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蒙说红楼梦 人生与辛酸泪

 木柳书屋 2014-08-20
 

 红楼梦中人 - 香儿 - xianger

 

人生与辛酸泪

 (转自:红楼梦中文网)  

(1)人生与辛酸泪

  我刚才讲到小说与荒唐言,第二个问题是人生与辛酸泪。其实人生的荒唐感就是一种辛酸感,那么除了这些辛酸以外,我觉着《红楼梦》里头呢,还有一个特殊的辛酸,它是一种价值的失落。就是说问题不在于个体的生命有终结的那一天,有死亡的那一天,问题是只要你的生活有一个追求有一个价值,那么就是说你要考虑的是你有生之年,你活得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所以自古以来,古今中外,都有很多哲人来讲人生所谓荒唐的这一面,生命荒唐的这一面。但是他们的目的呢,并不是说让你承认荒唐就永远荒唐下去,或者干脆既然这么荒唐,明天就自杀吧,他不是这个意思。他的目的还是让你皈依于一种价值。既然人生是很短促的,你要及时行乐,这也是一种价值;既然人生是很短促的,你要吃斋念佛,要修来世,这也是一种价值;既然人生是很短促的,你要多做好事,要多做对社会、对人民、对周围的人、对旁人有利的事;既然人生是很短促的,你碰到一些困扰,你不要太过不去,不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不要太较劲,这也是一种说法。
  但是呢,到贾宝玉这里,到了《红楼梦》这里头呢,它干脆是一片辛酸。那么这个就不仅仅是人生本身的这种虚无啊,或者死亡啊,或者终结所带来的,而且也是所谓那个家道的衰落呀,家庭人伦关系的恶劣化,更是这些东西所造成的,尤其是价值的失落所造成的。因为我们很难找到一本书像《红楼梦》这样告诉我们,起码到了那个时代,到了像大观园、荣国府、宁国府里头,那些有价值的东西都不灵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所有孔子教的那一套已经都不灵了。
  比较认真地按照封建的价值,封建的道德来做的,是贾政。有人说,说贾政,他是假正经。有人还考证,他如果不是假正经的话,为什么赵姨娘能那么恶劣?实际赵姨娘是得到了贾政的宠爱的,否则赵姨娘是没有市场的。这些我也分析不清楚,但是我觉得贾政很多地方的表现,他也有他的真诚的一面。他管教贾宝玉,他那么激动,他听说了贾宝玉的某些行为呀,他激动到那一步。尤其是在元妃省亲的时候,他见到他的大女儿,因为他行君臣之礼,他给贾元春跪下。然后就说今上、皇帝如何伟大,如何好,说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地照顾好皇帝。“照顾”这个词当然是现代词,就是不要考虑你的爹妈已经是残年,已经岁数大了。这个话说得太辛酸了,这话说得简直是已经忠得一塌糊涂了,忠得涕泪交流了。我每次看到这的时候,我眼泪都出来了。我觉得贾政直挺挺地跪在女儿面前,还要说你好好照顾皇帝吧,我死了就死了,不要管我了。这个老头子不太老,那时候贾政多大,按那个年龄,四十来岁。如果是他写作的话,现在还算青年作家。但是呢,又非常明显的,贾政的那一套是一切都实现不了的,做官他实现不了,管家他也实现不了。管家那一套能够招呼一些的还是王熙凤那一套,而王熙凤是根本不管那些的。
  所以除了人生的荒唐,除了家道的衰落,除了人伦和人情的恶化,还有价值的失落。所以呢,它是一把辛酸泪。一把辛酸泪里头还有一个暗示,还有一个含义,就是说呢,他写得非常真实。刚才我们讲了荒唐的一面,你如果只有荒唐没有真实,它就没有辛酸。荒唐的故事也可以写得非常好。那是一个喜剧,那是一种智力的游戏。你站得非常高,你嘲笑人生的这些体验,你解构人生的这些体验。人生的一切在当时看得很了不起的,不得了的这些体验,都有它可笑的那一面。
  爱情是最美好的东西,是被多少人写的东西。但是美国有精神病学家,他研究,他得出一个结论,就说爱情是精神病现象,因为它完全符合精神病的各种定义。比如说幻觉,对方明明就是很普通的一个人,你非把他看成一个白马王子,或者你非把她看成朱丽叶,或者非把她看成天使,你这不是精神病是什么?你有幻听,你的情人不来吧,但是你老听见他(她)的声音,老张、小张,你有幻听,你有偏执,她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哪的事儿,这世界上好女人多了,我跟你说,是不是?排一万个都不一定能排上她,但是你就认定了,强迫观念,没有她我就得死,你上哪死去?
  这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就是你洞悉了它的荒唐性,你用一种科学的观点,你或者用一个智者的观点,你嘲笑这种荒唐,你解构这种荒唐。让你感觉到原来有些你活不下去呀,死死抱住不放,一脑门子的官司的东西,看完这小说以后,你一看纯粹冒傻气。这是一种作品。 但这样的作品它不辛酸,这有什么可辛酸的。你看着哈哈笑,哈哈笑,越笑越机灵,越笑越聪明,笑到最后你也变成一个冷血动物了。所以辛酸泪这个意思呢,它包含着一个意义,就是它非常真实,它非常可信。

    (2)人生与辛酸泪

   
  《红楼梦》有许多不可信的东西。头一个,那些细节我还不说,什么嘴里含玉这些。一个贾宝玉能有这个机会,就他一个男孩子,周围都是最美丽的女孩子,然后还都围着他转,谁有这个机会呀?这个可能吗?所以,有人说贾宝玉写的是顺治皇帝,只有皇帝有这个机会,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然后再加上几个太监,就他一个比较合格的男性。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说, 譬如说刘姥姥想来就来,来了就受重视,来则必胜,说什么都特别合适。这刘姥姥简直神了,她用粗话,但是她都特别得体,特别合适,而且要什么有什么。王熙凤拿刘姥姥开涮,给她又是脑袋上插花,擦粉,脸上又抹胭脂又给弄什么。别人就骂王熙凤,说你别糟贱人家,你给人家涂抹成一个老妖精了。刘姥姥说不碍事,我小时候就喜欢这个,就喜欢那些红的绿的。你看这刘姥姥简直比公关学校毕业的研究生还强呢。如此之熟练,应付自如,装傻充愣,哄得人人都高兴,这可信吗?
  最戏剧化的,也最离生活远的,就是“二尤”的故事,有很多情节是不可信的。尤二姐是吞金自尽的,现代医学证明,吞金会引起肠胃的不适,或者会坠破胃壁,不会死人。尤三姐最后在柳湘莲一退婚,拿起剑来,唰的一下子,一片桃花落在地上,然后倒地就死了,是不可能的。第一,那个剑有那么锋利吗?有那么快吗?这个是信物,柳湘莲定亲的信物,是礼物,不是实战的东西。第二点,自刎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拿起剑来,你拉得准吗?是地方吗?
  有很多东西不可信,但是从总体来说你又非常相信,为什么?就是我说的事体情理,因为它有大量的可信的情节。写林黛玉的那些心理,写贾宝玉跟她怎么斗嘴,你就觉得它可信极了。
  我最喜欢的一段就是描写贾宝玉到处闯祸,先是为锁啊,玉啊,把林妹妹得罪了。得罪了以后呢,又随便说话,又把薛宝钗得罪了。怪不得旁人把宝姐姐比作杨贵妃,你到底是长得富态些。这个贾宝玉真是罪该万死,真是讨厌,你怎么能跟一个女孩子这样讲话呢,太没有教养了,让薛宝钗找机会正言厉色骂,我什么时候跟你这样了,少上脸,把贾宝玉弄得极为无趣。然后他又跑到他妈那儿去,跟金钏在那儿死皮赖脸捣乱。贾宝玉的这一面,他这一面他绝不是反封建的英雄,他是无赖呀,有无赖的一面呀。把金钏又害死了,然后回怡红院的时候,开门开得晚了一点,一脚踹到袭人的怀里,把袭人都踹出血来了,袭人都吐血了。你看看他的这种行为,到处闯祸,到处捣乱,但是他本身呢又不是那种特别坏的人。说老实话,这些地方描写得何等真实。那么大的事件描写得真实,真是服得不得了。
  “(司棋)闹厨房”都动了兵器了,噼哩啪啦,就跟看一个电影画面一样,然后吃螃蟹,他们作诗,都那么真实。贾宝玉挨打,大家乱成一团,你看贾母说的话,贾政说的话,王夫人说的话,王夫人说,我要有(贾珠)活的话,打死也就打死了。李纨也跟着哭闹,这时候贾母一来,把贾政震住了,赶快来扶贾宝玉,王熙凤说,都打成什么样了,你们还来扶,快拿藤屉子春凳来,类似担架子,抬走了,你们不能扶着走了,屁股已经打烂了。它这种非常真实的人和人的关系,人的这些东西和那些不太真实的,带有夸张性的描写结合在一块,这才是小说。
  你只有真实的一面的话,它不会有那些趣味,不会有那些吸引人的地方。还有最近我仔细琢磨“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是写得非常美的一段,而且《红楼梦》里面的诗啊,那些人写的诗啊 ,我基本上不敢恭维,但是黛玉这个葬花词写得非常好,还有她写的那个手帕,比较有真情感,不那么雕琢。可是我想来想去,我总觉得这个黛玉葬花不像真实而像行为艺术。我非常心疼这些花,以至于我看到花落以后,我伤春,我作诗这都可以,看到花瓣被踩了,我就很难受,我把它扫一扫,适当地归落归落这是可以的,我想也就是扫一扫,归落归落,但是她把它夸张,变成葬花,专门地到那儿为花修冢,这个是夸张的。
  很多人物的描写都非常真实,描写王熙凤,描写小红,描写晴雯,小红给贾宝玉倒了一杯茶,被秋纹和碧痕给损了。 但它有些地方又有夸张,有些地方它又有牵强附会,有些地方它又有拉扯,还有些地方甚至于你感觉到是曹雪芹借着人物的口来讲他要说的话。比如说抄检大观园的时候,探春突然讲了一段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像我们这样的家道要完蛋也还得有个过程。但是呢,我们会自杀自灭,果然现在自杀自灭了,这说明我们这个家完了。那段的纲上得太高了。这个批判呢,太高了,你怎么看,那个探春那个时候她不至于这么刺激。探春并不是离经叛道之人,她敢上这么高的纲,从根本上把荣国府的命运给否定了。我怎么看怎么它是曹雪芹的话,不是探春的话。包括那个秦可卿托梦的那段话,从哲学到治家到管理,那里也有很多是曹雪芹的想法。小说家他是“假语村言”,它里头有许多东西并不就是照相式的,摄影式的对现实的记录和反映。但同时呢,它的最根本的东西,它又是从人生的刻骨铭心的记忆感受到的,所以它叫做一把辛酸泪。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