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防止“返贫"现象的对策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14-08-14

所谓“返贫”现象,是指贫困地区在扶贫单位帮助和经过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后,又出现贫困的一种情况。认真研究这几年一些农村出现的“返贫”现象,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做好当前扶贫工作,真正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十分重要。我认为,防止返贫”现象要采取如下对策。
    一、要加强对农业的保护,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同其它产业相比竞争力不强,国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业的保护。首先要充分发挥国家对市场宏观调控的职能,运用立法、财政、金融等多种手段促进农业发展,对农业基本建设和包括交通、通讯、仓储、加工在内的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必要的扶助。其次,要支持和引导农民按市场需要逐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生产关系。第三,要支持和帮助搞好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市场的中介组织,搞好产前、产后服务,促使农业生产逐步形成一种新的运行机制,把农民、农产品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联结起来。这样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巩固其已取得的扶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    
    二、要重视乡村党组织建设,培养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践证明,村里的党支部班子坚强有力,其他各种组织的作用就发挥得好,经济发展和其他各方面的进步就快;反之,党的组织起不到核心领导作用,其他各种组织就很难活跃起来,经济也就不可能很快发展。多数贫困村党支部建设都比较薄弱。加强村级党支部建设是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重要措施。在扶贫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扶贫与党建的关系,本着“中心不变,突出党建”的原则,重视把村级党支部建设好。通过组织、思想、作风整顿,选配一套好班子,培养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制度,选准发展经济的好路子。把加强党支部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加强村级党支部建设,要选好“班长”,对于班子老化的,要注意培养接班人,以老带新;重视从青年积极分子中发展党员,增加新鲜血液,壮大党员队伍;要建立健全党支部建设的各项制度,真正使党支部成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三、要加大科技扶贫的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贫困村点所以贫困,科技落后是一个重要原因。多数村民长期抱着“收不收吃一秋”的心理,你讲科技种田,他说“不懂得”;你教农业技术,他说“不保险”。他认为唯有传统生产的办法靠得住。因此.要加大科技扶贫的力度。要建立和举办农民夜校,对农民进行科学种田、实用技术、农业管理等方面内容的教育。特别是对农业生产中急需的,农民容易掌握的,当前能见效的先进技术。如畜牧、果树、畜禽防病治病、抗旱剂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重点内容进行培训,以科技兴农的成果和实践教育农民,在农村形成“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之风。一些村点可以结合农村实际,开展“争当科技能手”、“科技示范户”等活动,建立“农民图书馆”、“文化活动室”,组织“农民文化节”等措施,使农民每人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深入田间地头检查果树、蔬菜生长情况。面对面,手把手传授技术。农民掌握了农业科学技术,学会科技致富的本领,就会成长为科技兴农的种田“好把式”。
    四、要努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农村股份制企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必须搞好产业规划,尤其要大力发展户宜村宜的主导产业,果、菜、林、牧的发展要相对集中,连片种植,规模经营,建设“龙头产业特色户、特色村、特色乡”,依靠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集中精力,念一本经,唱一台戏。要引导农民积极参加集体生产经营,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逐步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同时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开展冢庭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经营活动。这样,村村办股份企业,户户有生产经营项目,农民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扶贫包扶单位也要立足于长远的考虑问题,从实际出发,力所能及,帮助贫困村点兴办企业,发展农业。
    五、要抓好中小学教育,为农村培养新一代农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脱贫致富,最根本的是要抓好教育。在贫困乡村,要下大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师资和教学质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农民。在扶贫工作中,许多扶贫单位采取了扶贫
兴教的有力措施。如组织社会捐资助学,帮助改造和维修破旧校舍,捐书捐物,为中小学生提供学习用品;搞城乡学校“手把手和书交朋友”活动。互相学习,开阔视野,帮助培养教师,提高师资质量,促进教学等。还有的帮助
失学儿童解决就学问题。抓好中小学教育,培养新一代的农民,这是长期有效地巩固致富成果的根本大计。

    六、各级领导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业的指导、组织和服务工作   
    防止返贫”现象,关键在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稳定地增加农业的投入;要引导二三产业发展,形成“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以工带农”的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持“农业是基础”;要加强脱贫致富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采取新措施。省、市委确定的“系统包县、单位包村、规定目标,专人驻点,一定三年,一年一考核,三年领导总交帐”的组队扶贫办法是很好的,发挥了包扶单位、驻村队员和乡村干部三方面的积极性,有效地加大了扶贫工作的力度。这样上下协同,左右逢源,同心同德,将会彻底杜绝“返贫”现象的发生。

 

    注:  此文发表于1995年10月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刊物《理论学刊》第五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