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们想象的正相反,分权社会的上层建筑恰恰不是各自为阵,而是集中统一的,有一个各有其名、各行其事而实为联手共治的上层建筑。与“自由”“民主”的西方社会相比,一再被指为“专制”的中国社会却没有统一的上层建筑,此乃近现代史最大的谬误。】 我们在上文说过,影响力在话语时代意味着权力,意味着的意思就是它可以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代行权力,代行权力当然不是权力本身,但它的能量有时超过权力本身,哪怕释放的人只是权力的牵线木偶。理解本文只能从影响力的制造和控制这个角度解读,从任何别的角度解读,诸如出国与个人自由,都必导致偏解,这根本不是文章的主题。在话语时代,信息与影像流转和放大的过程,就是在实施权力,而权力是必须受到约束的,哪怕是做一个商品的代言人,也将失去穿戴或使用别的品牌的自由,天下哪来免费的筵席? 影响力的经营和操控,是我们以前提到的西方政治“温柔的独裁”的一大步骤,其能实现的基础有两点:一个表面看不出但实际统一的上层建筑和责任人的自觉意识。中国社会为什么难以仿效西式“温柔的独裁”也源于此:分权者自我意识的缺失和没有统一的上层建筑。
法国书店中有关中国的书总是自觉保持“政治正确” 与我们想象的正相反,分权社会的上层建筑恰恰不是各自为阵,而是集中统一的,有一个各有其名、各行其事而实为联手共治的上层建筑。中国与其一直致力仿效的西方国家有一本质歧异,即没有一个统一的上层建筑。这是政权一弱即陷入天下大乱的致命原因。1949年后的某段时间她曾经拥有过一个统一的上层建筑,但那是在特殊历史时期实现的,铁腕下的统一上层建筑三十年不到便分崩离析,中国历史又恢复它的本来面目。与“自由”“民主”的西方社会相比,一再被指为“专制”的中国社会却没有统一的上层建筑,此乃近现代史最大的谬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