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省南阳市2013

 三十秒阅览室 2014-08-14

2014年春季高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地理试题

主要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及考试科目在相应位置填涂。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 选择题(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30 题,每小题2 分,共60 分)。

[山东省枣庄市2013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河流平直并与该剖面垂直,图中太阳光线为该地正午时的太阳光线(此时北京时间为12点48分)。此日我国各地达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读图回答1-2题

河南省南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图1

1.该地的经纬度为[     ]
A.38。5°N, 132°E                 B.35.5°N,108°E
C.48.5°N,132°E                  D.38.5°N,108°E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河流流向可能为自东向西
B.该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该地乙坡比甲坡更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D.该地树木枝叶甲坡南侧更茂盛,乙坡北侧更茂盛

3.读图2,在下列选项中,各地点的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河南省南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图2
A、北极纽约北京东京                 B、南极 悉尼 上海 广州

C、北极莫斯科新加坡悉尼          D、南极悉尼新加坡伦敦

【答案】C
【解析】从四幅图来看,第一幅图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第二幅图为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夜短;第三幅图反映全年昼夜相差不大,而北半球夏半年昼略长于夜,冬半年昼略短于夜;第四幅图反映出北半球夏半年昼短于夜,结合各地点的排序进行分析,可知C选项是正确的。

图3为南半球的一段纬线,图中M、N两点为北半球夏至日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读图回答4-6题。

河南省南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图3

4.此时,北京时间为

A.9时20分            B.11时20分          C.21时20分          D.23时20分

5.此时,由此纬线向北,则图中 

A.M、N两点均向东移动                          B.M点向西移动,N点向东移动

C.M、N两点均向西移动                          D.M点向东移动,N点向西移动

6.如果黄赤交角增大,则此日由M点向西到N的经度差将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  4.B  5.D   6.A

【解析】

试题分析:

4.图示为南半球的某段纬线,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昼短夜长。图中经度间隔为20 o,根据经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和经度间隔可知,M经度为170 o W,N经度为70 oE,两点间经度间隔为120 o,时长为8:00。由于M、N为北半球夏至日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故MN之间为昼长时数,MN之间的中点地方时为12:00,其经度为130 oE,因此北京时间所在的120 oE为11:20。

5.据图分析,M、N两点为北半球夏至日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MN之间为白昼,故M点为昏线,N点为晨线,且MN均位于南半球,故此时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低昼越长夜越短。故此时,由此纬线向北,则图中M点向东移动,N点向西移动。

6.如图结合黄赤交角的大小与地球五带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如果黄赤交角增大,则太阳直射点范围将会变大,即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也随之变大,则温带范围变小。反之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范围变小,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由此还可以得出,夏至日南极圈内为极夜,即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结合前面的知识点可以绘制出如下图中两幅示意图。所以,M与N点的经度差将缩小。河南省南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间计算、昼夜长短、黄赤交角)。
图4为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外圆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北京时间18:40时,太阳位于P点。据此回答回答7-8题。

河南省南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7.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地适合种植葡萄、柑橘、油橄榄    

 B.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C.具有雨热同期的气候资源优势        

 D.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

【答案】C

【解析】:北京时间为18:40时,太阳位置最高为正午12点,该地经度为20°E;求纬度找正午太阳高度角,该线所示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0°,此时日出正东为春秋二分,则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出该地地理纬度:50°=90°-φ,φ=40°,由于正午太阳在南方,说明该地在直射点以北,即北半球,φ=40°N,该地在(20°E,40°N),属于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是冬雨夏干,A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B错;盛产葡萄等亚热带水果,C对;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D错,故选C。
8.该地该日日出时,最有可能处于一天中气温最高的地点(假设都为晴天)是

A.加尔各答(88°E,22°N)          B.东京(140°E,36°N)
C.里约热内卢(41°W,22°S)      D.温哥华(124°W,49°N)

【答案】:B 

【解析】:从上题分析出该日为春分或秋分日,全球各地均为6时日出。求出当该地6时时,当地时间为下午2点的地点的经度即可。 

9.图5中20°W和160°E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甲、丙在昏线上,昏线与160°E的夹角23.5°。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河南省南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A.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      B.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
C.各地昼长乙>丙>丁         D.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考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分析:主要考查了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图中甲、丙在昏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即1月初,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端;甲地的纬度为25°N,目前黄赤交角大小为23°26′,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赤道上昼夜平分,各地昼长乙>丙>丁;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
解答:解:A、图中甲、丙在昏线上,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短,故错误;
B、甲地的纬度为25°N,目前黄赤交角大小为23°26′,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不可能直射甲地,故不符合题意;
C、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赤道上昼夜平分,各地夜长乙>丙>丁,故正确;
D、当甲地和丙地日落时,乙处于白昼,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丙)、乙,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河南省南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2014年春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答案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C

D

B

A

A

B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D

A

B

C

C

B

B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C

C

B

C

B

A

D

C

31.(1)(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地壳运动,形成褶皱(背斜),岩层隆起抬升,其顶部受张力,岩石易受侵蚀,形成谷地。(2分)
(2)②会增加。原因:地面反。射率变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多。(2分)
(3)地表径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河谷等河流侵蚀地貌,形成冲积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2分)
(4)B(2分)
32.(1)东方   0~50米之间   (2分)
(2)C处有利条件是直线路程短,不利条件是坡度陡;D处相反。(2分)
(3)B处等深线密集,水深;小港湾,易于避风;离油矿近,运输方便。(4分)
(4)离油港近;基本与等高线走向一致,坡度小,工程施工难度小,且油可从高处向低处自流。(4分)
33.(1)地处(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地带(1分),地壳不稳定,多地震(1分)
(2)多高原和山地(1分),地表起伏较大(1分)
(3)气温:安卡拉冬夏气温均低于贝鲁特(1分),气温年较差大(1分)。原因:安卡拉纬度较高,距海远,(贝鲁特距海近,受海洋的影响较大)(1分);降水:贝鲁特年降水较大(1分),季节差异较大(1分),原因:纬度低,受西风控制时间段;贝鲁特距海近,位于西风迎风坡,降水较多(1分)
选修部分
34.(1)主要集中于河北、山西、京津等省市。(3分)这些省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居民收入较高;(1分)距离山东近;(1分)交通便利,出行方便。(1分)
   (2)国内旅游收入多,增长快;(2分)国际旅游收入少,增长缓慢。(2分)
35.(1)冻害程度随纬度增加而加重,第三阶梯是主要的冻害分布区。(4分)
(2)原因:纬度高;距冬季风的源地近,准噶尔盆地西部多山口,风力大。(2分)
措施:加强天气预报和监测;增加土壤水分,起到保温作用;温室大棚,保温作用;增加烟雾,加强大气的保温作用。(4分)
36.(1)污染物排放量大;扩散条件不利(多雾天),地面风速减少,湿度加大。(2点, 4分)
(2)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等。(3点,6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