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楠果盒 还没有打磨的阴沉金丝楠 椅面是金丝楠,边框为阴沉木 金丝楠方凳
金丝楠的颜色
金丝楠的“金丝” 船帆是金丝楠江料,船身是金丝楠常见料——布格纹 参观美成在旧——金丝楠艺术展,由于内部禁 止拍照,没能留下珍贵的照片,多少有些遗憾。 美成在久——金丝楠文化展(条案)
国之栋梁——楠香皇木 楠木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木材,名列我国四大名木楠、樟、梓、椆之首。楠木有清香味,为高大乔木,高度可达十丈余,胸径可达1米,是中性偏阴性树种,扎根深,寿命长,生长速度缓慢。楠木木性温润,不翘不裂,硬度适中,韧性优,故堪大用。在古代,社稷之器以及宏伟壮丽的建筑都用楠木建造,是名副其实的“国之栋梁”。 楠木对生长环境要求很严格,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西部的我国四川盆地及贵州、云南、湖北等局部地区,多见于海拔1500米以下,气候温暖湿润的交混林中。由于分布地区狭小,且生长速度缓慢,加上历代皇室大量砍伐征用,现在楠木天然资源已极其稀少。据有关单位调查研究,我国目前还未发现有成片的楠木天然林区,一般只是单株的形式,散见于原始林区。现在,楠木是我国实行严格保护的濒危树种,禁止砍伐。寥若晨星的楠木古树,国家已经全部实行挂牌保护。 楠木的现状,决定它是一种极为珍稀的资源。因此,我们现在的办法,只能是盘活楠木的历史存量,也就是在有楠木的古建筑上做文章,按照整旧如旧的办法,把楠木老料置换出来。经常有朋友问我,在乾隆朝就已经“一木难求”的楠木,现在还有多少历史存量可以盘活?楠木现在行情怎样?他们不知道,楠木尤其是桢楠老料,是根本不存在行情的,因为楠木从来就没有批量,也从来就没有楠木交易市场,只能是一木一议。如果你有幸买到,实属人生之幸事。所以,遇到真正的桢楠老料、大料,人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收购,因为国宝对于我们只有一次机会,稍纵即逝。 金丝楠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艺创造。 秦代:据史料记载,楠木作为建造皇宫的首选良材,开始于秦代。“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皇帝的头等大事,就是开始建造雄伟壮丽的皇宫,以展示天子的威严,而“统一的国家”就为在全国范围内挑选最优质的木材,创造了得天独厚条件。巍峨的阿房宫主要是蜀山的楠木建造的,而且几乎用光了蜀地所有的楠木。据考证,秦朝皇宫规模之宏大,结构之雄伟,数十倍于今天的故宫。秦王朝虽然短暂,但是秦朝皇帝的奢靡之极和挥霍无度,对我国宝贵的楠木资源是第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破坏。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大汉天子非壮丽无以重威,海量征伐楠木大造宫室和高台,金碧辉煌,香飘十里。据现代考古发掘的汉代墓葬发现,从皇帝到王侯,再到贵族官员,所用的棺椁及棺木,一般均为楠木,楠木棺椁内的尸体栩栩如生,其他陪葬物也完好无损。据此推断,汉代上流社会已经普遍视楠木为中国最佳良材。而且更重要的是,汉代已经发现了楠木不仅本身不腐,而且楠木器具对所藏之物也有神奇的防腐、保鲜的功能。楠木居室和家具对人体也有养生奇效,有助于延年益寿。汉代统治者崇尚黄老之学,实行修养生息,注重探求长生不老之术,楠木因此被皇帝及王公贵族视为神异之木而具有特别神圣的地位。我们可以想象,在汉朝皇帝的强有力的倡导和推动下,整个上流社会都争相修建楠木居室,建造楠木宫殿,借助楠木的养生功能,渴求长生不老,整个大汉王朝的天空,都弥漫着楠木的幽香。因此,汉王朝的强大富足和治平盛世的华丽奢侈对中国楠木资源的摧毁无疑是灾难性的,楠木资源岌岌可危。 唐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高潮时期,那时的中国几乎是世界文明的中心,用楠木建造的大明宫以其辉煌壮丽震惊于世界。长期的和平和富足,带来的是物质和文化的高度繁荣,崇文尚雅是当时社会的时代风尚。但是,由于历代统治者长期的无节制的采伐,当时楠木资源已经相对稀缺,这时的楠木,只能是皇室和王公贵族的奢侈品,普通文人雅士对楠木的喜好,开始转向小型的居室家具和文房雅玩。文学和艺术的空前繁荣,促进了社会精英阶层欣赏品位的极大提升,“赏楠品香”成为文人的时尚,也是自我陶醉和相互应酬的风流雅事。才华横溢和情感丰富且细腻的文人墨客,对楠木之美表现出由衷的赞赏和神往,把楠木的鉴赏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白居易,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词人欧阳修、苏轼、陆游等当时最杰出的文坛领袖都加入了赞美楠木的“大合唱”。杜甫《高楠》诗云:“楠树色冥冥,江边一盖青”以及《树为风雨所拔叹》中“虎倒龙须委榛棘,泪痕血点垂胸臆。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这是对楠树优美身姿的勾勒,以及对楠树被风雨所拔的惋惜,可见诗人对楠树之酷爱。唐史俊诗句:“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由来称栋梁”称为咏楠木的佳作。陆游任职蜀州时曾经亲游四川崇州华成古刹,见到号称“华成双楠”的两棵桢楠,树叶婆娑,拔地而起,不禁绕树而歌:“翠围玉华成,七里几千盘。” 唐宋文人雅士情感特有的精致细腻和对自然艺术之美的特殊敏感,使得他们发现桢楠和其他楠木有着迥异的特质,桢楠在被砍伐以后虽死犹生,树木会继续“生长、成熟”,有如陈年美酒一般,历久弥香。他们进而发现,桢楠老料历经千百年醇化以后会产生质变并且有以下现象:有的质地变得晶莹通透,有如水晶琥珀;有的金丝累积到一定比例会产生步移景换的千变之美,如波如幻;有的花纹特别美丽,譬如:虎皮纹,凤纹,山峰、云海、波涛、霞光等,人间之美无以超越。我认为,这是中国古人对于中国楠木的研究观察中最伟大的发现。 明清两代:是皇帝独享楠木的时代。中国文人雅士赏楠吟诗的优雅时光已成为遥远的记忆。由于最高统治者对于楠木的巨大需求和中国楠木资源的濒临灭绝,明清两代法令严格规定楠木只能用于皇室建筑和家具,否则会因僭越礼制而获大罪。明代法令甚至规定,平民捐献一根楠木即可做官。而官员也把采办楠木作为头等大事,朝廷以官员进贡楠木的多少作为晋级考核的重要标准。《红楼梦》中秦可卿的楠木棺材,有“一千两银子只怕无处买的”的记述。清史上的大贪官和坤被处决时,二十大罪状中的第十三条罪,就是因为越权使用了金丝楠木。明清两代朝廷均设有木政官员专司楠木的采办,就是由于当时楠木已经极为稀缺。 据考证,明代以前我国历史典籍和各类文献均只有楠木的记载,金丝楠木开始见之于典籍,是出现于明代洪武年间,金丝楠木作为皇帝御用之木而名扬天下。明代为皇帝制作御用家具的宫廷造办处总结了历朝历代对楠木的审美体验和家具制作经验,尤其是继承吸收了唐宋有关桢楠老料醇化后品质发生质变的伟大发现。 在皇帝的亲自参与指挥下,造办处对楠木选料开创了一种全新的选料工艺: 一、精心挑选经百年以上醇化的桢楠老料。 二、对桢楠老料按不同的制作需要开成不同厚度的板材。 三、对板材按以下标准进行严格拣选: 1、质地要像琥珀一般晶莹通透。 2、金丝成色很高且对光线的反射效果好。 3、有特定的祥瑞花纹:虎皮纹、凤纹、山峰、云海、波涛。如此选料的结果是楠木板材的质量和以前的楠木板材质量有天壤之别,精美绝伦,步移景换,辉煌盖世。 皇帝把这种经过特别甄选出来的特有木材命名为“金丝”楠木。所以说,金丝楠木是中国特有的人文艺术之美,是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杰作,是集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伟大结晶。 我们的祖先用楠木建造最雄伟瑰丽的宫殿,居住楠木房屋,使用楠木家具,用楠木盛载和传承文化典籍从而延续了中华文明,在楠香沁心的书斋里书写人生最美丽的诗篇。我想指出的是,在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金丝楠木是其中最华彩的篇章。 楠木在古代已经完全被人格化,成为百美皆具的“美人”的化身,楠木品格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极致追求。 明十三陵长陵的棱恩殿是现存最大的楠木殿,殿内的60根巨柱,都是用整根金丝楠木制成的,直径很粗,得要两人合抱。 “泡泡”是金丝楠独有的“花纹”,四川地区形容为“丁丁”。由于金丝楠易塑性好,不易变形,纹理流畅,吃漆能力强,但是本身木色清淡,所以,大部分金丝楠家具或者工艺品都采用了“土漆翻黄”的传统工艺。土漆,又名木漆、生漆、国漆,用途广泛,被称为涂料之王。商洛地区处于我国漆树分布区域的中心,盛产漆树,生漆生产历史悠久,有“漆乡”之称,漆树被当地人誉为“铁杆摇钱树”。
漆树属于漆树科,落叶乔木,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在树的汁液,误食会引起强烈的刺激,如口腔炎、溃疡、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肾病。漆树的汁液虽然有毒,但也是名贵的生漆(生漆:自然提取。熟漆:经过氧化加热);漆籽可榨取宝贵的漆油;树皮可制作单宁;树材软硬适中,纹理美观,系优良用材;干漆、漆叶、漆花都可入药。因此漆树是一种全身是宝的多用途经济树木,故有“国宝”之称。生漆是在漆树树皮的部位上经过人工割取出来的白色或淡米黄色漆液,是漆树新陈代谢过程中自然分泌的树脂,后经过提炼,就可以使用了,因易于氧化,故经常见到的其黑色的氧化表皮。生漆常用于漆制工艺品、木家具、古建筑,不仅漆面光洁,能防腐抗热,经久耐用,而且色调深沉稳重,富于东方民族风格。 在使用土漆之前,会将金丝楠木材在烤窑内经过3周的烘干,含水率在8%以下方可使用。上土漆的操作过程是个比较“痛苦”的阶段,大部分人接触土漆后双手会出现皮肤过敏所引起的红肿现象,常见的是皮肤燥痒难耐,但经过几次或长期的接触后会产生相对的免疫力,症状会有所减缓,所以,只有熟练和经验丰富的工人才能很好的完成“土漆翻黄”的整套工艺,普通人是难以胜任的。
桢楠木俗称金丝楠木,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由于,桢楠生长缓慢,加之历朝历代过度采伐,目前,成材的桢楠濒临灭绝。为了挽救桢楠不致绝种,早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的198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的《珍惜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和1988年8月《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中,桢楠属的桢楠、闽楠、滇楠、浙江楠,就列为其中,也就是从那时起,各级政府开始重视对桢楠树种的保护,同时,也开始积极培育人工林。目前,我国已经将樟科楠木属的浙江楠、桂楠、大果楠、桢楠、大萼楠五个树种列为国家保护的濒危及受威胁的中国高等植物物种。 从现存的桢楠来看,大体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旧料: 一般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木材。基本与近代的老旧房屋、老家具有关,我们把这种木材称为旧料。这种料质较为粗糙,没有醇化的痕迹,外观上几乎没有水波纹,“金丝”为单一的横直纹和竖直纹,多为浅黄色而且发白,唯一不同的是颜色略有深、浅差异,可能是经过了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或者与树木本身的生长环境有关。这种料我喜欢管它叫“布纹料”。 第二种、老料: 数百年乃至一千多年的木材。可追溯到汉唐,甚至更早的年代,基本和古代房屋和古代家具有关,比如在翻修宫廷建筑、寺庙宗祠时采用“整旧如旧”的手法,替代下来的木材,这种木料的“金丝纹”不会横平竖直,略有弯曲,有的类似紫檀的“牛毛纹”,但不及“牛毛纹”扭曲的像“S”形,多有水波纹,醇化尚佳,颜色多为赤黄。这样的料我多称为老料。 用旧料和老料制作的一帆风顺 第三种、阴沉: 掩埋于河道、湖泊、沼泽和其他低洼地下两千年以上的树材。“阴沉木”在地下水和泥沙的作用下,隔绝了空气,长期处于无氧或贫氧的条件下,减少了木材氧化和微生物的侵蚀,因此,可以保存数万年之久。由于,桢楠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在长期的掩埋下,表层会有腐朽或碳化的现象,但木质结构不会发生大的改变,颜色要略深一些,多为暗灰色或灰绿色,但香味依旧。 还有一些树材,在特定条件下,由于高压、低温、缺氧,一些浸泡于二氧化硅饱和溶液的木材,内部的碳元素逐渐与二氧化硅交换,经过数百万年以后,最终可以形成硅化木,也就是常说的“木化石”。 新疆硅化木
古人对楠木的划分比较笼统,只分为香楠、金丝楠、水楠三种,远没有今天划分的那么清楚透彻(桢楠属94种,中国约有34种,润楠属我国有7种),但是,却有许多对瘿子的记载和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