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勇士的潜能是一张拉满的弓,但关键在于放弦的时机。”放弦的时机就取决于对风险与收益比率的研判。

 jianchijianchi 2014-08-21

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择时而攻、择时而退者胜。”

参加完我的技术分析训练后,有些学员对新学来的蜡烛图技巧跃跃欲试,一回去就急不可耐地依据它进行交易。殊不知,就像我翻译过的一本日文书(一本交易必读书)中所说,“耐心等待时间之窗的开启;耐心是交易者成功的最重要的品性。”这就是说,理想的蜡烛图形态出现时,并不意味着最佳交易时机已来临。我警示学员们,在判断最佳入场时机之前,应该先权衡一下风险与收益的比率。我曾经在一个机构投资者那里做过一期特别的培训,一位听过课的交易员后来来信说:“你说得真对,对蜡烛图的零星认识只会带来危险。全办公室的人都在激动地喊着‘十字星、十字星’。”

权衡风险与收益,就意味着设定止损点,这是控制风险的手段;同时还意味着设定目标价位,也就是潜在的回报。目标价位的确定有多种方式,包括艾略特波浪理论、支撑位和压力位等。由于蜡烛图技术通常不能给出目标价位,我常常推荐人们将西方技术分析与蜡烛图结合起来使用。蜡烛图最擅长发出趋势反转或者趋势持续的信号,而西方技术分析工具中的回调幅度与趋势线等有助于设定目标位。当然,你也许已经有了自己的目标价位设定方法。

请记住,在某个蜡烛图形态完成时,除非你判定风险与回报比率很诱人,否则请放弃交易。有句日本俗语所说的极是:“勇士的潜能是一张拉满的弓,但关键在于放弦的时机。”放弦的时机就取决于对风险与收益比率的研判。

在很多情况下,你只能拉弓等待。比如,当蜡烛图形态中多头或者空头信号出现时,如果风险与收益比率并不诱人,你应该放弃交易(除非你的交易是为了对冲保值)。如市场处于长阴长阳交错出现的大幅震荡时期,交易者也该退场观望。某日本技术分析著作将此种状况描述为“像8级地震”。如果有谁试图在此时入场交易,就如同一本日本书中所说的:“这是一种无谓的牺牲,一点不好玩。”

在图4-4中,9月初出现了阴包阳、呈吞噬状的熊市蜡烛图形态。由于吞噬性阴线的高点为压力点,所以,交易者如果此时想做空,止损点可以设定在这个形态的高点465的上方,以锁定风险。而目标价位则可以参照上月中旬的(或其他)上升缺口。这样一来,止损风险相比目标价位所体现的收益潜力来说很低,这个空头吞噬蜡烛图形态就构成了一个诱人的做空时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