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军休同心协力铸就我国核盾牌

 军休强军路 2014-08-13

   
同心协力铸就我国核盾牌
发布日期:2014-05-28字号:[ ]

                       
今年 1016 日是我国首次核试验成功50周年纪念日。岁月流逝,瞬间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国的核武器事业也随着时光的踪迹而跻身于世界的前列。
   上世纪50 年代,面对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核威慑,党中央毅然决定研究核武器,铸造中国的核盾牌。从此,全国人民响应毛主席的“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的号召,上下一条心,团结大协作。经过几年的集智攻关,核武器的设计技术便有了重大突破,并在1962年夏天,党中央提出了在两年内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设想。
196410月我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至1996年我国政府宣布从730开始暂停核试验,经历了30余年。在这期间,我国发展核武器技术的过程,完全不同于其它国家那样,由核武器研究单位承担所有工作,而是动员全国各方力量大力协同,组建几支专业队伍分工合作攻关来完成的。在完成23次大气层核试验,22次地下核试验共45次试验中,全国共动员了所有军兵种,国务院26个部、委、院、局等机构,组成承担不同任务的效应大队,先后有10万人次参试,献身于这一神圣正义事业。
我国反对核讹诈和核威胁,不主张进行几百次核试验。但为了探索核爆炸在空中、地面、地下等各种环境下的杀伤和破坏规律,必须获取大量的测试数据,因此,有限次数的试验是必需的。为了适应世界上反对核污染的政治形势,和我国的经济实力,周总理提出了“一次试验,全面收效”的方针。就是从军事、科学、技术的需要出发,在一次试验中动员全国从事军用、民用领域的研究部门,根据各自的特点和目的,不失去该次试验机会,提出参与现场试验的项目。这样,每次试验时爆心投影点周围,成了各种军事设备、民用设施、各种物资和动物、植物的展览场。在这特殊的战场上,可以看到飞机、大炮、坦克、导弹、通信设备、人防工事、水利枢纽、工业厂房和铁路桥梁,以及包括植物种子、药物等各种物资。由于贯彻“周到细致,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每次试验除了获得改进核装置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外,也取得了核战争条件下所需的核效应数据,真正做到化少钱办大事,高效地完成任务。
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速度有目共睹。1986年宣布不再进行大气层核试验前,便进行了不同高度的空中试验17次,接触地面试验4次和塔上试验2次。空中试验采用过不同机型投掷和导弹运载;19967月宣布暂停核试验前,还进行了22次地下核试验。经过这些试验掌握了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原理和设计技术,考察了两弹结合飞行试验能力,检验了核装置原理和武器化工程设计技术,使我国的核武器技术从无到有并进入先进行列。我国虽然没有进行水中和超高空核试验,但对该领域也开展了相应的理论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国神速发展的核武器事业,国外一些国家惊呼是一个“不解之谜”,认为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神话”。
神速发展的核武器事业,也经历了一些挫折。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试验的目的和计划安排受到干扰,甚至造成试验失败。其中,有未达到爆炸当量的设计要求,致使效应试验失败的;1970年至1973年期间曾有三次空中试验,均是在试验现场准备工作安排就绪,只待“起爆”关键时刻,由于弹体或投弹飞机发生技术故障,或由于当时政治形势,中央突然指示停止试验,参试人员撤出场区,几个月或次年后再次进场的“两进两出”的试验。更有甚者,一次纯粹为弥补核爆炸效应数据缺陷而进行的实弹爆炸试验,在现场“万事具备,只等一响”时刻,也因当时政治形势而取消。不仅造成人员物资的极大浪费,而且也失去了一次完善核爆炸规律研究的机会。
我国从拥有核武器的第一天起,就郑重声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这两个“不”的承诺表明,我国研制少量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打破核垄断,其最终目的是防止核战争,消灭核武器。
当年为这振国威、壮军威的创造者,不仅铸造了核武器辉煌业绩,也产生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这种精神将继续激励人们去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建邺所   朱焕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