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古探幽

 铁道之旅 2014-08-13
转述一段北青报的文章:
 

    “京门小票车,已经成为一种标志,如同外地人来北京,要看天安门,要吃烤鸭。要是没坐过,整个就不算火车迷。”

    34岁的李雪松生在北京南城,小的时候住在广安门火车站旁边。上学路上经常会被道口的栏杆挡住,目送着火车渐渐远去。十多年后,他得以在火车上工作,工作到得了火车上的常见病———胃炎。离开火车多年后,当衣食不愁喝茶抽烟腆着肚子剔牙的时候,不知道哪根筋突然活动了,他成为了火车爱好者,开始又喜欢上了火车。他的裤兜里总装着一个巴掌大小的火车时刻表,没事就掏出来翻翻,封面都皱得看不出原来的颜色。钥匙包里总别着个当年火车上使的三角钥匙,时不时就掏出来比划比划。

    李雪松第一次去坐“京门小票车”是2005年3月6日下午,那一天,这节列车上仅仅只有他一个旅客是从起点坐到终点。他手里捧了一本书———《北京铁路中间站》,细看每一个停靠的车站:

    三家店:高、王、殷三家大车店曾在此迎接各路客人,地名由此而来。

    野溪:当地村民看见一股泉水从山涧里流向永定河。因地处荒郊野外,得名野溪。

    丁家滩:丁姓人家在此耕种,由此得名。

    色树坟:当地人念“色”为“甩”。因原来有座王家坟,坟地里长了一棵色树而得名。

    大台:原名定福庄,村里住着牛老汉,辛苦劳作却生活贫穷,请来算命先生卜一卦,被告“要想吉利改村名”。村外有块平地,像一个大台子。算命先生说:“金牛卧大台,代代会发财”,于是,就命名为大台了。

    木城涧:两山之间大山涧,涧中树木成森林,好像一座天然城门,于是得名。

    “如今,这些民间传说可能只有老人们才记得了。”当日他坐的小票车,尚有3节旅客车厢,听说2002年还是4节,但2005年底,已经变成一节了。

    当年,京门铁路因煤而盛。木城涧车站曾经非常繁华。铁路线旁就是人家,秋日风清凉的时候,山间斜阳照着工人们下了火车,推门进家。

    眼前的木城涧,候车亭岁月斑驳,一条寂寞的灰色小狗跟着火车跑。

    一直传说“京门小票车”会停运,但是一直没有停,主要为了解决山区的交通。火车到木城涧,2块5毛钱。冬天,下雪,929路停运,旅客就非常多,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其他季节,929路公交车分流走了原来这条火车线上旅客的十分之九。“京门小票车”从门头沟站出发不久,一度火车与汽车齐头并行,坐汽车和坐火车的人们隔窗面面相觑,好像都对对方的交通选择觉得不可思议。”

   

是看了这篇文章,我和姐姐便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想要一睹这趟京门小票车的风采。我们事先作了一些准备,包括给报社打电话询问车次及公交车立车站等。尽管这样,由于是第一次去,还是走了一些弯路。到回程时才发现,其实从我们家到京门火车站就有一趟直达公交车!嗐,这不头回生二回熟嘛,等下回再去坐小火车就不会走冤枉路了。

    我们去的路线是:打的到西直门地铁——苹果园转336路——模式口转972支线——三家店火车站。

    我们回的路线是:木城涧京门火车——门头沟站下——转101公共汽车——牡丹园。

寻古探幽——京门小票车

三家店火车站

 

 

寻古探幽——京门小票车

972支汽车站

 

寻古探幽——京门小票车

车站外有一水渠,开车之前姐俩在这里休息晒老阳儿.

   

 

   寻古探幽——京门小票车

小票车车头

 

 

寻古探幽——京门小票车

小票车车厢,就一节

 

寻古探幽——京门小票车

整个列车

 

 

寻古探幽——京门小票车

车厢内很简陋,但很令人回味当年。

 

启程的路上在色(念:shai三声)树坟站上来三四个十三四岁的中学生,他们穿着校服嘻笑打闹,说着与城里孩子一样的话题,个个脸蛋儿红朴朴的,只有山里孩子才有的脸色。他们在大台站呼噜一下全下去了,车厢一下静下来。忽然一个胖小子冲上来拿挂在窗边的书包,书包刚到手火就车开了,他想下车被列车员按住了,告诉他列车开了不能停车。胖小子倒也不慌,车下的同伴也没当回事,哈哈笑着兴灾乐祸地冲他招手。倒是列车员一个劲儿地拍着胖小子的脑袋和肩膀笑骂道:“你这个笨孩子,你这个笨孩子,你上来干嘛呀?你在车底下喊一声我扔给你不就成啦?瞧你这个笨孩子!”无独有偶,回程又遇见类似的事情。一个农村中年妇女上车送人,还没等下车车就开了,她立刻要求停车下车,被列车员狠狠教训了一顿并且还要求她买车票。中年妇女说话声音很小,但从列车员说话的音量速度来看,她一直在为自己分辩。这时我很同情她。这一站很长,大约走了十几分钟,还穿过了好几个隧洞,天已经黑蒙蒙了,她一个女人,就算还有公共汽车,荒郊野外的也得自己找啊。列车员实在有责任事先提醒乘客一下。

    因为是矿区铁路,沿途的风景没有想象得好,山是苍凉的荒山,偶而有河水婉延而过,水量不足水色不鲜还结着冰。路两旁错落着与矿山有关的工厂机关学校,都是灰土蒙蒙的,有些废弃的建筑物像个叫化子似地站在那没人理,还受人欺负,因为所有的玻璃都是破碎的,瞪着黑洞洞眼睛发呆,更增添了几分破败和荒凉。

    沿途隧洞之多出乎意料。有的隧洞很长,车厢又不开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让我体会到幽闭恐惧症的感觉。好在乘客和列车员都习惯了,车厢无论是亮是黑话音不断还加杂着啪啪的嗑瓜子的声音,一派祥和气氛。

寻古探幽——京门小票车

沿途风景

  

终于到了本次列车的终点——木城涧。火车一直开进木城涧煤矿里,旅客下车,火车调头准备回程,这段时间大概20分钟。站在站台上四周无人,往对面看就是煤矿工厂,看不见工人,只有大型机械;身后是一排破旧的小平房,其中一间是火车高度室;往西大概是矿山生活与行政区,往东是回程。四周无人,只有我和姐姐孤零零地站在站台,还有一只流浪狗在铁轨中闻来闻去。姐姐突然吐出两个字:寂寥。真是寂寥啊,让人震撼的寂寥。突然想起京城作家陈建功,他在此矿地下掘进队干了9年,写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丹凤眼》好象就是以此地生活为背景而写的,现在想来当年可能是另一番景象吧。

寻古探幽——京门小票车

到终点站木城涧了,从站台往对面看

 

寻古探幽——京门小票车

从站台往西看

 

寻古探幽——京门小票车

从站台往东看:回程

   

回程我们在门头沟站下车,天完全黑下来,车上始终没有开灯。这时街上已经华灯初上,去时觉得过了苹果园到处都那么土气荒凉,回来走在门头沟的马路上觉得比起木城涧,这里简直是太繁华了。

 

姐姐到底是舞文弄墨之人,心理感受比我丰富,她意犹未尽,说还要再坐几次,欣赏其他三季的景色。我不敢说再来一次,但此次行程确实很过瘾,长了见识满足了好奇心,不枉一游。

 

阿葱博文分类:

《胡思乱想东拉西扯》 

《往事回忆》 

《读书有感》

《轻描淡写电影随笔》

《旅游观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