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觅的五胡十六国钱币

 红豆居士 2014-08-12

难觅的五胡十六国钱币

2014-08-11 钱币圈

西晋末年,出现了空前的大动乱。西晋永兴元年至北魏灭北凉(304-439年)统一中国北方,南至今淮河,北至今内蒙古阴山,西至西域葱岭,东至东海,东北至鸭绿江下游以北,西南至澜沧江以东,相继建立了几十个分裂割据政权。这些政权分别由五个主要部族掌控,即鲜卑、匈奴、羯、氐、羌,史称五胡。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了纪实性著作《十六国春秋》,于当时北方所有的大大小小七八十个政权中选出立足时间较长、影响力较大、留有“国书”存世、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作纪,计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夏国等国。由此人们习惯将这段历史称为五胡十六国时期,简称十六国时期。

五胡十六国各割据政权,像走马灯似地上上下下变换,其中有的政权铸造了体现自己权力的钱币,但是或因政权为时过短,或因铸造数量过于稀少,这些钱币长期没被后人发现,或发现了难以确定铸主。正因为十六国钱币大多存世稀罕,凡被发现的品种,很快就会出现伪品,更有甚者,臆造出稀奇古怪的品种,用以忽悠广大的钱币爱好者。集币者往往为寻觅一枚十六国钱币而费尽心机,又为得到一枚正宗的十六国时期钱币而心花怒放。

“凉造新泉”已有多次出土,地点大多在凉州故地,即今日甘肃武威一带。由钱文“凉造新泉”文意,可解释为“凉州新铸造的钱币”。但凉州何代何人所铸,至今不见明确的史料记载,虽历代钱币学家各抒己见,但都是推定之辞,难有结论。比较可信的说法是推断该泉是前凉张轨或其后世铸造。

割据河西的张氏前凉政权,在张轨当政时,曾采纳太府参军索辅建议,恢复五铢钱,铸钱“以及通便之会”。张轨死后,其子嗣为凉州牧,传至其孙张骏时,遂自称凉王,在位二十二年,成为前凉的黄金时代。“凉造新泉”最有可能铸于张骏统治之时。现代钱币学家彭信威先生在《中国货币史》也持此观点,认为“遗留下来的凉造新泉,可能是张轨后人所铸”。也有学者认为“凉造新泉”铸于北凉沮渠蒙逊时期,也可备作一说。总之钱币上的“凉”被认定为国号,“凉造新泉”被视作我国最早的国号钱。

也有学者断其为新莽时凉州窦融等铸。时王莽篡权,天下大乱,窦融联合酒泉、敦煌等五郡割据河西,称行河西五郡大将军,后归附东汉光武帝刘秀,因功封安平侯,任大司空。但窦融所控仅数县之地,又时常互相攻伐,应无暇腾出精力铸造钱币,再是刘秀时期也轮不到窦融独立铸钱。

“凉造新泉”青铜质地,面文篆体“凉造新泉”四字,对读,背平素,面背内外有郭。此钱有大小样两个版别,大样者直径达22毫米,重2克左右,钱文气息比较古朴,“凉造”两字方正,“新泉”两字瘦长。“凉”字“京”之“口”部,有的为“曰”(图1),有的为“口”,作“口”部的存世更少。小样者直径17毫米许,重约1.5克,轻薄,铸工不精,“凉”字“京”之“口”部作“曰”,外轮廓常见铸造缺陷。小样钱是“凉造新泉”中稍多的品种。此钱太精整者反而为伪品。“凉造新泉”存世稀罕,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流传于世的“凉造新泉”约三四十枚,之后虽陆续有出土,但大多为博物馆等文物部门收藏,流入民间者极少数。

崔鸿《十六国春秋·蜀录·李寿》记,“(李寿)遂以晋咸康四年僭皇帝位于南郊”,“改元汉兴,国号曰汉”,现在已经认定“汉兴”钱即十六国之成汉国李寿所铸。李寿是西晋末年起义军首领李特的侄子,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在成都称帝,改国号为汉,以汉兴为年号,遂铸汉兴钱。但到了与李氏政权仅隔二百来年的南朝萧梁时代,顾烜编著《顾烜钱谱》时,已经难以考查,他在谱中误将其列在西汉初年的“荚钱”条目中,记作:“顾烜曰:今世犹有小钱,重一铢半,径五分,文曰汉兴,小,篆文。”估计在南梁供职的顾烜是看到了“汉兴”钱,不过他对北方五胡十六国的钱币状况可能不太了解,虽然读出了钱文,对此钱直径、重量的记录和描述也符合实际,但他不知道成汉政权有“汉兴”年号,遂出了此错。按照现代书法的分类,“汉兴”的钱文已经不属篆文,将其列于隶书更妥。“汉兴”钱文书法古拙,虽为隶书,但已具有很多楷书的特点。“汉兴”钱是我国钱币史上最早出现的年号钱,也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隶书钱。


“汉兴”钱如顾烜所述很小,直径仅16.7-17毫米,重0.7-1.1克。按钱文排列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上下排列,俗称“竖汉兴”或“直汉兴”,另一种是左右排列,俗称“横汉兴”,“横汉兴”发现更少。“汉兴”钱主要见于四川,其他地区并不多见。

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年),羯族石勒于襄国(今河北省邢台)称王,建立后赵。《晋书·石勒》:“(勒)置挈壶署,铸丰货钱。”崔鸿《十六国春秋·后赵录·石勒》也记:赵王元年铸“丰货”钱。石勒是穷苦人出身,他自称赵王后,希望给广大的老百姓以富裕,选用了“丰”“货”作为颁行的新钱币名称。

“丰货”钱历来被称之为“富钱”,显然是因钱文获此殊荣。古人以为,藏有“丰货”钱会使人家财丰富。人们钟爱“丰货”钱的富有、吉利之意,但其存世数量又非常稀罕,据说在清朝道光、咸丰年间,“丰货”钱已经价值不菲,非二三十两银子不售,收藏者更是竞相寻觅。清朝藏泉大家戴熙在《古泉丛话》中讲述了一个集币故事:“(张)叔未来阅金石,赠以汉封泥一枚,文曰‘严道橘园’,翌日以‘丰货’见答。谢札云:‘前日野人与块,不怒足也,乃易此奇宝,何幸也。封谱以丰货为富钱,言收此钱令人丰富,他日家资巨万,皆先生之赐也,可胜谢哉!’”今日“丰货”钱仍为古钱币收藏家和钱币爱好者重视、钟爱、寻觅。

“丰货”钱有两大类型:一种是面有外郭无内郭,面文字粗而轮郭肥;另一种是面内外郭俱全,面文、轮郭显得纤细。“丰货”钱面文,自右向左横读,篆书,书写简约的多见,写法又多种多样。有的钱文只见横竖划,却难见文字结构,有的钱文上部仅见到竖划,直径大多在24毫米上下,重2.1-2.8克。

1946年在甘肃武威出土了一枚“太夏真兴”钱,钱文真书又见隶韵,广穿,内郭为重郭,直径23.5毫米,重3.03克。此前,清末在甘肃也出土过一枚“太夏真兴”钱,初为吴门大藏家顾湘舟所得,后转移到常熟归公麟囊中,多年后被钱币学家王荫嘉收藏。李佐贤编《古泉汇》时将此钱收录,入“无考品”。多年来,经学者们认真研究,已认定“太夏真兴”钱上的“太夏”通“大夏”,即十六国之夏国国号,“真兴”是夏国赫连勃勃的年号,中国钱币上既出现国号,又出现年号的方孔钱币,仅此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