒素會通過血液運輸到全身,毒害人體,百病叢生,甚至還嚴重到隨時置人於死地。
  因此,要好好保護我們的肝。建議如下:
  1.注意飲食平衡,多吃素菜、水果等粗纖維食物,減少高脂、高蛋白食物的攝入量,減輕腸胃負擔,就是減輕肝臟的負擔。
  2.進行適量的戶外活動,散步、踢球、練太極等戶外活動,不僅能使人體氣血通暢,還能加速人體新陳代謝,在怡情保肝的同時減輕了肝臟負擔。
  3.中醫說"怒傷肝",脾氣火暴、情志抑鬱的人通常都有肝鬱氣滯的症狀。因此,我們要儘量敞開心胸、疏導氣機,做到心平氣和,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以此養肝護肝。
  4.肝臟代謝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貪杯多飲必定傷肝,因此學會控制飲酒。當然,對於經常抑鬱的人來說,少量飲酒還是有利於通經活絡、有助於肝陽之氣升發的。
  看,身體在"排毒"
  我們可以通過腹瀉、嘔吐、咳嗽等等方式來排除體內毒素,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病症都對身體有害。有些症狀可能是身體在"排毒",正確認識這些現象,有助於我們配合自愈力更好地保健
  1. 流鼻血
  水分攝入不足、辛辣油膩食物吃得過多、環境乾燥、情志不暢時,人都會"上火"。如果在這個時候流鼻血,可能就屬於機體自行選擇的"去火排毒"方式。所以流鼻血時大可不必擔心,鼻粘膜比較薄弱,機體選擇它來流出多餘的血液,同樣也會在短時間內讓這種流血自行終止。
   那麼流鼻血時該怎麼做呢?我們可以正常直立,或者身體前傾,讓其自然流出,同時用軟質紙巾輕輕吸拭流出的鼻血。如果流血量較大,可舉起流血鼻孔對側的手 臂來加快止血,或者緊捏鼻翼柔軟處幾分鐘。不過,如果鼻子大量流血不止,則必須立即就醫,目的是排除血管硬化、血壓過高等疾患。
  2. 腹瀉
  腹瀉,尤其排泄物有異臭時,往往是身體正在排出來自食物或其他方面的毒素。
   人不會無緣無故地腹瀉,可能是因為吃了不潔的食物,或者食物在消化過程中產生了毒性物質,腹瀉則是腸道給人體的信號,說明該部位出問題了。因此,千萬不 要一有腹瀉就用止瀉藥、消炎藥、止疼藥等等,化學藥物會掩蓋真實的症狀。再說腹瀉不一定就有炎症,也許等腸道把該排出的毒素排完,腹瀉就自然痊癒了。
  腹瀉時要注意多喝水,補充丟失水分;減少食量和進餐次數,以免加重腸胃負擔。總之,應採取因勢利導法,幫助腸道儘快排完毒素才是上策。如果腹瀉嚴重、便意頻頻、便量減少、排便帶血、肛門部有痙攣性疼痛,或同時伴有腹痛、發燒、嘔吐等症狀時,應該立即就醫。
  3. 嘔吐
  嘔吐也是為了排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以減少毒素的吸收,是機體的一種防禦反射。
  如果暴飲暴食,或食用過雜、過冷、過熱等有刺激性的食物,則可能會引起"單純性嘔吐"。此種嘔吐是為了把有害食物排出體外,將其對胃的刺激減到最小,若此時採用化學藥物止吐,會使有害物質滯留在體內,反而危害健康。
   對待單純性嘔吐,首先應該適量增加飲水,以免水和電解質紊亂;如果腸胃也有不適,就要注意按摩胃部和腹部。一般在嘔吐後不要進食,目的是給腸胃一個休息 恢復的時間。可以稍加活動,然後再食用一些易消化的食物。但如果嘔吐反復發作,或伴有腹痛、發燒等症狀時,則應立即就醫。
  星移斗轉,萬物更迭,人體每天也在進行著新陳代謝的活動,因此體內產生毒素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中醫有"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名言,只要人體正氣旺盛,就可自然而然將毒排出。我們千萬不可過度干預身體的排毒機制,而要注意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將排毒進行到底。
  第三章 神醫藥田之一--骨骼
   有個詞叫"主心骨",而說起老年人"身子骨"硬朗,人人覺得是最大的福氣。所以骨骼堪稱身體之本,它是支撐身體的銅牆鐵壁,還跟五臟六腑有奇妙的交互關 系。像房子的樑柱一樣,骨骼重要而不易被察覺。尤其是現代人工作繁忙、精神緊張、缺少運動,常在出現骨骼病痛時才後悔平時的忽視。
  高發病率的骨質疏鬆該如何食補才算對?上班族的頸椎病怎樣才能預防?從牙齒能看出骨骼好壞嗎?怎樣運動才是最佳養骨法?現在應該好好瞭解骨骼了,細心養出一副好身板,才能長保健康。
  骨是身體之本
  骨骼是我們最容易瞭解和掌握的人體構造之一,幾乎全身所有的骨頭都可以觸摸到、感受到。骨骼是我們成長、生存的基礎,是支撐身體的銅牆鐵壁。那麼,人體的骨又有怎樣神奇的自愈能力,骨骼對於身體的其他器官又有什麼影響呢?這就要從骨的生理構造和功能談起。
  骨的特殊生理構造
  骨骼具有各種各樣的形狀,特殊的生理構造使骨骼的實際分量沒有想像中那麼重。骨的構成成分可分為兩種:有機物和無機物,其中有機物主要是蛋白質,因此骨具有一定的韌性;無機物主要是鈣元素和磷元素,因此骨又具有一定的硬度。
   人在生長的不同階段,骨骼中所含有的有機物與無機物的比例也不盡相同,例如:兒童及青少年的骨中,有機物的含量多於無機物,因此小孩骨頭的柔韌性及可塑 性比較高,所以學習舞蹈的人都要從兒時練起;而老年人的骨中,無機物的含量多於有機物,因此骨頭硬度比較高而柔韌性差,所以老人容易骨折,應儘量從事舒緩 的運動。
  另外,新生兒比成人要多幾塊骨頭,這些多餘的骨將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被吸收,其生理功能是對初生的孩子起保護作用,因為他們還不能有意識地保護自己。
  骨的功能
   人體的骨骼起著運動、支持和保護身體的作用,是人體運動系統的一部分。骨髓是人體內的"造血工廠",人年少的時候,全身骨頭都可以造血。18歲以後,脊 椎骨、髂骨、肋骨、胸骨以及四肢長骨的近端一小部分仍然留有造血的骨髓,能不斷產生造血幹細胞,當身體大量失血時,聰明的身體神醫就會調動這些骨髓進行造 血,以滿足機體緊急的生理需要。

 詳細說來,骨骼有如下生理功能:
  1.保護功能:骨骼因為其堅硬的特點,可以保護人體內部柔軟的器官不受外力衝擊,如人的顱骨可保護腦組織;胸骨和肋骨則可以保護胸腔內的心臟、肺臟等。
  2.支援功能:全身骨骼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構成骨架,骨架又作為人體的支架,得以保持身體的各種姿勢。
  3.造血功能:在長骨的髓腔和海綿骨如蜂窩的空隙中充滿著骨髓,骨髓是人體主要的造血器官,因此患白血病的人常常要通過移植骨髓來治療疾病。
  4.貯存功能:骨骼中貯存著大量的礦物質,其中最主要是鈣和磷,這些礦物質在人體生長發育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5.運動功能:骨骼和肌肉是構成人體運動系統最主要的部分,人要依靠骨骼、骨骼肌、肌腱、韌帶和關節等的協同作用,實現人體的運動功能。
   如今,人們過多地依賴藥物,忽視人體的自愈功能,很可能傷害身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前幾年,曾有食用紅豆杉食品中毒的例子,其中紅豆杉的不良影響之一就是 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紅豆杉又稱紫杉,是瀕臨滅絕的珍貴植物,被我國列為一級保護樹種,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目前主要用於提取製備抗癌類藥物。研究表明,紅 豆杉毒性很大,在沒有醫生的指導下,長期大量食用後可能會產生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白細胞下降等嚴重毒副作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實人體的每一組成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我們既不能漠視它們的功勞,更不能人為地去傷害它們。否則,即使是醫療行為,也可能造成終生的遺憾。
  你的骨骼健康嗎?
  古時的尚武俠士講究"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這一比喻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健康骨骼的狀態。骨是全身的支架,骨是否"四平八穩"、是否平均分配了全身的重力,正是它是否存在問題的最明顯表現。因此,我們要學會查骨、養骨,為自己的健康加分。
  查骨就是檢查自己的骨骼,我們平時可以通過觀察身體的外觀是否平衡,從而檢查全身的骨架是否平衡,骨骼是否健康。
   每個人早上臨出門前,都要照一照鏡子,以檢查衣著是否乾淨,儀錶是否端莊。這就是很好的查骨機會,我們可以順便觀察一下自己身體的狀態:頭是否習慣性的 偏向一邊、雙側眉毛是否在一個水平線上、雙肩是否一邊高一邊低、雙腿是否習慣於"稍息"的姿勢……不要小看這些細節,其實尋常之處往往蘊涵深意,我們可以 就此觀察骨架的平衡,進而發現自己骨骼的問題所在。如果發現了問題,就要在以後的生活中有意去端正自己,即所謂的"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經常保持坐正、 站直等正確姿勢,可以避免骨骼單側受力,是簡便易行的養骨方法。
  我們常常羡慕某些明星、主持人的端莊風采和優雅姿態,其實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坐立行走姿勢,同樣也可以讓身體表現出全新的精神面貌。觀察骨架平衡,端正身體姿態,每個人都可以堅持實踐,都能收到很明顯的效果。
  骨質疏鬆:寂靜之病不可不防
  生活中,骨質疏鬆似乎離我們很遠,然而,骨質疏鬆就是這樣一種疾病:當你不在乎它的時候,它悄無聲息,當你發現了它時,它其實已經威脅你很久了。
  張阿姨在一次出遊時意外骨折,這讓她及家人感到很吃驚,聯想到自己平時經常覺得腰酸背疼、煩躁乏力,且背部已經變得有些佝僂,所以立刻去醫院就診。醫生詳細問診後,告訴張阿姨說:由於退休後她長期缺乏運動,再加上正處於更年期,她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患上了骨質疏鬆症。
  據統計表明,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更年期女性受到骨質疏鬆症的威脅,這一現象已經引起了世衛組織的高度關注。但大部分當事人卻並沒有重視預防,還有約75%骨質疏鬆症患者沒有及時接受治療。
  骨質疏鬆的症狀
   患骨質疏鬆症的大多數患者在疾病初期甚至中期都不能自我覺察,因此這種病被人形象地稱為"寂靜之病"。然而沒有症狀不等於疾病不存在,如果對更年期一些 輕微的不適漫不經心,非要等到腰背疼痛加劇、甚至骨折了才去診治,往往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如果你的身邊有骨質疏鬆的易患人群,那麼一定要提醒他 (她)們:關注骨骼,愛護身體,防病于未然。
  如果經常感到腰酸背痛,就要注意了。疾病初起時,患者通常會覺得全身的骨頭都不舒服,然後會漸漸 三天兩頭的腰背疼痛。疼痛的特點是沿脊椎向兩側身體擴散;站立或坐立時間久了會導致疼痛加劇,仰臥會使疼痛有所緩解;白天疼痛的程度較輕,夜間和晨起時疼 痛加重,做彎腰、咳嗽等運動時也會加重。
  在疼痛的症狀出現了一段時間後,更嚴重的情況就會出現,那就是身高變矮甚至駝背。之所以會出現身形上 的改變,是因為人體的脊椎在骨質疏鬆後被壓縮而變形了。脊柱,顧名思義,是脊樑、支柱的意思,人體的支柱彎了,身體就自然會變形,從而導致身材縮短,而隨 著病情的發展脊椎前傾,就形成了駝背。
  患者還常常會因為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導致骨折,這種"脆性骨折"是骨質疏鬆的併發症。骨折的常見部位為胸 腰椎、髖部、手臂遠端。脊柱支撐著人的上半身,因此胸椎、腰椎壓縮性骨折會導致脊柱後彎,胸廓變形,肺活量顯著減少,這時患者容易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 難等症狀,也容易導致肺炎等併發症,帶來生命危險。此外,骨質疏鬆症患者在第一次骨折後,很容易再次骨折,一定要多加防範。
  其實,如上症狀就是身體給我們的警告,雖然骨質疏鬆症的發生與年齡有很大關係,這種疾病還是提示我們,是不是曾經挑食、缺乏室外運動?人體的健康和生活方式有很大關係,這也是本書一再宣導的觀點,希望可以引起注意。
  調整生活習慣,把骨松拒之門外
  我們體內的骨骼好比建築物的鋼筋,它的堅韌程度、重量和品質的好壞都直接關係到整座大廈的工程品質。如果用了劣質鋼筋,那麼無論地基和水泥多麼堅固,外形和裝飾多麼漂亮,這座大廈也會有倒塌的一天。
  因此我們應該從生活細節處做起,把"骨松"拒之門外。
  1. 飲食
   骨骼中存儲了大量的鈣和磷,鈣元素的缺乏是導致骨質疏鬆的重要因素。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每天應當攝入1000毫克鈣。因此,通過各 種途徑補鈣是預防骨質疏鬆的基本措施,骨質疏鬆的易患人群應當在三餐中有意識地多喝些牛奶和其他乳製品,多吃海產品、綠葉蔬菜、乾果類等。
  此外,有些食物和飲料會妨礙鈣的吸收,或加速鈣的流失,在日常飲食中應該注意少食用這些東西,比如甜食、肉類、食鹽、咖啡、濃茶、碳酸飲料等等。
  2. 運動
  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總有一部分人不太願意進行戶外活動,殊不知這不利於骨骼健康,因為在戶外經常曬曬太陽可以促使身體生成維生素D,有利於鈣的吸收。
  此外,運動能使全身的血液迴圈明顯加快,鍛煉肌肉的功能,而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對骨骼有直接刺激作用。因此,每天保證一定的戶外運動量,能阻止或減緩骨質疏鬆的進程。跑步、打拳、游泳及球類運動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3. 檢查
   骨質疏鬆早期自我症狀雖然不明顯,卻可以通過醫學檢查發現。因此,老年人有必要定時進行骨密度檢查,以瞭解骨骼的狀況,及時發現骨量減少的情況,從而盡 早採取防治措施。特別是過早絕經的女性、父母患有骨質疏鬆症、體形瘦小、缺乏運動、吸煙、酗酒、過量飲用咖啡或濃茶、長期服用類固醇等藥物的女性,更要注 意定期檢查。如果被診斷為骨質疏鬆,應該積極進行治療,並注意預防骨折的發生。
  牽一""而動全身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任何局部與整體之間都有著不可思議的聯繫。因此,當骨骼發生異常時,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其他器官;同樣的,當我們的器官出現問題時,也可以從骨骼上找到治療的法門。
  按摩胸骨防感冒
  胸骨位於前胸正中,與肋骨一起保護著胸腔內的臟器。經常按摩胸骨可以讓體質得到改善,不但可以調節血液迴圈、促進造血功能,而且可以加速免疫細胞的再生、提高免疫力。
   這是因為在人體的胸骨和心臟之間,存在著一個很小卻很重要的免疫器官,它就是胸腺。胸腺是T淋巴細胞的發育成熟之地,可謂是免疫細胞的搖籃,T淋巴細胞 是製造抗體,對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進行攻擊的重要成員之一,因此,按摩胸骨在間接中完善了機體的免疫系統,可以預防感冒就並不奇怪了。
  此外,按摩胸骨還可以疏通胸部淤滯的氣血,而氣血流動不暢會使人產生胸悶乏力的感覺,因此若想有好的身體和精神,按摩胸骨是不錯的選擇。最重要的是,這種方法簡單易行,自己隨時隨地都可以做。
  按摩頭骨治療慢性腹瀉
  頭骨以令人難以想像的精密程度,完美地拼出了人的頭顱。頭骨之間終身都存在縫隙,兒童和成年人都有,這些縫隙不但可以反映出身體的健康狀況,而且也是外來力量傳遞到體內最直接的途徑,按摩這些縫隙處是調節自律神經最便捷有效的辦法。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每當在緊急事情來臨之前,比如出遠門前、重要考試之前,都會便意頻頻,甚至發生腹瀉,這就是神經緊張的結果。而慢性腹瀉往往是 由於脾胃功能虛弱引起的,而脾胃功能除了可以用飲食調節外,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神經調節法。大腦是人體的神經中心,通過脊髓與全身神經聯通,因此可以用 按摩頭骨的縫隙,以有效地調整人體的自律神經,從而促進神經調節腸胃的功能。
  其實,不僅僅是慢性腹瀉,人體的其他慢性疾病也都可以通過按摩頭骨來調節。懂得利用神經調節法來調理身體,健康則隨手可得。
  按摩脊椎百病不侵
  脊椎位於人體背部正中,上連顱骨,下連骨盆,支撐著人體的上半身,可謂身體的"骨幹"。脊椎裡面分佈著全身重要的神經,這些神經向四外延伸,與身體的各個器官緊密相連,從而傳達著大腦的指令,協調著整個身體的功能,五臟六腑因此有條不紊地進行生理活動。
   人體一旦生病,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身體上的某個系統、某一器官或者某一部位的不舒適感。其實,大多數病症都可以在脊椎上找到病相,因為我們的神經傳導、血 液走向,都是隨著脊椎的變化而變化的,一旦脊椎偏離了正常的位置,所有的神經、血管、經絡都會隨之移位元,或者被壓迫,從而引起五臟的不協調,或者某一臟器 的疾病。例如有的人時常感到心胸煩悶、有的人時常感到胃部脹氣、有的人時常頭暈噁心、還有的人時常手臂麻木,卻檢查不出任何相應部位的器質性疾病,其實以 上病症都可以從脊椎上找找原因,看是否因為脊椎移位元而壓迫了那部分神經。
  因此,按摩脊椎是讓機體百病不侵的良藥。現代社會的人們越來越熱衷享 受,坐、臥、行走的工具都越來越追求舒適感,事實上,正是這些舒服的靠背椅、海綿床墊、汽車座椅等在偷偷地影響著我們的脊椎以及全身骨骼。健康的脊椎要保 持正常的生理曲度,按摩可以有效地刺激脊椎周圍的神經、強健脊椎周圍的肌肉群。脊椎健康,則百病不侵。
  頸椎病--"文明"的病
  脊椎是人體的主幹,由頸椎、胸椎、腰椎、骶椎組成。頸椎和大腦直接相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電腦、電視、汽車等"先進"工具大行其道的現代社會,頸椎病也越來越常見,因此被稱為最"文明"的病。
  頸椎病是怎樣煉成的?
  有統計顯示,不良的姿勢習慣是引起頸椎病的主要原因。如果你是一位坐辦公室的白領,不妨現在就試著左右搖晃一下脖子,如果聽到自己的頸椎發出"嗒嗒"聲,那麼就意味著你已經患了頸椎病,也許還不太嚴重,但應引起足夠的重視了。
  頸椎的生理曲度是為了保證人的正常活動而生成,是人類經過數百年進化而成。經常低頭伏案工作或學習,會使得頸椎的生理屈度變直,用"暴殄天物"來形容也不為過。頸椎病可表現為鬆動、增生、肌肉緊張等,當疾病發展到刺激周圍的神經或血管時,人體就要飽受病痛之苦了。
   日常生活中很多不經意的活動都會引起頸椎病。很多人習以為常的熬夜打麻將、低頭織毛衣、躺在床上看書、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學生長時間寫作業、電腦工作人 員長時間上網、駕駛員長途駕駛等等,諸如此類長時間的低頭伏案或坐立姿勢都會使頸後部肌肉、韌帶處於牽張狀態,當這一牽張達到生理耐受期時,肌體便會產生 疲勞感或酸脹、僵硬、疼痛等頸椎病的症狀,因此有人建議,坐在電腦前工作的人應該每30分鐘就活動活動。
  頸椎病,防大於治
  當脖頸出現僵硬、疼痛,左右搖晃時可以聽到頸椎在"嗒嗒"作響時,則意味著頸椎在提出抗議,身體在發出信號了。
  頸椎病一旦出現則很難恢復到最初的狀態,因此出現以上問題時,我們應迅速調整體位、改變姿勢,並應有意反向用力,使肌肉收縮,消除牽拉,避免造成慢性靜力性損傷,防病于未然。
  任何疾病都有發展過程,此時若不進行調整,持續兩小時以上,這-牽張力就超過了肌肉及韌帶的承受限度時,肌肉、韌帶就受到損傷,並可能引發無菌性炎症。如果在這個時候還疏於治療,就會繼發機化、粘連,使頸肌功能受損,許多人的頸椎病就是這樣一步步釀成的。
  另外我們可以通過積極主動的鍛煉,使肌肉和韌帶的承受力和時間限度延長,也有利於頸椎病的防治。
  牙齒、骨和腎精之間有聯繫
  許多人年齡不大,牙齒卻出了問題:有的牙齒脫落;有的時常牙痛或是牙周腫痛;有的人牙齦出現萎縮,露出牙根;有的對冷熱酸甜牙過敏,不能"想吃就吃"……
  其實,牙齒的變化是身體給我們的信號。中醫理論中有"齒為骨之餘"的說法,意思是:我們身體裡構成骨的物質富裕後,多餘下來的骨才會形成牙齒。而骨是否有富裕,則要取決於腎中精氣是否充足。因此,牙齒病變提示我們,該補充腎精了。
  身體神醫的信號
  1.牙齒變色,牙齒顏色發暗,遠遠看去好像是黑色,是腎精不能濡養牙齒所致。
  2.年輕人牙齒鬆動、脫落,或是牙齒表面的釉質發生剝脫,這是腎精嚴重不足的表現。
  3.經常感覺到腰酸、腰痛等腰部不適,這是腎精不足的提示,因為腰部是腎的"府邸",因此腎臟出現問題會通過腰來提示我們。
  4.健康的人,都有七情六欲,如果出現了欲望降低、甚至無欲無求的情況,則說明腎精空虛,需要補腎壯陽了。
  5.中醫有言:腎為先天之本,腎精空虛會導致氣血不能濡養大腦,使人記憶力下降。因此如果一個人常常"貴人多忘事",則說明需要補充腎精了,否則骨髓空虛,牙齒也必將有隱患。
   實際上,人在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腎精也是隨之變化的,特點是兩頭低中間高,也就是說,嬰兒和老年人腎中精氣普遍不夠充盈,而青壯年通常腎精充足。這一 特點也可以通過人體的骨骼和牙齒的狀態來體現:新生兒腎精虛少,頭骨也不能完全閉合,嘴裡也不能形成牙齒;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到一周歲多,囟門閉合,到學 齡期,又脫落了不結實的乳牙而長出了堅硬的恒牙;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腎精消耗增多,骨質疏鬆等疾病也漸漸成為健康隱患,牙齒也因缺少足夠滋養而脫落;到 了老年,骨頭的硬度繼續下降,有些老年人甚至牙齒掉光。
  因此,充足的腎精是打造一口好牙的基礎,為了骨骼和牙齒,我們應該從小就注意腎精的保養。
  保養腎精,為了骨骼和牙齒
  1.經常食用動物的筋骨、腎臟等食物,例如牛骨髓、豬骨髓、豬腰子、羊腰子、羊肉、牛肉等等,這些食物對於養骨很有説明,製造牙齒的原料充足,牙齒焉能不佳?
  2.山藥是既能補充腎精又不會導致上火的佳品,因為此種食物性味平和,每週吃2次就能起到對骨骼和牙齒的養護作用。
   3.中醫的傳統內功療效神奇,練習內功就是充分利用人體內藥的絕佳方式,隨時隨地練習操作,對人體有益而無害。經常做做提肛運動可以補充腎精,具體做法 是收縮並上提肛門,並盡可能堅持時間長一點。如果感到腰部有氣流在流動,就證明腎氣充盈起來了,練到這種程度,則骨有餘而牙齒強健。
  4.不看驚悚片或是恐怖片,中醫講究"恐傷腎",有很多人受驚嚇後小便失禁便是這個道理。因此恐懼會傷腎耗精,長此以往必然影響到骨骼和牙齒。
  5.曬太陽不僅可以補充我們體內的腎陽,同時陽光還可以刺激皮膚生成維生素D,這樣我們體內利用鈣質的能力會提高很多,這對於以鈣為主的骨骼和牙齒很重要。
  6.減少消耗也是保養腎精的好辦法,因此只要一有空,就可以試試"閉目養神法"。平時儘量減少看書、看電視、玩電腦、用手機的時間,這樣過一段時間後,就會感到精氣十足,骨骼有力,牙齒自然不生病。
  7.經絡"內連五臟六腑,外連筋骨皮毛",因此經絡也是連接臟腑與牙齒的"橋樑"。足陽明胃經和手陽明大腸經通過我們的上下齒齦,保養、疏通這兩條經脈也可以有效防止牙齒疾病。
  養出硬朗的身子骨
  人們都知道補腎壯陽、滋陰潤肺等養生方法,可是卻鮮有人知養骨的方法。其實只要我們稍加用心,利用按摩、補鈣等方法,就能夠養出硬朗的身子骨。
  最安全的養骨法--按摩
  按摩是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不僅可以活血化瘀,緩解肌肉的疼痛,還能夠養護骨骼。同時,按摩也是最安全、最經濟的養骨法。
   按摩養骨的作用十分明顯,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按摩可以促進局部的血液迴圈,使瘀血濁氣散開,從而令骨骼吸收到新鮮的血液和營養;二是按摩可以緩解局 部肌肉的緊張,僵硬的肌肉牽拉骨骼會導致骨架的不平衡,通過按摩恢復正常的肌肉則可使骨骼免受這種力量的制約,從而得到保養。
  最瞭解自己身體 的人應該是你自己,因此第一次按摩骨骼最好是自己動手。按摩要從有問題那部分骨頭開始,我們可以先站在鏡子前面認真觀察自己,以找出問題所在;也可以試著 按壓骨骼,直接找到身體上疼痛或不舒適的部位。然後,比撫摸稍稍用力,循著骨骼生長的方向,按照從輕到重、從中間到末端的順序踏踏實實地一路按摩,可使骨 骼得到很好的滋養。
  最容易的養骨法--補鈣
  健康來源於生活的細節,比如飲食、比如睡眠,生活中最簡單的養骨法,那就是補鈣。
   牛奶、乾果、豆腐等食物中鈣質含量很高,因此只要不是牛奶過敏,就應該多喝牛奶、多吃乾果、豆腐等補鈣佳品;咖啡因、茶鹼等物質會影響鈣的吸收,因此, 如果你知道自己屬於骨質疏鬆等疾病的危險人群,就應該少喝咖啡、濃茶;草酸會影響鈣的吸收,因此不要在補鈣後食用草酸含量過高的食物,比如菠菜;陽光照射 身體所產生的維生素D可促進鈣質的吸收,因此我們不能總躲在室內,應該適當曬曬太陽。
  健康來源於堅持不懈的努力,養骨補鈣也是同樣的道理。如 果今天心血來潮,又喝牛奶又曬太陽,給自己"猛補"一通,明天忘記了,又喝咖啡又喝濃茶,躲在房間裡打一天的電子遊戲,那麼,鈣質只能成為過眼雲煙,來來 走走,卻無法在你的身體裡存留。總之,只有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的補鈣飲食,並堅持有規律的運動,才能為骨骼留住更多的鈣。
  把骨健康隱患消滅于萌芽
  有統計表明,許多年輕人的骨骼健康狀況堪憂,他們或者骨密度降低,或者骨韌性變小,這些都是骨質疏鬆的前兆。因此,有骨骼健康隱患的人比我們想像中多得多,其嚴重程度也更令人擔憂。
  1.過度減肥
  許多人為了追求苗條的身段而犧牲了自己的胃,其實過度減肥不僅會導致機體營養不良,長此以往還會使人體鈣質流失,從而影響骨骼的健康。
   因此,過度減肥是骨骼健康隱患之一,如果不想骨骼因此受損,就要停止這種類似自殘的行為。成年人每天的鈣攝取量應該達到1000-1200毫克。一小杯 牛奶中大約含有282毫克的鈣,而乳酪的含鈣量更是牛奶的3倍以上。另外,谷類、全麥麵包等也都是富含鈣質的好食物。如果你已經有了缺鈣的症狀,就要多吃 以上食物,同時服用鈣片和維生素D
  2.缺乏鍛煉
  強健的骨骼是""成的,然而,現代人因為工作繁忙,生活節奏加快,大多數人都沒有規律性的運動,有些人甚至從不運動。所以,很多人年紀輕輕,骨骼就開始變得脆弱無力。
   加強鍛煉已經成了我們必做的功課,其實鍛煉的方式很多,既可以到戶外慢跑、跳繩、有氧步行,也可以在健身房做些力量型的鍛煉,如舉啞鈴等等。如想特殊鍛 煉腿骨的力量,可以做跳躍運動;而要鍛煉上肢骨的力量,可以做引體向上。無論是哪一種鍛煉方法,只要堅持不懈,都會增加骨密度,讓骨骼受益無窮。
  3.孕期缺鈣
  懷孕是女性特殊的生理時期,在懷孕期間,媽媽的身體會無私奉獻鈣質來供給腹中的寶寶,自己的需要卻被排在其次,因此通常孕期女性的骨骼都非常脆弱,甚至有人在生產時發生骨盆骨折。
  所以醫生常會建議准媽媽服用鈣劑,以補充寶寶和自身的生理需要。對孕婦來說,每日鈣的攝入量應該高於普通人群,大約1500毫克,要喝比平時更多的牛奶,或者適量服用鈣片。這樣可以防止孕期缺鈣,對寶寶出生後的生長發育和孕婦自身的健康恢復都有著長遠的意義。
  4.吸煙
   吸煙嚴重影響肺的健康,這個道理無人不知,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吸煙帶來的負面影響一直能夠滲透到骨髓,並能成倍地增加患骨質疏鬆的危險。哈佛大學的一個 研究組曾在25年間堅持跟蹤調查了12萬名女性,最後統計發現,在任何一個年齡階段,吸煙的女性更易患髖部骨折,相對於不吸煙的女性來說,其骨骼健康的隱 患多出20%
  研究人員雖然無法確定吸煙影響骨骼的原因,但是他們懷疑吸煙降低了體內雌激素的含量,從而減少了鈣的吸收。因此,為了我們的骨骼健康,除了戒煙再無其他更好的選擇。
  ""出健康的骨骼
  骨骼是人體運動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運動可以影響人體骨質的代謝,""起來是造就健康骨骼的重要手段。
  科學運動促進骨骼健康
   科學的運動方式、適量的運動強度可促進人體骨骼的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從事運動的人骨密度明顯高於一般人,而且在停止運動後骨密度仍保持一定水準,受益 終生。這是因為運動可有效刺激骨的發育和重建,不僅可以保持骨的重量或加強骨密度,還能使骨的韌性加強,增強抗彎曲、抗擠壓和抗扭轉能力。骨外覆蓋著一層 薄薄的骨膜,供給骨骼血液和其他營養物質,運動時肌肉的舒張對骨膜有按摩作用,因此可以營養骨骼。另外,運動還能調節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促使骨皮質增厚和 骨密度升高。所以,從青春期甚至兒童期開始合理運動,有助於早期積聚充足的骨量,以應對日後可能的骨流失。
  要想骨骼強健,日常生活的運動遠遠不夠,更需要額外的負重運動,以刺激骨骼自我更新,防止骨關節疾病。調查顯示,有運動者的骨質密度較無運動者高出3倍。
  當然,運 動也要量力而行,因為累不僅是肌肉、神經的感覺,有些承重部位的骨骼也會累。運動過量容易使小腿的脛骨、腓骨,足部的跟骨、舟骨、蹠骨等受到損害。因為小 腿、足部要支撐全身的重量,如果這些部位的骨骼反復承重並損傷,就可能超出骨細胞自我更新的承受範圍,而出現"疲勞性骨折"。許多運動員就是因為堅持比 賽,最終造成疲勞性骨折,因此,運動也要適量,否則反而會影響骨骼的健康。
  有效強健骨骼的運動方式
  1. 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是指在做好準備活動的前提下,進行的強度低而時間長的運動,其標準是使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60%。慢跑、騎自行車、爬樓梯等都是常見而有效的有氧運動方式,這些運動能夠直接刺激骨形成並抑制骨吸收,時常進行可強健骨骼。
  2. 肌力訓練
  肌力訓練是以較輕承重為主的綜合運動,可以令肌力增強,堅強的肌力不僅使骨強度提高,還可以保護關節免受損傷。而過分的負荷又可因骨周肌肉收縮而緩解,從而避免骨折的發生。
  3. 平衡性、靈活性訓練
   體操、舞蹈和太極拳等都屬於這類鍛煉,其中舞蹈比較適合年輕人,太極拳更適合中老年人,而體操則比較通用。舞蹈可訓練關節、骨骼的柔韌度,對人一生的骨 骼狀態都有積極地影響;太極拳有益於減輕肌肉神經張力,保持關節適當活動範圍,維持肌肉骨骼功能,而且發生外傷的機會很少。無論是哪一種運動,都要以伸展 不引起疼痛為限度,經常做此類運動可保持骨骼年輕健康。
  第四章 神醫藥田之二--經絡
  人體經絡是中國人的偉大發現,2500年前 的《黃帝內經》就指出:人體有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經絡系統,經絡具有"行血氣、營陰陽""決死生、處百病"的重大作用。經絡學說是中醫學的精髓,中醫認 為,利用草藥治病屬於外力干預,利用人體自帶的經絡穴位治病才是根本,而且經濟、方便、療效神奇,最重要的是沒有任何副作用。
  經絡穴位是人體內最神奇的一塊藥田,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關係著你的健康。本章介紹奇妙的經絡養生法,教你認識佈滿全身的重要穴位,學會正確的按摩手法,你會發現其實非常簡便易行。
  經絡--身體裡的河川
  中醫常說,經絡"內連五臟六腑,外連筋骨皮毛",源源不斷地將氣血運往人體的各個部位。因此雖然經絡看不見摸不著,如同身體裡的河川,一條條彼此縱橫交錯,將人體上下內外、臟腑器官緊密聯繫起來,從而維繫著生命的正常運行。
  概說經絡
   中醫醫理雖然深奧,命名卻是十分形象的。顧名思義,經絡就是"路徑、聯絡"的意思,因此我們可以想像經絡是四通八達的路徑,彼此之間又有著天然的聯絡, 氣血就在這些通路上有機地運行。""好比是主要街道,""則相當於小巷、小路,城市的街道如果發生堵車,就會影響人們生活工作的進行;而經絡一旦不 通,生命活動就受到影響。此外,經絡還"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與五臟六腑及全身各個器官、組織都有聯繫。
  人體經分十二經脈,絡則無法計 數。人體的主要器官有12個,每一個器官都有一條主要經脈與之相連。各個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動都完全依靠各自聯繫的經脈進行。十二正經中每一經脈都分別絡屬 於一髒一腑,從而使得臟腑之間有了交通。有的經脈還聯繫多個臟腑,有的臟腑則有多條經脈通達。正是因為有了經絡的相互聯繫,人體各個器官才能彼此協調,有 序工作。
  人體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有機的組合在一起,每一條經脈都有它獨特的妙用和治病方針,有的擅長內科,有的主司兒科,有的能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有的對胃病有神奇療效……它們彼此分工,各司其職,像一個醫院,構成了人體內部的醫療體系。
  先熟悉一下12經絡的名稱和走向:
  手太陰肺經 足太陰脾經
  手少陰心經 足少陰腎經
  手厥陰心包經 足厥陰肝經
  手太陽小腸經 足太陽膀胱經
  手少陽三焦經 足少陽膽經
  手陽明大腸經 足陽明胃經
  手三陰經:從胸沿臂內側走向手。
  手三陽經:從手沿臂外側走向頭。
  足三陰經:從足沿腿內側走向腹。
  足三陽經:從腹沿腿外側走向足。
  經絡的命名原則
   也許你覺得12經絡的名稱比較複雜,其實這樣命名是有原因的。我們常說12條經絡內連臟腑,外絡肢節,臟腑也就是肝、膽、心、小腸、脾、胃、肺、大腸、 腎、膀胱、心包、三焦12個臟器,所以每條經絡都是以其內連的臟器來命名的,既容易理解,又便於掌握各條經絡的功能。其中,三焦泛指人的整個胸腹,而心包 則是保護心臟的一塊區域。
  經絡的命名還和排列方式有關,根據經絡分佈於手足、內外的位置不同,可將其分為手足與陰陽兩組。
  按手足命名的結果是:手及手臂上的6條經絡,分別稱為手三陰、三陽經;足及腿上的6條經絡,分別稱為足三陰、三陽經。
  按陰陽命名的結果是:手臂內側、腿內側的6條經絡,分別稱為手三陰經、足三陰經;而手臂外側、腿外側的6條經絡,分別稱為手三陽經、足三陽經。
   陰陽的程度也是分等級的,少陰、厥陰、太陰分別代表陰氣的輕重,太陽、少陽、陽明則代表陽氣的充足與虛弱。少陰的陰氣最重,因此列在手臂和腿內側的最裡 面;太陰的陰氣最輕,因此列在內側的最外面;厥陰的陰氣介於少陰和太陰之間,因此列在內側的中間。太陽就像是正午的陽光,陽氣最足,因此它就排在手臂和腿 外側的最外面;陽明好比是黎明初起的陽光,陽氣最弱,因此排在外側的最裡面;少陽就像是上午的太陽,因此排在外側的中間。
  可見,在中醫經絡學中,陰與陽的劃分是非常細緻的。陰陽平衡是中醫理論的基礎,這裡既包括經絡與經絡之間的陰陽平衡,也包括身體與經絡的平衡,還包括經絡與大自然的平衡。
  陰陽平衡也充分體現了中醫的整體觀。要想保持個體與經絡的陰陽平衡,就要根據自己身體的強弱去使用經絡:體弱氣虛的人,最好先按摩陽經以補足正氣,將身體調理好再去使用陰經;身體健壯的人,則陰經、陽經都可以按摩。
  人與大自然也是個有機的整體,因此經絡的使用也要與自然氣候相聯繫,例如夏天陽氣最旺盛,因此體虛的人可以選擇夏季疏通陰經。此外,陰陽平衡的理論還可以用在按摩時的手法上,如陰經的按摩最好用補法,陽經的按摩可以用瀉法。
  經絡生理功能及應用
  1. 聯繫臟腑,溝通肢竅
   除了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人體經絡還有十五絡脈、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等詳細分類。這些經絡縱橫交錯,入裡入陰,出表出陽,能上能陽,達下達 陰,聯繫在人體各臟腑組織之間。其中,經筋、皮部負責聯絡肢體筋肉皮膚;浮絡和孫絡則聯絡著人體各細微之處。經絡就是這樣在身體裡聯絡臟腑、溝通肢竅,如 體內河川般將人體聯繫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人體各部的活動保持著陰陽協調統一。
  2. 運行氣血,濡養全身
  大自然中的河川是載水的通道,使水流運行到四面八方而滋潤土地;體內的經絡則承載著人體的氣血,並將氣血運輸到人體各處,使體內的臟腑、體表、五官、九竅、皮肉、筋骨均能受到氣血的溫養濡潤,從而發揮它們正常生理作用。
  3. 抗禦病邪,保衛機體
  經絡行氣血而營陰陽。營氣行於脈中,衛氣行於脈外,經絡的運行作用使營衛之氣密佈周身,調於五臟,和於六腑;在外則能抗禦病邪,防止入侵,保衛機體。
  4. 反映病理變化
  經絡在人體內外都起著溝通聯絡的作用,當病邪進入人體或身體內產生內火或內毒時,經絡又是病邪在體內傳輸的途徑。因此經絡可反映出一定的病候,例如按壓經絡可出現明顯壓痛,或者在經絡循行線上觸摸到結節、條紋狀物等,有時還可出現局部皮膚的色澤、形態、溫度發生變化。
  經 絡學說是祖國醫學理論中最獨特、最神奇的一部分,源於遠古,流傳至今,歷來為歷代醫學名家所推崇使用,服務於每一個炎黃子孫。當我們認識到經絡的神奇,就 會感歎于祖先的智慧,並學會珍惜這傷寶貴的遺產。誠然,經絡學說博大精深,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醫生,所掌握的也只能是"冰山一角"。初次接觸經絡,我們普通 人也許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奧秘,但是我們可以摘取其中最重要的部分,簡單幾個動作就可以防病健身,因為最瞭解身體的人其實是我們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