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划口摆袋操作技术要点

 老刻刀 2014-08-16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划口摆袋操作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2008-12-12  来源: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是近年来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研究开发的新型技术,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1999年该技术引入张掖地区先行示范,初获成功,今天被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是作者两年来试验、示范及生产实践的经验和体会,供广大技术人员及食用菌爱好者参考。 

    1 
摆袋前的准备 

    
养菌期间,只要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一般50天左右,大部分菌丝都可长满全袋,当菌丝长满全袋或离袋底1――2厘米时,开始划口摆袋。摆袋前应做好以下两项准备工作: 

    1
草帘编制 用稻草或麦草编制,长2米、宽1.25米、厚3厘米,用麻绳或鱼网线打6――8道径,要求编制紧密,起到遮荫、保温、保湿的作用。 

    1.2 
耳床准备 采用浅地沟出耳床,地沟宽110米、深25――30厘米、长度不限;要求床面平整,深浅一致,土壤密实,排列整齐。做好耳床后,浇重水1次,使床面吃足吃透水分,结合浇水在水口用输液管滴施40%辛硫磷以防治地下害虫,待床面上能下去人时,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洒床面消毒,然后立即摆袋。同时,将草帘也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泡后待用。 

    2 
划口摆袋,集中催耳 

    
划口要在耳床附近进行,用刮睑刀片(或手术刀)划口,刀片保持洁净,倒立划“V”形口(袋料分离严重的可站立划口),口的角度为45――60度角,角的斜线长2――250厘米,划口深度0.50厘米左右,每袋分2――3层,每层4个口,共划8――12个口,呈字形排列。边划口、边摆袋、边盖草帘。为了保证划口处子实体原基迅速形成,应集中催耳。即将划口的袋间隔1厘米集中摆放,床内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湿度保持在80%以上,早晚揭开草帘适当采光,当原基上分化出锯齿状曲线耳芽时,疏散菌袋,袋与袋之间间隔8――10厘米,每平方米摆放25袋左右,呈字形排列,在地沟上每隔50厘米搭一木杆或纵向拉两道铁丝,将草帘盖在上面,进行分床管理。 

    3 
划口应做到六不划 即无木耳菌丝处不划口,杂菌污染处不划口,袋料分离严重处不划口,菌丝细弱处不划口,原基形成过多处不划口,雨天不划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