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木耳棚内立体式栽培技术

 老刻刀 2014-08-14

黑木耳棚内立体式栽培技术

    黑木耳棚内立体式吊袋栽培的工艺流程是:培养料准备菌袋制作菌袋培养黑木耳大棚建造开出耳口封口管理催芽挂袋芽期管理采收转潮管理采收。  
    1 
黑木耳菌袋制作  

    
棚内栽培黑木耳的菌袋制作和地摆菌袋相同,采用相同的培养料配方,严格按照菌袋生产技术规程操作,以确保生产出合格的菌袋,吊袋棚栽的菌袋装袋要高一些,一般在2021厘米,这样能多开几个出耳口,提高产量。  

    2 
菌袋培养  

    
严格按照黑木耳菌袋生产所要求的温度和湿度培养,做好培养室的日常管理,做到养好的菌袋菌丝健壮,袋与培养料不分离。  

    3 
黑木耳生产大棚建造  

    
大棚建设要求以拱棚为主,高2.2~ 3.2米 ,宽8~ 10米 ,长30— 50米 ,大棚不能建的过宽,不利通风。大棚中间要有支柱,根据大棚的宽窄决定建几行支柱,原则是要牢固,大棚能承载朔料薄膜、遮阴物和菌袋的重量,棚顶盖塑料薄膜和遮阴物,用卷帘机收放,最好安装水帘降温增湿系统,即在大棚一头安装水帘,另一头安装负压风机。  

    4 
开出耳口和封口管理  

    
将培养好的菌袋,用割口机割口,每袋割小口120150个,把菌袋码垛放在大棚内,一般以910个菌袋高为好。棚温保持在 20 ~ 22 左右,在遮光条件下,棚内湿度控制在70%左右,使耳袋菌丝封住出耳口,不能让菌袋内水分流失,一般温度高封口就快。春耳一般在 20 左右35天即可封好出耳口,秋耳一般在 23 以上,3天左右能封口为好,因为秋耳期外界气温高,棚内温度也高,菌袋长时间封不上口,菌袋易感染杂菌。菌袋封口期间要注意棚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换气,当菌袋口封好后就可以挂袋进行催芽管理了。  

    5 
挂袋催芽期管理  

    
栽培袋出耳口封好后就可以进行挂袋,如果出耳口封好后没有及时挂袋浇水催芽,使袋内菌丝老化会影响产量。把菌袋用朔料绳吊挂在大棚顶架上,一般每串挂89袋,每两行挂袋间隔一个作业道。挂袋时最底部的菌袋距地面20厘米,平均每平方米大棚挂菌袋8090袋,挂袋立体栽培木耳,在东北地区一年可生产两次。春耳生产在3月末挂袋,5月中旬采收,6月采收二潮耳。秋耳8月初挂袋,9月中旬采收,10月采收二潮耳。催芽期间注意水分管理,首先将地表面浇透水,结合喷水,保持棚内昼夜湿度达到85%以上,才能使耳芽出得又齐又快。前期最好用喷雾器喷水,防止水进入袋内产生青苔。如果棚内温度超过 25 以上,要加强通风,或增加遮阴度,降低棚内温度,最好保持棚内温度在 18  22 左右。  

    6 
耳片生长期管理  

    
这一时期的关键技术是适当控制耳片的生长速度,保证耳片长得黑厚、边园,原则上温度高于 25 不能浇水。春季一般在午后3点至次日9点这一时间段浇水,夏季午后5点至次日6点浇水,浇水时先将木耳全部湿透,再每小时浇水几分钟,实行间歇水分管理,使棚内湿度达到90%左右,一般浇水时放下棚膜,不浇水时将棚膜卷至棚顶,或将棚膜卷至棚肩部,棚的顶部开1~ 2米 宽的缝隙,进行通风换气。  

    7 
采收  

    
当木耳长到35厘米大小,耳边下垂时就可以采收,采收时将晾晒网或薄膜铺在地面上,用手或木棍碰一下木耳,木耳就脱落下来,特别省工。晾晒时要放在纱网上,不能淋雨。  

    8 
转潮管理  

    
第一潮木耳采收完毕后,挂袋栽培木耳也要采取干干湿湿的水分管理方法进行转潮,采收木耳后,将大棚的棚膜卷至棚顶,晒袋45天,然后再浇水管理。  

    
当木耳采收过半后应停水两天,将木耳晒干后再进行浇水,待耳片大部分长至35厘米,将木耳一次性采下,再晒袋两天,模仿下中雨的环境进行浇水,七天后再现二潮木耳原基,再浇水35天,即可采收第二潮木耳,每季木耳一般可采收34潮耳。  

    
黑木耳棚内吊袋立体式栽培,是一项新的生产技术,需要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尤其是水分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非常重要的生产技术,既要满足木耳对水分和湿度的需求,又要合理的进行晒袋,创造时干时湿的木耳生长条件,以期达到高产优质的栽培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