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我国宗教的“五性”?

 一生平安806 2014-08-20
问:我国宗教有哪“五性”?
答:我国宗教具有五个方面的特性,这是五十年代中共中央统战部李维汉部长提出来的,曾得到了毛主席、刘少奇、周总理的肯定。实践证明,我国宗教的五性,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普遍性,又符合中国宗教的特殊性,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同中国宗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创新和发展。中共中央在《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即中共中央〔1982〕19号文件)中,虽然没有明确使用宗教的五性这个概念,但却按照宗教五性的有关内容进行阐述的,对于突破在宗教问题上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传统观点,指导全党正确认识宗教,把党的宗教政策置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轨道上起了重要作用。宗教的五性,即宗教的长期性,宗教的群众性,宗教的民族性,宗教的国际性,宗教的复杂性。
 
问:什么是宗教的长期性?
答:按照历史进化论的思想观点,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原始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产生了抽象思维。由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对自身生活以及他们同自然界的现象无法解释,出现对自然的恐惧和崇拜,进而产生了图腾崇拜,这是宗教产生的自然根源。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除了自然力量以外,社会力量对人的压迫产生了作用,由于以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产生的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造成的巨大苦难和绝望,形成盲目的异己力量对人们的支配,这是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在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神教,然后产生了世界宗教。可见宗教的历史与人类的抽象思维同步,与人类文明的历史同步。宗教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至今仍然是各种社会形态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对人类的思想意识、文化形态、心理素质、法律思想、政治制度等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宗教的影响将会长期存在和延续下去。
宗教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深深植根于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关系之中,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宗教产生的三大根源在相当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是不会消失的。即使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尽管有了极大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尽管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尽管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社会物质财富并没有极大丰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非尽善尽美,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只是对无限物质世界认识的一个局部。人们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能力还十分有限。因此,宗教产生的自然根源和社会根源远远没有消除。只有当人们对无限物质世界的认识达到很高的程度,由现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转变为“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时候,当人们“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宗教产生、存在和发展的自然根源和社会根源才会自然消亡。而要达到上述目标,需要全人类一个长而又长的共同奋斗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几代人、十几代人所能成就的。宗教产生的根源长期存在,宗教也就必然会长期存在。我国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远远没有达到宗教自然消亡的社会历史条件,所以,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将是长期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和社会文化现象。
综上所论,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是长期存在的。周恩来总理曾指出:“信仰宗教的人,不仅现在社会主义的国家里有,就是将来进入共产主义,是不是就完全没有了,现在还不能说的那么死。”(《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383页)江泽民指出:“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漫长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将长期存在。宗教走向最终消亡也必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可能比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 《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12月4日)由此可见,宗教的自然消亡是十分遥远和事情。所以说,宗教具有长期性。
 
问:什么是宗教的群众性?
答:宗教的群众性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据2001年世界权威组织的统计,世界人口约60亿人,各种宗教信徒就达4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 80%。据近年来的数字表明,信仰宗教的人数仍在增长之中。从世界范围来看,传统宗教仍在发展,新兴宗教不断出现。21世纪,世界宗教信徒人数将会持续稳定发展。
二、在科技高度发达和物质非常丰富的西方国家,宗教在社会生活中仍然具有重要影响。美国信教人口占总人口的85%,英国占87%,法国占96%,德国占65%,澳大利亚占75%。据日本2003年《宗教年鉴》统计的数字:信仰佛教的有95,492,812人,占总人口75·36%;信仰神道教的有106,786,648人,占总人口84·28%;信仰基督教的有1,822,357人,占总人口1·44%;信仰其他宗教的有10,653,668人,占总人口的8·40%。信仰宗教人数共计有214,755,485人,而全国总人口是126,700,000人,信仰宗教的人数超过总人数8800多万,超过总人口的159·64%。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搞了几十年无神论宣传,但在剧变前,信仰宗教的人数仍占总人口的60%—95%不等。苏联解体前,尽管搞了70年的无神论宣传,信仰宗教的人数仍占总人口的50%以上。宗教的群众性在国际上也鲜明地体现出来。这些信仰宗教的人们绝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和基本群众。
三、不仅仅是普通民众,很多探索自然奥秘的著名科学家很多是虔诚的宗教信徒。据医学家盖洛普氏调查,过去300年间有300位著名科学家中,因37名无法查明其信仰而不计外,其中263位科学家中信仰宗教者有242人,占总数的92%。其中包括几乎所有曾对科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巨擘,如法拉地、伏特、欧姆、安培、爱迪生等。达尔文早年倡导进化论而被奉为进化论的开山师,但他晚年却幡然悔悟而成为热心的基督徒。前苏联推崇备至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也是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牛顿是经典物理学的奠基大师,然而他毕生的主要精力却用于神学的探讨,他视科学为业余之事,要证明神造物之功的伟大而已。因创立相对论对现代物理学做出划时代贡献的爱因斯坦,也是信仰宗教的。
四、在我国,信仰宗教的群众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大,但绝对数字不小。以出家佛教徒为例,五十年代对外报道的数字是50万人。在家信众的估计数字,当时周总理对外宾说是一亿以上。其他宗教的信徒,1991年《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公布的数字是:伊斯兰教1700多万人,天主教350万人,基督教450万人(现在是1000万人),道教在我国群众中也有相当的影响。今天,宗教在我国为广大群众所信奉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这些信仰宗教的群众,是分布在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各行各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努力奋斗的基本群众。尽管“文革”中林彪、“四人帮”大搞灭教运动,但宗教界始终没有改变对共产党的信赖和爱国主义的立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复以来,有的地方信教人数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如东南沿海地区就是如此。
五、实践证明,对于信教群众来说,宗教信仰(包括宗教思想、宗教仪式、宗教感情以及同这种思想、仪式与感情相适应的宗教活动),在他们的全部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尊重和保护他们的宗教信仰,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合理地安排宗教活动场所,保证信教群众宗教活动的需要,是从根本上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共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条件。所以,贯彻落实好宗教政策,是关系到“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大问题。
六、今天,宗教事务工作关系到亿万群众的思想信仰问题,宗教事务工作同时就是群众工作。毛主席在谈到群众信仰宗教问题时指出,“因为这是个群众问题,群众中有那样多人信教,我们要做群众工作,我们却不懂得宗教,只红不专,是不行的。”还说:“既然人民群众还去教堂,为了接近、团结群众,我们也应该进教堂”。(《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1094—1095页)。充分说明党对宗教的工作与党对群众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七、宗教在港、澳、台同胞中和旅居海外的侨胞中,受到广泛的信奉和尊重,有很深的群众基础和影响。许多华人到世界各地,把中国的佛教、道教带到所在国家和地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所以,发挥宗教的独特优势,争取、团结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共同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促进一国两制的实施,吸引他们回内陆和大陆祭祖、拜佛、投资、办企业,加快我国经济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宗教的群众性。
 
问:什么是宗教的民族性?
答:我国宗教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我国的汉族主要信仰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和不同的民间信仰。我国的许多兄弟民族分别信奉佛教、伊斯兰教,也有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我国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10个兄弟民族广泛信仰伊斯兰教;有汉族、白族、满族、彝族、朝鲜族、壮族、瑶族、土家族、彝族、布依族、侗族、拉祜族、高山族、毛南族、京族、仫佬族、畲族等17个兄弟民族信仰汉传佛教;有藏族、蒙古族、汉族、土族、羌族、纳西族、普米族、门巴族、裕固族、珞巴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赫哲族、锡伯族、怒族等16个兄弟民族全民或者部分信仰藏传佛教;傣族、佤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等6个兄弟民族全民或者部分信仰上座部佛教;汉族、苗族、瑶族、彝族等众多民族中,有相当一部分群众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道教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广泛的传播。此外还有许多兄弟民族信仰原始宗教和本民族的宗教,有许多兄弟民族的宗教信仰与民族感情互相交织,融为一体,有的宗教节日或宗教仪式同时也形成了民族的传统节日,例如上座部佛教的浴佛节,本来是宗教节日,由于傣族等民上座部佛教,浴佛节就成了他们全民族的泼水节了。这是宗教的民族性。(参见朱越利主编:《宗教文化丛书》)
 
问:什么是宗教的国际性?
答:宗教的国际性是宗教的一项重要特性。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被称为三大世界宗教,占据世界信仰宗教人数的主流派地位。基督教广泛分布在世界五大洲,以欧、美、澳三大洲最为集中,以欧美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最为盛行,信徒数量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伊斯兰教主要流传于亚洲、非洲的西亚、中亚、北非、南亚次大陆等广大地区,信教人数约占世界总人数的17%。佛教主要分布在东北亚、南亚和东南亚一带,目前在欧洲、美洲、澳洲等也有广泛流传,信教人数占世界总人口的6%。有许多国家以某一宗教为国教,如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国以佛教为国教;有伊朗、沙特阿拉伯等45个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印度教为中印半岛国家所信奉。还有世界各地人们信奉着许多地方性的民族、民间或部族宗教。
我国现有的宗教中,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是世界性宗教,道教在世界各地也有传播。我国的信教群众与国际上信仰同一宗教的信徒之间,因信仰上的一致而产生认同感。因此,各国宗教信仰者历来有互相友好交流的优良传统。历史上,众多印度僧人如摄摩腾、竺法兰、鸠摩罗什、达摩曾到中国传播佛教,我国的许多高僧去印度求法、取经;中国僧人如鉴真等曾去朝鲜半岛和日本弘扬佛教,朝鲜半岛和日本僧人也来中国学习佛教和中国文化,如朝鲜的金乔觉到中国九华山传道修行,成为地藏王菩萨的化身。到了近代,中国的移民把佛教传向全世界。二战以后,随着各国宗教界人士友好交往的日益发展和扩大,产生了许多世界性宗教组织,如“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世界佛教徒联盟”、“世界宗教徒联合会”、“亚洲宗教和平会议”等。世界宗教徒之间的友好合作,是促进各国人民之间友好交流的重要渠道和纽带之一。在许多国家中,宗教受到普遍尊重,甚至有的国家要求本国公民必须信仰某一种宗教,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待宗教也很宽容。在当代,国际间宗教的友好交流,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在我国,落实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于扩大我国的政治影响,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粉碎国外敌对势力攻击我国公民无宗教信仰自由的谰言,对于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问:什么是宗教的复杂性?
答:宗教的复杂性,除前面所说的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宗教的复杂性外,还有如下几点:
(1)宗教意识、宗教思想经过数万年流传,系统宗教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宗教既打上了古老社会的各种烙印,又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汲取新的营养加以充实,其教义、教理、宗教仪式和宗教感情也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契理契机的变化。
(2)就信仰宗教的群众来说,有不同的阶级、阶层信仰同一种宗教的,也有同一个阶级、阶层信仰几种不同宗教的;就信仰宗教的民族来说,有不同的民族信仰同一种宗教的,有同一个民族信仰几种不同宗教的。各民族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其宗教仪式、信仰程度、宗教心理、宗教感情等都异彩纷呈、千差万别,宗教与民族习惯、民族文化互相交织、互相融合,表现出复杂的形态;
 (3)在宗教的国际性中,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各种因素千差万别,宗教也千姿百态,各有千秋。
(4)宗教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撇开一切地方性的、古老的、原始的形形色色的民族宗教不谈,单就世界三大宗教来说,每一宗教、每一教派又在历史上形成了难以数计的宗派,各个宗派又组成了各种各样的宗教组织,创制了各种各样的宗教经典和宗教仪式等,其错综复杂的情况难以尽述;
(5)宗教的教义、教理、教规等各种经典、著述浩如烟海,就连某一宗教、某一教派学富五车的学者也不可能完全掌握、彻底搞清。
(6)宗教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宗教的教理、教义和思想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其中有一神的、有多神的、有泛神的乃至包含无神因素的,形而上学的乃至包含辩证因素的,有唯心的乃至包含唯物因素的,未可一概而论、一例打发。宗教与各种意识形态,如哲学、文学、艺术、法律、教育、科技等互相交叉,互相影响,相互作用,更表现了宗教的复杂性。
(7)在当代,宗教与各种文化现象互相碰撞,互相融会,其内部成分不断分解组合,又不断产生出新的宗教思潮和派别,出现新的宗教形式。
(8)宗教与政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不等于政治,宗教与政治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政治立场相同的人,往往信仰几种不同的宗教,政治立场不同的人又往往信仰同一种宗教;但是,宗教与政治又有联系,在阶级社会里,宗教不仅为剥削阶级提供了统治的理论,而且也曾给进步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
(9)宗教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宗教的普遍性和适应性上,到现在为止,宗教在一切社会形态、一切国家、一切民族、一切种族、一切阶级和阶层中,都有程度不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文化继承性和社会适应性。这一切都说明宗教的复杂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