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邢晏春苏州话语音词典》首发

 苏迷 2014-08-14
《邢晏春苏州话语音词典》首发,70岁高龄的邢晏春讲述15载创作艰辛——
半夜想起一个词,赶紧起床记下来
邢晏春说,他还计划在苏州话语音方面再“做点事”。记者施晓平摄
 
  □苏报记者 施晓平 实习生 周晨姿
  今年70岁高龄的邢晏春是著名评弹演员,非遗项目“苏州评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昨天首发的《邢晏春苏州话语音词典》 凝结了他15年心血,前后经历6次修改、补充,6次校对,终于完成了这本130万字的词典,填补了之前没有用国际音标标注苏州方言的工具书的空白。
  凝结15年心血的《邢晏春苏州话语音词典》昨天首发,填补了之前没有用国际音标标注苏州方言的工具书的空白。70岁高龄的邢晏春谦虚地说,他许多方面功底很差,但心若在,梦就在,有生之年,他还计划再“做点事”,尤其是苏州话语音方面的。
  苏州话是典型的吴侬软语,保留了全部的浊音声母,具有七种声调,是“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作为著名评弹演员,非遗项目“苏州评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邢晏春一直为苏州话而骄傲。但在苏州评弹学校担任教务科长时,他发现外地学生普遍不会讲苏州话,本地学生的苏州话也不那么标准,又缺少工具书,他一下萌生了写一本苏州话语音词典的想法。
  不过,词典里用什么办法为苏州话注音,让这位老艺术家颇费思量。他说,传统的注音方法叫反切法,就是用上一个字的声母跟下一个字的韵母拼成某个字,比如“州”叫“知欧切”,即用“知”的声母和“欧”的韵母拼读,可这种方法对不会讲苏州话的人来说根本无法用。经过多方比选,他决定打破传统,用国际音标注音。
  邢晏春只在读高中时接触过国际音标,几十年下来,许多音标已经印象不深。为此,他业余时间大多“宅”在家里,一边复习国际音标,一边为字词注音,单字的注音还分苏州白音、文字读音(书面语音)、苏化中州韵(戏曲语言)三种,再按汉语拼音顺序编排。经过15年的耕耘,6次修改、补充,6次校对,终于完成了这本130万字的词典。
  其间邢晏春甘苦备尝。这位老艺术家坦言,自己是“宅男”,见不多,识不广,而且没有听过祖母以上的人讲的苏州话,撰写时只好随时记录常用的以及从亲朋好友那里听到的语言,再加以整理。有时候半夜想起一个词,他也会赶紧起床记下来。
  由于不熟悉电脑操作,词典的编写全部靠手写,初稿的稿纸就摞了半米高。
  巨大的工作量不要说邢晏春这样的老人,就是中青年也吃不消。但邢晏春说,要出词典的消息已经传出去,他已经没有退路,只能咬咬牙坚持下去。“所幸我长期接触的苏州评弹收录了许多老苏州方言,丰富、有趣而形象,那些使用率已经很低的方言都保留着,让我省心不少!”
  词典的出版首发,让压在邢晏春心头的石头落了地。他说,近些年正宗纯粹的苏州话越来越难听到,但人们对苏州话的喜爱却有增无减。他看到一项调查结果,说现在70%的苏州年轻人都羡慕别人能讲苏州话,许多新苏州、洋苏州也盼着通过学苏州话融入苏州,希望他的这本词典,能为这些人提供点帮助。
  谈到未来,邢晏春说,他以20年为单位,将人生分成若干阶段,现在他正处在第4个二十年——余热余光阶段,他还要继续“做点事”,尤其是苏州语言工作方面的,争取再拿出一点东西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