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子山阴谁独秀,龙门跳出是真龙——访书法家徐公正

 csyl_4272230 2014-08-15


字号:

徐公正,字向真,笔名无逸。71岁的他鹤发童颜,自幼喜爱书法。早年在济南上学时,拜著名书法家张立朝先生为师,学习书法。张立朝以写颜名世,故徐公正在学习颜体上打下了相当的功力。十余年后又师承著名书法家魏启后先生,徐公正受其影响颇深,遵其所教,大大提高了书法艺术的审美意识,并深得魏先生的“八面用锋”之妙。徐公正学书从临写金文、石鼓文入手,遍临历代诸家名帖,师古而不泥古,取法而求新变,下了数番苦功,使他的书法逐渐形成了一己风格。

透过书法的笔墨点画,我们看到了徐公正本人的艺术修养和情感状态。艺术之路多艰,唯有耐得住寂寞、扎根传统,始终保持不懈的艺术追求,方能登堂入室,获得书法艺术的真谛。徐公正先生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根据中国书法史的发展脉络,追根溯源,多方搜罗古籍善本、名家法帖,精心研摹,在传统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艺术修养和内涵。

徐先生被“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的石鼓文字深深吸引,为磨砺笔法,他首先从临习《石鼓文》入手,继承了其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笔意浓厚的艺术精神。同时,结合金文,在作品中融入自己对大篆的独特审美理解,更增加了其书法整饬遒丽、古朴凝重的艺术美感。从徐先生早期的书法作品看,无论是行草书,还是篆隶作品,其用笔的质感、墨色的斑驳、章法的错落,都源于其对上古大篆书法的继承。

对魏晋书法的学习是任何一位有所成就的书家无法舍弃的必修过程。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东晋行草书,不仅使行书作为一种书体完全定型,而且在中国书法史上树立了艺术新高峰,成为一个时代卓越精神生活的标志。“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的高下,直接决定着艺术水平的优劣。只有路子走对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丰富笔墨技法语言,提升书法的表现力,徐公正先生以《兰亭序》、《圣教序》为基础,广泛涉猎二王手札作品,在比较中相互融合,在融合中追寻二王书法的艺术规律。他得出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在书法的学习中,必须依靠传统经典,离开传统经典,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代学习二王书法者,存在误区较多,主要是停留在对二王书法表象的精准模仿,粗看是越写越精到,实际是越写越僵化,更有甚者是千人一面,毫无生气。徐公正先生的临作,摒弃了对二王书法照抄照搬、貌合神离的僵硬继承,注重从创新的角度去学习和领悟。王羲之有言,适我无非新。

徐公正现为中国书法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舒同书法研究会会员、中国名人工委(中华名人协会)理事、世界名人书画艺术网艺术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94年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徐公正书法集》。近年来徐公正的书法作品在国际书画联展和艺术精品巡回展中,两次获得大奖,一次获国际银奖。在全国书展和书画大赛中,4次获二等奖和银奖,3次获金奖,并且在日本、新加坡、美国、韩国、比利时、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流传和收藏。

徐公正先生与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创新精神,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作品既有对经典的吸收和把握,又有自己的审美追求和情趣。正如林散之先生所云,“能于同处求不同,唯能不同斯大雄。七子山阴谁独秀,龙门跳出是真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