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丝楠木的稀缺性

 pspsp 2014-08-15


金丝楠木的稀缺性
金丝楠树

 桢楠是我国独有的珍贵树种,主产于我国四川、云南、广西、湖南、湖北等地,以四川的桢楠为最佳。在桢楠中有一小部分在经过漫长的岁月醇化后,可以逐渐转化成名贵的金丝楠木。

 

 一、赌

金丝楠木的稀缺性

金丝楠果盒

 

 目前,还没有关于金丝楠的木材交易市场,都是“以木论木”,一般最便宜的十几万一根,最贵则要达到几百万元一根,正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所以,许多商家就到桢楠原产地的山里去收购拆房老料,但仍然不能满足桢楠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收购的人越来越多,这也导致了桢楠价格的一路狂涨。

 情急之下,有的商家就套用了“赌玉”的手法,干脆“赌楠”。桢楠价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木材的花纹。一根或几根已经“开窗”的桢楠木料,放在那里任买家竞相出价,价值几何,是赔是赚全靠买家的独到的眼力和丰富的经验。

 再有,先观察好“地形”,不惜重金买下整套老宅子,最后在老宅院里寻找金丝楠的影子,结果上当的颇多,拆下来之后才发现,绝大部分材质都是润楠的,虽然和桢楠只有一字之差,但价格可是天壤之别,只能自认倒霉。

 

 二、刨

金丝楠木的稀缺性

还没有打磨的阴沉金丝楠

 

 淘“金”热一浪高过一浪,可即便是如此密集的淘“金”行动,仍很难收购到一根金丝楠木。于是这些苦苦寻找金丝楠木的收购商,甚至想起了历史上运送过桢楠的河道和过去砍伐后留下的树桩。

 在去往平乐林区的路上,能看到正在一条已经干涸的古河道里面挖掘桢楠古木的人群,相传这条河道是当年专门运送桢楠的皇道,从2011年开始,就已经有陆陆续续的人马开始在古河道挖掘桢楠了,延绵上百公里古河道已经被挖出无数个大坑。

 从河道里刨出来的金丝楠,通常称为“阴沉金丝楠”。四川民间称为“乌木金丝楠”,身价更是“赛黄金”。阴沉金丝楠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地壳的运动,将金丝楠树埋藏在了地下,经过若干年后,被人们发掘、开采出来。另外一种是自秦朝开始,金丝楠就采取河道运输的方式,运出大山。将桢楠砍倒后,等到涨水期时,随暴发的山洪进入河道,再进入长江的支流,通过大运河运到北京,在漫长的水道运输过程中,很多桢楠在漂流中触底搁浅,或由于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河道变迁等诸多因素,导致一些金丝楠木被河沙所掩埋在古河道里。依靠这种天然的运输方式,一棵桢楠从四川运到北京的时间少则四年,多则十年。若赶上改朝换代,这些桢楠即便运出山也无人管理,时间长了,就自然的埋在河道里了。

 在古河道挖掘桢楠,仅仅是寻找金丝楠木的渠道之一,还有不少人在过去砍伐过桢楠的地方,挖取保留了上千年的桢楠树根,获取金丝楠木。有些地方则是老板承包的,专门请人来挖桢楠木的树根。由于金丝楠木具有千年不腐,万年不朽的特质,所以桢楠树根一般都保存相当完好。虽处深山老林,山势陡峭,但还能看到有人在刨桢楠树根,偶尔在林中还能看到三五棵,已经刨出来的桢楠树根。

 

 三、盗

金丝楠木的稀缺性

椅面是金丝楠,边框为阴沉木

 

 从挖河道到砍树桩,市场对于金丝楠木的寻找似乎已经陷入疯狂,按照市场上的最新报价,直径 15公分2长的桢楠老料,每根在十万元以上,相当于6两黄金,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不法分子已经把手伸向仅存桢楠树木的山林,这一现象也已经引起执法部门的注意。

 夹江县龙沱乡分水岭村一棵280多年的桢楠古树,就曾被一伙违法犯罪分子盯上,最近一年来经受了九死一生的磨难。

 犯罪分子为了获取暴利铤而走险,他们先把这棵有280多年树龄的桢楠古树的树皮环切割掉,在接到群众举报后,被林业专家救了回来,眼看桢楠树皮长好了,犯罪分子再次把它的树皮划掉,并挨着树根撒工业用盐,想用盐把树根腌断。

 在撒盐之后,他们发现没有达到把桢楠古树弄死的目,于201295的晚上,经群众举报反映,有两个人用浓硫酸倒这棵树的下面,被当地群众抓住了一个,目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公安机关抓获。

 虽然,林业工程人员对这颗桢楠古树进行了全面抢救,但能否成活还有待观察。据了解,夹江县龙沱乡共有有13000多亩森林,仅有200多株桢楠树散落于林中,这颗280多年的桢楠古树是最大的一棵。可见桢楠的天然资源已经极其稀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成片的桢楠天然林,一般只是以单株的形式,散见于原始林区。法律规定对采伐、毁坏、运输、出售、销售、收购重点保护植物和珍贵树木的行为,将给予三到五年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管制,情节严重的给予五年到七年的有期徒刑。

金丝楠木的稀缺性

金丝楠方

 

 四川省森林公安局局长范成绪:“桢楠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树种,由于它的生长非常缓慢经济价值极其高,犯罪分子在去年以来在我们四川发现了桢楠盗伐、非法运输等案件40多起,破获了40多起。”

 

 

金丝楠——错彩镂金虎皮纹

                                   金丝楠——虎皮纹   

    “金丝楠”在京城引起的轰动和反响,好像“原子弹”爆破,让我们始料不及,并以冲击波的形式扩散开来。人们似乎陡然间才发现金丝楠大美不言的神秘世界,好像金丝楠瞬间从古代穿越进我们眼帘,较比紫檀、黄花梨的缓慢传播,金丝楠“忽如一夜春风来”,似乎一夜红遍京城内外。

 我国楠木品种很多,据调查研究,我国楠木品种主要的有324种。产地的不同导致楠木本身的质量相差甚远,价格差异也很大,刚刚接触会有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觉,似曾相识,又未曾相识。

 谈到楠木,我个人的观点认为:应以桢楠为起点,以虎皮纹为最佳。

 桢楠品质最优的原因有三:

 一、桢楠木质最为细腻,温润如玉,金丝成色最多。并非有“金丝”的木头,就叫“金丝楠木”,因为,大部分楠木都有或多或少的“金丝”。

 二、桢楠老料随岁月积淀和空气接触不断氧化,木质中的“结晶率”会逐渐增加,这是由于桢楠被砍伐后,“金丝”仍然会不断“生长”,花纹仍然会不断变化,甚至有一部分会转化成金丝楠木,也有人称这种现象为“醇化”。但是,并非所有的楠木,经过岁月洗礼都能成为金丝楠木。

 三、桢楠香味高雅、清新、幽远,而且香味经久不散,千年不败。而普通品种的楠木,香味一般只能保留几年就消失了。

 所以,收藏楠木收藏应以桢楠为起点,经济实力“雄厚”的朋友,可以收藏金丝楠大件,但是,小型或微型收藏者能够买到金丝楠木的手串或者镇尺,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有时候,不是“人找木”,而是“木寻人”,能否“得到”还要看“缘分”。  

 

 成长是绿色的,是播种的颜色,是开拓的颜色,是生长的颜色。生命在丰富,在充实。生命,在鸟鸣鱼跃中翕动,在炽热郁闷中成长,在暴风骤雨中考验。迎着夏天的风,我们扬扬洒洒的走,不用顾及别人在身后指责我们消极、悲观、差劲,也不要理会别人在背后感叹我们积极、乐观、无畏,只有我们,只有自己才能让我们去享尽一切的苦与甜、笑与哭、悲与乐……


金丝楠的颜色

 

金丝楠的颜色


 

 挫折是棕色的,健壮、耐劳、暗淡,与其它色不发生冲突,甚至很难用颜料调配出来。就像小溪,随遇而安,温柔可没有自己的色彩,只有汇入浩瀚的海洋,才能呈现蓝色。但去大海的路上是艰辛的,路上,我们不仅仅是摔倒,甚至,会碰到坚硬的山石,把我们撞的粉身碎骨……我们曾想放弃过。但信念告诉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无所畏惧、永不停息投奔自己的向往,那里才有海阔天空。


金丝楠的颜色

金丝楠的颜色

 

金丝楠的颜色


 

金丝楠的颜色

 

 成熟是金色的,是果实的颜色,是收获的颜色。秋天于是来了,万山红遍,枫叶如丹,落木萧萧,赤城霞起。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果。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成熟。天地万物,人间万事,无一不是贯穿这个共同的过程,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夹杂着悲观的、乐观的、郁闷的、疯狂的,就这样一路踏步而来。没有中断过成长的脚步,因为我们学着面对一切,并非逃避。正是这种种矛盾,才推动着我们继续生活成长。


金丝楠的颜色

 

金丝楠的颜色


 人格是必须是白色的。小时候因为白色像天使的翅膀,自己也希望做一个“白色”的人。长大后知道阳光并非单纯的白色,还包含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我更喜欢阳光,无论它是白色的,还是七彩的,它可以容纳各种各样的颜色而不使他们变色。也因为有白色的存在,可以使红的热情,奔放;橙的时尚,耀眼;黄的淳朴,优雅;绿的生机,活力;蓝的冷静,智慧;靛的诚恳,稳重;紫的浪漫,高贵……  

分类: 金丝楠木

金丝楠的“金丝”


金丝楠的“金丝”

船帆是金丝楠江料,船身是金丝楠常见料——布格纹

 

 我们知道,气温越高,木材生长的就越坚硬,所以,非洲地区可以出产大量的硬木。同样是楠木,生长在长江一带的楠木和更南边的楠木,从质地上也有着本质的区别。长江一带的楠木,材质更细腻,纹理更细密,因为这个区域的气候冷热变化较大,而且冬天不会特别漫长,短暂的冬天形成了楠木上细如发丝的纹路。纹路就是年轮的表现,而年轮正是冬天和夏天,交替生长的缓、急而形成的,树木生长的越慢,年轮的纹路就越密。尤其是四川高海拔地区出产的楠木,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下,楠木的年轮就像丝丝水线,不但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而且柔韧度也是最好的。

 

金丝楠的“金丝”

参观美成在旧——金丝楠艺术展,由于内部禁

止拍照,没能留下珍贵的照片,多少有些遗憾。

 

 楠木最让人神往的就是他的“金丝”,当木材刚刚破开,纤维细胞会留下以前输送的养分,这些带有养分的液体会迅速凝结成结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金丝”纹了。因为木射线的关系,径切面比弦切面反射的光亮度强,若心材富含侵填体或渗透物,则反射光泽的能力更强。但是,朽木即使是初朽的木材,也会失去光泽。

金丝楠的“金丝”

美成在久——金丝楠文化展(条案)

 

 对于绝大多数金丝楠爱好者来说,“金丝纹”似乎是判别是否为金丝楠木的唯一依据,‘在阳光下有反光的就叫金丝楠,没反光的就不是’,这种方法在实践中是不可靠的。

 民间对金丝楠木的“金丝”有两种理解:

 其一、指金丝楠木刨光径切面在侧光下的反光呈现金丝纹,这是绝大多数人的理解。其实呢,金丝楠的这种反光许多时候不是呈现金丝状,而是片片金光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的。这种说法相对宏观一些。

金丝楠的“金丝”

 

 

 其二、云南民间木匠们的理解,他们把产于亚热带地区的木材表面有金色年轮纹并且香气浓郁的那种楠木称为“金丝楠”,说白了,就是指云南的“滇楠”,其他的楠木树种一律只称为“楠木”而不称为金丝楠,因而这里所指的“金丝”,是指这种楠木的年轮纹,年轮纹是不需要侧光反射就非常明显的楠木年轮线条。这样的说法,好像地域色彩比较明显,呵呵。

金丝楠的“金丝”

 

 

 有一点,很多朋友都忽略了,“金丝楠”的概念实质上是个泛称,他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樟科楠属,主指桢楠属和润楠属的木材。主要有楠木、雅楠、光叶楠、巴楠、细叶楠、小叶楠、紫楠、红毛楠、华润楠、香港楠、桢楠、润楠、红楠、猪脚楠、楠柴……(中国有桢楠34种,润楠7种)。

金丝楠的“金丝”

 

 当今,我们把那些“醇化的”或者“熟化的心材”的楠木,统称为——金丝楠木。种类不同,材质不同,部位不同,都可以导致木质上的差异,但桢楠的材质普遍比润楠优越,而且以四川的桢楠老料为研究金丝楠的标准,包括气干密度、干缩性等。   

国之栋梁——楠香皇木

国之栋梁——楠 <wbr>香 <wbr>皇 <wbr>木

楠木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木材,名列我国四大名木楠、樟、梓、椆之首。楠木有清香味,为高大乔木,高度可达十丈余,胸径可达1米,是中性偏阴性树种,扎根深,寿命长,生长速度缓慢。楠木木性温润,不翘不裂,硬度适中,韧性优,故堪大用。在古代,社稷之器以及宏伟壮丽的建筑都用楠木建造,是名副其实的“国之栋梁”。

楠木对生长环境要求很严格,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西部的我国四川盆地及贵州、云南、湖北等局部地区,多见于海拔1500米以下,气候温暖湿润的交混林中。由于分布地区狭小,且生长速度缓慢,加上历代皇室大量砍伐征用,现在楠木天然资源已极其稀少。据有关单位调查研究,我国目前还未发现有成片的楠木天然林区,一般只是单株的形式,散见于原始林区。现在,楠木是我国实行严格保护的濒危树种,禁止砍伐。寥若晨星的楠木古树,国家已经全部实行挂牌保护。

楠木的现状,决定它是一种极为珍稀的资源。因此,我们现在的办法,只能是盘活楠木的历史存量,也就是在有楠木的古建筑上做文章,按照整旧如旧的办法,把楠木老料置换出来。经常有朋友问我,在乾隆朝就已经“一木难求”的楠木,现在还有多少历史存量可以盘活?楠木现在行情怎样?他们不知道,楠木尤其是桢楠老料,是根本不存在行情的,因为楠木从来就没有批量,也从来就没有楠木交易市场,只能是一木一议。如果你有幸买到,实属人生之幸事。所以,遇到真正的桢楠老料、大料,人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收购,因为国宝对于我们只有一次机会,稍纵即逝。

金丝楠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艺创造。

秦代:据史料记载,楠木作为建造皇宫的首选良材,开始于秦代。“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皇帝的头等大事,就是开始建造雄伟壮丽的皇宫,以展示天子的威严,而“统一的国家”就为在全国范围内挑选最优质的木材,创造了得天独厚条件。巍峨的阿房宫主要是蜀山的楠木建造的,而且几乎用光了蜀地所有的楠木。据考证,秦朝皇宫规模之宏大,结构之雄伟,数十倍于今天的故宫。秦王朝虽然短暂,但是秦朝皇帝的奢靡之极和挥霍无度,对我国宝贵的楠木资源是第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破坏。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大汉天子非壮丽无以重威,海量征伐楠木大造宫室和高台,金碧辉煌,香飘十里。据现代考古发掘的汉代墓葬发现,从皇帝到王侯,再到贵族官员,所用的棺椁及棺木,一般均为楠木,楠木棺椁内的尸体栩栩如生,其他陪葬物也完好无损。据此推断,汉代上流社会已经普遍视楠木为中国最佳良材。而且更重要的是,汉代已经发现了楠木不仅本身不腐,而且楠木器具对所藏之物也有神奇的防腐、保鲜的功能。楠木居室和家具对人体也有养生奇效,有助于延年益寿。汉代统治者崇尚黄老之学,实行修养生息,注重探求长生不老之术,楠木因此被皇帝及王公贵族视为神异之木而具有特别神圣的地位。我们可以想象,在汉朝皇帝的强有力的倡导和推动下,整个上流社会都争相修建楠木居室,建造楠木宫殿,借助楠木的养生功能,渴求长生不老,整个大汉王朝的天空,都弥漫着楠木的幽香。因此,汉王朝的强大富足和治平盛世的华丽奢侈对中国楠木资源的摧毁无疑是灾难性的,楠木资源岌岌可危。

唐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高潮时期,那时的中国几乎是世界文明的中心,用楠木建造的大明宫以其辉煌壮丽震惊于世界。长期的和平和富足,带来的是物质和文化的高度繁荣,崇文尚雅是当时社会的时代风尚。但是,由于历代统治者长期的无节制的采伐,当时楠木资源已经相对稀缺,这时的楠木,只能是皇室和王公贵族的奢侈品,普通文人雅士对楠木的喜好,开始转向小型的居室家具和文房雅玩。文学和艺术的空前繁荣,促进了社会精英阶层欣赏品位的极大提升,“赏楠品香”成为文人的时尚,也是自我陶醉和相互应酬的风流雅事。才华横溢和情感丰富且细腻的文人墨客,对楠木之美表现出由衷的赞赏和神往,把楠木的鉴赏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白居易,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词人欧阳修、苏轼、陆游等当时最杰出的文坛领袖都加入了赞美楠木的“大合唱”。杜甫《高楠》诗云:“楠树色冥冥,江边一盖青”以及《树为风雨所拔叹》中“虎倒龙须委榛棘,泪痕血点垂胸臆。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这是对楠树优美身姿的勾勒,以及对楠树被风雨所拔的惋惜,可见诗人对楠树之酷爱。唐史俊诗句:“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由来称栋梁”称为咏楠木的佳作。陆游任职蜀州时曾经亲游四川崇州华成古刹,见到号称“华成双楠”的两棵桢楠,树叶婆娑,拔地而起,不禁绕树而歌:“翠围玉华成,七里几千盘。”

唐宋文人雅士情感特有的精致细腻和对自然艺术之美的特殊敏感,使得他们发现桢楠和其他楠木有着迥异的特质,桢楠在被砍伐以后虽死犹生,树木会继续“生长、成熟”,有如陈年美酒一般,历久弥香。他们进而发现,桢楠老料历经千百年醇化以后会产生质变并且有以下现象:有的质地变得晶莹通透,有如水晶琥珀;有的金丝累积到一定比例会产生步移景换的千变之美,如波如幻;有的花纹特别美丽,譬如:虎皮纹,凤纹,山峰、云海、波涛、霞光等,人间之美无以超越。我认为,这是中国古人对于中国楠木的研究观察中最伟大的发现。

明清两代:是皇帝独享楠木的时代。中国文人雅士赏楠吟诗的优雅时光已成为遥远的记忆。由于最高统治者对于楠木的巨大需求和中国楠木资源的濒临灭绝,明清两代法令严格规定楠木只能用于皇室建筑和家具,否则会因僭越礼制而获大罪。明代法令甚至规定,平民捐献一根楠木即可做官。而官员也把采办楠木作为头等大事,朝廷以官员进贡楠木的多少作为晋级考核的重要标准。《红楼梦》中秦可卿的楠木棺材,有“一千两银子只怕无处买的”的记述。清史上的大贪官和坤被处决时,二十大罪状中的第十三条罪,就是因为越权使用了金丝楠木。明清两代朝廷均设有木政官员专司楠木的采办,就是由于当时楠木已经极为稀缺。

据考证,明代以前我国历史典籍和各类文献均只有楠木的记载,金丝楠木开始见之于典籍,是出现于明代洪武年间,金丝楠木作为皇帝御用之木而名扬天下。明代为皇帝制作御用家具的宫廷造办处总结了历朝历代对楠木的审美体验和家具制作经验,尤其是继承吸收了唐宋有关桢楠老料醇化后品质发生质变的伟大发现。

在皇帝的亲自参与指挥下,造办处对楠木选料开创了一种全新的选料工艺:

一、精心挑选经百年以上醇化的桢楠老料。

二、对桢楠老料按不同的制作需要开成不同厚度的板材。

三、对板材按以下标准进行严格拣选:

1、质地要像琥珀一般晶莹通透。

2、金丝成色很高且对光线的反射效果好。

3、有特定的祥瑞花纹:虎皮纹、凤纹、山峰、云海、波涛。如此选料的结果是楠木板材的质量和以前的楠木板材质量有天壤之别,精美绝伦,步移景换,辉煌盖世。

皇帝把这种经过特别甄选出来的特有木材命名为“金丝”楠木。所以说,金丝楠木是中国特有的人文艺术之美,是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杰作,是集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伟大结晶。

我们的祖先用楠木建造最雄伟瑰丽的宫殿,居住楠木房屋,使用楠木家具,用楠木盛载和传承文化典籍从而延续了中华文明,在楠香沁心的书斋里书写人生最美丽的诗篇。我想指出的是,在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金丝楠木是其中最华彩的篇章。

楠木在古代已经完全被人格化,成为百美皆具的“美人”的化身,楠木品格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极致追求。

国之栋梁——楠 <wbr>香 <wbr>皇 <wbr>木

明十三陵长陵的棱恩殿是现存最大的楠木殿,殿内的60根巨柱,都是用整根金丝楠木制成的,直径很粗,得要两人合抱。 “泡泡”是金丝楠独有的“花纹”,四川地区形容为“丁丁”。由于金丝楠易塑性好,不易变形,纹理流畅,吃漆能力强,但是本身木色清淡,所以,大部分金丝楠家具或者工艺品都采用了“土漆翻黄”的传统工艺。土漆,又名木漆、生漆、国漆,用途广泛,被称为涂料之王。商洛地区处于我国漆树分布区域的中心,盛产漆树,生漆生产历史悠久,有“漆乡”之称,漆树被当地人誉为“铁杆摇钱树”。

金丝楠“泡泡”笔筒
高20.5CM

 

    金丝楠“泡泡”笔筒
   直径24.5CM

漆树属于漆树科,落叶乔木,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在树的汁液,误食会引起强烈的刺激,如口腔炎、溃疡、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肾病。漆树的汁液虽然有毒,但也是名贵的生漆(生漆:自然提取。熟漆:经过氧化加热);漆籽可榨取宝贵的漆油;树皮可制作单宁;树材软硬适中,纹理美观,系优良用材;干漆、漆叶、漆花都可入药。因此漆树是一种全身是宝的多用途经济树木,故有“国宝”之称。生漆是在漆树树皮的部位上经过人工割取出来的白色或淡米黄色漆液,是漆树新陈代谢过程中自然分泌的树脂,后经过提炼,就可以使用了,因易于氧化,故经常见到的其黑色的氧化表皮。生漆常用于漆制工艺品、木家具、古建筑,不仅漆面光洁,能防腐抗热,经久耐用,而且色调深沉稳重,富于东方民族风格。

金丝楠“泡泡”笔筒

 

 

在使用土漆之前,会将金丝楠木材在烤窑内经过3周的烘干,含水率在8%以下方可使用。上土漆的操作过程是个比较“痛苦”的阶段,大部分人接触土漆后双手会出现皮肤过敏所引起的红肿现象,常见的是皮肤燥痒难耐,但经过几次或长期的接触后会产生相对的免疫力,症状会有所减缓,所以,只有熟练和经验丰富的工人才能很好的完成“土漆翻黄”的整套工艺,普通人是难以胜任的。

金丝楠“泡泡”笔筒
本人收藏:土漆翻黄后的金丝楠“泡泡”笔筒

 

 

 

桢楠木俗称金丝楠木,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由于,桢楠生长缓慢,加之历朝历代过度采伐,目前,成材的桢楠濒临灭绝。为了挽救桢楠不致绝种,早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的198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的《珍惜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和19888月《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中,桢楠属的桢楠、闽楠、滇楠、浙江楠,就列为其中,也就是从那时起,各级政府开始重视对桢楠树种的保护,同时,也开始积极培育人工林。目前,我国已经将樟科楠木属的浙江楠、桂楠、大果楠、桢楠、大萼楠五个树种列为国家保护的濒危及受威胁的中国高等植物物种。

从现存的桢楠来看,大体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旧料:

楠木的旧料、老料、阴沉

一般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木材。基本与近代的老旧房屋、老家具有关,我们把这种木材称为旧料。这种料质较为粗糙,没有醇化的痕迹,外观上几乎没有水波纹,“金丝”为单一的横直纹和竖直纹,多为浅黄色而且发白,唯一不同的是颜色略有深、浅差异,可能是经过了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或者与树木本身的生长环境有关。这种料我喜欢管它叫“布纹料”。

第二种、老料:

楠木的旧料、老料、阴沉

数百年乃至一千多年的木材。可追溯到汉唐,甚至更早的年代,基本和古代房屋和古代家具有关,比如在翻修宫廷建筑、寺庙宗祠时采用“整旧如旧”的手法,替代下来的木材,这种木料的“金丝纹”不会横平竖直,略有弯曲,有的类似紫檀的“牛毛纹”,但不及“牛毛纹”扭曲的像“S”形,多有水波纹,醇化尚佳,颜色多为赤黄。这样的料我多称为老料。

楠木的旧料、老料、阴沉

用旧料和老料制作的一帆风顺

 

第三种、阴沉:

楠木的旧料、老料、阴沉

掩埋于河道、湖泊、沼泽和其他低洼地下两千年以上的树材。“阴沉木”在地下水和泥沙的作用下,隔绝了空气,长期处于无氧或贫氧的条件下,减少了木材氧化和微生物的侵蚀,因此,可以保存数万年之久。由于,桢楠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在长期的掩埋下,表层会有腐朽或碳化的现象,但木质结构不会发生大的改变,颜色要略深一些,多为暗灰色或灰绿色,但香味依旧。

还有一些树材,在特定条件下,由于高压、低温、缺氧,一些浸泡于二氧化硅饱和溶液的木材,内部的碳元素逐渐与二氧化硅交换,经过数百万年以后,最终可以形成硅化木,也就是常说的“木化石”。

楠木的旧料、老料、阴沉

新疆硅化木 

 

古人对楠木的划分比较笼统,只分为香楠、金丝楠、水楠三种,远没有今天划分的那么清楚透彻(桢楠属94种,中国约有34种,润楠属我国有7种),但是,却有许多对瘿子的记载和描述。

    瘿子——顾名思义,看到名字就知道它是一种病态,剖开接近树根的地方,常常可以找到瘿木,也有朋友俗称“影木”或写成“阴木”。人人都喜欢“物以稀为贵”,只要自己喜欢,不管他是“有病的”还是“没病的”,都追求他。我们自古就有喜欢病态美的传统,比如美女林黛玉,良药牛黄,香料麝香,当然,也包括“好料”瘿子。大家为了表达对某一件事物的喜好,总爱给他们起很多名字,学名、大名、小名、别称、俗称、字、号……楠木瘿子自然也不能例外,什么“楠榴”、“楠瘤”、“骰子香楠”、“骰柏楠”、“柏楠”、“斗柏楠”、“豆瓣楠”,满花上好的瘿子,称为“满面葡萄”,种种名称都是特指楠木的根瘿,也都体现了人们对他的喜爱之情,北京人称为“豆瓣儿楠”。

                  楠木——瘿子

                                            滇楠瘿木

   

    现代人们的想象力远超于以前,赋予了瘿木更多的魅力,而且名字起的也越来越形象。像葡萄那样一串一串的,叫葡萄瘿;像龟背那样有规则的,叫龟背瘿;纹路细碎的,叫胡椒瘿;还有像虎皮的,叫虎皮瘿。

                   楠木——瘿子

                                            桢楠瘿木

   

    楠木瘿子在明式家具中,多用于显著部位,也就是咱们常说的“面子上的事儿”,其花纹细密瑰丽,精美异常。楠木瘿子虽然经常可见,但能达到“满面葡萄”的整料,却少之又少,我曾经见过一张明代的花梨边嵌豆瓣楠的小桌,桌面是长 62厘米/39厘米的楠木根瘿“满面葡萄”,无拼无补,扭曲翻转的花纹,着实让人驻足与神怡。

    有关楠木瘿子的记载:

    1、楠榴——宋·梅尧臣《和王仲仪咏瘿二十韵》:“在木曰楠榴,刳(同音‘枯’)之可见皿。”

    2、楠瘤——宋·孔平仲《续世说·雅量》:“齐萧铿左右误排楠瘤屏风,倒压其背,颜色不异,言谈无缀。”

    3、骰柏楠、骰子柏楠、斗柏楠——明·王佐《新增格古要论·骰柏楠》:“骰柏楠木出西蜀马湖府,纹理纵横不直,中有山水人物等花者价高,四川亦难得,又谓骰子柏楠,今俗斗柏楠。”

    4、骰柏楠——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楠木生南方,而黔蜀诸山尤多,其树直上,童童若幢盖之状。干甚端伟,高者十余丈,巨者数十围,气甚芬芳,为梁栋器物皆佳,盖良材也。其近根年深向阳者,结成草木山水之状,俗呼骰柏楠,宜作器。”

    5、满面葡萄——明·王佐《新增格古要论·骰柏楠》还曾记述:“近岁,户部原叙州府何史训送桌面时满面葡萄,尤妙,其纹脉无闲处,云是老叔千年根也。”可知,王佐收到的礼物,应该就是楠木根瘿木的木纹桌面。

    6、豆瓣楠——明·王志性《广志绎》是这样解析“香楠”:“其老根旋花则为瘿木,其入地一节则为豆瓣楠,其在地上为香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