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穴位远治:头疼医脚脚痛医头

 悟道修行慧能 2014-08-16

中国针灸推拿协会

常言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在中医理论中,有时头痛要医脚,脚痛却要医头,这是与穴位的远治作用有关。

 

经常有病人在接受针灸治疗时会问:“医师,点解我头痛要针脚?腰痛点解要针脚?面痛点解要针手?”按中医经络学说理论,如果头痛时取头部的穴位,脚痛时取脚部的穴位,这一种取穴方法叫做近部取穴,一切的穴位都有治疗穴位所在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的近治作用的共同特点。而选取远离病痛部位较远处的穴位作治疗的方法,叫做远部取穴或远道刺,这是因为穴位除了有近治作用外,还有远治作用,尤其是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经过的远端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而且因为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及经络间有“同名经同气相求”的关系,穴位在远治作用中,还能治疗相表里经脉及同名经脉的疾患。

穴位远治:头疼医脚 <wbr>脚痛医头

穴位远治:头疼医脚 <wbr>脚痛医头

穴位远治:头疼医脚 <wbr>脚痛医头

穴位远治:头疼医脚 <wbr>脚痛医头

 

人体的十二条经脉与体内脏腑相连属,分为阳经及阴经。阳经主表属腑,阴经主里属脏。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分别是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所以肺经上的穴位列缺穴,除了能治疗肺经疾患咳嗽气喘外,还能治疗与其相表里的大肠经的头痛及颈项痛。另外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同为阳明经,同经同气互相感应相通,所以胃有病时大肠亦容易感病,小腿前方足三里这个胃经的穴位就能治疗肠鸣、便秘等大肠疾患。

 

中医经典理论指导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也。”还有“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四总穴歌》指导出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指出腰背疼痛可取膝后委中穴,肚腹不适可以选用小腿前方的足三里穴,头项疾患可以取手腕上方的列缺穴,面痛口歪则针治手背的合谷穴。远部取穴的方法除了上病下取、下病高取、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之外,还有病在中,傍取之。就如眩晕头痛取足背太沖穴,子宫下垂用头顶百会穴,左侧面瘫针右侧手背的合谷穴,腰脊疼痛刺面部人中穴等,这些都是根据穴位远治作用及前贤经验得出的取穴原则。

 

六岁小孩面瘫治愈

 

中医理论认为气血从人体远端的穴位向人体近端渐次增加,有研究表示离肢端越远的穴位,经气越分散,传注强度也越弱,即穴位越接近肢端,其治疗作用越广。有研究发现局部取穴配合远部取穴比单纯局部取穴或单纯远部取穴疗效更佳。

 

笔者曾治疗一位患面瘫的6岁小孩,经多方治疗效果未如理想,亦被主诊医生指康复的可能不大,经朋友介绍到笔者诊所接受针灸治疗,到诊时已发病约一个月,患者患侧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闭目有裂缝,患侧露睛流泪,鼻唇沟及额纹消失,饮食时患侧流涎,食物停滞于患侧齿颊,言笑时患侧面部表情麻木,面目肌肉牵动乏力,患侧不能作皱额、蹙眉动作、鼓腮时漏气。

 

患者经局部结合远部取穴治疗约三十次后,面目外观表情恢復正常痊愈。

 

某些疾病如面瘫急性发作期时神经处于水肿、缺血、神经变性状态,局部不适宜刺激,又或患处疼痛不耐触碰,或遇不便施针部位时,使用远道刺,既可避免对神经的进一步损害,亦可方便医者操作,减少病人痛苦,提高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