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清彩图 人体362穴位详解之脾经21穴(1)

 雨林修养馆 2014-08-16

 

本节介绍的穴位有十个,脾经 ——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商丘穴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查穴方法:按 Ctrl + F 组合键(先用左手按住Ctrl键不放手,再用右手按一下F键),在屏幕左下角调出查找窗口,在空白框中输入拟查找的穴位,例如输入“中脘”,按回车,找到该穴。

脾经 :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商丘穴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 缘水禅心 -

 

脾经 隐白穴

取穴方法:

隐白穴位于人体的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脾经 :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商丘穴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 缘水禅心 -

隐白穴(鬼垒穴,鬼眼穴,阴白穴)解析:

1)隐白。隐,隐秘、隐藏也。白,肺之色也,气也。该穴名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穴内气血为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气为蒸发外出,有不被人所觉察之态,如隐秘之象,故名。

2)鬼垒、鬼眼。鬼,与神相对,指穴内气血来自地部。垒,堡垒也,土堆也。眼,孔眼也。

鬼垒、鬼眼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之内部。理同隐白名解。

3)阴白穴。阴,地部也。白,气也。阴白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部,且为肺性之气。理同隐白名解。

4)脾经井穴。井,地之孔也。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脾经体内经脉相通,为孔井通道,故为脾经井穴。

5)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之地部的气化之气,其性温湿,有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附注:足太阴经所出为“井”。

隐白穴意义:脾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外输脾经体表经脉。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位处地之上部天之最下部。

运行规律:湿热之气由地之地部上至地之表部。

功能作用:生发脾气。

脾经 :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商丘穴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 缘水禅心 -

主治疾病:

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人体穴位配伍〗配地机穴、三阴交穴治疗出血症。

〖治法〗寒则通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脾经 大都穴

取穴方法:

大都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脾经 :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商丘穴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 缘水禅心 -

大都穴(太都穴)解析:

1)大都。大,穴内气血场的范围大也。都,都市也,物质的集散之所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气血物质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生发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都市之物质聚散也,故名。太都名意与大都同,太,通大。

2)脾经荥。荥,极小的水流。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脾土生发之气,富含水湿,至本穴后部分水湿之气散热冷降归地,所降之水也小,故为脾经荥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气化之气,至本穴后为散热冷降的变化,所散之热上炎于天,体现出火的炎上特性,故本穴属火。

附注:足太阴经所溜为“荥”。

大都穴意义:脾经的生发之气在此聚集。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水湿云气聚集本穴后以横行的风气传向太白穴。

功能作用:散发脾热。

脾经 :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商丘穴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 缘水禅心 -

主治疾病:

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治腹胀。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拇展肌止点;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

 

 

脾经 太白穴

取穴方法:

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脾经 :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商丘穴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 缘水禅心 -

太白穴(大白穴)解析:

(1)太白。太,大也。白,肺之色也,气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吸热蒸升,化为肺金之气。本穴物质为大都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受长夏热燥气化蒸升,在更高的天部层次化为金性之气,故名太白。大白名意与此穴同,大,通太。

(2)脾经俞穴。俞,输也。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吸热后化为阳气蒸升于更高的天部层次,为脾经经气的重要输出之穴,故为脾经俞穴。

(3)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的气血变化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吸热后蒸升,表现出脾土对肺金的长养特性,故本穴属土。

(4)足太阴原穴。原,本原也。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而本穴的蒸升之气同合于足太阴脾经的气血特性,且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故为足太阴原穴。

附注:足太阴经所注为“输”;,属土足太阴脾经原穴。

太白穴意义: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蒸升。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由天之下部上行于天之上部。

功能作用:生发肺性阳气。

脾经 :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商丘穴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 缘水禅心 -

主治疾病:

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痢疾、吐泻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痛。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穴位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脾经 公孙穴

取穴方法:

公孙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脾经 :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商丘穴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 缘水禅心 -

公孙穴 解析:

1)公孙。公孙,公之辈与孙之辈也,言穴内气血物质与脾土之间的关系也。脾经物质五行属土,其父为火,其公为木,其子为金,其孙为水。该穴名意指本穴物质为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化成了天部的水湿风气。本穴物质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太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二是由地部孔隙传来的冲脉高温经水。冲脉的高温地部经水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与天部的气态物相合,形成了本穴天部中的水湿风气,故名。(冲脉为经脉之海,其特点是“主渗灌溪谷”,其来源是位于人体重力场中心部的高温区胞宫,故其气血物质温压较高。而本穴位处人之足部,在地球重力场的制约下,冲脉流行至公孙的物质为下行的水液,流行的通道是冲脉的体内经脉,故冲脉气血出公孙后会急速气化。

2)足太阴络穴。络,联络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其运行为横向输散脾胃二经,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穴。

3)冲脉足太阴之会。理同公孙名解。

附注:足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公孙穴意义: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在此化为天部的水湿风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富含水湿的风气。

运行规律:循脾经上传商丘穴及传于胃经。

功能作用:以水湿风气的形式运化脾经之气。

参考资料:

①据报道,对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X线胃肠检查时,观察到针刺内关穴、足三里穴对胃蠕动多有增强作用,尤以足三里穴为明显,而针刺公孙则胃蠕动多减弱。

②据报道,针刺公孙、内关、梁丘等穴有抑制胃酸的分泌作用。

脾经 :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商丘穴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 缘水禅心 -

主治疾病:

呕吐,胃痛腹痛,泄泻痢疾。

〖人体穴位配伍〗配中脘穴、内关穴治胃酸过多、胃痛。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拇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分支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脾经 商丘穴

取穴方法:

商丘穴位于人体的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脾经 :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商丘穴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 缘水禅心 -

商丘穴 解析:

1)商丘。商,古指漏刻,计时之气也。丘,废墟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热散之气由此快速通过。本穴物质为公孙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其性湿热且循脾经上行,而本穴的气血通道又如漏刻滴孔般细小,因此风气的运行是快速通过本穴,强劲的风气吹走了本穴中的脾土微粒,地部脾土如废墟一般,故名。

2)脾经经穴。经,经过也。本穴为脾经气血的行经之处,故为脾经经穴。

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为公孙穴内气血的出口之一,气血物质在公孙穴处是湿热状态,出本穴后散热而化为凉性之气,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征,故本穴属金。

附注:足太阴经所行为“经”,经穴,属金。

商丘穴意义:脾经的热散之气由此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快速运行的风气及风气中夹带的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循脾经快速上行后散热冷降。

功能作用:散发脾热。

脾经 :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商丘穴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 缘水禅心 -

主治疾病:

腹胀泄泻,便秘黄疸,足踝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气海穴、足三里穴治腹胀肠鸣。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有跗内侧动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丛。

 

 

脾经 三阴交穴

取穴方法: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足内踝上缘四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脾经 :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商丘穴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 缘水禅心 -

三阴交穴(承命穴,太阴穴,下三里穴)解析:

(1)三阴交。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该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

(2)太阴。太,大也。阴,阴之属也。本穴物质为足三阴经气血交会而成,位处足部,总体表现出较强的阴寒特性,故名太阴。

(3)下三里。下,下部也。三里,穴内气血场的范围也。下三里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场范围较大,有如三里之广,故名。

(4)足少阴厥阴太阴之会。理同三阴交名解。

(5)足太阴络。络,联络也。本穴物质为足三阴经交会而成,气血物质又由本穴重新分配到足三阴经,本穴有联络足三阴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

附注:(1)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足太阴络。(2)孕妇禁针。

三阴交穴意义:足三阴经气血在此交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富含水湿,性温热。

运行规律:穴内天部之气的运行分为三支,干燥偏热的气态物在天之上部循脾经上炎,湿热的风气循肝经向上横行,滞重的湿冷之气循肾经下走筑宾穴。

功能作用:将足三阴经气血重组后再行分流。

脾经 :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商丘穴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 缘水禅心 -

主治疾病:

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生理痛、脚底肿胀、过胖过瘦(增肥减肥)、生理不顺、手脚冰冷、冷感症、更年期障碍、妇科多种疾病。此外,对胃酸、食欲不振也有效。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治肠鸣泄泻;配中极穴治月经不调;配子宫治疗阴挺;配大敦穴治疝气;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失眠。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脾经 漏谷穴

取穴方法:

漏谷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脾经 :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商丘穴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 缘水禅心 -

漏谷穴(太阴络穴)解析:

1)漏谷。漏,漏落也。谷,五谷也、细小之物也。该穴名意指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

本穴物质由三阴交穴传来,因脾经的湿热之气与肝经及肾经气血物质进行了交换,上行至本穴的气态物质则温度偏低,在本穴的变化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浊重的部分由天部沉降到地部,如细小的谷粒漏落之状,故名。

2)足太阴络、太阴络。本穴物质为三阴交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其气与脾经其它的气血物质相比温度较低,穴内气压亦较低,脾经其它部位的水湿之气向本穴汇聚并沉降地部,本穴有联络聚集脾经天部气血物质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

漏谷穴意义: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及气态物中的脾土尘埃。

运行规律:混浊的气态物由天部沉降至地部。

功能作用:沉降脾经阴浊。

脾经 :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商丘穴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 缘水禅心 -

主治疾病:

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

〖人体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治腹胀肠鸣。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肢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内侧后方有胫神经。

 

 

脾经 地机穴

取穴方法:

地机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脾经 :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商丘穴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 缘水禅心 -

地机穴(脾舍穴,地箕穴)解析:

1)地机。地,脾土也。机,机巧、巧妙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的脾土微粒随地部经水运化到人体各部,运化过程十分巧妙。本穴物质为漏谷穴传来的降地之雨,雨降地部后地部的脾土微粒亦随雨水的流行而运化人体各部,脾土物质的运行十分巧妙,故名。

2)脾舍。脾,土也。舍,来原也。脾舍名意指本穴为提供脾土物质的来源之处。本穴物质为漏谷穴传来的降地之雨,脾土物质随雨水的流行而输送人体各部,为人体营养物质的重要来原之处,故名脾舍。

3)地箕。地,脾土也。箕,挑土的工具。地箕名意指脾土物质通过本穴而运化。理同地机名解。

4)足太阴郄穴。郄,孔隙也。本穴为脾土物质的主要运化之处,脾土物质的运化是通过地部水液而运行的,脾土物质的运行量不大,如从细小的孔隙中通过一般,故为足太阴郄穴。

附注:足太阴经郄穴。

地机穴意义:脾土物质在此随经水运化人体各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中的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经水循脾经流向阴陵泉穴,脾土微粒沉降于穴周。

功能作用:渗散脾土水湿。

脾经 :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商丘穴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 缘水禅心 -

主治疾病:

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女子痛经,男子遗精。

〖人体穴位配伍〗配三阴交穴治痛经;配隐白穴治崩漏。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前方有大隐静脉及膝最上动脉的末支,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脾经 阴陵泉穴

取穴方法: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高清彩图】人体362穴位详解之脾经45穴(一) - 缘水禅心 -

阴陵泉穴 解析:

(1)阴陵泉。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阴陵名意同阴陵泉。! J' @0 Y1 N" c

(2)脾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为脾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会合之处,故为脾经合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所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脾经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对外输出的是地部水液,与脾经本身的湿热气血相比,本穴的外传之液体现了水的阴寒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附注:足太阴经所人为“合”。

阴陵泉穴意义:脾经气血在此会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和地部经水以及由脾土蒸发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沉积穴周,经水由本穴渗入地之地部,气态物则循脾经上行。

功能作用:排渗脾湿。

脾经 : 隐白穴 大都穴 太白穴 公孙穴 商丘穴 三阴交穴 漏谷穴 地机穴 阴陵泉穴 血海穴 - 缘水禅心 -

主治疾病:

腹胀,腹痛,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膝盖疼痛、晕眩、腹水、食欲不振、腰腿痛、尿闭、尿失禁、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附件炎等。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生理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脾经 血海穴

取穴方法: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

简易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高清彩图】人体362穴位详解之脾经45穴(一) - 缘水禅心 -

血海穴(百虫窝穴,血郄穴)解析:

(1)血海。血,受热变成的红色液体也。海,大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阴陵泉穴外流水液气化上行的水湿之气,为较高温度较高浓度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故名。

(2)百虫窝。百,数量词,形容多也。虫窝,虫之所生之地也。百虫窝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其特性为湿热。本穴物质为聚集而成的脾经之气,性湿热,而本穴所应的时序、地域又为长夏的中土,是百虫的产生之时和繁衍之地,故名百虫窝。

(3)血郄。血,指穴内物质为血也。郄,孔隙也。血郄名意指本穴的血液运行出入为细小之状。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其性既湿又热,是血的气态物存在形式。穴内气血物质的出入为水湿云气,水湿云气折合为血则其量较小,如从孔隙中出入一般,故名血郄。

血海穴意义: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气(血的气态物),所处为地之上部。

运行规律:循脾经上行箕门穴。

功能作用:化血为气,运化脾血。

主治疾病:

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生理不顺、膝盖疼痛、更年期障碍(更年期综合症)、生理痛等。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配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配曲池穴治瘾疹。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 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