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在第11课讲过《测光与曝光》第12课讲了《特殊光场测光技巧》,从中我们已经基本明白了照相机的不同测光模式,以及各模式之间的差别。我们也知道了照相机测光原理是反射式测光,并以18%灰色为反射标准,这样,我们在过亮、过暗的主题应采取不同的测光方式来“修正”照相机自动测光的偏差。 今天,我们在来讲一讲为获取更精确的测光数值而应注意的一些具体操作技巧,并为大家提供几个小窍门。 测光的四个常用技巧: 一、机位测光法。机位测光法是最普及的测光方法,操作非常简单。摄影者直接在拍摄位置上用测光设备(照相机)对准被摄体测光,它得到的是被测量景物范围内各种亮度的平均值。这种方法有利于保证整幅画面得到适当的曝光量。如果被摄体的明暗分布比较均匀,而且反差不大,用这种平均测光法极易获得良好的效果。但当被摄物体在整个环境中所占的比例较小或环境光过亮,过暗时,受环境光的影响,会使测得的数据不准确。 二、近距测光法。近距测光法是指摄影者靠近被摄物体用测光设备(照相机)对被摄物体局部进行测光。近距测光法直接测得被摄主体所需的曝光量,所以得出的数据一般准确。但是,当被摄物体的两极色调反差大时,此法将有不足的地方。以明部为测光依据,暗部将被压缩而无层次;以暗部为测光依据,则明部将死白一块,没有层次和细节。 三、灰板测光法。这种方法是测量有中级反光率的表面,依照测得的读数曝光。这样,被摄景物中标准亮度的表面(中级灰表面)在照片上再现为中级灰影调,比它更暗或更亮的表面,则获得比中级灰更暗或更亮的影调。最标准的中级灰表面是反光率为18%的摄影测试灰板。将这样的灰板放置在被摄体的位置,并使它受光均匀,然后用反射式测光表对准它测量,并按照测得的读数曝光,会使被摄体得到正确曝光。 四、复杂情况下的“分级曝光”技巧 有的时候,由于拍摄现场复杂、光线非常不好掌握,或拍摄时间比较紧张、根本来不及考虑太多的测光技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错失一生难得的摄影机会,我们可以考虑采用“分级曝光”拍摄。 “分级曝光”是一项摄影技术,通俗地讲,就是在同一场景中拍摄多幅相同的照片,而每幅照片的曝光设定不是按测光系统测定的曝光值,相对于测光表的曝光值,有的曝光不足,有的曝光过度。 (包围式曝光,就是照相机自动“分级曝光”的一种功能。 测光小窍门1: 拍摄日出、日落等景象,测光点应选择在太阳旁的亮部天空区域。 测光小窍门2: 拍摄夜景,如对着亮部测光,取得一组曝光值,应在此基础上增加两档。如对暗部测光,则在获取的曝光值上减少两档。 测光小窍门3: 模糊测光,在很复杂的夜景中,测光是很麻烦的,这时,可以采取一个既简单又可靠的方法,就是模糊测光,即先把镜头的“AF”关至“M”,用手动对焦模式,调虚焦距,在一片模糊的景象中选择非最亮也非最暗的部位进行测光,记住这组数值,再正常对焦,用这组数值拍摄,成功率很高。 切记:一切影调应以自己的感觉为准。只有一个宗旨:影调也必须服从主题表达所需要。 照相机、测光设备上所有自动功能只是技术的“自动”,不是艺术的“自准”(如:出现“高光警告”就一定是废片吗?) 好技巧,是练出来的! 学习,永无止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