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别急于当教育家2014年08月13日 星期三B12 成长周刊

 xxjjsdt 2014-08-15

    近几年来,教育家办学的热情越来越高。许多地方,都拿出人力、财力与时间,举办培养教育家的研究班、研修班、培训班,特别是校长班,成效很明显。不讲规律办学、唯功利办学、糊涂办学的现象在各地越来越少了。不过,我们往往会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现在,学校的“教育家”越来越多,似乎又有点不正常。一些地方培养教育家,是有指标、名额的,三年培养多少个?五年培养多少个?都是有规定的。而且还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多少年龄内的可以进入培养计划?多少年龄内的可以评定什么档次、层次的教育家,或类似教育家的荣誉?都是有政策限制的。一些人,把列入了培养计划,或参加了什么班,看作是身份、身价的标志,还印上名片。综上所述,所谓的教育家,似乎有些走味。

    校长们热衷于提升自己,多读点教育理论书籍本是好事,不过,也不能似是而非。最近,我听了一个大城市一所著名中学校长的专家报告,他开头就讲:多年来,我从不看教育的书,你们那些书店里的教育论著像个什么样子?一听愕然,竟有这么牛的校长?过后,再一深思,他讲得还真有点道理:现在,校长人人会写书,特别是经过一定的培训之后,在专家们的指导下,提出一个教育概念,然后结合学校的实际,体系化。从校园到课堂,从课程到社团,从德育到智育,从教师到学生,从历史到现实,全面而深入地总结、阐述,看一两本,感觉很有道理,再看三五本感觉有点道理,再看下去,不对了,发现都是差不多的,引经据典差不多,实际案例也差不多,体系结构也差不多。我曾与一位出版家聊天,他说:当下,大学老师不买书,其次是中学老师,小学老师却是买书最多。乍一听,不信。过后想想,可能还真是这么一回事情,大学老师最有鉴赏力,谁会去买那些千书一面的书?不是不买,要买也要买教育的名家名著啊。

    教育家与教育理论家是有区别的,中小学里的教育家与大学、研究机构里的教育家也是有区别的。中小学中的好老师就是教育家,同样,中小学中的好校长,就是教育家。什么是好老师?好老师的内涵很简单,就是能教出好学生的老师,同理,好校长则是能培养出好师生的校长。做教育家不是目的,做教育家只是手段,通过做教育家办出好教育,才是本意。所以,我说,我们现在还该从“家”中走出来,不能为“家”而为,不能唯“家”是从。校长当不当教育家无所谓,是不是一个好老师才是根本。真正的教育家,从不会以家自居,而是力求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踏实、平实而又有热情地上好每一堂课,搞好每一次活动,让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富有意义。

    柳袁照(特级教师;苏州第十中学校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