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转述一段北青报的文章:
就是看了这篇文章,我和姐姐便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想要一睹这趟京门小票车的风采。我们事先作了一些准备,包括给报社打电话询问车次及公交车立车站等。尽管这样,由于是第一次去,还是走了一些弯路。到回程时才发现,其实从我们家到京门火车站就有一趟直达公交车!嗐,这不头回生二回熟嘛,等下回再去坐小火车就不会走冤枉路了。 三家店火车站 972支汽车站 车站外有一水渠,开车之前姐俩在这里休息晒老阳儿. 小票车车头 小票车车厢,就一节 整个列车 车厢内很简陋,但很令人回味当年。 启程的路上在色(念:shai三声)树坟站上来三四个十三四岁的中学生,他们穿着校服嘻笑打闹,说着与城里孩子一样的话题,个个脸蛋儿红朴朴的,只有山里孩子才有的脸色。他们在大台站呼噜一下全下去了,车厢一下静下来。忽然一个胖小子冲上来拿挂在窗边的书包,书包刚到手火就车开了,他想下车被列车员按住了,告诉他列车开了不能停车。胖小子倒也不慌,车下的同伴也没当回事,哈哈笑着兴灾乐祸地冲他招手。倒是列车员一个劲儿地拍着胖小子的脑袋和肩膀笑骂道:“你这个笨孩子,你这个笨孩子,你上来干嘛呀?你在车底下喊一声我扔给你不就成啦?瞧你这个笨孩子!”无独有偶,回程又遇见类似的事情。一个农村中年妇女上车送人,还没等下车车就开了,她立刻要求停车下车,被列车员狠狠教训了一顿并且还要求她买车票。中年妇女说话声音很小,但从列车员说话的音量速度来看,她一直在为自己分辩。这时我很同情她。这一站很长,大约走了十几分钟,还穿过了好几个隧洞,天已经黑蒙蒙了,她一个女人,就算还有公共汽车,荒郊野外的也得自己找啊。列车员实在有责任事先提醒乘客一下。 沿途风景 终于到了本次列车的终点——木城涧。火车一直开进木城涧煤矿里,旅客下车,火车调头准备回程,这段时间大概20分钟。站在站台上四周无人,往对面看就是煤矿工厂,看不见工人,只有大型机械;身后是一排破旧的小平房,其中一间是火车高度室;往西大概是矿山生活与行政区,往东是回程。四周无人,只有我和姐姐孤零零地站在站台,还有一只流浪狗在铁轨中闻来闻去。姐姐突然吐出两个字:寂寥。真是寂寥啊,让人震撼的寂寥。突然想起京城作家陈建功,他在此矿地下掘进队干了9年,写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丹凤眼》好象就是以此地生活为背景而写的,现在想来当年可能是另一番景象吧。 到终点站木城涧了,从站台往对面看 从站台往西看 从站台往东看:回程 回程我们在门头沟站下车,天完全黑下来,车上始终没有开灯。这时街上已经华灯初上,去时觉得过了苹果园到处都那么土气荒凉,回来走在门头沟的马路上觉得比起木城涧,这里简直是太繁华了。 姐姐到底是舞文弄墨之人,心理感受比我丰富,她意犹未尽,说还要再坐几次,欣赏其他三季的景色。我不敢说再来一次,但此次行程确实很过瘾,长了见识满足了好奇心,不枉一游。 阿葱博文分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