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虞舜美德 代代传承

 新虞舜客 2014-08-14
 
 

虞舜美德  代代传承

任苗根

 

上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县城和城区之得名,纵贯南北母亲河曹娥江之古称,以及境内众多古迹遗存,无不与远古时期有虞氏舜即虞舜有着说不清、道不尽的渊源关系。

舜是我国古代五千年前的一位仁圣贤明的帝王,其人品光照千秋,德政恩泽万世,蕴含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时至今日,仍具有借鉴意义。

()仁义孝悌  立德为本

相传舜双目重瞳,故取名重华,字君。自幼生性至孝,宽厚仁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生母握登早亡,父瞽叟娶后母,生弟象。父顽、母嚣、弟傲,全家都歧视舜,甚至几次想害死舜,而舜却“顺事父母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史记·五帝本纪》)。舜对父母的种种虐待与迫害,百般忍让,更加孝顺,以“求为变心易志”(《越绝书》卷三)。舜想以仁义孝悌之心感化家人,不让父母背上恶名。及至舜登帝位,回家拜见父母,仍然非常恭敬,未敢有丝毫懈怠,表现了崇高的仁德秉性。

舜年三十被四岳(四方部落首领)推举给帝尧,尧试着考验他,先是“以二女妻之,以治家观治国”(《尚书·尧典》)。娥皇、女英二女虽出身王室,下嫁于舜,受其德行熏陶,皆十分温顺贤惠。继而,尧又令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偏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史记·五帝本纪》)。说的是舜宣扬五种伦理道德,教化百姓,结果使百姓家庭上下和睦,社会祥和;承担国务,将政事处理得井然有序;接待宾客,四方宾朋一片和睦,连各路诸侯和远来的宾客,都肃然起敬。这样,经过三年的考绩,帝尧欲让位于舜,舜却再三推让。舜还“避让丹朱(帝尧之子)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史记·五帝本纪》)。说明舜避让丹朱以后,部落诸侯仍向舜朝觐,百姓的纠纷诉讼和赞颂政绩也都找舜,而不去丹朱那里。

人心所向,众望所归,这是舜伟大德性的感召,也是舜齐家治国、建功立业的真谛所在。

 ()躬耕劳作  取信于民

舜刻苦耐劳,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德行去感化百姓,求得实效,从而得到了百姓的信任和拥护。舜曾亲自在历山耕田,起早摸黑,劳苦耕作,为百姓作出了好榜样,使历山本来互相争夺地界的纠纷平息了,粮食也获得了好收成。舜在雷泽捕鱼,那里就不再发生互相争夺渔区的纠纷,而且还互让渔场,并让年长者优先占有好渔区。舜到河滨去制作陶器,把原来制作粗劣的陶器提高了质量,变得经久耐用。因此,“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史记·五帝本纪》)。正因为舜的躬耕劳作,感化百姓,注重实效,取信于民,使百姓归之若流水,短短三年就聚集了像都城那么多人。后来舜做了帝王,仍然身体力行,带领部下烧林莽、驱猛兽、垦荒地、治水土、编蒲苇、织渔网,与平民百姓一样耕种渔猎。舜的这种艰苦劳作、苦干实干的精神,为后世万民作出了表率。

()举贤惩恶 大公无私

舜治理天下,知人善任,举用贤才,惩奸治恶,执法严明,犯法减少,政绩显赫,天下太平。其时,高阳氏有才子8人,世称“八恺”,高辛氏有才子8人,世称“八元”,皆俊杰之士,尧未能举。“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史记·五帝本纪》)。舜敢于冲破世俗偏见,授以重任,结果能适时播种,收成良好,上下融洽,社会祥和,取得显著成效。

“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垂、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用分职” (《史记·五帝本纪》)。这样许多人才,在尧时虽被任用,却无适当的职务。舜当政时,命禹为司空,治理水土;命弃(后稷)为农官,主持农业,种植百谷;命契作司徒,推行五教;命皋陶为狱官,主持刑狱;命益为朕虞,管理山泽;命垂为共工,主持工程;命夔为乐官,主持音乐;命伯夷为秩宗,主持典礼;命龙为纳言,主持接待宾客。舜的量才录用,安排适当职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人的特长,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禹的功劳最大,他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

舜明法慎刑,对那些隐贼、奸恶、凶顽、贪财而危害百姓至罪大恶极者,绝不心慈手软而果断处置。“流共工于幽州,放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尚书·舜典》)。表现了舜执法严明、上不阿贵、下不徇私的公正立场。

帝尧时,洪水滔天,百姓遭灾,尧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尧乃“举舜而敷治”(《孟子·滕文公上》)。舜察看灾情,发现鲧“治水无状”,危害百姓,当机立断,殛鲧而“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史记·夏本纪》)。禹治水成功,造福万民,舜不传位于其子商均,而禅位于禹,体现舜举贤任能、外不避仇、内不阿亲的高尚风格。舜的举贤惩恶、大公无私的精神,不啻为千秋万代之楷模。 ()廉洁奉公 虚心纳谏

舜为政开明,广纳众言,实事求是,择善而从,且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形成了千古流传的好风气。据《淮南子》载:“舜立诽谤之木。”即舜在交通要道处竖立木牌,让过往百姓在木牌上写谏言,以便执政者采纳。舜就是用这种方法虚心纳谏。孟子说:“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尽心上》)。对舜的从谏如流,集中众人的智慧,孔子赞颂:“舜其大智也与,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大学》)。说的是舜对于谏言,能认真分析,择善而从。“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史记·五帝本纪》)。舜祭祀过祖先,敞开国都四门,招致四方贤能,畅达四境见闻。凡百要事,总和四方部落首领或身边官员商量,他所任命的重要官员,也是经大家推荐商议后决定的。舜为政开明,开创了民众议政的良好风气。

舜对个人的生活小节也十分检点。“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孟子·公孙丑止》)。即指舜为帝之后,在物质待遇上,不占任何便宜。“舜之饭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孟子·尽心下》)。说明舜贵为帝王,仍然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舜的这种廉洁奉公、虚心纳谏的精神,为千秋万代树立了榜样。

()勤政爱民 开拓进取

舜执政后,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划定疆域、统一政令,治水抗灾、恢复生产,无为而治、勤政爱民等一系列措施,安定了人民生活,宾服了化外之民,四海之内皆感戴舜的功绩。“肇十有二州,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史记·五帝本纪》)。舜开始划定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并、幽、营十二个州,并以十二牧有效地行使各自的职权。又对四方周边的各部族,采取安抚政策,取得了周边各族的拥戴,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与此同时,校定四时月份,改正日子误差,统一了度量衡和音律。

舜在位期间,开始实行全国性巡视,二月到东方巡视,五月去南方,八月去西方,十一月去北方,每到一地,先祭祀神灵,再觐见诸侯,并考察各地的实况,了解民间的疾苦,查询政令的落实。“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尚书·舜典》)。即规定每隔五年巡视一周,四岳每四年轮流到国都朝见一次进行述职与陈说政见,卓有成效的,便赏给牛羊衣服。对百官每三年考绩一次,考绩三次,决定陟黜升降,并经常勉励百官要清正廉明,诚信谨慎,忠于职守,做出成绩。

舜制订刑律,“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宫刑,朴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尚书·舜典》)。设立五刑(即墨、劓、、宫、大辟),又作赎刑、宫刑、教刑、典刑,用放逐的办法来宽恕服刑,对那些因无心或因灾难而犯罪的人赦免不究,而对怙恶终身、危害别人的罪犯则课刑不贷。

舜设立国学。“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王制》)。上庠即大学、下庠即小学,教育庠中子弟要正直温和,宽容谨慎,并配合音乐,陶冶情操。

舜制作《韶》乐。“圣人,缘天心,助天喜,乐万物之长,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越绝书》卷十三)。反映了舜崇尚自然、谋求和谐的治国思想,以致孔子对舜《韶》乐也给予了高度赞扬:“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孔子还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论语·卫灵公》)。所谓“无为”而治,实质是不扰民,不侵犯百姓,让人民安心生产,安居乐业,而绝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舜首先考虑的是人民的安危,社会的安定。他日夜操劳,对当务之急的治水抗灾、恢复生产、整肃吏治、安邦定国等大事,都做了一系列大量的工作。舜的这种勤政爱民、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后世为官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虞舜的为人、为官和德行、仁政,万民称颂,万世留芳,也必将如舜水长流,代代传承,永放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