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切成空:读《2001太空漫游》

 昵称535749 2014-08-13

一直以来我对人类未来的幻想是最后人类会将思想灵魂存储在电脑上,通过机器来表达自己。再通过某种未知的被破解了的超级能量来为机器提供动能,最终成为不死的金刚之身。可是我没有想到阿瑟的想象越过了我机械和电子信息时代的大脑,提出了更加深奥的观念,在他的世界里,宇宙更高级的智慧生物最终会进化成没有肉体,也不需要机械载体的虚空灵魂,就像一团气,一团云,思想和灵魂组成了全部。成为了永恒。

什么是永恒,在人类的世界里没有定义能够清楚的表达。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在人类不断进化,不断突破人类所能想象到的极限时,人类的价值观,哲学观,和世界观都会跟着变化。我们总是在想象着以后的某个未来让人无法接受,又违背了某种社会伦理。但从永恒的高度去向下看,这些观念和底线,很容易就被突破,很快的,一个新的标杆建立起来,很快的,人类要去适应一个新的世界。如果和地球这个词比起来,世界更能表达一种带有情绪的主观意识,那么,从远古到现在,我们已经经历和见识了无数个世界的起源和消亡,不停的推翻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

早几年,我总是担心科技发展太快,会让人类进入一种道德观价值观混乱的嘈杂世界,相比起来,没有科技没有工业革命的古代岂不是更让人心安?人类的生活岂不是更加悠哉游哉?但很快就有朋友指出了我的错误并建议我去看看《失控》这本书里怎么说的。比如我们觉得90后的孩子价值观有问题,我们觉得00后的孩子的心理更加让人不安。其实,这只是我们对我们自己坚持固守那些陈旧观念不肯接受新事物的虚伪说辞。面对强大而迅速的科技变革和扑天而来的信息化革命,谁说哲学观和价值观就应该继续遵守以前那些顽固不化的旧理念。而我们所认为的科技所带给人类的惊天变革,说不定,在主宰着宇宙的那些高级智慧生物的面前,简直幼稚的就像儿童学步。

一部好的科幻小说让人身处其境在科学畅想中看到了未来。一部牛逼的科幻小说,让人们从哲学和思想的层面出发,去思考人生的最终意义,而科技只是其中的辅助工具。就像小说中说的,智慧之体最终进化成了不需要科技载体的一种空,就好像佛教里的那种空(虽然我对佛教里的那种空也不甚理解)。一部再牛逼一些的科幻小说,它打破了人们常规中对思想的规划和分类。比如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第一章有提到,人类对此的划分分为哲学、神学和科学。可是,在这部科幻小说里,这三者合一了。当智慧之体成为了不再有肉体也没有载体的一团气(或是一种空)时,当小说里的鲍曼第一次感觉到什么是永恒时,那个上帝永恒的神学意义又会是什么意义呢?谁是上帝?什么是上帝?恐怕连这些问题都不再有实际意义了。在虚无的宇宙里,时间是永恒的,空间也是永恒的。灵魂是什么,没人说得出。当一切都成为永恒时,灵魂里的情绪,性格,这些主观意识强烈的词语或许已经不复存在,正如修炼的最高境界,一切都成空。最后,不存在千千万万的灵魂,对于个体来说,个体存在的原因是因为差异化,是因为各有各的不同。而一切都成空,一切都趋于一致后,那么是否就会像金刚葫芦娃合体那样,所有的灵魂,所有的智慧结晶,都合成了一个庞大的没有物质也无法用具体字眼来表达的空。在现阶段没有对此有更深一步定义的词汇时,也许只有空这个字能表述的相对准确一点。

说了这么多,也没有说清这部小说究竟好在哪里。我很难用学者的语言来表达我对一本书或一部电影的喜爱。我的记性很差,也时常看完就忘了。但这些好书,好电影的精髓却从来没有被忘记,它们就像一滴滴的露水,被我这个大海绵一点点吸进我的大脑里,转化为我自己的能量,我说不准哪部电影对我的哪部分功能产生了什么影响,但看完一些好书好片后,我的思想和思辨能力,的确发生了一些很久之后才察觉到的变化。但那时候,都已经转化为我自己的思想,成为我体内的一部分。所以,我只能词贫的说,这部小说写的太牛逼了。真的。(《2001太空漫游》书评/与大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