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节 摄影曝光

 鹤壁千仞 2018-07-20

一、正确曝光

正确的曝光应当使底片能够接受精确调整的定量光。为了获得曝光正确的底片,必须使快门速度和光圈的调整协调一致,但是,为了精确地调整快门速度和光圈,首先必须测量被摄体的亮度。目前大多数照相机本身就具有测光表,从而使测光变得简单了。如果懂得了测光原理,就能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即便使用自动照相机拍照也是一样。

1.了解测光表

大多数单镜头反光照相机都有一个对中心重点测光的测光表。这种测光表对画面中心的测光比对画面边缘的测光更准确。也就是说,当被摄体位于画面中心时,测光就很准确,如果偏离画面中心,测光就会产生误差。

2. 对重点部位测光

如果被摄体没有处在画面中心,可移动照相机,使被摄体位于画面中心对被拍摄体进行测光,半按快门锁定测光同时记下此时测光表的指数。然后,重新对准原画面构图或依照测得的指数用手动的方法调整到正确的曝光组合。

3. 注意准确性

所有测光表都将物体假定为普通的灰色调,从而导致对明亮的或比较暗的物体测光不准确;当拍摄明亮物体背景时,应采用比测光表推荐的指数开大1~2挡的光圈,而对阴暗背景物体则要适当减少曝光量。

4. 在阳光下拍照

在阴天拍照时,测光不仔细一般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在阳光很充足的季节拍照时,将使照片产生很大的反差,所以必须对景物的阴、明部位分别测光,并以两者的平均曝光指数进行拍照。

5. 使用便携式测光表

用反转片拍摄时,需要对被摄体进行仔细的测光。便携式测光表可以用来测量被摄体的亮度。

6. 分级曝光法

这种方法就是先按照曝光表的指数拍一张,然后用比曝光表指数高1挡和低1挡的指数再分别各拍一张。在这三张照片中,保证会有一张的曝光是正确的(图2-18~图2-20 )。

img58

图2-18 曝光N

img59

图2-19 曝光N+1

img60

图2-20 曝光N-1

二、曝光组合

胶片的曝光量受照相机快门速度的高低和光圈大小的影响。其中,快门速度影响记录在胶片上的物体动态效果,光圈大小影响照片景深。所以,必须正确地使用快门速度和光圈的组合,以便获得更理想的拍摄效果。拍摄前需要进行比较细致的思考:拍照的目的是什么?是使画面模糊不清表现动感,还是使画面清晰表现真实感?是否一定要使被摄体位于焦点上?模糊的前景是否需要加以改善画面的构图?只有在拍摄前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才能对快门速度和光圈进行合理的调整。

为了使相机的抖动减轻,在手持相机时通常的快门速度是不能低于镜头焦距的倒数,如使用105的镜头手持拍摄,速度通常不能低于1/125秒。使用望远镜头,必须配以较高的快门速度,然而此时你又必须使光圈较正常的开大一些才能获得合适的曝光量。要记住,当按下快门钮时,即使是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也要尽可能地使手中的相机保持平稳。

1/125秒的快门速度能抓住人的步行动作。当然,当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时,是有可能抓住如跑动着的人等稍快一些的动作的。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时,必须用较大的光圈,以保持获得相同的曝光量。例如,某一胶卷在充足的阳光下使用时的操作指南是1/125秒、f/11,那么获得同样曝光量的快门速度和光圈的另外组合可以是1/250秒、f/8或者1/500秒、f/5.6。

三、曝光控制

在学习摄影中,如何把握好曝光的控制,也许是一道难题。现实世界中的光影千差万别,变幻莫测,要想很好地把握和控制曝光,既需要有丰富的经验、精确的测光表,同时对摄影曝光原理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也显得相当重要。

摄影曝光是指当按下相机快门时,光线(曝光)透过镜头,投射到胶片上,使胶片感光的过程。为了能获得一张色彩和明暗层次都非常精确的照片,就必须根据胶片的感光度来控制准确的曝光量,这个曝光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正确曝光。

那么,为什么拍摄时一定要曝光准确呢?这是因为它和胶片的特性有关。胶片对明暗和影调的再现能力有一定的界限,也就是胶片的曝光宽容度,当曝光超出了这个界限时,影像和影调就不能正常地呈现出来。曝光过度,影像会变亮而黑化;曝光不足,影像会变暗而淡化。不管是曝光过度还是曝光不足,都会使色彩和影调得不到正确的还原,失去细节。

被摄体常常因为受光的面积、角度和强弱不同,所呈现的光比、反差有异,为了能获得正确的曝光,就必须随时用光圈和快门来调整曝光量,这个调整的依据一是被摄体的照度,二是所使用胶片的感光度。现在,许多中高档的135相机,一般都装备有自动曝光系统。当将胶片装入相机时,相机便会自动检读胶片暗盒上的DX编码,自动设置胶片感光度,并依照所读取的感光度,自动曝光系统会根据相机所测得的被摄体照度的强弱来配置与之相匹配的光圈和快门值,这就是相机的AE(Auto Exposure,自动曝光)功能。现在相机自动曝光的模式一般有P(程序曝光)、A(光圈优先)和S(快门优先)三种。利用相机的自动曝光系统来控制曝光,在一般情况下也能应付,但要在复杂的光线条件下,根据不同的被摄体和表现目的来调整精确曝光时,自动曝光系统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所以在摄影曝光上如何控制曝光量的问题是很关键的,对于初学摄影者来说,从测光和曝光控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起显得尤其重要(图2-21)。

img61

图2-21 无题 曹帅 摄

四、测光方法

在摄影创作中,曝光时遇到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被摄体影调、亮度、氛围、质量以及色彩的纯度等千变万化,与如何选择准确曝光密切相关。在这里,提供6种测光的方法供参考。

1. 平均测光法

这种测光方法是在拍摄点用机内测光装置中的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功能对准被摄体直接测光,它得到的是被测量的景物范围内各种亮度的平均读数。这种方法有利于保证使整幅底片得到适当的曝光量,使整幅底片的密度不薄也不厚。如果被摄体的明暗分布比较均匀,而且反差不大,用这种平均测光法极易获得良好的效果(图2-22)。

img62

图2-22 无题 宋卫东 摄

2. 侧重暗部阴影法

采用这种测光方法,可以准确地控制画面中最主要的物体影像重要阴影部分的影调,使这些部分的影调和层次表现适当。当画面中阴影部分占据很重要的部位时,如山峦的阴影部、逆光照明的室内景物、逆光人像,宜采用这种方法确定曝光。具体做法是:用反射式测光表或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单独对准被摄对象重要的阴影部分测光,但不按照测光表直接指出的读数曝光,而是比测光表指出的曝光量再减少1级、2级或3级进行曝光,将测量的该部位表现成较暗的影调。在这种情况下,要比测光表提供的读数减少曝光。对于黑白和彩色负片来说,比测光表指出的曝光量减少3级以内,仍然可以记录下层次;彩色反转片减少曝光要控制在2级之内(图2-23)。

img63

图2-23 幸福守望 孙喆 摄

3. 考虑亮部影调法

这种方法不是重点考虑被摄体暗部的影调,而是从增强或削弱景物的反差需求出发,让主要景物亮部将再现为什么影调作为思考的重点。比如,拍摄一幅顺光或前侧光照明的近景人像,或者拍摄雪景,打算将人脸的亮部或大雪覆盖的地方再现为中级影调还是较亮、较明快的影调,就会用到这种方法。具体做法是:用反射式测光表或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单独对准被摄体的亮部测光,取得测光读数后,并不按照读数曝光,而是将曝光量再增加1~2级。拍雪景以及其他高调景物,也应比测得的读数额外增加曝光(图2-24)。

img64

图2-24 无题 丁丛丛 摄

4. 掌握亮度范围法

这种方法是分别近测被摄体亮、暗两部分的亮度,然后,根据胶卷的宽容度,确定适当的曝光。假如测量被摄体的亮面,应该用f/16曝光,而测量暗面,应该用f/4曝光,那么,可以折中用f/8去曝光。这样,亮面曝光过度2级,暗面曝光不足2级,都能够记录下丰富的层次。根据黑白与彩色负片的宽容度,亮部曝光只要不超过3级,暗部曝光只要不少于4级,底片上仍然是有层次的。一般来说,如果底片的显影正常,黑白和彩色负片亮部的亮度超过3级,暗部的亮度不足3级,是能够有层次的。彩色反转片所能记录的影调范围不超过1∶5(图2-25)。

img65

图2-25 我眼中的峨庄 钱捍 摄

5. 灰板法

这种方法不是用测光表直接测量被摄体的亮度,而是测量有中级反光率的表面,依照测得的读数曝光。这样,被摄景物中标准亮度的表面(中级灰表面)在照片上再现为中级灰影调,比它更暗或更亮的表面则获得比中级灰更暗或更亮的影调。最标准的中级灰表面是反光率为18%的摄影测试灰板。将这样的灰板放置在被摄体的位置,并使它受光均匀,然后用反射式测光表对准它测量,并按照测得的读数曝光,会使被摄体得到正确曝光。这种测光方法,与亮度测光表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因为它能正确再现出被摄景物中明暗各部分影调的深浅,尤其适合于彩色反转片的拍摄。

如果没有反光率为18%的灰板,摄影者可以用测光表测量自己的手背代替灰板,因为它们的反光率接近。根据手背的亮度曝光,被摄对象各部分的明暗关系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