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

 负鹏载舟 2014-08-18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

健行中医康复养生------2011-01-13 
 
   【摘要】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补阳还五汤化治疗本病8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4%,对照组总有效率71.2%,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方有益气活血、利湿降浊功效,可改善慢性肾衰竭临床症状。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慢性肾衰竭  临床 
    慢性肾炎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是常见的较难治性疾病,病期迁延,预后严重。因此治疗上困难、棘手, 最终
发展为慢性肾衰。目前没有比较理想的治疗办法,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炎的治疗除了消除水肿外,请除和减少蛋白尿亦是预防肾小球硬化及进入肾衰的关键之一。为此笔者运用益气化瘀法为主治疗慢性肾炎,临床效果颇佳。近几年来运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该病,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2年以内2例,3年以上6例。 
    1.2 临床分型:8例均为慢性肾炎普通型。 
    1.3 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尿蛋白定性测量(++++)2例。(+++)6例,8例患者血尿素氮升高匀在23.4mg~88mg%之间;血肌酐都增高到2.4mg~6.2 mg%之间;内生肌酐消除率均在30ml~70ml/分之间;2小时酚红排泄试验降低到25%~37%间。 
    1.4 治疗方法  补阳还五汤系清·王清任《医林改错》首载,由黄芪、归尾、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组成。具有补气活血,袪瘀通络功效。主治气虚血瘀所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等症。笔者临床用此方加味治疗精液不液化症、慢性咽炎疗效显著。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偏于脾肾两虚,湿热瘀阻的加党参,赤茯苓、白术、薏苡仁等;偏于脾气虚衰、瘀血阻滞的加党;参、丹参、益母草、大黄;对其它兼症可按轻重缓急,随时加减适当药物,但必须遵循益气化瘀,清利湿热二法,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2 治疗结果 
    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唯有1例有轻微的腰酸,乏力之感,笔者主要对检验室检查指标作了治疗前后的比较:治疗后尿蛋白转阴者7例,(+)1例,血尿素氮、血肌酐均降到正常范围,内生肌酐清除率,酚红排泄率均提高到正常范围。 
    3 讨  论 
    慢性肾炎属于中医学“水肿,关格,肾风,癃闭,溺毒”范畴。本病基础病机为气虚血瘀,病位主要在肺脾肾。
“脾主统摄升清”,“肾为封藏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脾肾气虚,脾失统摄,肾不藏精,则精微物质下泄,而出现大量蛋白尿。精气下泄则气血津液生化乏源,进一步加剧了机体的亏虚。“脾主运化”,脾失运化,水湿内停;“肾主气化”,肾失其正常化气行水,升清降浊之职,则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出现水肿。气机升降失司,三焦阻遏,气机逆乱,痰瘀浊毒壅滞,而出现一系列消化系症状,如恶心、纳呆、腹胀、腹泄等。“气为血帅”,“水病及络”,而出现血瘀,水瘀互结,水肿难消,加剧肾功能恶化。脾肾亏虚,以致水湿内生,聚湿成痰,“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或壅滞于肺、或蒙憋心窍、或停留于胃,从而形成多种病证;若血虚、肝肾阴虚等使肝失所养,致肝阳上亢;内风、毒热,更伤阴津,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致阴阳两虚,则病机变化更为复杂,导致各种变证,促使病情向深层发展。由此观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位在肺、脾、肾,旁及心、肝、胃等脏腑,在气虚的基础上形成瘀、痰、湿、毒等病理因素。 
    临床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治疗,效果理想。补阳还五汤是益气养血,祛瘀通络的方剂,在此的主要用途是益气化瘀,因气虚而致的瘀血,应补其气,则气行血亦行。加党参,丹参、益母草、大黄更显效著,加赤茯苓、薏苡仁,起到清利湿热,益气化瘀的双重效果。   
    活血化瘀治疗慢性肾炎的报告很多,也肯定了疗效,但运用益气化瘀兼清利湿热方面的文章还少见。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炎是一种肾脏弥漫性病理改变,在肾脏疾病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疑状态,成为病变发展,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的重要因素。祖国医学认为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从本病的发生发展来看,其病机是正虚邪实(本虚标实),其病病势缠绵、不易速愈,其原因就在于湿邪贯穿于病理始终,湿邪久恋,郁而化热,热伤气阴进而阴阳气血俱虚,正气愈虚,湿邪更张,再之久病气(阳)虚不运,血行不畅而气虚血滞,导致湿阻血瘀互相蕴结,造成本更虚,标更实,终至正气大伤,先后天俱衰,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在临床治疗上,着眼于“湿”与“瘀”的病理症结,在正气尚未大伤时,应抓紧时机及时清利湿热,益气化瘀以澄源,使邪去而正复。 
    本方中重用黄芪, 益气健脾,补肺, 固表透邪,培土生金, 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同时兼有利尿作用。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地龙活血化瘀, 利尿降压, 改善微循环,土茯苓、益母草, 利尿消肿、活血,现代药
理学证明, 赤芍、红花、益母草、地龙均具有抗凝血、抗血栓形成作用。杜仲、川断、山药、牛膝, 补肝肾,强筋骨, 降压, 消除尿蛋白, 焦三仙健脾益气, 补后天之本,徐长卿既能活血利尿, 又有抗过敏作用。总之慢性肾炎治疗是一个漫长过程,医患应保持合作态度,认识到该病的顽固, 体会以扶正为主, 重视整体观念, 重点补脾益肾, 佐以活血化瘀利湿之剂,扶正和祛邪结合起来,防止单补或纯攻, 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通过益气化瘀方法的治疗,上述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肾清除率及酚红排泄率均有明显改善,反映了本法对慢性肾炎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有改善和恢复作用,并能增加近端肾小管的排泄功能,本文治疗例数太少,结果是初步的,还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参 考 文 献 
[1] 陈文彬.诊断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1-342.
[2] 王吉耀.内
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28-63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